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的机会

2016-11-21 05:21赵晓霜
中国青年 2016年13期
关键词:陈寿马谡三国志

文-赵晓霜

文人的机会

文-赵晓霜

他们只能隐忍。他们,正是那些等我来赴这个千年约会的人。

听完某大家“品三国”之后,我专门选了一个天气阴冷、秋风肆意的日子去逛万卷楼。按易学大师的说话,这样的时候,便于“阴阳沟通”,也就是和古人灵魂相通。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时候,景点里几乎没有游客,非常清静,便于思考。

万卷楼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小时候读书的地方,距离我家只有两个小时车程。在这个漫山落叶飞扬的萧瑟的下午,果然只有我一个人孑孓而来,似乎来赴一个承诺千年的约会——只是不知道,那个等我的人是这个撰写历史的书生吗?

一路走上去,我背着风坐在陈寿铜像前,和他四目相对时,不由得想起了《三国志》,也想起了《三国志》中最脍炙人口的《诸葛亮传》。于是,很自然地,就想起了文人的机会——对于陈寿的家人来说,也许那是他们唯一一个报复诸葛亮的机会。

因为,陈寿的父亲是间接死在诸葛亮手里的。而父亲的死又直接导致了陈寿的仕途遇挫。

陈寿的父亲原是马谡手下的军官,马谡失街亭被斩,陈寿的父亲也被施以髡刑,髡刑即阴阳头。或者是因为羞愧、或者是因为惊吓,总之这件事情之后,陈寿的父亲就再也没有振作起来,最后竟郁郁而终。

后来,陈寿也受到宦官的迫害,陈氏一门十分凄凉。为此,陈家的人都对诸葛亮怀恨在心,认为是他把陈家害得落到了这步田地。后来听说陈寿在修《诸葛亮传》,一个亲戚就问陈寿打算如何写诸葛亮这个人,并提醒他,千万不要忘了家仇。

书生无长物,唯有手中笔。我相信,陈寿当时一定犹豫过。且不说为人子不能漠视父亲的死、不能漠视亲人的感受,就是他自己,寒窗苦读几十年却不能施展抱负,也足以让他耿耿于怀。

但是,这个自比司马迁的文人,想到了《史记》,想到了“其文直、其文核、不虚美、不隐丑”,便醒悟了:司马迁宁可得罪皇帝也要秉笔直书,他难道会因为私人的恩怨而歪曲历史吗?

于是,他在写好《诸葛亮传》后,广泛地征求了当时很多人的意见,生怕自己写得有不公正的地方。终于,《诸葛亮传》成了《三国志》中最为精彩的章节之一,直到今天还被收录进了中学教材。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妇人报仇,三十年不晚。君子和妇人都有报仇的机会,可文人没有。文人即使有了报仇的机会,也只能摸着良心、咬着牙放弃这个机会。

当然,这里说的文人,不包括那些没有良知的刽子手,他们笔下流淌的,不是文字,而是双刃剑,一边刺向了名利、一边刺向了自己的良心。

不过,即使只在纸上复仇,文人终究还是有一个机会:把握住这个机会,他就得以复仇;放弃这个机会,可以证明他的高洁。

但更多的人,却连在纸上复仇的机会都没有——

他们只能隐忍。

他们,正是那些等我来赴这个千年约会的人。

这也是文人的机会,突然明白某个道理的机会。

责任编辑:刘新平

猜你喜欢
陈寿马谡三国志
称象
陈寿不惧强权
大话三国志
《三国志演义》的“知遇”之感
陈寿:有才也要讲究说话方式
陈寿:有才也要讲究说话方式
马谡失街亭与诸葛亮有关?
马谡失街亭
《失街亭》教学实录片段
《三国志》的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