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

2015-04-16 08:11刘娟
建材与装饰 2015年49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划设计绿化

刘娟

(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贵州贵阳 550000)

引言

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化社会,怎么推动生态城市规划朝着结构分配优化、节能无污染、经济效益好、科学技术高的途径发展,特别是当前我国许多大城市正处在城市化进程的关键阶段。这就需要相关的政策制定及城市规划相关责任人必须要高瞻远瞩,通过正确、积极得到引导,才能够推动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1 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必要性

1.1 生态城市规划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面临着水土严重流失,森林植被锐减、水资源匮乏、水体、大气污染严重等现象,这些现象同时又影响了城市化发展进程,也直接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生态城市化建设是本着保持生态平衡促进环境良好的规划,既减轻环境负担又给人们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1.2 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城市不仅要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还要满足生理、精神生活需求,是居民生活的重要载体。所以,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考虑环境与生态协调和谐发展,从而,生态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随着人类文化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生态自然的追求和品质生活的向往也越来越高,生态城市的发展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进步、经济稳步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计划,更是一项利国利民、时间久远、意义重大的任务。

2 规划建设生态城市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地域差别大,社会经济和生态建设不一,各城市在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中都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城市规划布局欠佳,绿地面积不足

保定、哈尔滨、青州、杭州等都存在绿地面积不足、结构分布不合理的问题。城市绿地在建设中呈点、块状分布,片状森林缺失。且在绿地面积中,草坪占了较大比重,大乔木、灌木等绿色植物辅助绿化严重不足。

2.2 绿色植物种类单调,缺乏生物多样性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中,为了人为获得美感,生态环境从空间结构上缺乏群落分层,经常使用单纯的物种孤立种植,而生态环境稳定性最强的乔木、灌木、草丛搭配的结构则少见,从而造成了城市绿化千篇一律。如昆明市东川区、保定等都存在这样的缺点。这不仅不能反映城市的特点,也弱化了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2.3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缺乏科学指导

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广西、江西等省的很多城市生态城市建设中出现大量外来树种,忽视了本地的优良的乡土树种,导致外来树种不能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而有的外来物种又“抢占”了本地物种领地,导致本地的树种越来越少。在城市建设中,地域文化得不到重视,文化底蕴薄弱。各地区应根据当地实际,融入本地区特色,建设美丽的生态城市。

2.4 其它问题

城市公共绿地分布不均、建设滞后;不能因地制宜植树,绿化不能发挥环境效;车行道树种单一,且虫害严重,破坏城市态系统的平衡,造成生态失调,治理费用逐年增加;区与区之间、道路行道树及绿地之间绿化风格相同;城市居住小区绿化滞后等。

3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城市规划措施

3.1 设计适合城市特征的体系指标

城市规划的理论研究及政策制定都涉及到整个城市的关键资源,其所构建的详细体系指标都必须构建在适合我国国情及城市特征的基础上,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是必不可少的。而生态城市建设并不是简单的指增加植物种植密度及提升城市绿地面积以及大面积植被覆盖等。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是多元化的,还包含着生产、人口、社会、经济结构等各种目标,必须要充分利用整体、全面的生态城市系统理论诠释城市政治、经济、环境和社会人文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在生态城市规划的时候,必须要综合考虑到城市的各种特点,在制定总目标的基础上,设定不同的阶段性规划目标,包含初级规划阶段、过度阶段以及高级阶段等,并且要规划一个健全的评价体系指标。

3.2 构建相应的制度保障措施

生态城市规划不但是整个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的改革,同时也涉及到科技、教育、文化、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制度的改革创新,这就需要当地政府制定一系列的制度保障体系来促进生态城市的建设发展。城市的构建和发展的基础是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建设活动的核心,生态规划的科学编制对于城市发展的环境改善而言是一种极为有效也极为重要的基本方法。由于生态环境是评价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为城市建设规划制定方案时,应该以生态保护为出发点,完成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构建。除了要注意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总量的提升以外,环境质量和自然生态环境相关的建设内容也应该纳入规划设计的考虑范围内。笼统的说,现代城市规划设计方案的制定必须要兼顾到社会、经济、环境三大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只有在三者协调共处的前提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才能够得以实现。例如,针对一些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的企业,政府应当给予贷款优惠、减少税收等相关政策,以此来促进这些企业的发展,在城市当中形成鼓励资源节约、规范和谐共生、弘扬生态文化、激励改革创新、抑制环境污染、倡导绿色消费的良好氛围。

3.3 城市建筑和规划生态量度的保证

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城市规划的进步让绝大多数的建筑设计师和工程规划师意识到了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直接联系,而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也逐渐融入了绿化的低碳思想。通过实际设计实践可以发现,建筑设计与植物绿化的有机结合能够让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得到拓展,既丰富了建筑物的绿化景观,又能够实现生态降温,缓解城市发展热岛效应的负面环境影响。建筑群落的植物绿化对周围空气质量能够起到改善的作用,降低环境污染。由此可见,绿化已经成为了城市建筑规划设计质量的考核标准之一,其作用和地位会在城市建设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得以凸显,有关部门已经将城市综合绿化面积列为考核城市规划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以此推动城市建设规划生态量度提升的发展。结合城市规划的发展目标,绿色容积率的确定有以下三种方法:①城市规划师可以遵照城市整体规划对绿化效果的要求和期望来进行设计;②依照有地块预设绿化功能的占比大小来确定设计;③依据地块绿地面积大小的未来发展规划指数来确定设计。结合城市规划设计的需要,三种设计确定方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运用,以此保证城市建筑和规划生态量度。

3.4 切实做好生态城市设计

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基础上,还必须要切实做好生态城市的设计工作,才可以真正达成城市生态化建设的目标。生态城市设计的目标是构建在园林、建筑为主的人文景观及各种自然生态景观的生态基础之上。建筑景观设计的关键在于平面规划的基础,必须要切实做好空间天际轮廓线的规划设计,尤其是各种沿着重要街道的景观设计工作,不仅要做好高层超高层建筑景观设计,还应当适当设计一些底层的生态建筑。而园林规划设计的重点则在于城市广场、城市公园以及沿江等岸边的绿化带的景观设计,将现代化生活、现代生活理念、历史传统、城市文化以及生态环境等进行有机的结合,切实提升城市景观效应与生态效应的一体化。除此之外,生态城市规划要建立产品开发、设计、孵化中心,逐渐针对当前城市的各种产业进行改革与创新,最终实现产业生态转型的目标,切实提升城市生态经济在整个GDP当中的比例,要用生态建筑原理对居住区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形成生态建筑与完善的基础设施构成的生活环境以及包括精神文明在内的社会生态系统。

4 结束语

城市是人们生活的基本载体,为了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要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所以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人的感受,在满足最基本的功能空间的基础上,充分的满足居民的生理需求和精神需求。在城市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对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所以急需改善目前的现状。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所以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充分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原则,引入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理念,为人们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我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仇保兴.我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总体思路.建设科技,2009(15):14~19.

[2]仇保兴.我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趋势——低碳生态城市.城市发展研究,2009(8):1~6.

[3]李迅,曹广忠,徐文珍,等.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发展研究,2010(2):2.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规划设计绿化
规划设计作品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规划设计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