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水降噪多孔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2015-04-19 03:18王印龙
关键词:空隙水灰比抗折

王印龙

(陕西省交通交通建设集团公司 西安 710075)

透水降噪多孔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王印龙

(陕西省交通交通建设集团公司 西安 710075)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10~15 mm集料含量、水灰比、目标空隙率和4种不同类型的有机聚合物乳液对多孔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10~15 mm集料含量为40%时,混凝土的7 d抗压强度最大,空隙率最小;当水灰比小于0.28时,随水灰比的增大,混凝土的早期和后期强度显著增大,而当水灰比大于0.28时,强度随水灰比有所减小;随目标空隙率的增大,混凝土不同龄期的强度大幅下降,实测空隙率、实测有效空隙率和目标空隙率之间都具有很好的二次相关性;丁苯乳液对混凝土早期强度的改善作用最明显,而氯丁乳液对混凝土后期强度其主要作用,强度对改性环氧乳胶掺量的变化最敏感.

道路工程;多孔混凝土;强度;空隙率;力学性能

0 引 言

路面排水问题一直是公路水环境保护的重点.当雨水降落在路表范围内时,绝大部分水可以通过路面横坡和纵坡排到路基以外,但仍有一部分水会通过路表面的孔隙和裂缝渗入到路面结构内部[1],进入结构内部的水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会产生动水压力,从而对基层和路基材料造成冲刷,引起路面的结构性破坏.因此,通过开发合理的排水基层材料对提高路面的使用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排水基层材料必须满足二方面的要求:(1)具有足够的渗透性;(2)有足够强度以满足路面的结构要求[2-3].

多孔混凝土是一种由少量水泥和大量的碎石构成,含有连续孔隙,有一定强度同时又具有良好透气性和透水性的混凝土[4-5].用于路面结构不仅能够降低路面噪声[6-7],而且能够排出路面内部的积水.相关研究表明[8-13],相比于其他路面基层材料,多孔混凝土具有高强度、干缩小、抗冲刷性能好等优点.然而,多孔混凝土中细集料含量小,由水泥裹覆在粗集料的表面形成孔隙均匀分布的峰窝状结构,以保证渗透性.如何在具有高渗透性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强度,是多孔混凝土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室内试验,系统研究了集料级配、水灰比、空隙率和有机聚合物增强剂等对多孔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为我国多孔混凝土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1 原材料和试验方法

1.1 原材料

1.1.1 水泥 水泥选用四川重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P·O42.5重龙山牌水泥,有关技术指标见表1.

表1 水泥技术指标

1.1.2 集料 集料选用玄武岩,规格有5~10 mm和10~15 mm 2档,相关技术指标见表2.

表2 集料技术指标

1.1.3 增强剂 选用4种不同的有机聚合物乳液作对比,优选出最佳的有机聚合物增强剂.4种聚合物乳液的技术指标见表3.

表3 有机聚合物乳液技术性质

1.1.4 外加剂 外加剂选用江苏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提供的PCA羧酸类高效减水剂,各项指标均满足要求.

1.2 试验方法

将集料与水泥、有机聚合物乳液混合搅拌60 s后,继续搅拌并徐徐加水,水中已事先加入减水剂,全部加料时间不超过120 s.水加入后继续搅拌,搅拌时间比普通混凝土稍长,约为120 s.将搅拌好的混凝土装入模具中成型1 d后脱模,并养护至7 d或28 d,最后按规范要求进行力学性能测试.

2 级配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根据5~10 mm和10~15 mm 2档集料的质量比(75∶25,60∶40,45∶55,30∶70,15∶85)不同初选7种级配,控制水灰比为0.26,灰集比为0.27,目标空隙率为22%,制成多孔混凝土试件,测定7 d抗压强度、7 d抗折强度和空隙率,研究10~15 mm集料含量对多孔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见图1.

图1 级配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从图1可见,随着10~15 mm集料含量的增加,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空隙率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当10~15 mm集料含量为40%时,抗压强度最大,空隙率最小,且此时的空隙率最接近目标空隙率;而当10~15 mm集料含量为25%时抗折强度最大,但与10~15 mm集料含量为40%时的抗折强度相差并不明显.

