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科研型硕士临床工作能力培养探讨*

2015-04-15 17:09
交通医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科研型硕士临床工作能力培养探讨*

达鹏,殷勇,王强,吴昊**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江苏226001)

[摘要]硕士研究生的临床工作能力,直接关系到研究生今后的临床工作以及医学院校研究生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就当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科研型硕士研究生所存在的一些普遍问题进行研究,从医疗文件的书写、日常临床检查和非复杂典型病例的手术训练,循序渐进地进行针对性训练,配合标准化的考核,充分提高研究生临床工作能力,为他们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科研型硕士;临床工作能力;研究生培养

* [基金项目]南通大学医学院教学课题(Tfi1204)。

** [通信作者]吴昊,教授,E-mail:entwuhao@163.com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医学研究生培养规模也逐年加大。目前大多数二级以上医院的人才需求均以硕士研究生或以上学历人才为主,这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医学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疗单位在提高录用医学生学历门槛的同时,十分重视毕业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然而医学研究生在学习开始之时,出于对毕业的担心,对继续进入博士阶段深造学习的期盼,加上当今医患关系较为紧张的境况,不少学生存在轻视临床工作能力培训的思想,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应付实习[1]。结果是许多研究生毕业后临床实践能力相当欠缺,眼高手低,面临着从头再学的尴尬局面。因此如何提高科研型硕士研究生的实际临床工作能力,更好的服务于患者,同时提高毕业生再次择业的竞争力,是目前研究生培养中面临的新挑战。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涉及的解剖局域复杂,学生不容易掌握,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临床技能难以提高。针对这样的局面,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临床轮训研究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系统化的的专科病历书写训练

医疗文件的书写体现了医学生的基本医学素质,对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医学人文思想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2]。我们组织有经验的医师专门带教研究生,指导他们从患者病史的收集,临床专科的体格检查,各种临床检验申请单的开具,让他们提出患者的初步治疗意见,然后开始病历的书写。接下来的手术前的讨论,手术记录的书写及术后病程的记录,均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带教老师在研究生完成后进行病历的修改,对于较为严重的问题,研究生必须做好记录,同时要进行深度思考,为什么老师所书写的和自己写的不一致,缺陷在什么地方?

每个季度组织一次研究生病历书写评比,对照“江苏省病历书写规范”的要求进行考评,同时对考核优秀学生予以表扬。经过数个规范化的病历书写,研究生的临床思维得到扩展,与患者沟通的能力也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

手术是外科医师必须掌握的技术,而要自己做一台手术,医师的脑海里必须要有该手术的步骤概念。研究生在回忆老师手术过程中,同时书写手术记录就是再次熟悉手术步骤的过程。对于手术过程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老师是如何在手术中解决都会一一浮现在学生书写的过程当中,为研究生自己实际操作临床手术奠定基础。

2 熟悉耳鼻咽喉科的特殊检查和基础操作方法

耳鼻咽喉科不同于大内科和大外科,不少的特殊检查都需要临床医师自己操作。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重点针对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他们的实际能力。

2.1电子鼻咽喉镜的检查及相关操作研究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在门诊进行电子鼻咽喉镜的检查,通常每天都会检查超过40例患者。通过暴露显示这些不同的患者所需检查的解剖区域,研究生往往会较为迅速对鼻腔、鼻咽、口咽、喉咽及喉和上段气管的解剖结构熟悉掌握。潜移默化中,研究生逐渐对于有无疾患可做出较为准确判断,提高诊断能力。此外这种技能的培养,对于他们可在此解剖区域进行较为简单的手术打下良好的解剖学基础。在熟练掌握临床检查前提下,可让研究生完成内镜下一些基本操作,例如在内镜下行咽喉部异物取出,特殊部位的组织活检等。对于一些掌握技术较好的研究生,可鼓励他们进行一些延伸性的工作,鼓励研究生在学习临床文献的情况下,训练使用电子鼻咽喉镜检查上端食管。我科有位研究生就这项技术提出一些心得体会,并且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学术论文。

2.2鼻内镜以及显微镜下的操作训练研究生在鼻内窥镜和显微镜下操作训练,主要是鼻内镜手术后患者换药及中耳手术后显微镜下换药操作训练。培养鼻内窥镜的稳定握持,同时训练镜下操作的稳定性。该项训练完全是在带教老师的直视指导之下,对于研究生迅速的掌握相关的技巧极其关键有效。

3 典型病例手术训练

硕士研究生经过上述的训练后,就可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基础手术的训练,这项训练是之前训练的延续,同时也是研究生临床训练的最终目标。

在训练手术技巧的过程中,主要选取较为简单的典型病例进行教学,所选的患者既往均无手术史。鼻科学选择单纯性鼻窦炎患者;耳科学选择单纯鼓膜穿孔的患者;咽喉头颈外科选择带蒂的声带息肉和孤立性会厌囊肿患者。研究生操作从患者消毒开始,只要研究生能够正确往下进行,带教老师就不做任何点评。一旦学生出现操作的不规范或是错误,老师应立即予以纠正。在手术整个过程中,老师一直要做到“放手不放眼”。此外手术过程通过手术显像系统进行全程录像,不做任何剪辑,研究生回去揣摩体会自己的操作过程,分析不足之处。每季度组织手术录像讲评,每个研究生都把自己手术过程进行演示,同学间相互对比,提出问题,老师讲评。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不仅收获颇丰,同时也可在较为宽松的环境里学习,对于他们兴趣培养是极其有益的。此外,研究生对于手术的感觉会提升,尤其是对于复杂的手术能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哪些手术我可以做下来,哪些我暂时还不具备手术的能力”,可以较好地防范手术风险。

通过以上的训练过程,研究生的临床实际能力得到了较好的提高,我们想进一步在临床能力培养上细化、标准化,能够和当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接轨[3],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费中海,李安君,郭斌.当代医学生存在的缺陷与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3):369-370.

[2]卢琳玲.专科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与探索[J].现代医院,2013,13(9):123-124.

[3]何剑.建立临床教学新模式的必要性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4):253-254.

[收稿日期]2014-12-16

[文章编号]1006-2440(2015)01-0102-02

[文献标志码]B

[中图分类号]R762

猜你喜欢
研究生培养
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类硕士研究生方法研究
研究生培养中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的构建
研究生车辆动力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非形式教育理论的研究生素质培养的研究
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一些思考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多学科跨专业协同创新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分析与探索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模式及成效
张岂之先生教育研究纪事
美国普渡大学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