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业正在经历以数字和网络为特征的技术革命

2015-04-23 08:22蒲嘉陵
今日印刷 2015年1期
关键词:北京印刷学院印刷业出版物

蒲嘉陵

目前,印刷业正在经历以数字和网络为特征的技术革命,这场革命正在给印刷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导致印刷业的内涵和外延都在发生变化,但是今天大家看到和感受到的还远远不是这场革命的终极状态。

首先我们应该对印刷有全面的认识:从技术的角度看,目前大家接触或熟悉的印刷通常是作为“传播形态”的印刷,但绝非是印刷的全部特质;而大面积微小“制造形态”的印刷是我们不太熟悉或离传统印刷业或印刷人比较遥远的领域。北京印刷学院正加紧在印包学院设立“印刷电子工程”,并将其作为学校引领学科进行建设。印刷电子是作为大面积微小制造手段的印刷技术和有机微电子材料(或可浆料化的微电子材料)结合诞生的一项技术,是继20世纪40年代基于单晶硅的半导体技术和20世纪60~70年代兴起的平板显示器技术之后,微电子领域的另一场技术浪潮。

在以传媒形态为基础的领域,受到数字和网络最大冲击的就是出版物印刷,尤其是信息类、娱乐类、实时类、工具类图书和报刊受到的冲击最严重,因为这类内容更适合于用网络传输到数字终端,在阅读、查询和便携等方面给读者提供了传统印刷出版物不可能提供的自由度和效率。我现在就很少看报纸、翻字典,取而代之的是在计算机终端了解和查询最新时事、技术资料和使用字典等工具。我想,在座的各位每天都有与此相似的经历,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也有一些传统的印刷领域非但没有受到数字和网络的冲击,反而因数字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如虎添翼”,拓展了新的商业机会和增值服务,最典型的就是标签、商标和包装等行业。个性化的标签、商标和包装已经成为现实且正在受到人们的青睐。今天购买一个完全属于你的个性化商标、标签和包装的产品,已经是一件没有任何技术难度且不用增加太多成本的事情,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且近乎不能实现的“奢求”。

所以说,受到数字和网络冲击的仅限于传统的出版物,但这种冲击完全是为因为作为后来者的数字和网络技术在信息和内容的传播方面更具优势。不否认以后依然会有人因喜爱传统的出版物而继续使用,但在规模上会大幅度减少甚至降低到次要位置。这实际上是出版物的一个重新洗牌的时代,本质是移动交互式媒体与网络结合在技术上的优势,但最大的推手是用户的选择。如果再多说一句:移动交互式媒体呈现的信息和内容在处理加工与传统的印刷处理并无本质的不同,只是载体和传播渠道发生变化而已。既然这样,我们传统的印刷人为什么要敬而远之,将其定义为别人的领域?

即便是传统的印刷,其生产方式也会发生变化。数字印刷是数字和网络革命的一个新宠,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个性化生产和服务能力,可以构建一种广域的先销售后生产的商业模式。这对今天受库存和物流困扰的印刷业也许是一条可以认真考虑的选择。尽管与传统印刷相比,数字印刷在品质上还存差异,但是这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且进步迅猛。15年前多数传统的印刷人对数字印刷的品质还不屑一顾,但今天却刮目相看,不再有更多的质疑。据有关统计表明,我国的数字印刷占整个印刷市场的比重大约在1%(或许是一个偏小的比例),但却以高两位数的年增率发展。目前我国的出版物印刷占印刷总量的20%左右,如果相当一部分被数字印刷取代,仅在出版物印刷领域就会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如果再加上在商业印刷、标签、包装等领域的贡献,未来数字印刷的比重会大幅度提高,逐步成为一种最重要且基本的印刷生产技术。

印刷的内涵和外延都在发生变化,但其技术内核并没有变化:可视化与传播。印刷的核心具有朴实性,既适用与将油墨放置在纸上的印刷过程,无疑也是将信息和内容呈现在移动媒介上,即手机、iPad、笔记本等智能终端采用的核心技术。北京印刷学院的定位是“小、精、尖”,努力在印刷及其关联的核心做到卓越,同时坚持“小中见大”的发展策略,努力在印刷技术内核的基础上扩大对更多领域的覆盖和支撑。通过这些举措和努力,北京印刷学院将为我国传媒、文化创意一相关行业的发展和转型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猜你喜欢
北京印刷学院印刷业出版物
窦新宇作品
国家新闻出版署等印发《关于推进印刷业绿色化发展的意见》
2017年出版物
Global analyses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ea ice, and night marine air temperature since the latenineteenth century
Arctic sea ice decline: Faster than forecast
未来亚太地区包装印刷业发展趋势
2015 年出版物
基于超效率DEA-Tobit模型的中国造纸印刷业经营效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