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

  • 论《三国志》战争场面描写的发展与创新
    文学的特点时,将陈寿的《三国志》作为典型史籍之一,概括性介绍其文学成就,鲜少涉及其战争场面描写的艺术特点。鉴于此,本文试从战争表现手法及其人物塑造两个方面探讨《三国志》战争描写的创新和发展。1 创新的战争叙述模式——国别体与纪传体相结合《三国志》以魏为正统,以国别分述三国历史,没有为蜀、吴设“纪”,而是以“传”命名。但是实际上《蜀书》中的《先主传》《后主传》,《吴书》中的《吴主传》《三嗣主传》相当于蜀、吴的“纪”。这种书法虽然经常为后人所责难,但是“至于以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4期2023-12-29

  • 《三国志》民族书写与陈寿民族思想的双重性
    ,亦可从中体察出陈寿民族思想既有华夷之辨意识又有华夷一体倾向的双重性。一、《三国志》民族传记书写与陈寿民族思想的双重性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少数民族与汉族的交流互动不仅存在于口耳相传的神话故事中,文献典籍对此也有大量翔实记载。司马迁在《史记》中首次为少数民族单独列传述史,除6篇专传之外,在其他传记中也对少数民族有多方面记述,以此全方位呈现了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复杂关系,体现出司马迁认为少数民族与汉族共同构建了中华文明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班固继承《史记》

    南都学坛 2023年3期2023-09-05

  • 两个四川人
    罗伟章陈寿:为三国命名一三国时间不长,名声很大,中国不必说,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地区,也都熟知。那段历史,仿佛成了政治、经济、军事等各领域均可言说和借鉴的百科全书。只是这功劳,不能算给陈寿陈寿所作《三国志》,乃三国唯一信史,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但若对历史不抱特殊兴趣,大概不会读它。十之八九,读的是《三国演义》。1990年代拍摄的84集电视连续剧,日本制作的众多影视和动漫,凡涉三国,蓝本都是“演义”。自从有了《三国演义》,《三国志》

    江南 2023年4期2023-07-10

  • 论《后汉书》与《三国志》叙史之异 ——以《董卓传》为例
    原因。马艳辉的《陈寿、范晔历史人物评价之比较》[3]重在比较范晔与陈寿评价历史人物标准的异同,文中仅以案例形式提及《后汉书·董卓传》比《三国志·董卓传》增加了部分内容。钟书林的《文学初探》[4]专有一章“《后汉书》与《三国志》的比较研究”,重在以《后汉书》与《三国志》同传人物的书写差异为例来论证《后汉书》与《三国志》叙事风格、语言、史法的不同,文中涉及《董卓传》的比较较少,且不够全面。王文进《裴松之——三国史的解构与重建》[5]指出范晔记载有关董卓的事迹与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2年7期2023-01-05

  • 汉末晋初之际南中大姓及其政治空间之演变
    反,附于吴。”①陈寿.三国志:卷31:蜀书:刘二牧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2:870.“建兴元年(223)……南中诸郡,并皆叛乱。”②陈寿.三国志:卷35:蜀书:诸葛亮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2:918.可知在蜀汉初年,就已出现南中地名。南中地名的来历,据裴松之云:“臣松之讯之蜀人,云庲降地名,去蜀二千余里,时未有宁州,号为南中。”③陈寿.三国志:卷43:蜀书:黄李吕马王张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2:1046.刘备入蜀,在南中设庲降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2期2022-12-12

  • “点赞”和“跟帖” 成全了《三国演义》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算是三国史的见证者,他和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是同事,亲眼见到蜀国是如何灭亡的,而且他父亲还参加过街亭之战,因为失职,马谡被斩,陈寿老爸被剃头。因此,陈寿记录的三国史应该是可靠的,他本人也被誉为“良史”,也就是史学界的“大咖”。《三国志》记录得很简略,这在当时是没问题的,因为还有其他一些史书作为参照,有些史料在《三国志》里看不到,或者语焉不详,不要紧,你可以看“链接”。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三国志》有关的一些“链接”逐渐失传。陈寿死后

    金秋 2022年2期2022-06-02

  • 中世纪早期小说与史传中的甄后之死*
    帝纳后于邺。⑪⑪陈寿:《三国志》卷五,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第160页。按,邺是冀州首府也是袁绍、袁尚政权的基础,曹操204年占领邺城,旧址位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镇三台村。裴松之的注把关于曹丕与甄夫人初次见面的细节以原样保留了下来“,裴注”引《魏略》曰:熙出在幽州,后留侍姑。及邺城破,绍妻及后共坐皇堂上。文帝入绍舍,见绍妻及后,后怖,以头伏姑膝上,绍妻两手自搏。文帝谓曰:“刘夫人云何如此?令新妇举头!”姑乃捧后令仰,文帝就视,见其颜色非凡,称叹之。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5期2022-04-16

