疾控机构实验室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2015-04-15 17:09许学年宋庚明
交通医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仪器设备实验室设备

柳 伟,许学年,宋庚明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卫生部寄生虫病原与媒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世界卫生组织疟疾、血吸虫病和丝虫病合作中心,上海 200025)

实验室设备配置是疾控机构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疾控机构科学、规范指导疾病防治工作的基础能力建设,是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技术保障。设备的运转状况与疾病预防控制的效果直接相关,作为设备管理人员首先要保障实验设备的正常运转,才能保证疾病防治工作的有效推进。具体到相关管理工作内容,主要是做好对实验设备的科学管理、定期维护保养及实验室设备的认证认可工作。

1 实验室设备的科学管理

1.1 设备使用的规范化管理 规范化是实验室管理的基本要求。疾控机构实验室主要涉及病原生物学内容,实验人员经常需要与毒性很强、有腐蚀性、易燃烧的药品、试剂直接接触,经常在使用高温电热设备的状态下开展实验工作,必须更加重视安全操作,需建立和完善相关管理规范及标准化的设备使用规则,如《仪器设备使用记录表》、《大型仪器设备操作规则》、《使用实验室申请表》等,使实验室设备的使用更加规范有序。在详细制定相关规则的前提下,要求实验人员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认真学习相关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按照规范化使用程序来进行设备使用操作。

1.2 设备采购优化管理 疾控机构采购设备时,型号的选择是优化设备管理的前提。设备型号的选择将直接关系到后续设备的运转、维护和保养等一系列工作和使用成本,如果设备型号选择不当,将导致资金的浪费、设备的闲置、适用性不强等诸多问题[1]。因此,在设备采购前必须全面考虑仪器设备的经济性、适用性及相关硬件指标等,从政府设备采购目录中筛选出最符合工作需求的一种设备型号。

1.3 建立设备档案分类管理 有关部门应重视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档案整理工作,由专人负责对仪器设备的台账进行管理登记。详细记录设备的名称、型号、编号、维修保养及设备使用中的具体情况等。由于实验室设备类型繁多、型号各异、校准周期和维护日期均不一,因此,需对仪器设备进行分类管理,可以根据设备体积分为大、中、小型仪器进行管理,也可以按照仪器的价值进行分类管理,还可以从仪器的使用上分为检测类仪器、辅助类仪器等。

1.4 完善设备网络信息化管理 实验室设备的信息具有数量大、涉及面广、变换值较多等特点,这些特质难以用传统实验室的管理方法来统计,而这些特点正是网络信息化管理的优势所在[2]。因此,实验室设备实施网络信息化管理是现今实验室发展的必然途径,而设备管理信息化方法的实质是对设备进行全面的信息管理。要求对管理流程进行重组再造,实现整个管理过程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可依托网络信息平台建立实验室管理网站、仪器设备预约使用系统、仪器设备管理系统等,实现仪器设备的信息化管理,更好的发挥仪器设备的共享性,从而进行科学化管理。设备网络信息平台的建立,必然会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3]。

2 实验设备的维护

2.1 实验设备的维护管理 维护管理是指组织各种维护资源,例如材料、工具、人工以及通过运用相关技术得到的信息,维持设备的运行在一个可接受的标准之上[4]。维护管理者通过制定适当的维修方法,科学的安排维护工作的内容和频次,使修复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有效减少。还要建立符合实际实验情况的管理制度,进行科学高效的维修管理,如制定仪器设备维护保养方案,设备质量控制规则,设备安全检查制度,设备维护资料保管归档方法等。

2.2 维修的分类 按照维修保养的时间性和目的性可将维修工作分为以下几类:一是预防性维修,指通过维修保持设备参数和实际工作性能一致,防止故障停机的预防措施。二是修复性维修,指设备出现故障后,通过维修让设备恢复原来的技术指标并能正常工作运转。三是改进性检修,指为了提高设备使用要求或满足某种特殊性能,经相关部门批准后而进行的一些设备改造维修。四是应急性检修,指设备突然发生紧急情况时的维修,必须注重时效性,在接报后立刻带领维修人员赶赴现场处理[5]。

