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思考

2015-04-15 21:39丁兰兰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陈寿袁绍三国志

丁兰兰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0)

一、挟天子的过程

1、天子罹难

“袁绍为首的山东各路诸侯纷纷起兵讨伐凶残的董卓,董卓听闻此事,他将天子迁徙到西都长安。董卓驻守洛阳焚烧了宫室。……第二年春天,袁绍、韩馥打算立刘虞为皇帝,刘虞不敢称帝。夏四月,董卓也撤退到长安。”①不久后王允使美人计,董卓被吕布所杀,献帝又经李催、郭祀之乱,在前将军董承等的辅佐下逃跑到洛阳,可是当时的东都情况也好不到哪去,据史料记载“当时连年大旱,蝗灾大起,土地颗粒无收,官员也只能食用野菜,军队上下不能统属,粮食也吃完了,杨奉、董承只好带着天子逃往洛阳。……天子到了洛阳,宫室都被董卓烧了,街巷荒草丛生,百官披荆棘,倚靠在土丘矮墙边。各州郡拥兵自重,没有迎接天子的。更加穷困饥寒,尚书郎以下,只能自己找吃食,或饿死墙壁间。”②献帝可谓是身逢困境,过着饥肠辘辘、颠沛流离的生活。

2、迎得天子

“建安元年,曹操击破黄巾贼。汉献帝从河东迁往洛阳。曹操和亲信商议奉圣旨意如何迎接天子定都许昌,荀彧劝曹操说:‘当年,高祖刘邦东伐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虽有逆节,必不能为累,明矣。韩暹、杨奉其敢为害!若不时定,四方生心,后虽虑之,无及。’曹操带着荀彧、曹仁和几百甲士直奔洛阳,奉旨迎接天子并定都许昌。天子封曹操大将军的官职,升荀彧为汉侍中、守尚书令。”③

3、先下手为强

“挟天子令诸侯”这件曹操梦寐以求的好事,早在曹操占领兖州时就开始谋划了。当时毛玠就曾向曹操建议:“现在天下分崩,天子迁移,民生艰苦,土地荒废,饥荒流亡,官府没有储备的粮食钱帛,百姓不能安定的生产,这样很难持久下去。如今袁绍、刘表都是刚愎自用、没有深谋远虑的昏庸之辈,是不会有什么成就的。现在正是奉天子以令不臣,督促耕织、囤积钱粮、训练军士,倘若如此大业可成。”④曹操赞成并采纳了毛玠的谏议。该谏议的核心是“奉天子令不臣,养民练军。”当时,天子逃出长安,袁绍近在咫尺而未救,曹操手下的谋士荀彧、程昱、董昭等不失时机的指出了曹操迎接天子的巨大利益。

4、袁绍无谋

对于天子这个打着正义的标签的王牌,无谋的袁绍却没能将其掌握在手中。同曹操一样天子也给袁绍发了勤王的诏书,接到旨意沮授就建议袁绍“主公四世三公,忠义上苍可鉴。如今朝廷动荡,天子罹难,宗庙毁坏,各州郡都是没有深谋远虑辈,不懂得扶持天子耕养百姓。主公如今已经安定了冀州、幽州,邺城也有宫室,军力最强,正应挟天子而令诸侯,带领大军高举朝廷正义之旗,天下谁能相抗。”⑤沮授的主张却遭到了郭图、淳于琼等的极大反对,他们认为“……就因为秦武王,最先攻打周天子,被天下诟病,如果天子小儿三日一旨,五日一令,是听不听从,我家主公又将置身何处?”⑥袁绍本来在献帝未归之时就打算立刘虞为天子掌控在自己手中,他又因为孙坚得到了玉玺而陷害孙坚。当他的主簿耿苞曾向他报告“赤德衰尽,袁为黄撤宜顺天意。”⑦更暴露了袁绍的野心。袁术死时曾致信袁绍“袁氏当涂高,受命称帝,以降符瑞”⑧袁家的兄弟俩都是这么想的。愚蠢的袁术都看出袁绍的野心,可见把玉玺看的比活天子重要的袁绍愚蠢到了何等境地,曹操曾言:“袁绍蠢得如此让人喜欢。”其实,袁绍不迎天子,相当于把距离自己咫尺之遥的天子拱手送于曹操。袁家的四世三公的忠义名声因此大损。