  • 蜀汉关张马黄赵五将比较研究
    将有所研究。西晋陈寿所著的《三国志》最早将五人合传,对其生平事迹、军功战绩、官职爵位、命运结局和子嗣后代等进行了记载,南朝宋裴松之为之作注。后世史家对五人的研究基本没有脱离《三国志》和裴注这一范围,如清人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对“关张之勇”〔1〕所作的专文论述。近世以来,由于封建统治者的刻意构建和虚化,以关羽为代表的儒家忠义形象深为人们所接受,并逐渐演变成为民间崇拜。这种文化现象的衍生和发展,寄寓了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以及不同人群的美好向往和精神祈愿,承载了

    孙子研究 2022年4期2022-04-06

  • 从蜀人对诸葛亮认识的转变看“郭冲五事”真伪
    皆知。西晋史学家陈寿所撰《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详细记载了诸葛亮的一生,是我们了解认识诸葛亮最主要的史料来源。鉴于《三国志》记载简略的特点,南朝宋人裴松之受宋文帝之托,为《三国志》做了详尽的注解。在《三国志·诸葛亮传》的基础上,裴松之尽力搜罗史料补充原书,极大地丰富了诸葛亮的人物形象,“郭冲五事”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裴松之先是从《蜀记》中增补了晋人郭冲向司马骏讲述的诸葛亮隐没于世的五则故事,之后又从时间和地点等细节问题对之一一驳斥,视之皆为妄说。后世学者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11-29

  • 言有尽而意无穷
    》历史叙事的结构陈寿是我国西晋时期著名的史学家,他的史学作品蕴含了丰富的求真思想、经世致用思想,为后世留下了尤为宝贵的财富。他笔下人物的思想观点、统治观点、民本思想在我国史学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陈寿的《三国志》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三国志》成书之后,有人说这本书的作者擅长叙事,具有学识,是“良史之才”。司马迁的《史记》是一本纪传体史书,是以人物为主线,按照时间的发展,“纵向”记叙各个时代的故事。而《三国志》则是“横向”描写一个时代的三国

    炎黄地理 2021年8期2021-10-22

  • 黄忠为何老了才出名
    三国志》中,作者陈寿只是将这5名蜀汉将领合为一传而已。估计是受陈寿启发,后来《三国志平话》《三国演义》才开始有五虎将的设定。黄忠是五虎将中年纪最大的,不像马超、赵云都是少年将军。那么,黄忠年轻时在哪儿?为什么老了才出名?黄忠年轻时确实寂寂无闻,据《三国志·黄忠传》记载,“荆州牧刘表以为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及曹公克荆州,假行裨将军。”可以看到,黄忠早年在刘表麾下为将,并未受到重视,被刘表打发到侄子刘磐那里,守卫一个小小的攸县。曹操占领荆州后,也只

    文萃报·周五版 2021年10期2021-09-13

  • 三国时期蜀汉地方武装叛乱探究
    复反耳。”(1)陈寿:《三国志》卷39《蜀书·马谡传》,注引习凿齿《襄阳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907页。诸葛亮为此不惜大军南征不毛之地。但其地方武装叛乱绝不仅限于此,羌、氐等少数民族以及地方贼盗、武将等武装为乱的现象也不时发生。不同于对外与魏、吴的军事力量攻守,蜀汉内部的地方武装叛乱规模有限,且始终没有形成政权进行有序组织,具有偶发性,不以占地纳民或是打击对手军事力量为主要目的。但其次数较多,虽常如瘙痒但又不可忽视,影响着政权的兴衰发展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08-31

  • 曹操:是巨人还是矮子
    是由西晋史学大家陈寿奠定的。陈寿在《三国志》中为后人塑造了一个正面的曹操,这个曹操唯才是举、足智多谋、南征北战、功勋卓著。在陈寿笔下,曹操是一个十足的忠臣。汉末皇室衰微,当时有多少野心家蠢蠢欲动,想另立皇帝,但曹操坚决反对这么干。董卓入京后,废弘农王,立献帝,也试图得到曹操的支持,曹操吓得赶紧改名换姓跑路——我惹不起但躲得起。等到董卓的倒行逆施激起公愤,曹操积极参加讨董联盟。后来,袁绍、袁术都有谋废皇帝或自立为帝的举动,但都过不了曹操这一关。青州黄巾军叛乱

    领导文萃 2021年8期2021-06-08

  • 曹操:是巨人还是矮子
    是由西晋史学大家陈寿奠定的。陈寿在《三国志》中为后人塑造了一个正面的曹操,这个曹操唯才是举、足智多谋、南征北战、功勋卓著。在陈寿笔下,曹操是一个十足的忠臣。汉末皇室衰微,当时有多少野心家蠢蠢欲动,想另立皇帝,但曹操坚决反对这么干。董卓入京后,废弘农王,立献帝,也试图得到曹操的支持,曹操吓得赶紧改名换姓跑路——我惹不起但躲得起。等到董卓的倒行逆施激起公愤,曹操积极参加讨董联盟。后来,袁绍、袁术都有谋废皇帝或自立为帝的举动,但都过不了曹操这一关。青州黄巾军叛乱