这是因为多孔混凝土为典型的骨架结构,当10~15 mm集料含量小于40%时,0~5 mm集料含量太大对10~15 mm集料的填充起干涉作用,且撑开了10~15 mm集料形成的骨架,因此表现为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随10~15 mm集料含量的增多而增大,空隙率随10~15 mm集料含量的增多而减小.而当10~15 mm集料含量大于40%时,随着10~15 mm集料含量增大,0~5 mm集料含量减小,10~15 mm集料形成的空隙已经无法被0~5 mm集料完全填充,混凝土中形成了出现大量的开口孔隙,表现为随10~15 mm集料含量增大,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逐渐减小,而空隙率逐渐增大.综合考虑,最佳级配应为10~15 mm集料和0~5 mm集料质量比为40%∶60%.

3 水灰比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在最佳级配下,选择不同的水灰比成型混凝土试件分别养护至7 d和28 d,并测定其强度,试验结果见图2.

图2 水灰比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从图2可见,当水灰比小于0.28时,随着水灰比的增大,混凝土7 d和28 d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都大幅增加,例如水灰比为0.28时,7 d的抗压强度相比于水灰比为0.20时增加34.3%.当水灰比大于0.28时,随水灰比的增大,混凝土7 d和28 d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逐渐减小.当水灰比为0.28时,混凝土28 d的强度都达到最大值.

这是因为,当水灰比较小时,混凝土中的自由水含量较小,水泥浆总体流动性很差,水泥浆无法均匀的裹覆在集料表面,故混凝土的强度较低,此时增大水灰比会明显提高水泥浆的流动性,使混凝土强度显著增大.而当水灰比大于0.28时,水泥浆流动性较大,水泥浆向试件下部流淌,造成混凝土试件下部较密实,上部多孔隙,混凝土出现离析,因此强度较低.

4 空隙率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为了研究空隙率与混凝土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选用最佳级配,控制目标空隙率分别为16%,18%,20%,22%和24%,室内成型标准多孔混凝土试件,分别测定其7 d和28 d强度、实测空隙率和实测有效空隙率,试验结果见图3.并分别回归目标空隙率n0和实测空隙率n1、实测有效空隙率n2之间的关系分别见式(1)和式(2).

图3 空隙率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n1=0.029 3n20-0,254 2n0+12.39

R2=0.995 6

(1)

n2=0.037n20-0.540 2n0+15.589

R2=0.980 8

(2)

由图3可见,混凝土7 d和28 d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都随实测空隙率的增大而线性降低.这是因为,多孔混凝土的强度主要来源于骨料之间的摩阻力和水泥浆的粘结力,集料颗粒之间是点接触,当空隙率增大时,混凝土内部颗粒之间的相互接触点减少,因此强度降低.

多孔混凝土的实测空隙率n1和实测有效空隙率n2与目标空隙率n0之间数值接近,且都有很好的二次相关性,因此在实际的多孔混凝土设计中可以用式(1)和式(2)计算多孔混凝土的实测空隙率和实测有效空隙率.

5 有机聚合物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选择4种不同的有机聚合物乳液,掺量分别控制在2%,6%和10%.在室内制备标准的混凝土试件,养护至一定龄期,分别测定7 d和28 d的强度值,试验结果见图4和图5.

图4 聚合物种类和掺量对混凝土7 d强度的影响

图5 聚合物种类和掺量对混凝土28 d强度的影响

从图4和图5可见,不同种类的聚合物对混凝土不同龄期强度的改善效果并不相同.随着1#聚合物掺量的增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都逐渐增大,其中龄期越长增大幅度越明显.随着2#聚合物掺量的增多,混凝土不同龄期的强度增大不明显.随着3#聚合物掺量的增多,混凝土7 d和28 d的抗压强度出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7 d和28 d的抗折强度都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中当掺量为6%时,抗压强度最小,而抗折强度最大,此时混凝土的弯曲韧性最好.随着4#聚合物掺量的增多,混凝土7 d的抗压强度先减小后增大,而7 d抗折强度逐渐增大,28 d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都逐渐减小.

