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加速智能交通多方融合

2015-04-25 11:19邢帆
中国信息化 2015年6期
关键词:交通互联网+智能

文 | 本刊记者 邢帆

“互联网+”不仅对智能交通本身有着不同层面的影响,更加速了不同行业间的融合以及技术间的优化组合。

“互联网+”的提出改变了诸多行业,其覆盖范围涵盖了行业的管理模式甚至规范标准,更打破了不少行业间的壁垒,加速行业竞争朝着新的方向发展。而在智能交通领域,“互联网+”带来的价值更加值得研究,它不仅对智能交通本身有着不同层面的影响,更加速了不同行业间的融合以及技术间的优化组合。

多方位行业内变革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王笑京认为:智能交通是提升安全性、保证自由通行和减少环境影响的统一整体。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将所有交通方式进行有效连接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全世界在这一领域有着诸多新发展,尤其是技术元素与复杂系统和交通基础设施的连接方面。大数据、移动网络、互联车辆和协作系统是未来交通系统革命的关键。这是多模式交通系统管理复杂性的体现,也将给使用者提供满足其交通需求的高质量、多种类服务。这些新技术、新服务是过去十年最有前景的交通概念,不单单仅适用于车辆、基础设施或某种交通方式,而且还适用于所有的交通方式和服务。可见,互联网在智能交通发展过程中将起到重要作用,那么这些作用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从汽车制造及使用方面分析表示,新的技术背景下,汽车的设计制造服务中有着显著的变化,一是运用了移动互联技术一体化,再一是通过移动互联技术,通过智能网联汽车把汽车从一个单纯的交通工具变成一个解决方案,满足更多方面的目的。在他看来,智能网联的汽车实际上是两化深度融合的一种体现。简单就汽车本身的功能来说,可以表现为环境的感知,汽车能够知道走到哪儿以及道路交通状况如何;根据路况判断应该刹车还是加油,这里包含着车辆控制和人机的协同。从系统来说,无非就是人和车,车和车,车和基础设施等通过移动实现互联。

去年天津达沃斯论坛上一项报告显示,完全的自动驾驶可以使车祸减少90%,车祸死亡减少99%,可以使道路通过效率提高40%,油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可以降低30%,如此利好的数据下,能够激发智能汽车的研发,从而促进智能交通整体产业的发展。而中国目前的通讯网络的发展,实际上给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但要想实现目标,需要从三方面推进这项工作:第一是国家层面要制定国家的规划,需要顶级的顶层设计;第二从产业层面,汽车生产行业需要和其他行业共同合作,来为国家的规划提供基础;第三在新技术方面,一定要加强国际合作。实现汽车产业、信息产业、交通领域,包括整车零部件服务的融合。

除了对于汽车制造行业的影响,互联网对于智能交通整体的影响最为直接的就是体现在对于服务水平的提升及产业发展上了。重庆市交通委科技处处长蒙华在第十四届智能交通论坛中的发言中表示:“互联网+交通”能够提升交通服务水平,并以重庆为案例介绍了多个方面的出行服务提升。

目前重庆市交通委的网站上可以查到很多高速公路的路况,以及视频快照等等。在方便出行方面例如重庆交通APP,它把交通、路况、城市公交、出租车服务、轨道交通、长途客源、航班信息、铁路信息、综合查询、投诉服务等纳入其中。还增加了一些小的服务功能,比如高速公路上的路况有语音播报,系统与公安信息对接,在手机APP上就可以查到自己车辆的违章信息等。

还有重庆公交电子站牌,从2013年开始开发到现在,重庆已经有96%的公交线路开通了公交电子站牌。而重庆出租汽车管理系统,是建在重庆市的运管局的,系统主要针对驾驶员、乘客、出租企业、行业管理部门四个方面的用户,开发了很多的功能。目前重庆市所有的出租车都在系统中,车辆的流通率为97%,企业在线率为6%,可通过运管平台对企业进行管理。

下一步重庆市交通委还希望能够跟更多互联网企业合作,进一步提升公众出行服务体验。例如,公交电子站牌的升级,就可以借助互联网公司的专业技术提升线路准确率等。更为重要的是,蒙华总结,在政府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中,要明确两点思考:第一个就是政府和互联网企业在交通出行信息服务当中的定位,也就是说政府该做什么,企业该做什么;第二则是双方都要积极思考,如何建立一套双方能够共赢的合作模式。

加速业界竞合

互联网对于交通行业本身的影响还体现在很多角度,在分析这些影响中,我们除了看见行业自身的改变,还发现了更多行业之间的融合。

对此,王笑京的解释非常清晰。他认为,“互联”的概念在悄无声息地塑造着智能交通产业图景,对交通管理者、服务提供商、个人生活体验,以及交通工具和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在产生作用。

他进一步解释,具体来看,它迫使政府等交通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发生转变。互联网时代,交通信息来源不再依赖于政府,而是来自于直接的交通参与者,这为智能交通中的许多服务跨越政府和基础设施管理者的藩篱提供了条件。例如航旅纵横等APP使航班信息逐渐透明,这就无形中给机场管理者施加了压力,迫使其提高管理水平。同时,交通服务提供商们也在互为竞争中不断优化自身服务,逐步将气象、餐饮、旅游等相关服务融入APP中,以谋求更大的用户粘性。此外,对个人来说,人们的选择更加丰富,体验感也更好。