    今日文摘 2021年13期2021-05-30

  • 四海争仰万卷楼
    、《三国志》作者陈寿而建。1990年,政府重建万卷楼,并将万卷楼从果山脚下迁到玉屏山上。在南充众多碑塔亭楼阁中,万卷楼无疑是最有名、最有故事的楼。站在万卷楼第一展馆的平台上,凭栏远眺,高楼林立的南充城尽收眼底,穿城而过、波浪滚滚的嘉陵江涛声阵阵。玉屏山面江而立,万卷楼依山而建,三重楼阁,气势恢宏,高台回廊,朱檐黛瓦。第一展馆正面即是由赵朴初书写的“万卷楼”金字巨匾,该展馆主要介绍了陈寿的治学历程、官宦生涯、史学名著等。一座名楼,竞相登临。有游客在此留下诗文

    科教新报 2021年13期2021-05-12

  • 唯上与唯下
    人神共奋陈寿对关张的评点陳寿在《三国志》中对五虎上将做了一番评点,把其中对关羽和张飞的评价对照起来看,很有意思:“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陈寿先是总结了这两个人的共同点,“皆万人之敌,为世虎臣”,都有“国士之风”。国士之风是对武将的最高评价,萧何论韩信,用的就是“国士无双”。然后陈寿把两个人的缺点进行比较,关羽是“刚而自矜”——性格耿直又恃才倨傲;张飞是“暴而

    领导文萃 2020年5期2020-04-15

  • 三国两晋孙权历史形象演变 ——以《三国志》裴松之注为中心
    013年第4期。陈寿的《三国志》,一方面展现了孙权在外交上既联合、又斗争,既能屈、又能伸的成功策略,肯定了其对吴国政权建立和发展的贡献,另一方面也指出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②陈寿《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中华书局1982年第2版,第1149页。的一面,大致反映出了孙权戎马一生、功过是非的基本面貌,但多点到为止,缺乏细节描写,周而不详。因此,无论是历史还是文学上的孙权形象,其实都还有赖于裴注所征引的诸多史传记载来丰富和体现。裴注《三国志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02-25

  • 诸葛亮“管、萧之亚匹”注译质疑
    ·诸葛亮传》中,陈寿两次以“管、萧之亚匹”来类比称赞诸葛亮,一次在《进诸葛亮集表》中说:“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一次在《三国志·诸葛亮传》末评论曰:“(诸葛亮)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1]对诸葛亮“管、萧之亚匹”的两次类比称赞,学界的解释是:诸葛亮可以与管仲、萧何相比,只是语气不同而已。如《三国志今译·诸葛亮传》:“诸葛亮的才干和政治作为,大概也能与管仲、萧何相匹敌”[2]636;“诸葛亮可以算是懂得治世之道的杰出人才,与管仲、萧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0年3期2020-01-18

  • 从《三国志》中看陈寿的档案学思想*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今四川人。陈寿少年时便聪颖好学,先后拜读了许多史学方面的著作,在积累大量历史素材的同时也练就了他扎实的文字功底。陈寿生长在蜀国,见证了许多当时的历史事件,掌握了大量蜀国的资料,为撰写《三国志》奠定了深厚的历史资料基础。入晋后,陈寿开始整理写作三国事迹,时年四十八岁,历经10年艰辛,终撰成《三国志》,时人赞誉有加。二、《三国志》体现出的档案学思想(一)创新编纂方式,创立新的史体《三国志》是我国史学上体裁方面的一次创新。前有班固的纪传体断

    山西档案 2019年1期2019-12-16

  • 陈寿不惧强权
    程刚陈寿,字本仁,江西新淦(今新干县)人,明朝著名清官。他奉行“三不喜”原则——不喜随意弹劾官吏,不喜为子弟亲友争功或谋取好处,不喜金钱财物。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五月,陈寿到河北宣化边防巡视督察,得知当地有人在克扣军士粮饷。陈寿立即展开严查,发现幕后主使是御马监太监梁芳。梁芳共克扣了价值数万两银子的军粮、军饷。陈寿随即将梁芳贪污案上报总兵府,同时搜查梁芳的住所。在搜查时,陈寿除了缴获满箱满箱的金银赃款外,还意外发现了一封署名“万通”的密信。陈寿大吃

    老友 2019年10期2019-11-04

  • 诸葛亮“奇谋为短”辨证 ——兼论武侯形象的演变
    “奇谋为短”出自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陈寿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称:“(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注]陈寿:《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930页。此言一出,赞同者有之,非议者有之。围绕“奇谋为短”的争论一直持续了近一千七百余年,至今仍有不同意见。探讨“奇谋为短”出现的语境,分析“奇谋为短”的语义,剖析“奇谋为短”的成因,梳理“奇谋为短”与陈寿被诬的关系及诸葛亮形象的嬗变,是诸葛亮研究中

