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耕与引领中收获
——参加福建省第三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有感

2015-04-17 14:30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邱黎苑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11期
关键词:厦门市大赛比赛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 邱黎苑

在深耕与引领中收获
——参加福建省第三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有感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邱黎苑

参加福建省第三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获得高中特等奖第一名,获此殊荣得益于自己的一路坚持,得益于学校给予的平台,得益于导师和同仁们辛勤无私的指引。

技能大赛;中小学教师;感言

很荣幸在刚刚结束的省第三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获得高中级特等奖第一名,在人们的祝贺声中,我心里除了满满的感恩,更多的是深深的反思。

比赛虽然已经结束,但备战参赛和比赛的过程,却仍历历在目,仿佛还只是昨天的事。此次大赛,使我真切地感受到,竞争、压力与进步并存。虽然备赛和参赛过程是辛苦的,但成长的收获是丰硕的。这份收获除了得益于自己一路的坚持,得益于学校给予的平台,更得益于导师和同仁们辛勤无私的指引。

一、个人成长之路

我出生于一个教育世家,祖父母、父母亲都是语文教师,从小我就感受到父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和默默奉献,父母亲在我小时候就很重视我的学习习惯养成,尤其加强指导我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从小学到中学我养成了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后来我在父亲的启蒙下学习二胡,并因此开始了我的艺术之路。十岁那年,我有幸参加福建省少儿艺术团进京汇演,登上了中南海和人民大会堂的舞台表演二胡独奏。也许正是因为有了儿时练琴的刻苦和这份舞台的历练,使我在走上工作岗位面对诸多挑战时,能比常人多一份坚定与自信。

执教十几年以来,我从一名青涩的新教师,成长为市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一路经历了许多难忘的磨练。我想支持我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最大的法宝和秘诀还是最普通的两个字:勤奋。记得作家峻青说过的一句话:“人的一生是漫长的,但在关键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在你年轻的时候。”记得2000年底,那时的我还只是一名名不见经传的新教师,学校就推选我参加厦门市首届中学教师说课比赛。当时我对说课这种教研形式还不甚了解,学校教研室专门组织了相关培训,找来了相关的书籍和材料让我学习,在教研组组长陈春兰老师的指导下,最终我获得了音乐学科的第一名。这次比赛给予我很大的信心,更让我感受到加强教育科研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随着新课程的整体推进,作为音乐教师的我,应该对自己的综合素质有更高的要求。这个综合素质绝不仅仅是是音乐学科技能的表演,更不是停留在精雕细琢的某一堂师生“做秀”的音乐课,而是要把扎实的基本功转化为课堂教学能力,全面提高整体教学质量。首先我从加强音乐技术基本功出发,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有针对性地对音乐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水平进行补缺补漏的学习。比如每天开车上下班的途中,听赏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每天中午休息时进行一些音乐专业理论的学习。其次在教学中加强自己的教学创造能力。作为高中音乐教师在关注教育改革的同时,也要多渠道关注音乐教育的最新动态,通过阅读美学理论、音乐史、音乐教育等方面的理论著作和学术论文,加强对教学资源的整合。高中音乐新课程改革之后,课程的选择性和多样性增多,我在教学中大胆尝试新的教法,开设过《音乐鉴赏》《歌唱》《音乐与戏剧表演》《音乐创作》《器乐合奏》等多个模块,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挑战自我,同时也有意识地加强自己的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学科理论素养和思维能力。在这次的省教学技能大赛中,学科技能比赛的必选项目为“理论与鉴赏”笔试,要求选手在60分钟的比赛时间内,完成含基础音乐知识、音乐教育理论和音乐鉴赏听辨的试卷。这些内容基本涵盖了音乐教师教学理论素养的方方面面,正是平时这点点滴滴的积累,促进我的学科专业素养得到提高,也让我在这个比赛环节中能从容应对,超越自我。

二、平台促我成才

从教以来,我先后任教的两所学校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和厦门双十中学都是厦门市直属的重点中学。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始终能感受到浓郁的教研氛围。在厦门市教科院的引领下,音乐学科每周二的教研活动特别重视研训结合。在这个平台中,我开设了多次教学示范公开课,通过课堂的历练夯实自己的教学功底。厦门市教科院十分重视对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为教师创造了许多走出去再学习的机会。我曾参加教育部“国培计划”——学校音乐教育新体系骨干教师培训、福建教育学院组织的“高中音乐学科教研组长高级研修班”培训和基础教育万名骨干教师培训、厦门市骨干教师培训和中学学科带头人培训等。通过培训学习,我的学科知识、理论修养、德育能力得到逐步提升,所撰写的多篇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还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基于两岸交流视角的中学校本课程研究”和厦门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闽南音乐文化进课堂的实践与探索”等课题研究。