当掺量相同时,对于7 d的强度,当掺加4#聚合物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最大,而掺加2#聚合物时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最小;对于28 d强度,掺加3#聚合物时,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都为最大,而掺加2#聚合物时,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都为最小.表明,4#聚合物对改善混凝土早期强度最为有利,而3#聚合物对主要混凝土的后期强度起主要作用,而混凝土强度对1#聚合物掺量的变化最敏感.

6 结 论

1) 随着10~15 mm集料含量的增大,多孔混凝土7 d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都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空隙率先增大后减小然后再增大;当10~15 mm集料含量为40%时,空隙率最小,而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最大.

2) 当水灰比小于0.28时,增大水灰比能够显著增大多孔混凝土7 d和28 d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而当水灰比大于0.28时,增大水灰比会降低混凝土不同龄期的强度.

3) 目标空隙率越大,混多孔凝土早期和后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越小;实测空隙率和实测有效空隙率与目标空隙率之间数值接近,且都有很好的二次相关性.

4) 丁苯乳液对混凝土早期强度的改善效果最好,而氯丁乳液主要对混凝土后期强度其主要作用;混凝土强度对改性环氧乳胶掺量的变化最为敏感.

[1]郑木莲,陈拴发,王秉刚.基于正交试验的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J].同济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10):1319-1323.

[2]郑木莲.多孔混凝土排水基层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4.

[3]荆禄波.低噪音多孔水泥混凝土路面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9.

[4]杨 加,周锡玲,张 胜,等.环保型植生多孔混凝土试验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1(10):18-22.

[5]刘小康,高建明,吉伯海.粗集料对多孔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5(5):11-23.

[6]田 波,牛开民.水泥混凝土路面轮胎噪音与降噪途径的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8,25(9):172-176.

[7]杨志峰,刘中华,梁永胜,等.集料级配对多孔混凝土透水基层材料性能的影响[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29(9):126-129.

[8]孙家伟,王崇涛.排水基层多孔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质[J].公路,2006(8):344-345.

[9]苏堪祥.多孔混凝土材料组成与路用性能研究[J].公路,2004(8):250-254.

[10]郭玉顺,陆爱萍,郭自力.多孔混凝土成分、孔结构与力学性能关系的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36):44-49.

[11]许国东,高建明,吕锡武.多孔混凝土水质净化性能试验[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04-507.

[12]李 萌,陈宏书,王结良.生态混凝土的研究进展[J].材料开发与应用,2010(5):89-94.

[13]朱伶俐,何小芳,谢玉芬.绿色多孔混凝土的试验研究[J].混凝土,2006(7):11-13.

Study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orous Concrete with Permeable and Noise Reduction

WANG Yinlong

(ShaanxiProvinceTrafficConstructionGroupCompany,Xi'an710075,China)

Through laboratory tests,the effects of the proportion of 10~15mm paiticle、water-cement ration、target porosity and four different types of organic polymer emulsion on the properties of porous concrete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When 10~15 mm aggregate content is 40%,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7d has a maximum value,and the void ratio has a minimum value;When the water-cement ratio is less than 0.28,as water-cement ratio increasing,the early strength and late strength of concrete increased dramatically,and when the water-cement ratio is greater than 0.28,the strength with water cement ratio decreased;With the target porosity increases,the strength of the concrete in different age decreased dramatically,and it has a good quadratic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easured porosity、effective porosity and the target porosity;The improvement effect of styrene butadiene latex on the early strength of concrete is most obvious, and chloroprene latex has main function for the late strength of concrete , the most sensitive to intensity variations on modified epoxy latexcontent.

road engineering;porous concrete;strength;void fraction;mechanical properties

2015-03-10

U416.216

10.3963/j.issn.2095-3844.2015.03.024

王印龙(1960- ):男,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公路工程.

猜你喜欢
空隙水灰比抗折
水灰比对硫铝酸盐水泥基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高性能道路混凝土抗折性能研究
水灰比和粉煤灰对静态破碎剂反应温度影响研究
空隙
水灰比对硫铝酸盐水泥基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影响
排水性沥青路面的横向空隙分布特性
熟料中矿物含量与抗折强度相关性分析
Vortex Rossby Waves in Asymmetric Basic Flow of Typhoons
北京楼市新政封堵防炒作空隙
根管治疗术后不同修复方式对牙根抗折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