    文史哲 2019年2期2019-09-10

  • 唯上与唯下
    人神共奋陈寿对关张的评点陈寿在《三国志》中对五虎上将做了一番评点,把其中对关羽和张飞的评价对照起来看,很有意思:“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陈寿先是总结了这两个人的共同点,“皆万人之敌,为世虎臣”,都有“国士之风”。国士之风是对武将的最高评价,萧何论韩信,用的就是“国士无双”。然后陈寿把两个人的缺点进行比较,关羽是“刚而自矜”——性格耿直又恃才倨傲;张飞是“暴而

    读者 2019年12期2019-06-03

  • 《吴书》编纂视角下的“韦昭”“韦曜”二名新辨
    书》五十五卷是晋陈寿《三国志》、南朝宋裴松之《三国志注》的主要资料来源。《隋志》在著录韦氏以上九书时于责任者皆题“韦昭”,而《三国志·吴志》韦氏本传则称“韦曜”,韦氏之名何者为是,着实令人踌躇。先贤关于此事的看法,有裴松之“避讳说”、杭世骏“新立之传避讳说”、钱大昕“弘嗣本有二名说”、周广业“因韦氏书传,陈寿刻意改名说”4 种。此四说之前两种并不成立,后两种有可借鉴之处。今从韦昭编修国史《吴书》的角度,对于“韦昭、韦曜”二名重做理董。1 裴松之“避讳说”《

    图书馆学刊 2019年7期2019-01-19

  • 陈寿的史学思想与时代变迁的潮流
    【摘 要】 陈寿历经三朝,在西晋完成《三国志》,本文通过对这本著作写作手法的研究,分析了解陈寿的史学观点,并结合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等背景,研究陈寿的史学思想与时代变迁的联系。三国战乱期间,清静无为的黄老政治和整顿社会秩序的儒家都很受人欢迎,所以陈寿是以儒学为核心评价历史事件,以玄学为表注重人物个性……【关键词】 陈寿 三国 儒道合流陈寿是西晋的一位杰出史学家,一生著作颇丰,其中以《三国志》最为著名。魏晋史学受政治、玄学、儒学、民族等时代多重影响,快速发展,

    大经贸 2018年4期2018-07-09

  • 陈寿“春秋笔法”下的刘备
    摘 要:陈寿在《三国志》中,为曹操及其继承者立本纪,以曹魏为正统,而为刘备、孙权及其继承者仅写了传,这似乎可以看出陈寿尊魏抑蜀的态度,但笔者通过比较、分析《三国志·先主传》、《三国志·吴主传》及《史记·高祖本纪》等文献史料,从一些细节处,看到了陈寿对刘备偏爱的春秋笔法。关键词:陈寿;三国志;刘备;春秋笔法对于陈寿在《三国志》之中“帝蜀”还是“帝魏”,东晋时期的习凿齿在《汉晋春秋》中以晋承汉、奉蜀汉为正统,认为曹魏为篡逆,习凿齿的所言所行,正式的挑起了关于《

    卷宗 2018年10期2018-05-26

  • 陈寿:有才也要讲究说话方式
    ◎ 雨润心田陈寿:有才也要讲究说话方式◎ 雨润心田陈寿自幼聪明好学,但他有一个缺点,就是喜欢与人争辩,往往要辩得别人无话可说才肯作罢。对于这个毛病,陈寿的老师、蜀国大儒曾告诫他:“要想让他人对你心服口服,你必须想办法征服对方的心,而不是一味逞能、驳住对方的口,你与人斗智不休,丝毫不懂得收敛,将来肯定会遭遇挫折。”事实证明,老师所言不虚。陈寿长大后在蜀国做官,一开始还算顺风顺水。后来,后主刘禅身边的宦官黄皓开始专权,陈寿的官运就走到了转折点:黄皓的势力日渐扩

    百家讲坛(红版) 2017年4期2017-09-11

  • 历史上的甄宓与《洛神赋》
    ”说法,但是,在陈寿的原版《三国志》里,记载了她的仁爱、聪敏等事,却唯独没有夸奖她的长相。并不是陈寿不懂欣赏美丽,陈寿的《三国志》全书中曾经有一次出现过形容绝顶美女的词汇:国色。这个词从2500年前《春秋公羊传》中出现开始,就代表着顶级美女的姿容。陈寿把国色这个词用在了江南二乔身上,也就是大乔、小乔。(《三国志》卷五十四:“时得桥公(乔公)两女,皆国色也。”)在陈寿吝啬对甄宓使用这个词200年以后,南北朝的裴松之为《三国志》做注,裴松之在补录的几条关于甄宓

