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耵聍腺瘤5例临床分析

2015-04-15 17:35常玲美居富年
交通医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耵聍碘仿纱条

常玲美,居富年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扬州225000)

外耳道耵聍腺瘤在临床发病率较低,文献常以个案报道多见,我科2013年9月—2015年5月共收治5例,现将临床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外耳道耵聍腺瘤5例患者中,男3例,女2例,年龄45~67岁,平均54岁。患者主诉耳内不适,堵塞感,听力下降,耳鸣等,其中1例继发感染后疼痛、流水。4例未感染者体检发现外耳道内表面光滑的圆形肿物,质地坚韧,无压痛。继发感染者见外耳道肿物表面糜烂,潮湿,压痛明显。5例均行颞骨CT检查提示外耳道肿物,边界清,中耳乳突无骨质破坏。继发感染者先予抗感染治疗。

1.2 治疗和结果 5例均行手术切除肿块,术中发现4例肿块基底位于外耳道后下壁,1例位于外耳道前下壁。切除范围均距肿块边缘0.5cm,深达软骨膜。创面以同侧耳后乳突区薄层皮片覆盖,创面外侧能缝合者缝合1~2针以固定,皮片上以碘仿纱条填塞压迫。术后预防感染用药2天,术后2周抽出碘仿纱条。3例创面潮湿,无脓性分泌物,予以局部清洁换药,2例患者创面愈合较好,皮片稍有不平,压之无渗出物。术后病理诊断为耵聍腺瘤。术后1月复查,皮片颜色与外耳道正常皮肤颜色接近,平整,无外耳道狭窄。随访半年到1年未见复发。

2 讨 论

耵聍腺瘤来源于外耳道耵聍腺,耵聍腺位于外耳道软骨部[1],故耵聍腺瘤最常发生在此部。但有学者研究认为外耳道骨部后上壁一小部分皮肤含有耵聍腺等结构,有文献报道外耳道骨部耵聍腺瘤[2],也有耵聍腺瘤发生于中耳的报道[3]。耵聍腺瘤患者多见于30岁左右成人,根据文献报道,最小年龄为19岁,最大为 67岁[4]。

外耳道耵聍腺瘤大多生长缓慢,有包膜,生物学行为良性,然而术后也较易复发,恶变,文献中曾有瘤细胞分化良好,却发生远处转移的报道[4]。王保华等[5]报道外耳道腺样囊性癌12例中有4例为外耳道耵聍腺瘤术后1年左右复发恶变所致,因此将其列为“交界性”或“半恶性”肿瘤。有学者认为术后应辅以放疗,但外耳道耵聍腺瘤对放疗不敏感,术后复发率高,平均术后3~10年复发[6],且腺瘤有恶变倾向,故需长期随访[7]。为降低术后的复发率,手术时切除范围需距肿块边缘0.5cm,深至软骨膜或骨膜,切除后创面需皮瓣修复,否则易造成外耳道狭窄。本文5例患者均取游离皮瓣修复创面,游离皮瓣取自同侧耳后乳突区,皮瓣包括皮肤的表皮层和真皮层,去除皮下组织,尽量修薄。此皮瓣优点是皮肤较薄,皮片移植后的生活力和抗感染能力强大。术中需注意皮瓣大小与创面相仿,太大或太小均影响创面的愈合,尽量缝合几针以固定皮瓣,以免填塞时皮瓣移动,皮瓣表面以明胶海棉覆盖,然后用碘仿纱条填塞外耳道,填塞时需压迫均匀,以免形成血肿继发感染,影响愈合。如外耳道各壁都有创面,可将皮片缝成筒状后植入,耳道口填塞,耳部加压包扎[8]。术后不能使用止血药,以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造成游离皮瓣因缺血而坏死的后果。

[1]孔维佳.耳鼻咽喉头颈外科[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06.

[2]曲维东,金峰,刘颖.外耳道骨部耵聍腺瘤恶变1例[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7,14(10):605.

[3]朱杭军,张建东,孙秀兰.原发中耳耵聍腺瘤1例报道(附文献复习)[J].解剖与临床,2011,16(4):313-314.

[4]俞孝庭.肿瘤病理学基础[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272.

[5]王保华,何明强,梁大鹏.外耳道囊性腺样癌12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大基础医学院学报,2001,15(3):140-142.

[6]李蓉梅,卿永烈.外耳道耵聍腺瘤1例[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6,13(1):55.

[7]黄选兆,汪吉宝,孔维佳.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087.

[8]姜泗长,顾瑞,杨伟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103-104.

猜你喜欢
耵聍碘仿纱条
改善纱条卷绕运动以提高纺纱厂的生产率
为什么会有耳垢?
牵伸对纱条条干不匀影响的模拟研究
耵聍栓塞怎么办
耳屎的麻烦:耵聍栓塞
宫腔纱条填塞法治疗中央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
掏耳后听不清,是耵聍栓塞吗
樟脑酚+碘仿在难治性根尖周炎的疗效
双极电凝联合五黄油纱条鼻腔填塞治疗鼻出血的效果
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根管充填治疗牙根尖周炎40例及护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