除此之外,电气化和智能化已经成为当下汽车行业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随着IT企业的跨界渗透,传统车企与IT企业的竞争和融合态势也愈发明显。苹果、谷歌等电子互联网企业甚至都提出了自己的独立造车的计划,引发了车企和IT企业间的竞争大战。

移动互联的发展为社会带来了巨大商机,在市场的调配下,IT企业和车企展开激烈竞争。但是,任何一家企业完全跨界从零做起都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所以双方往往更愿意选择合作,这才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捷径。可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同行业间需要在竞争中寻求融合的方式,才能实现智能交通的整体前进。

而行动快的互联网企业已经开始重新规划布局了。百度地图事业部应用技术总监李志堂表示,目前百度手机搜索的市场占有率提升了80%,百度地图的市场占有率是70%。这说明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习惯越来越集中在少数APP上,少数的超级信息服务入口被比较重要的分发出行信息服务所占据。回归到智能交通事业发展中,在互联网背景下,智能交通事业发展有哪些条件呢?首先是人口众多意味着多方位的数据来源;政府支持引导是有利的保障;互联网企业及技术是驱动的引擎;传统的行业企业和研究机构是中流砥柱。多方的角色缺一不可,它不是一个替代的过程,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例如,在让公众获得全面准确的综合出行服务信息领域,百度已经有所作为。2015年春节前,重庆市委和交通委向百度提出要把重庆北站和南站等详细的分拆信息告诉百度地图,再通过百度地图告诉公众。这些信息服务最终要到达公众,这过程中政府与企业同是搭桥人,这就是政府机构和互联网公司在角色参与中的一种融合。

那么作为互联网时代中不可或缺的一方,运营商在这一融合的过程中又如何看待自己的角色呢?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交通物流行业总监周焱表示,“互联网+”在改变交通行业,首先体现在更多信息发布带来的便利性上;第二就是互联网给带来了更多免费,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让很多信息服务免于付费;中国电信非常看重第三点,那就是如何让用户体验更加方便、提供更好的服务;这三点都离不开数据的挖掘和应用。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发展,结合中国国内已经发展的大量的手机用户和汽车拥有者,全新的智能交通服务很有可能在未来的十年是由中国来引领的,中国电信已经看到了这个机会,并把交通选入了电信的八大重点行业予以关注,同时在进行大量的投资。

具体来说,运营商在智能交通领域将来要扮演五个角色,一是提供基础服务设施和网络;二是通过信网络和营销渠道形成收费渠道;三是通过手机和家庭的智能网关形成产品的推送界面;四是在全国数以十万计的营业厅会成为营销拓展渠道;五是希望庞大销售渠道成为售后服务的渠道。

可见,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智能交通的发展引起了诸多行业的思考,也加速了各方力量朝着共同的目标改变自己的思路,实现融合。

技术界迎来发展新境界

智能交通原本就是一个涉及多领域的公共事业,除了行业中与行业间的变化与融合,互联网的引入让掺杂其中的各项技术以及技术组合之间也实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原北京世纪高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陶海俊表示:交通信息服务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从原来单项式的广播,转向了交互式的服务,在这样的前提下,未来的交通信息服务,也就会从单纯的接受交通信息转向用户的交互式,甚至可以提供用户个性化体验的服务。这种体验的背后面临的是技术层面的改变。在过去几年中,只有一个数据中心就可以汇聚所有的数据,而现在需要更多数据中心。随着数据呈几何数量级增加,技术难度的挑战也会呈几何基数上升。原来传统的CES架构,传统的客户服务端的模式,传统数据流处理的方式,都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需要。我们需要每秒能够处理几百万GPS点,同时能够把这些相关信息发出去,这样的挑战是非常巨大的。然而这一切变化并不是技术方在标榜自己的功劳。

这些数据将用来做什么呢?在城市交通当中,这些数据用来描述整个道路通行的运行状况是怎样的,同时也通过这样的数据分析出路面驾驶者的身份,从而找出一些出行的规律。再者,也对道路行驶车辆的比例构成进行分析,来实时获知整个交通流变化的状况。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这样大数据的分析,为整个城市交通状况定级,预警给政府的决策规划,用以执行临时的交通管制等措施从而保障城市有更畅通的交通状态。

金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罗瑞发表示,互联网时代下,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所依靠的是什么?交通的数据要实现全要素、全时空的感知,在这样的需求下云和大数据都成为了重要的基础设施。 “互联网+”时代让交通系统真正的泛在化,云计算和大数据,都要为了实现全要素在整个时间和空间概念里面的优化配置和无缝化协同发挥作用。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的做到在空间上的360度全景化,在时间上的全过程的无缝化。“互联网+”会推动智能交通步入到真正的2.0时代。感知网络和云平台会成为基础设施,同时还有开放的创新体系,其目标聚焦于增强用户体验的服务,用以实现用户创新、大众创新、开放创新和协同创新的结果,最大程度的提升用户体验。

面对互联网,不同行业有着不同层面的思考,也发生了不同的改变。交通行业的本质是效率,这几乎影响着无数行业精英为此奋斗。然而在互联网的影响下,智能交通领域发生了更多层面和层级的变化,行业本身、行业之间、技术本身、技术之间都有着微妙的调整。然而我们不得不再一次强调,技术无法取代交通的本质,效率是永恒的主题,任何改变都会以此为目标,在各种融合的过程中,我们时刻希望看到积极地改变,我们也时刻渴望最有效的,能够提升效率的促进。

猜你喜欢
交通互联网+智能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小小交通劝导员
图说交通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