    新天地 2017年8期2017-08-10

  • 黄埔军魂 爱国赤心
    彦辰陈寿颐(1916.10.12—1987.4.24),江苏省扬州市江都人。早年毕业于江苏省立镇江师范。先后在(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2期、(延安)陕北公学、(重庆)陆军大学19期学习,曾在陆军大学兵学研究院13期任研究员和兵学教官,并在美国指挥与参谋大学第3期学习。曾任陆军总部(徐州司令部)陆军总司令随从参谋,国防部参谋总长随从参谋。1949年10月从美国回国,在南京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在华东军政大学研究班学习,后任教员、研究员。1950年调至中国人

    黄埔 2017年3期2017-06-22

  • 陈寿:有才也要讲究说话方式
    雨润心田陈寿自幼聪明好学,但他有一个缺点,就是喜欢与人争辩,往往要辩得别人无话可说才肯作罢。对于这个毛病,陈寿的老师、蜀国大儒曾告诫他:“要想让他人对你心服口服,你必须想办法征服对方的心,而不是一味逞能、驳住对方的口,你与人斗智不休,丝毫不懂得收敛,将来肯定会遭遇挫折。”事实证明,老师所言不虚。陈寿长大后在蜀国做官,一开始还算顺风顺水。后来,后主刘禅身边的宦官黃皓开始专权,陈寿的官运就走到了转折点:黄皓的势力日渐扩大,朝中许多大臣纷纷讨好黄皓,陈寿却嗤之以

    百家讲坛 2017年7期2017-04-27

  • 《三国志》引诗探析
    610066)陈寿深受经学的影响,其《三国志》继承了先秦两汉史书以教化、讽谏为目的的引诗传统。由于受“切世大事”的史事著录原则的影响,《三国志》取材精审,行文简净,较之前的史传作品,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研究《三国志》引诗的特点及其成因,是研究古代史书引诗传统、引诗演变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陈寿;《三国志》;引诗陈寿《三国志》是继班固《汉书》之后又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主要记载了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共65卷。其中,《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1期2017-04-14

  • 陈寿史学思想的基本特征
    7)【历史学】陈寿史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刘小平(天津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 天津 300387)《三国志》是“前四史”之一,在我国古代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学术界对于《三国志》的研究大多是从政治、军事等方面来展开论述的,对其所反映的史学思想的探讨则不够深入。陈寿《三国志》所反映的史学思想具有以下基本特征:更加突出政治史的特征;实录与曲笔并存的矛盾特征;强调正统意识的特征;官私修史相糅合的特征。陈寿;三国志;史学思想;史学特征《三国志》是西晋史学家陈寿所作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6期2017-01-04

  • 文人的机会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小时候读书的地方,距离我家只有两个小时车程。在这个漫山落叶飞扬的萧瑟的下午,果然只有我一个人孑孓而来,似乎来赴一个承诺千年的约会——只是不知道,那个等我的人是这个撰写历史的书生吗?一路走上去,我背着风坐在陈寿铜像前,和他四目相对时,不由得想起了《三国志》,也想起了《三国志》中最脍炙人口的《诸葛亮传》。于是,很自然地,就想起了文人的机会——对于陈寿的家人来说,也许那是他们唯一一个报复诸葛亮的机会。因为,陈寿的父亲是间接死在诸葛亮手里的。而

    中国青年 2016年13期2016-11-21

  • 曹操逐鹿中原兵力部署与作战方向的演变
    仅有数千人马;*陈寿《三国志》卷7《魏书·张邈传》载:“迁陈留太守。董卓之乱,太祖与邈首举义兵。汴水之战,邈遣卫兹将兵随太祖。”(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221页)。陈寿《三国志》卷1《魏书·武帝纪》注引《世语》曰:“陈留孝廉卫兹以家财资太祖,使起兵,众有五千人。”(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6页)又缺乏显赫的门第和声望,被斥为“赘阉遗丑”*陈寿:《三国志》卷6《魏书·袁绍传》注引《魏氏春秋》载袁绍《檄州郡文》,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9

    军事历史研究 2016年1期2016-10-15

  • 明镜所以照形 古事所以知今
    志》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是记载三国时代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一般认为此三书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蜀国无史,故陈寿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可以说,《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才合为一书。

    前线 2016年8期2016-09-12

  • 《三国志》其书(下)
    纪》的“评曰”,陈寿就这样写道: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标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韩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也。通篇是对曹操过人才能以及豁达心胸的赞美,没有一个字的贬损。如果与《董二袁刘传》的“评曰”合起来,同时来看陈寿对汉末其他豪杰之士的评价: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以来,殆未之有也。袁术奢淫放肆,荣不终己,自取之

