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不得XP”格式的构式化研究
——兼论与语法化的关系

2015-04-24 08:29罗美君阳利新
关键词:结构式移情构式

罗美君,阳利新

(1.湘潭大学 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南 湘潭 411105; 2.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工商管理系,湖南 长沙 410205)



“怨不得XP”格式的构式化研究
——兼论与语法化的关系

罗美君1,阳利新2

(1.湘潭大学 大学英语教学部,湖南 湘潭 411105; 2.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工商管理系,湖南 长沙 410205)

“怨不得XP”格式从带有否定的“埋怨”义到“领悟”义的演变过程是格式构式化程度增高的过程。构式“形—义”关系透明的程度是考察构式构式化程度的重要参数。在构式化过程中“不”的否定义逐渐消失,“怨”的负面义减弱。格式语法化过程也是其构式化的过程。

“怨不得XP”;构式化;语法化

国内许多学者对“怨不得XP”格式进行了研究,杨晓丹[1]探讨了“怨不得”的语义特点;张明友[2]在文章中提及到“怨不得”可以是话语标记词;肖奚强[3]认为“怨不得”是领悟模态副词,并阐述了它的语法语义特征。从这些研究中可以看出,学界对“怨不得XP”格式没有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试从构式语法的角度对“怨不得XP”格式进行统一的分析和解释,分析该格式及其构成成分的句法、语义特征,探讨该格式在构式化不同阶段表现出来的构式化程度差异和特征,阐述该格式发生构式化的成因和机制。

一、“怨不得XP”格式的用法及其组成成分的句法、语义特征

1.“怨不得XP”格式的用法及句法功能

(1)揪住耳朵采头发,扯破了衣裳抓碎了脸,漏风的巴掌顺脸括;扯碎了网巾你休要怪,擒了你四鬓怨不得咱。(南宋·无名氏《快嘴李翠莲记》)

(2)“昨儿吃了酒,回来的晚了,路上撞客着了,来家未醒,不知胡说了什么,连自己也不知道,怨不得你生气。”(清·曹雪芹《红楼梦》)

(3)话未说完,宝钗李纨皆笑道:“好丫头,真怨不得凤丫头偏疼他!本来无可添减的事,如今听你一说,倒要找出两件来斟酌斟酌。”(清·曹雪芹《红楼梦》)

例(1)中“怨不得咱”是动宾结构,“咱”是动词“(埋)怨”的宾语。例(2)“怨不得你生气”既可以理解成“不能埋怨你生气”,是动宾结构式,也可以是状中结构,用来表示对“你生气”原因的领悟,其中“怨不得”相当于“难怪”。例(3)只能理解成状中结构,用于修正说话者的预期(凤丫头偏疼他不可理解),表示对“凤丫头偏疼他”原因的领悟,“怨不得”的语义和“难怪”相当。

从搜集到的语料看,“怨不得XP”在句中常常作为一个表结果的从句,表示原因的主句可以放置在“怨不得XP”从句前也可以放置在其后。例(1)(2)(3)是“怨不得XP”格式的三种不同用法,为了行文方便,我们把他们分别记作“怨不得(动)XP”“怨不得(动)/(领悟)XP”和“怨不得 (领悟)XP”。

2.“XP”和“怨不得”的句法语义特征

从搜集到的语料看,“XP”的构成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体词性或谓词性宾语,另一类是谓词性的中心语。例(1)中的XP是代词,例(2)既可以看成是谓词性宾语,也可以看成是谓词性的中心语。例(3)是谓词性的中心语,也就是说“怨不得”已经发生虚化。“XP”的语义类型有三种:中性(例1)、贬义(例2)和褒义(例3)。

整体上看“怨不得”经历了词汇化的过程。“怨不得”从一开始做谓语演化到话语标记副词,三音节短语结构内部成分变得不可切分,语义虚化,最终语法化成一个起到连接作用的话语标记副词。例(1)和(2)都可以看成是谓语动词。例(3)是准副词,是指其没有完全具备副词的特征,但是它们的意义都已经相对虚化,“怨不得”不再是“不能(埋)怨”之义。其功能也变得单一,只能用在谓词性的中心语前构成状中结构,且不能省略。

3.“怨不得XP”格式的句法语义特征

(4)这晁住把那囚妇裤子剥将下来,如此这般,那囚妇方才闭了口嘴,只自家说道:“怨不得别人,该入日这私窠子!没要紧的多嘴,就一顿入日杀也不亏!”(明·西周生《醒世姻缘传》)