2.3 做好维护保养记录 由专人负责做好相关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情况记录,包括维修设备的各项具体信息,如修复时间、修理过程简述、零件更换情况等。维修保养结束后,要了解配件的更换情况和金额,及时根据维修保养的记录内容,分析仪器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明确是由于机器故障还是人为操作不当所引起,避免故障再次发生。并且注意跟踪观察设备修复后的运转情况,动态掌握和分析设备各项指标数值。

2.4 提高维护人员技术水平 设备管理人员一般也同时负责设备的维护工作,因此,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设备管理专业的基础知识,还要求掌握相关设备的实践管理经验。设备维护工作人员不能仅仅满足于“看好设备”的最低要求,还要通过实践学习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如:尽可能多与设备厂商生产及维护人员交流、加强设备专业技术知识学习、积极参加本单位或社会上组织的设备专业培训课程等。通过提高设备维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将有效提升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的效率。

3 实验设备的认证认可

实验室认证认可是权威机构(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简称CNAS)对实验室有能力进行规定类型的检测所给予的一种正式承认。实验室认证认可的前提条件是实验室必须具备符合标准要求的质量管理及技术能力,具有开展检测的人员、仪器和环境等条件[6]。为了保证实验室设备的运转情况达到检测标准要求,并及时发现实验室设备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不确定影响因素,疾控机构需定期对实验室设备进行检测校准及管理评审。

3.1 认证设备的管理 认证设备与其它普通设备在管理上有相似点,也有不同之处。需由专人负责,必须按照要求内容建立符合认证认可要求的仪器设备台账,台账应包括设备详细资料,如:仪器设备购置信息表、仪器设备合格证书、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仪器设备数据信息表、仪器设备维修表等。已经停用或报废的仪器设备应有停用情况表,并在该设备明显位置上粘贴统一的停用标签。因此,认证设备管理员必须熟悉本单位每台实验设备的具体运行情况,做到逐一检查逐一记录。

3.2 认证设备的检测 疾控机构的实验室在获得认证认可后,要根据管理体系要求定期进行认证设备的检测,一是要根据仪器设备运行情况安排检定校准年度计划,并按照计划时间提前与计量部门联系,以便及时送检相关仪器设备。二是要制订维护保养和期间核查计划,保证设备的日常维护,为认证认可检查机构的审查做好充分准备。三是根据需要适当增加投入,有选择地添购部分高精度的仪器设备,以增强机构的检测实力,适应实验不断提高的设备设施需求。

3.3 认证设备的标识管理 认证设备管理员需对所有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量具实施“绿、黄、红”三色标识管理。

3.3.1 绿色标志(合格证):经计量部门专业人员检测、检定、校准后达到使用量值和功能要求的仪器设备、量具。标识上需注明器具编号、检定日期、有效日期、检定员、检定单位等相关信息。

3.3.2 黄色标志(准用证):经计量部门专业人员检测,某一项指标或某一个功能达不到仪器参数要求,但又可以限制性使用的;或者是设备某项功能暂不使用而未进行校检的仪器。

3.3.3 红色标志(停用证):仪器设备故障,经检定、校准设备指标达不到使用要求的;超过检测、检定、校准有效期的;有失准问题的仪器设备或封存备用的仪器。

实验室设备是疾控机构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和支柱,设备的科学管理与维护在疾病控制工作中起到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直接关系到疾控机构科研能力的建设及专业技术力量的培养。因此,实验室设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从各个环节高度重视。在具体工作中必须做到合理购置实验设备、优化仪器设备管理、加强仪器设备的维护,促进设备管理工作科学、有序进行,为疾控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有力支持,使疾控事业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1]张永健.青岛市A医院设备管理研究[D].西安:西安工业大学,2014.

[2]黄易.高校实验室的网络化管理研究[J].知识经济,2010,(18):59.

[3]曹雨诞,包贝华,于生.开放性实验室的网络化管理初探[J].广州化工,2009,37(5):230-231.

[4]丁烨.重庆市市级医院医疗设备维修外包模式构建的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08.

[5]沈国理.现代化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初步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4.

[6]王朝杰,郑淑蓉,张文婷.探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质量管理发展情况[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3,(2):59-61.

猜你喜欢
仪器设备实验室设备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原子荧光分析中应注意问题及其仪器设备维护
500kV输变电设备运行维护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