    书城 2016年5期2016-05-23

  • 陈寿:三国是一根咽不下的刺
    醒。这个儒生,叫陈寿陈寿是蜀国人,籍贯不能选择。那时的蜀国,已是江河日下:皇叔刘备病死;皇二代刘禅沉迷于犬马声色,毫无斗志;诸葛丞相欲力挽狂澜却力不从心。父母也不能选择。陈寿的父亲是马谡的一个参军,马谡失街亭被斩,陈父也被施以髡刑,逐出军营。古人至孝,讲究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不得损伤。陈父受此大辱,心灰意冷,回老家耕读侍亲去了。不能选择的人生,陈寿却活出了精彩,只因他遇见了谯周。一谯周号称“蜀中孔子”,是长江学者,经常上蜀国的《百家讲坛》。讲文化、讲历史

    公务员文萃 2016年1期2016-05-17

  • 修史,既是为官也是做人
    史册的典范。作者陈寿“善叙事,有良史之才”,备受后世青睐。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陈寿以立传为由向当事人子弟索贿的史实也被载入史册,其良史之才和笔下史册也因之有了瑕疵。《晋书·陈寿传》记载:丁仪、丁廙兄弟两个是魏朝鼎鼎大名的人物,陈寿在作《三国志》时曾对其子弟说:“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但人家没有给他送米,陈寿也因此没有给丁仪、丁廙两人立传,给原本可以更加完美的千秋史册留下缺憾。后世还评说陈寿,在著史之中公报私仇。陈寿父亲当年给马谡做参军,马谡为

    文史博览·文史 2016年4期2016-05-16

  • 《三国志》其书(上)
    的历史。这一年,陈寿(233-297)四十八岁,他从成都到洛阳,已经有十多年。泰始四年(268),原来的巴东太守罗宪有机会向晋武帝推荐他认为应该得到聘用的蜀人,名单中就有陈寿陈寿就这样进入西晋王朝,举孝廉、为平阳侯相、任佐著作郎和著作郎。由于他在著作局的时间较长,能够接触到魏、蜀、吴三国的档案文献以及相关书籍,因此才有条件写出总计六十五篇的《魏书》《蜀书》和《吴书》。陈寿是蜀后主建兴十一年(233)出生在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的,这是刘禅继位的第十一

    书城 2016年4期2016-04-14

  • 先主敕后主遗诏
    陈寿先主敕后主遗诏陈寿先主敕后主遗诏曰:“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临终时,呼鲁王与语:“吾亡之

    初中生世界 2016年3期2016-04-11

  • 陈寿撰写《三国志》的匠心
    众多,内容繁杂。陈寿撰写的《三国志》,沿用司马迁开创的纪传史体例,比较客观地反映出这一时期历史的真实面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对三国历史特别是刘备创建的“汉”政权的历史进行撰述时,陈寿面临十分巨大的困难和压力。但是他以一个“良史”必须忠实于历史的道德品质,巧妙地设计出一套可以称为“瞒天过海”的撰写方案,从而使他苦心写作的《三国志》得以公开和流传,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关键词:陈寿;《三国志》;封建正统;瞒天过海陈寿(233—297),字承祚,三国时巴西郡安汉

    文史杂志 2016年2期2016-03-23

  • 《三国志》质疑一则 ——赤壁之战前刘备退守地点考论
    曹操之后的去向。陈寿的说法是刘备退守于江夏郡的夏口,而裴松之所引虞溥的《江表传》说法却是刘备退守鄂县樊口,普遍的观点是以《志》为是,原因是《江表传》旳记述多有错漏,且多美吴人之辞,不足为据。然而笔者却认为在此事旳记述上,《志》存在更多矛盾。首先看夏口说。关于刘备退守夏口的记载,《志》共有八处: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备走夏口。[1]30太祖军到襄阳,琮举州降,备走奔夏口。[1]214遇表长子江夏太守琦众万余人,与俱到夏口。[1]878先主至于夏口。[1]9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2016-03-15

  • 征帆一片绕蓬壶
    国、蜀国、吴国,陈寿《三国志》,起初也是各自独立,分别称《魏书》《蜀书》《吴书》的,重心当然在魏、蜀、吴三国。但是,就像“《史》《汉》著朝鲜、两越,《东京》撰录西羌”,尊重前辈史家习惯,陈寿的视野,也包括了与三国有往来的周边国家和民族。他还有一个原则,即是“补前史之所未备”,因此根据“使译时通”的实际情况,在《魏书》最后一卷,他写了一个《东夷传》。这个“东夷”,是指长城以北、大兴安岭以东,相当于今天中国东北以至俄罗斯、朝鲜半岛、日本的范围。这样,在中国传统

    书城 2016年1期2016-02-25

  • 读赵翼《廿二史札记·三国志》之思考
    所回护。”[1]陈寿撰写《三国志》时为晋臣,晋承魏之统,伪魏即伪晋。所以,寿志中多回护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赵翼将范晔《后汉书》和寿志进行对比,清晰的呈现寿志回护之处。 正如,陈寿认为曹操起义是受命于天,顺应民心。而范晔则认为曹操是自我起义,没有得到天子认可,其行为是不正当的。同样,关于司马昭弑君,寿志写司马昭有讨贼之功。对此,《札记》中载:“此犹曲笔之甚矣”,但同时又提到陈寿“身仕与晋,不敢不为晋讳也。”由此可见,陈寿回护之法实则为无奈之举。其次,对寿志“

