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患者采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前后MMSE 积分、BBS 积分及血脂水平

2015-04-23 10:55武兴兴谢江涛
关键词:花素灯盏脑梗塞

魏 娟,武兴兴,谢江涛,张 涛

(陕西省咸阳市中心医院,咸阳 712000)

脑梗塞是临床诊疗中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临床症状表现为神志不清、认知障碍、口齿不清、肢体偏瘫等[1]。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血管性疾病已经成为了威胁来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2]。急性脑梗塞是指因患者脑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和栓塞等原因引发的脑组织供血不足,进而造成急性脑梗塞,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残率,极易造成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积极寻找有效改善脑梗塞患者神经系统功能及其血脂水平的药物是当前脑血管疾病研究者最为关注的问题[3]。本文选取我院在2013 年12 月~2014 年12 月期间收治的100 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究了灯盏花素治疗脑梗塞疾病的临床效果,并以患者治疗前后的MMSE 积分、BBS 积分及血脂水平的变化作为评价指标,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所选患者均为我院收治并经头颅CT 和MRI 等临床检查确诊为脑梗塞的患者,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其检查结果均符合我国临床医学关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将所选100 例脑梗塞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其中50 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7 例,女性患者23 例,年龄44~72 岁,平均年龄(59.3±3.9)岁,检查结果显示:右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33 例,左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17 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 例,年龄43~69 岁,平均年龄(56.7±3.5)岁,其中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29 例,左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21 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脑梗塞患者在入院以后应立即给予心电图监测,并进行抗感染、血压监测、血糖调节、血常规检测及颅内降压等常规治疗,待脑梗塞患者脑细胞水肿症状消失后,分别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药物治疗。

对照组:在250 mL 右旋糖酐中加入丹参注射液10 mL,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治疗,每天1 次,坚持治疗一个月。

实验组:取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并加入30 mL 灯盏花素溶液,与对照组同样采用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治疗,每天1 次,30 天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生理指标检测。

1.3 评价标准[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ESS)、行为量表(BBS)对脑梗塞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和行为功能进行评分,并密切关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变化情况。

根据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ESS 积分和BBS 积分评价结果和患者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将患者的临床疗效判定分为治愈、有效、好转、无效4 个级别,其中治愈是指患者的头晕、意识模糊、肢体障碍等临床症状均已消失,各项生理指标均恢复正常;有效是指患者的脑梗塞临床症状得到较大缓解,患者的MESS 和BBS 评分结果显示正常;好转是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较之前具有较大改善,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是指脑梗塞患者的仍然处于意识模糊、口齿不清及肢体障碍等状态,患者的临床症状无任何缓解甚至呈现加重趋势。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MSE 和BBS 积分评分结果和血脂水平变化均采用标准方差mean±SD 来表示,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 进行检验,多组间数据对比采用ANOVA 方差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采用率(%)表示,并用χ2进行检验,检验标准α=0.05,其中P<0.05 表示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 积分比较在分别采用不同药物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后对比差异具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治疗前的MESS 和BBS 积分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MESS 和BBS 积分评价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积分和BBS积分变化情况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积分和BBS积分变化情况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MMES BBS实验组50治治疗疗前后2 139..4842±±22..1073*1 158..7635±±23..8047*对照组50治治疗疗前后2 109..1759±±22..1025#1 168,.8629±±23..706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的血脂变化情况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实验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血脂变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并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水平变化情况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比较经过一个月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6%,其中治愈率为44%,无效2 例(4%),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治愈率24%,无效7 例(14%),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n)%]

3 讨论

脑梗塞患者病情发展较为迅速,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极易导致患者的出现肢体偏瘫等严重并发症。对脑梗塞患者治疗不能仅仅从患者的肢体功能着手,还应加强患者的认知能力和智力恢复,全方位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5]。目前,临床治疗中常采用治疗缺血性疾病的灯盏花素注射液进行治疗,灯盏花属于菊科飞蓬属植物,灯盏花素是其中的主要成分之一,多项临床研究表明,灯盏花素具有缓解脑动脉血管张力,改善血管流量的功效,同时该药物还能够抑制血小板凝集,达到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加强纤溶活性[6]。莫进达[7]等人的研究结果显示,灯盏花素注射液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行为功能,促进血脂水平的稳定,临床疗效显著。本组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的脑梗塞患者其临床效果明显优于采用右旋糖酐加丹参注射液治疗的对照组,并且实验组患者的MESS 评分和BBS 评分结果也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灯盏花素注射液能够有效优化患者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从而减少了脑梗塞并发生的发生,并极大改善了脑梗塞患者MESS 和BSS 评分,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康增军, 王芳, 崔蕾等.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塞68例及对血清中SOD、MDA含量的影响[J].陕西中医, 2013, 34(7): 798-799.

[2] 周志恒.灯盏花素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塞急性期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 2013, 28(12): 2608-2609.

[3] 杨长恩.灯盏花素联合前列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J].河北医药, 2013, 35(12): 1856-1857.

[4] 鲍英杰.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脑梗塞80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 (7): 4000-4001.

[5] 宋江山.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脑梗塞80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2, 04(3): 225.

[6] 全洪波, 车武, 陈相坤.依达拉奉联合灯盏花素注射液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学, 2013, 20(2): 220-222.

[7] 莫进达, 陆超鹏.灯盏花素注射液对36例脑梗死后患者智能、血脂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 2006, (18): 38-39.

猜你喜欢
花素灯盏脑梗塞
灯盏乙素对OX-LDL损伤的RAW264.7细胞中PKC和TNF-α表达的影响
灯盏花素DSPE-PEG 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体外性质研究
黑暗中的灯盏
灯盏花素分散片溶出度检测方法的改进
灯盏花素注射液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HPLC法同时测定灯盏细辛注射液中10种成分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在大面积脑梗塞中的应用分析
制剂新技术在灯盏花素研发中的应用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