二、挟天子的前期优势

1、纵横天下

“挟天子”很多人都干过,如齐桓公和项羽。这是一个一本万利的事,把天子玩弄与鼓掌之中,然后行禅让废立之事。曹操挟天子自比周公,加上丝毫不逊色于张仪的纵横之术。迎得天子,迁都许昌,许昌为曹操根据地兖州的州治,是曹操腹地,其他各路诸侯都不能染指。第一道旨意便是大赦天下、封赏诸侯。从而消减各路诸侯的嫉恨,安定天下百姓民心,求得稳定的发展时间。以天子和丞相的名义发布求贤三令。曹操的纵横之术尤可称道,首先应用到了倒霉的刘备身上。从史料“北海相孔融对刘备说:"袁术拿着玉玺称帝了,冒天下之大不韪,现陶公仙逝,为天下见,为百姓安定,玄德当领徐州啊"刘备遂领徐州。袁术来攻打刘备,刘备在盱眙、淮阳抵抗袁术。曹操上表天子升刘备官职为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刘备和袁术两军相互制衡几个月,吕布乘虚而入袭击徐州。下邳守将曹豹不服张飞反投吕布,吕布俘虏的刘备的妻子,刘备只得带兵去海西了”⑨刘备有勇有谋,手下更有关、张、赵三员万夫不可挡的猛将,然而吕布有勇无谋,曹操巧借天子的诏书调虎离山,又离间了吕布,二虎相争,必有一伤。顺带着还收拾了袁术,他只是动动嘴皮子,可谓大赚特赚。

2、坑蒙拐骗

曹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也得益于占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正义化身的话语权。官渡之战前,袁绍就想联合张绣袭击曹操,让曹操南北不得相顾,灭了曹操,顺手再灭了张绣,却被张绣谋士贾诩的一番话打消了张绣的念头“袁绍的实力最强,曹操较弱,联合强者,日后受到强者威胁,怎么办?”担心的就是“夫曹公奉天子以令不臣天下”的正义话语权。后来曹操攻击张绣,张绣兵败被迫投降,解除了曹操对西南面的担忧。张绣投降也是因为天子,他自己的意思是“我为汉臣,不存在投降的问题。”建安十三年,刘表病死,荆州内乱,曹操控刘备取得荆州。曹操遂进军荆州,给蔡瑁、张允、黄祖等荆州将领下达圣旨大力招揽,通过蔡家劝说刘琮投降,谋士傅翼就劝说“曹操大军百万,又有天子旨意,大势已成,不可抵挡,为我们荆襄九郡计,主公也为汉室宗亲,丞相一定会优待你”⑩当曹操大军压境张昭劝孙权投降也悲叹“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还有张鲁的投降,马超和韩遂的分裂,曹操巧妙利用天子的名义来掩盖敌人对自己的敌视,将自己打扮为正义的化身。

三、挟天子后期的劣势

1、乐极生悲

曹操通过他的纵横之术,巧妙地利用了“天下百姓士子对大汉的最后一丝期望”。因为几百年的大汉朝经过“王莽之乱”仍回归到刘氏手中,对于天下人心中尊崇汉天子为天下之主的仍然不少。曹操取得了统一北方的胜利,激荡起“周公吐脯,天下归心”情怀,感叹不能一统天下,加紧了进攻步伐。曹操为了灭掉心腹大患刘备以及年轻有为的江东乳虎孙仲谋,发动了著名的赤壁之战。曹操的一统天下的欲望,以及接管了荆州的兵马,使他的实力达到了巅峰。太过相信自己的权利,迷住了他枭雄的锐眼。落入了连环计中,中了一个个计谋,错杀大将,不识江上气候水战,北方军卒多是水土不服。他却忽视了这些,而是“酾酒临江”。最终险些兵败身死。