    长江丛刊 2015年22期2015-11-17

  • 以“灾异”喻易代
    李兵兵陈寿(233—297年),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少好学,师事谯周,在蜀汉曾任观阁令史。公元268年,入晋为官,历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等职。280年,晋灭东吴,天下归一,开始撰写《三国志》,297年,陈寿病卒,时年六十五。梁州大中正、尚书郎范頵等上表说:“故治书侍御史陈寿作《三国志》,辞多劝诫,明乎得失,有益风化,虽文艳不若相如,而质直过之,愿垂采录。”①于是晋惠帝令人到陈寿家中抄写其书,藏之宫内,乃魏晋时期重要的史著之一。对于陈寿著史的

    考试周刊 2015年23期2015-09-10

  • 褒贬有分寸,史笔足千秋
    说降得有些暧昧(陈寿仅说“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但总算走得光明(先“立效以报”,再“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对关羽之降了又叛,曹操仅给出“彼各为其主”的评语,主张“勿追”,心胸还算豁达。陈寿记叙关羽这段经历,并无只字言及降与叛,更没有谴责他为反复小人;相反,倒在传后评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不过,在陈寿看来,关羽同张飞一样,也是有致命的弱点的:“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文史杂志 2015年1期2015-09-10

  • 通产丽星:人员变更带来新气象新材料业务值得期待
    届董事会审议通过陈寿先生为公司副董事长,并确认了以公司董事长曹海成先生为主任委员、王彦、陈寿、居学成、成若飞为委员的第三届董事会战略委员会阵容。资料显示,陈寿为公司前任总经理,2005年8月起担任深圳市通产丽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2013年9月离任。其在任期间,曾带领公司业务前一轮大幅增长,公司股价涨幅明显跑赢大盘,8年间的利润水平保持稳定增长,营业收入年均增长率超过20%。而在其离任后,公司股价表现平平,业绩方面,利润水平大幅下滑,净利润出现负值,同比下降

    股市动态分析 2015年22期2015-09-10

  • 《三国志》以魏为正统——兼论“蜀国”之称谓
    同习凿齿,而非难陈寿陈寿遇到的是尊重历史事实与维护最高统治集团的矛盾,即称汉与以魏为正统的矛盾;在两者不可调和的时候,陈寿则采取了以牺牲历史真实为代价,来达到保全以魏为正统的目的。关键词:《三国志》;魏;蜀国一《隋书》云:“晋时,巴西陈寿删集三国之事,唯魏帝为纪,其功臣及吴、蜀之主,并皆为传,仍各依其国,部类相从,谓之《三国志》。”[1]《经籍志》《三国志》以魏为正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以魏之年号为标准在《三国志·魏书》中对于刘备、孙权称帝之事皆不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5年4期2015-02-22

  • 从《三国志》看陈寿的领导思想
    ,我们可以窥见出陈寿的部分领导思想。一、取业领导之本——明略在陈寿眼中,“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1]37他认为,曹操能够败袁术、破陶谦、杀吕布、灭袁绍、降刘琮、克马超……由一个洛阳北部尉、议郎而成为一个取得汉之基业的领导者,无它,“惟其明略最优也”。这里,陈寿明确表明,明略是成就领导者成功的资质之一。陈寿从政治、经济、军事诸多方面突出曹操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6期2015-02-20

  • 从《武帝纪》看陈寿的尊魏思想
    从《武帝纪》看陈寿的尊魏思想魏巍(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南充637002)摘要:陈寿著《三国志》,特别是卷首《武帝纪》,以魏为正统,体现出明显的尊魏思想,主要表现在撰写称谓的不同、对曹操的形象刻画和对曹魏的曲笔迴护三个方面。政治需要的客观环境与自身的历史认识是陈寿尊魏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关键词:《武帝纪》;陈寿;尊魏思想收稿日期:2015-05-14作者简介:魏巍(1990-),女,河南鹤壁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文化史研究。中图分类号:K09

    宜宾学院学报 2015年8期2015-02-13

  • 《三国演义》与《三国志》人物艺术手法的异同
    说的经典作品。而陈寿所写的《三国志》则是一部正史,总体说来比较简略,比较接近历史。两部作品在人物性格、手法、形象等都有明显的差异,两部作品中塑造出来叱咤风云的人物在艺术手法上有比较明显的区别,两部作品描写的人物形象通过作者的观点突显出来。《三国演义》;《三国志》 ; 小说 ;正史 ;人物艺术手法《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小说,为了把一件事情说得条条有序、娓娓动听,把一个人的人物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作者运用了更多的夸张虚构、无中生有的手法,把不可能的转化为可能,