此例的“怨不得”是一个谓语,主语在句中省略了,相当于“不能怨别人”的意思,我们可以把“怨不得别人”理解成“怨︱不得别人”,“不得”在结构式当中做动词“怨”的能性补语。“怨不得XP”结构式的意义可以从其构成成分和句法结构中推导而来。

随着“XP”语义色彩的改变,“怨不得XP”构式的形式和意义变得不透明,构式的意义不能再从其组构成分中推导出来,演变成了一个典型的构式,如:

(5)凤姐儿是个聪明人,见他这个光景,如何不猜透八九分呢,因向贾瑞假意含笑道:“怨不得你哥哥时常提你,说你很好。今日见了,听你说这几句话儿,就知道你是个聪明和气的人了。”(清·曹雪芹《红楼梦》)

“怨不得你哥哥时常提你”的意义是“难怪你哥哥时常提你”。格式“怨不得XP”预设“XP”的语义内容,在说话者看来,不容易让人理解或接受,但通过“怨不得XP”以及其后的话语,可以修正这种预期内容,因此整个结构式带上了“反预期”的语用意义。“怨不得XP”表层组构成分“不”的否定语义消失,结构式具有整体性,不可进行切分。构式虽然具有了“反预期”的语用功能,但在整个语境中(从句+主句),表达说话者对“XP”原因的“领悟”,凸显说话者的肯定态度。“怨不得 (领悟)XP”构式的“领悟”义不能从其组构成分推导出来,构式义“大于”组构成分的意义,带上了“形—义”不透明的特征。

二、“怨不得XP”格式的构式化等级及成因

1.“怨不得XP”格式的构式化等级

刘红妮[4]指出构式化即一个原本松散的结构演变为固定构式的过程也就是非构式如何演变为构式。贺梦依、杨坤[5]也认为“构式化”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构式形式和意义的规约化过程。从构式的动态浮现观来认识构式的“形-义”不透明的特征,就是指构式至少有某个方面的特征是从构式线性序列中“浮现”出来的,是非线性的。这就是构式特征的浮现性,也就是构式所具有的构式性。在论证构式的本体特征时,主张构式分析的基本依据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这个“大于”的特征,便是“浮现”的特征[6]。“怨不得XP”构式的“领悟”义并不是“怨不得XP”句法结构式固有的,在构式化的进程中其“领悟”义必然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浮现过程,其结果是构式化等级也从低向高进行演变。“怨不得XP”格式的各种用法是构式化进程中的格式群,内部成员之间既有差异也有关联,都处于构式化的线性序列中。

我们采用施春宏[6]提出的考察形义关系透明度的方法:“语言单位形义关系的透明性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形式透明度、语义透明度、形义关系透明度。”他认为:“所谓透明就是一个结构体的整体特征能够从其构成成分及其关系的特征中推导出来。”那所谓不透明就是一个结构体的整体特征不能够从其构成成分及其关系的特征中推导出来。Goldberg[7]指出:“C是一个构式当且仅当C是一个形式——意义配对,且C的形式(Fi)或意义(Si)的某些方面不能从C的构成成分或其他先前已有的构式中得到完全的预测。”据此,我们认为构式就是那些“形—义”关系不透明的结构式,构式的“形—义”关系的透明度是考察构式浮现性特征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考察构式构式化等级的重要参数。

从结构语言学和生成语法来看,句式的形义关系是相对透明的,我们将以它们作为参数,展开对“怨不得XP”格式构式化进程中三种用法格式的“形-义透明”程度的分析和考察:

形式透明度。“怨不得(动)XP”是“能性补语”结构,“XP”直接做动词“怨”的宾语,相当于“不能怨XP”,其结构形式遵循一定规则,是透明的;“怨不得 (领悟)XP”构式已经看不出如此用法,“XP”不再是“怨不得”的宾语,“怨不得”的主语在语境当中已没有明确所指,结构形式不再遵循一定的句法规则,因此“怨不得 (领悟)XP”构式是不透明的;而“怨不得(动)/(领悟)XP”构式的构造既可以认为符合一般结构规则也可以认为不再遵循结构规则。