2、初生牛犊

鲁肃与诸葛亮年轻一辈人才,一出生就是身逢乱世,他们的思想更加激进,同曹操的才华比,他们更多的是看到了,如长辈的曹孟德是如何一步步巧借天时完成自己的政治理想抱负。他们都没有投奔曹操,也表现出他们对曹操佩服,然而他们也想成为曹操那样的丞相。鲁肃初见孙权所提的建议、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都有明显体现。鲁肃认为“当年汉高祖曾尊崇楚怀王,然而项羽却杀了怀王,今日的曹操就好比当年的项羽。将军想要谋取天下,必先要除掉曹操,鼎定江东,……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正是因为鲁肃和诸葛亮都知道必须打败曹操,才能进行下一步计划,曹操大兵压境,他们才能正确分析形势,联合抗曹,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他们分别在自己的阵营中也取得了更高的地位。

3、三分天下

赤壁大败,曹操开始战略转移,着手稳定内部。马超韩遂造反就是因为“玉带诏”,天子号令“刘备、马腾等诛灭曹操的诏书藏于天子玉带之中”。曹操杀了马腾,逼反了马超,说明天子已经不那么好控制了,开始给曹某人上眼药了。曹操攻打汉中张鲁,曹操夺取汉中之后却没有采纳司马懿的建议乘刘备在荆州没有在益州,进攻益州,他说“人不能不知足,不能得陇而望蜀!”然后,决定撤军回许都,中间发生了什么不得而知,但是一定是内部出现了问题。通过关羽在荆州搅风搅雨,内地纷纷揭竿,反映出天子的号召力还是很大的,曹操却不废立,使得天下如有二君,政令人心不得安稳,不能再次进攻孙刘两个最后的诸侯。

4、成也败也

曹操这个老一辈诸侯,从而立迎天子,打败了一个个对手,却败给了自己。挟天子令诸侯,老一辈的大家世族因此而稳定,尊崇曹操,曹操通过这个拉拢了王朗的并州王家氏族,颍川的荀家,冀州的甄家,兖州的卫家。然而新生代生于乱世,在战火纷飞中已经不那么重视汉天子,尤其最后桌子上只剩下三个玩家,谁先称帝谁就可以进一步笼络到新生代人才。使子孙后代的江山更加稳固,政令也可以更新换代符合自己的意愿,不被世家大族所阻碍。养虎为患,养大了世家的野心,再不能满足大族利益,皇帝软弱些就会被这群饿狼吃掉,造成传不到三世就亡于司马氏联合的氏族手中。

四、总结

“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前期运用天子的权力象征可以令天下,然而“天子”的保质期过了,或者这个物件的商品价值已经用尽,没人买账了。却仍然沉醉在自己编织的谎言中,只能是孤独终老。曹操的一生因为“挟天子令诸侯”而辉煌灿烂,也因“挟天子令诸侯”而不能突破藩篱,破而后立,断了他成为皇帝的梦。

注释:

①陈寿.三国志[M].魏武纪,北京:中华书局,1982.

②陈寿.三国志[M].董昭传,北京:中华书局,1982.

③陈寿.三国志[M].荀彧传,北京:中华书局,1982.

④陈寿.三国志[M].毛玠传,北京:中华书局,1982.

⑤⑥陈寿.三国志[M].袁绍传,北京:中华书局,1982.

⑦陈寿.三国志[M].耿苞传,北京:中华书局,1982.

⑧陈寿.三国志[M].袁术传,北京:中华书局,1982.

⑨陈寿.三国志[M].先主传,北京:中华书局,1982.

⑩陈寿.三国志[M].刘表传,北京:中华书局,1982.

猜你喜欢
陈寿袁绍三国志
陈寿不惧强权
大话三国志
《三国志演义》的“知遇”之感
袁绍其实不无能
陈寿:有才也要讲究说话方式
袁绍其实不无能
三国鼎立之袁绍杀宦官(下)
陈寿:有才也要讲究说话方式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
《三国志》的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