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工作中运用心理咨询方法的探索

2015-04-17 19:41胡蓉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方法运用高校辅导员心理咨询

高校辅导员工作中运用心理咨询方法的探索

胡蓉

(三明学院,福建三明365004)

摘要:高校辅导员担负着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使命。近年来,高校辅导员队伍越来越专业化,学生管理工作也更加精细化,高校辅导员学习心理咨询知识、运用心理咨询方法越来越普遍。探索高校辅导员工作中运用心理咨询方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心理咨询;方法运用

收稿日期:2014-12-10

作者简介:胡蓉(1981-),女,湖南长沙人,三明学院讲师,硕士。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担负着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使命。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许多高校对辅导员工作提出专业化、精细化要求。要求辅导员要了解所负责学生的个人情况、思想状况和心理状况等。针对心理问题,要求采取谈话等多种形式开展心理疏导。对辅导员职业技能提升有较高要求,很多高校要求辅导员考取心理咨询师证,部分高校甚至开始将参加心理咨询培训作为专、兼职辅导员上岗的条件之一。高校辅导员学习心理咨询,考取心理咨询师资格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探索高校辅导员工作中运用心理咨询手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是符合当下中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的。

一、普及心理咨询知识,营造研究学生心理的良好环境

加大宣传力度,改变师生对心理咨询的传统认知。当前,心理咨询在高校普通教师和学生中的认知度还不是很高。很多大学生,甚至包括部分专业课老师在内,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还存在偏差,认为有精神障碍或疾病的人才去心理咨询,正常人不会有心理问题。其实许多大学生有心理问题却不自知,或明知自己有心理问题却不接受心理咨询,对心理方面的问题不予以承认、正视。高校要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让师生树立起“每个人都需要心理辅导”的理念。一方面,高校可以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其列入大学生公共必修课。通过课堂的主渠道,让大学生系统学习心理知识,较为系统全面地认识自身的心理素质发展;让他们理性对待大学阶段可能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打消他们寻求心理咨询的疑虑,让他们认识到心理咨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利用校内宣传栏、广播、校报、网站等媒体大力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介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法;介绍心理咨询的基本知识、适用人群及范围;介绍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形式、时间和地点等等,扩大高校心理咨询的影响力。

另外,高校还可以针对不同类别的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如新生大学适应讲座、女生心理卫生讲座、毕业生心理卫生讲座等,唤起他们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意识。在学生中开设心理咨询培训班普及心理咨询知识,改变大众对心理咨询的传统认知,为高校辅导员学习心理咨询知识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将心理健康知识生活化,逐步渗透校园文化活动中。高校除了开展宣传教育外,心理咨询要得到广泛认可,还必须回归生活化,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增强影响力。“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1]寓心理健康知识于校园文化活动中,引导大学生关注日常生活,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如在每年的5月25日当天开展“5.25”心理健康活动日或在当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编排反映大学生心理成长轨迹的心理话剧表演,组织丰富有趣的心理小测验,开展心理素质拓展游戏,播放心理电影,制作心理健康教育专栏等。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自我关注的热情与潜力,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助人与自助的能力,更好地寻求自我完善与发展”。[2]从心理咨询本身来看,它属于应用心理学范畴,其中许多知识和理论需要通过日常实践活动才能被大学生习得,从而提高大学生自我认识,发挥调节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功能。心理健康知识还应当深入班级、宿舍,与班级活动、宿舍文化活动相结合,例如在教室布置一面“心理减压墙”,在班会中增加趣味心理游戏,在宿舍开展个性心理测验等,使心理咨询现象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常态化、正常化,帮助大学生融洽人际交往,为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辅导、从事心理研究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

二、构建心理辅导能力评价机制,促进辅导员专业发展

2005年,教育部颁布的《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第四条“切实为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和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中指出,高校要“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3]自此,我国高校开始视辅导员为一种长期化的职业。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高校纷纷选送优秀辅导员参加专业心理咨询培训。有的辅导员还开始自学心理咨询知识,并参加心理咨询等级考试。通过考取资格证,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心理咨询的基本技能在辅导员队伍中得到普及。辅导员对心理辅导了解更加全面,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心理辅导实用技巧和方法。有的还借鉴心理咨询技能成功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然而,随着高校辅导员队伍不断壮大,职业能力评价机制却并不健全,标准也不统一。心理辅导技能在辅导员能力结构中的比重也还不明确,心理咨询师资质并没有直接与高校辅导员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相挂钩。所以,一部分辅导员学习心理咨询的热情趋冷,对心理咨询的应用研究也搁浅了。因此,要更有效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必须制定措施,完善辅导员业务能力评价机制。1.在制度层面上,将心理咨询师资质列入辅导员工作能力考核,直接与辅导员职务、职称晋升挂钩。2.在工作研究中加以引导。例如,可以加大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调研力度,在辅导员课题申报、思政论文评比、工作案例分析研究等方面,给予相应的研究经费资助。总之,高校要积极鼓励辅导员利用心理咨询知识开展大学生心理问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开展学习交流,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提高整个辅导员队伍对心理咨询的认识。