语义透明度。“怨不得(动)XP”格式构成成分的字面义加合就是整体义——“不要(埋)怨XP”,语义是透明的。而“怨不得 (领悟)XP”构式的“领悟”义不是构式构成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语境吸收,从“责备、埋怨”义演变而来,构式的语义“大于”部分之和,“领悟”义浮现而来,构式语义是不透明的。“怨不得(动)/(领悟)XP”构式的语义特征的透明度也是介于两个极端之间,在语义上也是半透明的。

形义透明度。“怨不得(动)XP”格式的形式和语义存在着对应关系,其形-义透明度高。“怨不得 (领悟)XP”构式的形式上有否定词“不”,但意义上是表达“领悟、明白”肯定义的构式,形义关系是不透明的。同样“怨不得(动)/(领悟)XP”构式的形义关系的透明度也是介于两个极端之间。说话者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格式用法。

如此,“怨不得XP”格式的三种不同用法,根据形-义关系的透明度差异,处在不同的构式化等级上,见图1。

这三种用法在格式的构式化阶段呈现连续统状态。刘丹青[8]认为习语构式都有两重性:原有的句法结构和新兴的特定构式。这三种用法以句法结构为原型范畴,逐渐向边缘扩展,形成具有最不典型句法结构特征的、整体性意义的、习语化的“怨不得(动)XP”构式。

图1 怨不得XP的构式化等级

2.构式化的语用移情成因

董秀芳[9]认为移情是言者描述事件或状态时所采取的视角即言者站在某一言语参与者或行为参与者的立场或角度来进行叙述,即移情于该对象。正如王先霈[10]指出移情是由从他人的立场出发对他人内在的状态的认知而产生的对他人的情绪体验。“怨不得XP”格式的构式化等级和语用移情的发生相关。通过移情,说话者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体会他人的感受,实现交际双方之间的情感趋同,意在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11]。“怨不得XP”格式的形-义透明的句法结构,不是为了实现让受话者理解说话人言行,而是说话者主观上认为不是“XP”的过错。例如:

(6)强得利看了,自也不信:一生不曾做这折本的交易。自作自受,埋怨不得别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这句话是“怨不得”的主语“强得利”对“折本交易”的主观态度,主要凸显说话者对“XP”的评价。

(7)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

说话者站在言谈对象(云丫头)的角度进行叙述,是从第三者角度叙述“你的好”,看上去是说话者的客观评价。其实质是说话者体会“云丫头”的心情,凸显我不仅赞同“云丫头”对“你”的主观评价,而且修正对“云丫头”的预期(我还不受用),表达说话者的“领悟”态度,实现和谐的交际。

语用移情的发生,是言者主观采取叙述事件的视角,因此有很强的主观意愿性。当言者为了凸显自己的主观态度时,“怨不得XP”格式也能表达“不能埋怨”的句法语义。

(8)刘姥姥笑道:“怨不得姑娘不认得,你们在这金门绣户的,如何认得木头!”(清·曹雪芹《红楼梦》)

此句如果说话者站在“姑娘”的角度叙述,那么整个构式语义具有不可推导性,表“领悟”的语义。整个结构式也可以凸显说话者“不埋怨姑娘”的态度。

语用移情功能使得“怨不得XP”格式从主要凸显说话者的主观态度(例6)到可以从听话者角度叙述(例8)到最后站在听话者角度进行叙述的路径进行演化。也就是说,语用移情功能的发生与否是影响格式构式化等级的重要因素。

3.构式化的虚化机制

“怨不得XP”格式三种用法的构式化演变过程,也是“怨不得XP”格式发生虚化的过程。虚化的机制主要是重新分析。吴福祥[12]指出语法演变的内部机制主要有重新分析和扩展。重新分析是指一个句法结构的底层结构改变但并不涉及它的表层表现形式的任何改变。“怨不得XP”结构式经过重新分析由“怨不得(动)XP”结构式演化成“怨不得 (领悟)XP”构式,构式从“否定性”语义演化成“领悟”语义。“怨不得XP”格式因为“XP”语义不同,诱发格式发生重新分析,整个构式呈现出构式化等级差异。

(9)彩云就笑道:“这事都是我不好,怨不得各位闹差了。”(清·曾朴《孽海花》)

(10)苟太太道:“怪道呢!怨不得一天到晚在外头胡闹,原来是备了这些东西。”(清·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11)天子大乐,便问包公道:“真好剑法,怨不得卿家夸奖,他的袖箭又如何试发?”

