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蜘蛛散浅议中医取象比类的用药思维

2015-04-15 23:45李宁
江苏中医药 2015年2期
关键词:牛膝本草蜘蛛

李宁

(云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从蜘蛛散浅议中医取象比类的用药思维

李宁

(云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蜘蛛散出自《金匮要略》,主治阴狐疝气,在其用药思路上能体现出中医取象比类的用药思维特点。在蜘蛛散的应用思路上举一反三,可以把握具有中医特色的用药思路,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蜘蛛散 取象比类 中医思维

取象比类,即意象思维,是中医学体系中最具特色的思维模式。经方蜘蛛散的应用即能很好地反映中医运用取象比类思维指导用药的思路,把握这种独特思维方式是提高中医水平的关键所在。

1 取象比类的概念

所谓“取象”是指从事物的形象(形态、作用、性质)中找出能反映本质的特有征象,“比类”是以五行各自的抽象属性为基准,与某种事物所特有的征象相比较,以确定其五行归属[1]。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中医学将脏腑、五官、形体、情志、五声与外界的五音、五味、五色、五化、五气、五方、五季等归于五行的分类。王振华[2]认为西医的思维方式是逻辑思维,而中医的思维方式则是取象比类思维。逻辑与取象比类是两种具有本质差异的思维方式,因此孕育了中医和西医两种本质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毋庸置疑,要正确理解中医理论,就要深入地研究和运用取象比类思维方式。

2 蜘蛛散的应用

蜘蛛散出自东汉医家张仲景所著 《金匮要略》:“阴狐疝气者,偏有小大,时时上下,蜘蛛散主之。”阴狐疝气简称“狐疝”,与现在之腹股沟斜疝相似,如果疝囊未发生嵌顿的,可参考蜘蛛散的思路采取保守治疗。一般认为本病的病机为寒气凝结厥阴肝经所致,因厥阴肝经循行路线是绕阴器而过,所以本病发病与肝经相关。关于此方之精蕴,诸如魏念庭、尤怡、黄元御、唐容川、曹颖甫等前辈,都有专门的论述,譬如清代黄元御在《金匮悬解》中认为本病为“少阴厥阴两经之病,由水寒木陷,肝气下郁而发”[3],蜘蛛散中“蜘蛛破瘀而消肿,桂枝疏木而升陷”[3]。

医者,意也。在对蜘蛛散的应用上体现了中医学取象比类的思维。《本草乘雅半偈》[4]中“蜘蛛”条下述:“蜘蛛喷泄放丝,磨旋右转,结网以网飞虫,知物触而遂诛之,地以阳杀阴藏之谓乎。易曰:结绳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象曰:明两作离继明照于四方之火德欤,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陆懋修在《文十六卷·述先》中谓此方:“盖谓蜘蛛临风结网,长于定风,炙焦则微变其寒性为温,有开散之力。佐以肉桂,木得桂而枯,使风先息而木自平。”[5]除上述医家所论述之外,笔者从狐疝发病时疝囊经过腹股沟管进入阴囊的临床表现,及现代医学采取的修补手术治疗方法理解,蜘蛛结网也是修补治疗之意象的阐释。

3 取象比类用药思维的延展

从上述对蜘蛛散的意象阐释,可窥中医取象比类用药思维之一斑。比如中医用药上,常采用鸡磨石头的鸡内金来消癥散结;女贞子呈倒卵形、椭圆形或近肾形,功擅补肾,冬至之日,一阳初动,此时采集,可得四季初生之阳,对于补益先天之本的肾脏,自有独特之妙处[6]。历代医家也多采用此种思维指导临床用药。如清代张隐庵论牛膝:“《易》曰:乾为马,坤为牛。牛之力在筋,取名牛膝者,秉太阴湿土之气化,而能滋养筋骨也。”[7]所以牛膝“主治寒湿痿痹,言或因于寒,或因于湿,而成痿痹之证也。痿痹则四肢拘挛,四肢拘挛则膝痛不可屈伸,牛膝秉湿土柔和之化,而滋养筋骨,故能治之。”清代唐宗海[8]在其著《本草问答》中对中药的取象比类用药思维多有阐发,如其论述夏枯草、款冬花的药性时讲:“夏枯草生于冬末,长于三春,是正得水木之气。遇夏则枯者,木当火令则其气退谢,故用以退肝胆经之火。款冬花生于冬月冰雪之中,而花又在根下,乃坎中含阳之象,故能引肺中阳气下行,而为利痰止咳之药。二物皆以时名,皆得其时之妙用也。”近代名医张锡纯在临床用药思路上亦体现着取象比类的思维特点,例如其认为柏子仁能涵濡肝木,可治肝气横恣胁痛,是因为取象于柏树独向西北,西北者,金水合并之方也,且其实成于秋而采于冬,饱经霜露,和得金水之气尤多。故比类柏子仁禀金水之气,水能滋木,金能镇木,滋水镇木,则肝木得其养,兼得其平,故可以治肝气横恣胁痛[9]。

4 结语

综上,蜘蛛散体现着医圣张仲景在用药中取象比类的用药思维,而后世医家在此用药思路方面多有阐发。取象比类用药思维是中医学独具特色的思维,不能轻易否定,应该积极地学习并加以利用,对于提高临床用药效果亦会有所裨益。

[1] 孙广仁,主编.中医基础理论.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49

[2] 王振华.用中医的思维方式理解中医.中医杂志,2006,47(2):91

[3] 孙洽熙,主编.黄元御医学全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686

[4] 卢之颐,著.冷方南,点校.本草乘雅半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690

[5] 王璟,主编.陆懋修医学全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25

[6] 熊键.从妇科方剂学看中医之“取象比类”思想.现代中医药,2013,33(5):42

[7] 郭汝聪,纂集.本草三家合注.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5

[8] 唐宗海.本草问答.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19

[9] 魏超.浅谈张锡纯临床用药中的取象比类思想.现代中医药,2013,33(4):76

R243

A

1672-397X(2015)02-0009-02

李宁(1984-),男,医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医经典文献及中医文化学研究。Lining 2904@163.com

2014-06-22

编辑:陈 诚 傅如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培育学科“中医文化学”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发[2012]32号);云南中医学院学科建设经费资助

猜你喜欢
牛膝本草蜘蛛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当归-牛膝防治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牵牛子的本草考证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
牛膝化学成分及其对细胞增殖影响
小蜘蛛冻僵了,它在哪儿呢?
蜘蛛
牛膝鸡爪/明·冯梦龙《广笑府》
大蜘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