    人间 2015年4期2015-01-18

  • 略论陈寿的民族观
    摘 要:陈寿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家,从他所撰写的纪传体断代史《三国志》中可以看出政权分裂割据导致社会动荡,民族问题成为社会突出的问题之一。这一社会现象同样影响史家陈寿民族观念的变化,在自己的史著中不仅撰写民族大一统的思想,设立少数民族史专篇《乌丸鲜卑东夷列传》,还在其它列传后附有其他少数民族的记载。本文通过对《三国志》中的载文分析陈寿史著中产生的民族一统观、编纂观和正统观。关键词:陈寿;民族观;《三国志》陈寿(公元233—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

    卷宗 2014年6期2014-08-14

  • 陈寿编辑《诸葛亮集》述考
    、《三国志》作者陈寿,曾编辑《诸葛氏集》(《晋书·陈寿传》记为《诸葛亮集》)。陈寿的所作所为,不但是巴蜀文化研究中值得关注的著名事迹,也为中国古典文献学和编辑学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实例。历代学者对此虽多有讨论,但仍有一些问题尚须深入研究或重新思考。例如,陈寿言己“定故蜀丞相《诸葛亮故事》”,又具体开列了《诸葛氏集目录》二十四篇篇目,那么,《诸葛亮故事》与《诸葛氏集》究竟是何种关系?其编辑的《诸葛氏(亮)集》又有何特点?凡此,似当有所引述考论。故不避翦陋,草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4-11

  • 西晋初年政治氛围与《三国志》编撰
    进行合理的解释。陈寿《三国志》一书的编纂受此影响,其书虽侧重于赞扬曹魏的功业但贬低曹魏帝王的品德以及家族出身,以此来显示司马氏代魏的合理性。西晋;政治氛围;《三国志》一般认为成书于西晋时期的陈寿《三国志》为维护西晋的正统地位而以曹魏为正统所在,将蜀、吴政权当作割据政权来进行处理。但是细翻《三国志》,却会发现陈寿在尊魏为正统的同时并不是处处维护曹魏,相反在书中还存在着许多贬低曹魏方面的记叙。笔者认为,《三国志》的这一情况,与西晋初年独特的政治氛围有关。一、曹

    三明学院学报 2014年3期2014-04-10

  • 管宁“清声远播”与“不为守高”之悖论探析 ——兼谈汉末魏初士人的仕与隐
    尚,确然不拔”②陈寿:《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66页。下文注释出处相同时,仅标书名及页码,其他引书亦同。,时人多慕其风。他的名望在汉末魏初这一时段的荐书与诏书中得到了较为清晰的展示。司空陈群称管宁“行为世表,学任人师,清俭足以激浊,贞正足以矫时”,乃“昭明古今,有益大化”之人③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第1197页。。魏明帝颁诏称管宁“耽怀道德,服膺六艺,清虚足以侔古,廉白可以当世④陈寿:《三国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期2014-04-08

  • 有感于陈寿的“三不喜”
    文/刘建明有感于陈寿的“三不喜”文/刘建明《明史·陈寿传》中记载,陈寿,字本仁,历任户科给事中、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陕西巡抚、南京刑部尚书等职。他一生为官四十年,严于律己,恪尽职守,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以至于家贫无家可归,只得流离失所,甚至在死后也无钱下葬,深为时人所称誉。尤其是他终生遵循为官“三不喜”的信条,更为人们所敬佩。所谓“三不喜”,即不喜随意弹劾官吏,不喜为子弟亲友争功或谋取好处,不喜金钱财物。他在任给事中(言官)时,从不轻易弹劾朝廷官吏,

    中华魂 2011年9期2011-12-23

  • 史家陈寿的一大错误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史家之一,曾经有人认为他已经接近司马迁的水平。但他平生有一桩很不光彩之事,这就是《晋书·陈寿传》所载的他向人家索取巨额财产,然后才肯为其先人作传:“丁仪、丁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有偿写佳传、无偿就不写,“史德”大大受损。一般认为此说并不可信:水平极高的陈寿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情!可是也找不出否认此事的确切根据,所以我们只好姑且承认仍有此事:了不起的史家也可能偶尔

    博览群书 2010年4期2010-07-14

  • 《三国志》的书名
    缪 钺西晋陈寿所撰记述魏、蜀、吴三国史事之书,名曰《三国志》,当时人即是如此称呼,千载相承,并无异议。但是近来通行的标点本《二十四史》中的《三国志》,在“出版说明”中,忽然提出新说:魏、蜀、吴三书本是各自为书,到了北宋雕板,始合为一种,改称《三国志》。这个论断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陈寿之书,虽分别称为《魏书》、《蜀书》、《吴书》,但是合为一书,则称《三国志》。自西晋、东晋、南北朝以至唐初,都是如此,并非至北宋雕板时始加“《三国志》”之名。兹举例说明之。《晋书

    读书 1983年9期1983-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