例(9)中的“闹差”是动词“怨不得”的宾语,以“怨”的对象作宾语,可以认为是“XP”的原型范畴。例(10)中,“XP”是具有贬义性特征的事件,“怨不得XP”格式演化成能促使格式进行构式化演变的临界环境。彭睿[13]指出,临界环境(critical context)是具有结构及语义上的歧义,能诱发包括目标义在内的数种解释的语言内环境。此时“XP”既可以是“怨”的宾语,也可以是相当于“难怪”的“领悟”义。而例(11),“怨不得XP”就只能理解成“领悟”义,结构式不可能即表示“埋怨”,又表示“夸奖”。这种“领悟”义固化成“怨不得XP”格式的语义,“怨︱不得XP”重新分析成“怨不得︱XP”。“怨不得”三音节结构结合得更紧密,为其能单独成词创造了语义和句法基础。“怨不得XP”格式中“不”的否定义和“怨”的负面义逐渐消失,意义变得虚化,格式的构式化等级却逐步增高。

三、结 语

“怨不得XP”格式的构式化等级差异可由“形—义”关系的透明度来判定,构式化程度越高,构式的语义也越来越不能从形式上得到推导,构式的语义大于部分。“怨不得XP”格式的构式化连续的演变也是格式虚化、发生语法化的演变过程。“怨不得XP”格式构成成分的语义关系更加粘着,“XP”完全丧失了“怨”的宾语范畴特征,而可以由表“褒义”的语义事件充当,格式的语法化程度增高。从“怨不得XP”格式构式化的演变过程看,语法化和构式化的关系相互影响制约。构式化程度高的构式,构式本身及其构件部分虚化的程度高;语法化了的构式,其构式化程度也高。

[1]杨晓丹.现代汉语短语词“怪/怨/恨+不得”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2]张明友.“V不得”的词汇化研究[D].广东:汕头大学,2010.

[3]肖奚强.非典型模态副词句法语义分析[J].语言研究,2003(4):10-18.

[4]刘红妮.“忽而”的词汇化及其叠用格式的构式化[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1(2):59-64.

[5]贺梦依,杨 坤.英语使动构式的构式化及其后果[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3(3):20-24.

[6]施春宏.句式分析中的构式观及相关理论问题[J].汉语学报,2013(2):23-39.

[7]Goldberg,A.Construction:An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4.

[8]刘丹青.构式的透明度和句法学地位:流行构式个案二则[M].//潘悟云.东方语言学:第七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1-14.

[9]董秀芳.移情策略与言语交际中代词的非常规使用[M].//齐沪扬.现代汉语虚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397-406.

[10]王先霈.中西移情理论之异同[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1):1-7.

[11]冉永平.指示语选择的语用视点、语用移情与离情[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9):331-337.

[12]吴福祥.关于语法演变的机制[J].第十五届全国近代汉语学术研讨会论文,安徽师范大学.

[13]彭 睿.“临界环境——语法化项”关系刍议[J].语言科学,2008(3):278-290.

(责任编辑 伯 灵 校对 伊人凤)

The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alization of“Yuan Bude(怨不得) XP”and Its Relation with Grammaticalization

LUO Mei-jun,YANG Li-xin

(1.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Department,Xiangtan University,Xiangtan 411105,China;2.The 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Hunan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Changsha410205,China)

The semantic meaning of“Yuan Bude(怨不得)XP”evolved from“complaining”to“understanding”is the process of its constructionalization.The transparent degree of“form-semantic”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for evaluating the stages of constructionalization.The negative meanings of“bu(不)”and“yuan(怨)”are gradually disappearing in the satges of constructionalization.The grammaticalization of“Yuan Bude(怨不得)XP”is of constructional.

“Yuan Bude(怨不得)XP”;constructionalization;grammaticalization

2014-12-2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4YJC740063);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湘教通[2014]247号)

罗美君(1981-),女,湖南绥宁人,讲师,硕士。

10.13888/j.cnki.jsie(ss).2015.02.022

H146

A

1672-9617(2015)02-0237-05

猜你喜欢
结构式移情构式
浅析诗歌翻译中的移情——以《再别康桥》韩译本为例
结构式摘要撰写要求
结构式摘要撰写要求
移情于物,借物遣怀(外一则)
面部表情、文化差异与移情作用
有机物分子式、结构式的确定
关于“移情作用”在音乐审美体验中的思考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XV的(不)是Y”构式探微
动结构式研究综述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