三、组建专业研究团队,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效

心理咨询师的资质作为一种社会工作能力认证,并不只针对高校。没有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学习心理咨询知识,就不能很好地消化和吸收。有的辅导员虽然获得心理咨询师证,具体工作中仍理论与实践脱节,心理咨询流于形式。有的全盘照搬,思政教育工作者角色与心理咨询师角色混淆不清,教育目标模糊。有的使用方法不当,使辅导员公众形象受到损害。

高校组建专门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团队,共同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效尤为重要。当前,高校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研究工作的人员主要有三类:心理学教师、心理咨询师、辅导员。这三类人员在各自岗位上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当代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存在不足。专业心理学教师具有较高的学历背景,理论扎实,掌握了心理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但是实践经验较少,多从理论上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专业心理咨询师也具有较高的学历,掌握较多的应用心理学知识,理论和实践经验也比较丰富,对大学生个体和团体的心理问题研究都比较深入,但接触的多是主动寻求帮助的大学生,代表性有限。辅导员没有专业学历背景,理论和实践也不够深入,但能较多地接触到大学生,能较早地发现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或心理问题。

通过专业团队合作研究,可以增进辅导员与心理学教师、心理咨询师的业务交流,共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辅导员通过查看新生的基本资料,运用心理学基本知识,掌握所带学生的身心状况,对“特殊学生”给予必要的关怀与帮助。辅导员在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对大学各阶段学生的各类心理问题提供及时的辅导。辅导员还可以协助心理咨询师不断关注“求助学生”的后续动态,反馈咨询效果。通过经常性的业务交流,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服务。

通过专业团队合作研究,可以加深辅导员对心理咨询工作的理解,对自身岗位的再认识。将心理咨询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必然给原有工作理念和方法带来冲击。这是两种角色的冲突,需要调适冲突。马建青认为:“角色冲突必然导致冲突调适,这个过程正是两者相互渗透、取长补短的过程,也是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过程。”[4]这必将引起高校辅导员对工作的反思,推动对高校辅导员工作规律的研究。在从事心理辅导过程中,辅导员必须消化大量的信息垃圾,加上平时的工作压力,极大地影响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通过团队合作,可以帮助辅导员清除心理垃圾,缓解心理压力。

四、借鉴兄弟院校经验,开展心理咨询学术交流活动

心理咨询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可以应用到各类不同的人群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当它以婴幼儿为研究对象时,它是发展性心理咨询;当它以青少年或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时,它是健康心理咨询;当它用来处理恋爱、婚姻和家庭关系时,它是婚恋咨询或情感咨询;当它具体应用到高校,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与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时,又有其新的适应情况和运用规律。高校辅导员要科学地运用心理咨询技能开展工作并总结经验,必须经常性地开展学术交流。

高校要鼓励辅导员从事大学生心理调查研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讲座,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讨论会、报告会等,从不同层面营造研究氛围。开展校内、校际间的学术交流,争取每年在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人员中开展一次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经验交流会或研究论坛,吸收借鉴兄弟院校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分析总结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和特点。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选送部分辅导员参加省内外心理健康教育学术会议或科研合作项目,促使辅导员开拓视野,完善心理咨询认知结构,提高科学研究能力。通过以上形式,开展心理咨询的学术交流活动,提高辅导员工作实效性,切实加强和改进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综上所述,普及心理咨询知识,提高师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采用心理咨询工作方法,创新高校辅导员工作,才能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发展,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四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2]米亚岚.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咨询[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0.

[3]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Z].教社政(2005)2号.

[4]马建青.思想教育工作者从事心理咨询的利弊[J].教育发展研究,1995(4).

猜你喜欢
方法运用高校辅导员心理咨询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激励性评价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正确运用
浅析翻译方法在翻译实践中的灵活运用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基于分层教学法的初中英语教学探索
“问题导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