我现在所任教的厦门双十中学良好的教研氛围更是令我受益匪浅,学校长期开展“推门听课评课”的教研活动。音乐教研组有两位教学经验丰富的学科带头人——苏小珍老师和罗翔老师,几年来,我坚持每周都听他们的课,学习他们的课堂驾驭能力和对教材的处理。在听完他们的课之后,我并不是“全盘照收”,更不是“拿着他们的教案去上课”,而是结合实际的教情与学情以及自己的教学特点,对教材重新进行组织、整合与创新。这样的“借智补智,借力使力”,使我既借鉴吸收别人的教学经验,又融入自己个人的教学理念,最终走出自己的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教学比赛的历练,我个人的专业成长得到了很大的提升。2009年我获厦门市第四届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大赛音乐学科一等奖;2010年获得厦门市教育系统岗位大练兵先进个人称号;2011年获厦门市首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学技能大赛高中音乐组一等奖。在教学过程中我还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2009年制作音乐鉴赏课件《多元的时代》获第十三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基础教育组多媒体课件一等奖。

三、巧借“东风”突破瓶颈

外部的压力,或是大环境的影响,亦能促进成长。但是,成长需要发自内心,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内因应起主导作用,外因起着影响作用。2015年7月初,我有幸参与了厦门市教学技能选拔赛,确定由我代表厦门参加第三届省教师教学技能大赛高中组音乐学科的比赛。在短短的几个月内,我经历了针对性的培训。在培训中,由学科专家组成的导师团队对我进行了多方位的指导。从教态的得体大方、到教学语言的准确精炼、板书的流畅美观、评课的理念把握等多方面,让我不断突破瓶颈,提高教育综合实力。在备赛过程中,厦门市教科院音乐教研员林培荣老师引领着我和另一位初中组选手,从多套教材的梳理到片段教学的演练,以及观课评课的分析进行磨练。林老师肯定了我的优点,也中肯地指出我的不足,引导我正视自己的薄弱环节,鼓励我反思、调整和提高。作为一个三十几岁的教师,我在参赛选手中已不算年轻。但我时刻提醒自己,岁月虽增,却不能催老。催老的原因,只能是自己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在综合素质比赛之前,我利用这个机会加强了自己学科以外知识的积累,如学科德育渗透、核心素养、教育前沿资讯、信息基础应用等。通过与导师之间开展教育理论方面的研讨与交流,提高了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而这些综合性的学习为我最终在综合素养的比赛中夺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的手机里至今还保存着省赛出发前教研员给我发来的微信:“比赛时按照自己的步骤,稳扎稳打,稳步前行。”备赛参赛的这些日子,我们无法回避其中的疲惫、枯燥与压力,然而在导师指导下学习与成长的快乐,让我踏进赛场的那一刻,感受到的并不是紧张和焦虑,而是专业技能的不断提升后的自信。如今当我的拼搏有了收获,我更由衷感受到“一个人因学习而拥有,因学习而丰富,因学习而发展”这句话的真谛!

四、回归与超越

第三届省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已经落下帷幕,在这次大赛中,我收获了成功的喜悦。当我回到学校,再次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我找到了幸福的回归感。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的初衷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我们的历练也并非是“为赛而练”。我在比赛中获得的荣誉好比环形的跑道,既是终点,也应是起点。记得在参赛前的动员大会上,厦门市教育局赖函局长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话,至今仍令我难以忘怀。他说:“面对比赛,我们不重锦标,但是要有目标!”是的,再好的成绩也已是过去,未来的目标才是我们更高的追求。教学的天空是广阔无边的,所以,我们的追求也永无止境,以有涯之生求无涯之道,我将把追求过程作为最大享受和幸福!

再次感谢给予我这次参赛机会的领导,感恩指导、鼓励我的导师们,是你们让我有了这次幸运的机遇,更重要的是,是你们让我又有了一次关于成长的可贵体验!

最后我想说,在人生历程中,只有事业与家庭合奏出和谐的交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我们的人生才能更增添瑰丽的色彩。所以我成功的背后不仅是自己的辛勤付出,更有家人的扶持和帮助。我想对爱我的家人们说:“有你们,我是幸福的!”

(责任编辑:邹开煌)

猜你喜欢
厦门市大赛比赛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我校入选2021年度厦门市“金砖示范单位”
组织祭扫活动 缅怀革命先烈
选美比赛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
老区情难忘——记厦门市老促会原会长张振福
近20年厦门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预测
说谎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