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有所思 教有所长

2015-04-20 19:02吴晨莉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5年3期
关键词:教师成长高中英语教学形式

吴晨莉

【内容摘要】新课改对教师传统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即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书本知识传授者,而是要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成为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要迎接好新课改的挑战,我们就要克服一次性学习的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而终身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反思的过程,对教学工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遗,使每一堂课的教学都成为教师反思和提高的机会,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本文将以新课改的要求,结合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拙见,旨在共同提高。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  反思内容  形式  教师成长

一、养成反思的习惯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所知道的交给学生。”那么,怎样切合实际有效地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这就需要我们对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的反思,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教学行为前的反思

1.学生方面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学生,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生活学习习惯,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对英语学习的理解,对这门语言难易程度的期待以及学习所要达到的最终效果等。例如,我经常会把班级学生按照学力设立“弹性等级”,备课时按学生“等级”的实际要求把总的教学目标进行细化,比如让基础薄弱的学生完成一些相对简单的任务,而让那些学有遗力的学生尽展才华。这样,以求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2.教学目标、教材方面

根据学科特色和学生实际,结合学生发展的整体性和长远性,考虑社会和时代对学生的需求来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当然,还要兼顾学生的意志和情感。例如:高中英语必修3 Unit 3《百万英镑》。在备课时,我特别设置了问题: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e brothers and Henry? Why do you think so?学生们通过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探讨金钱与人性的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新课标要求教师参与课程设制,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此外,还有图书、录音、录像、广播影视节目、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教材辅助资源,培养学生自主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我在平时会有意识地捕捉一些真实的校园生活场景,制成照片或视频,适当地应用在多媒体教学中,既直观又熟悉,教学效果出奇的好。而同时也会帮助教师不断“充电”,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

(二)教学行为中的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在行动中的反思”,关键就是“以学定教”,即以学生的学习状态确定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接触学习者真实的言行”。我们知道,课堂教学过程具有不稳定性,而教学行为中的反思具有监控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以求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高中英语选修6 Unit 3 A Healthy Life,在Pre-reading部分,我抛出一个连环问题:What do you think about smoking? Is it good for health?结果,班上许多学生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陈小恺,我忽然想到他曾因为吸烟而被政教处训过。于是,我马上调整了教学步骤,让陈小恺来发表对吸烟和健康的看法,他也似乎明白大家的心思,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赢得大家的一片掌声。接着,我就趁热打铁,又让一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翁海和大家交流感受;“Computer world is meaningful! But now I think being addicted to computer game is harmful to our health.”教室里顿时气氛活跃,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超出了预期的效果。所以,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不仅不会削弱学生的主体性,相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教学行为后的反思

教学行为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和总结性,即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根据一节课上完后的实际情况,认真总结教学行为过程的“亮点”及“败笔”。例如,反思教学行为是否明确;课堂活动是否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教学活动中是否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索和交流合作;反思教学设计与学生实践的差距,使自己的教学行为跟上课标的要求。当然,对于课堂上偶尔出现的“灵感火花”或学生的一些“点睛之作”甚至存在的问题都要及时地记录下来,为后续的教学做好准备。

二、反思的形式和途径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摩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教师在平常的教学工作中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来进行反思:

1.加强理论学习

缺乏理论指导的反思只能是粗浅的反思,学习教学理论是教师教学反思的知识基础。系统的理论学习有利于我们形成一种正确的方法论的同时,也有利于我们确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只有将教学实践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剖析,才能逐步提高教学能力与反思能力。

2.同行听课交流

通过观摩同行的公开课或随堂听课,分析反思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吸取精华,让自己少走弯路。例如,我曾多次观摩市优秀教师郑少颖的优质课,收获颇多。记得有一节关于英语报刊阅读的课,让我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虽然我们的学情不同,但这并不影响我进行尝试。经过反复的思考与备课,我以《英语周报》为素材,重拾里面一贯被学生冷落的文章,借鉴郑老师优质课的模式,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上了一节别具一格生动的阅读课,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意识到课型拓展的空间,尝到创新的甜头,无形中也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

3.撰写反思札记

俗话说:“多好的记性都抵不上一个烂笔头。”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一个成长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来自于平时教学工作中点点滴滴的积累,例如小到课堂上一次精彩的“Brainstorm”,一次蹩脚的“Lead-in”,大到一节成功的公开课等等,这些我们都可以一一记录下来,附上自己的感受,反思后的心得体会,那么,就是一份宝贵的“成长档案袋”。撰写反思札记的方式可以包括反思随笔、日记、周记和报告等,是对教学中疏漏失误或成功之处进行系统地回顾、梳理,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它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体悟和总结,也是对教学工作或教育理念中出现的问题的深入分析。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教学案例,去感悟教育生活的理性魅力。

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切身的体会到,一名教师要想提升自己绝对离不开教学反思。通过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的新方式,使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发展和进步;通过反思,可以激发我们终身学习的动力,不断发现困惑,让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不断地鞭策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从而实现从经验型教师上升到研究型教师。“教有所思,教有所长”,让我们一起在反思中成长!

【参考文献】

[1]《英语新课程标准》.

[2]《新课程英语教学与教研》.

[3]《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4]《高中英语周报教师版》.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第三中学英语组)

猜你喜欢
教师成长高中英语教学形式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课堂的点滴,用心呵护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人文素质教育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幼儿园教坛新手园本培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