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铁路局受理和配送中心物流信息化的探讨

2015-04-25 07:40
铁道货运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上海铁路局货运全程

安 波

(上海铁路局 货运处,上海 200071)

上海铁路局受理和配送中心物流信息化的探讨

安 波

(上海铁路局 货运处,上海 200071)

在分析上海铁路局受理和配送中心推进铁路物流服务成效及物流信息化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物流信息化解决方案,包括整合全程物流信息资源,提高安全监控智能化水平,开发物流配送管理系统,以及增强数据分析处理能力。结合物流信息化解决方案实施效果,提出推进物流信息化的建议,即加快促进物流信息互通、深化全程物流信息应用、完善客户信息服务平台。

上海铁路局;受理和配送中心;物流;信息化

1 上海铁路局受理和配送中心现状

1.1 物流信息服务成效

为进一步推动铁路货运组织改革、加快货运走向市场[1],打通从需求受理到物流配送全程物流各环节,2015 年 3 月,上海铁路局在全路率先成立受理和配送中心,旨在打造汇聚全程物流信息的全局物流生产监控指挥平台,以加强和完善客户服务、货物配送、生产协调、质量监控、安全监控等业务环节,强化全程物流服务链管理,做到主要节点可溯、关键环节可视、物流全过程可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拓宽受理渠道。通过受理结构调整、受理渠道集中、受理方式拓宽,不断推进集中受理优化装车工作,简化货运办理手续。对外提供 95306 网站、95306 电话传真、手机 APP、微信等多种受理渠道,逐步取消交通不便、货场作业量较小和无货场作业能力的车站货运营业厅柜台业务受理,做到全面敞开受理、直接办理,目前客户通过柜台以外的“不见面”方式办理量已经占总装车数的 97.13%。

(2)加强运到时限管理[2]。在受理和配送中心设立接取送达、快运服务质量和行包快运 3 个物流调度台,强化对快运货物列车时限、零散货物配送时限的盯控和协调,快运货物运到时限明显改进,零散货物运到时限的客户满意度也大幅提升。

(3)提高接取送达服务质量。受理和配送中心成立后开发建设了管内货运站和物流产品全覆盖、统一调度的物流配送平台。整合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中铁快运”) 及 152 家社会物流企业的资源,可调配车辆达 6 500 辆[3],基本覆盖管内主要城市和地区。物流配送平台将上海铁路局分为 4 个区域实行网格化管理,区域物流调度实行“一票到底”(每批派单一人到底,操作闭环一票到底,台账登记一票到底),负责对每批配送货物的全程盯控。到 2015 年 9 月底,全铁路局完成接取送达收入同比增长 135%。

(4)有效预防安全事故。通过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抽查 4 620 列货车视频,发现车内车体残留垃圾、杂物、拖拽,以及车门开启、加固不到位等情况共计642 起;通过货运计量检测系统,超偏检测装置发现172 车报警信息,核实 150 车。通过各个安全系统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1.2 物流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全程物流信息缺乏整合。目前,与货运有关的需求受理、物流调度、接取送达等各个生产和管理环节各自研发了信息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但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存在系统功能不齐全、信息不共享等问题,物流信息分散,资源不能有效整合,形成了大大小小的“信息孤岛”。此外,铁路与路外企业之间的运输相关信息不能实现电子数据交换,导致路企双方协同作用低,社会物流总成本增加。铁路发展现代物流带来新的机遇,必须加强物流信息资源整合,大力推进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物流全程可控、物流信息全程可追踪。

(2)安全监控系统缺乏主动预警。铁路货车装载视频监控系统、铁路货运安全计量安全检测监控系统 (超偏载系统)、车辆运行品质轨边动态检测系统(TPDS)、铁路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 (货检系统) 等是铁路安全监控的重要手段,但存在被动监控多、主动预警少的问题,在现场一个岗位作业人员往往盯控多个系统的情况下,作业人员疲于应对,容易漏掉报警信息,影响安全监控工作效率。

(3)配送系统运输时效缺乏优势。铁路物流最难的是配送“最后一公里”[4],与公路运输相比往往处于劣势。虽然目前与中铁快运及其他社会物流企业建立了接取送达合作模式,但在服务效率、服务水平和服务成本等方面,与客户要求差距仍然明显。

(4)辅助分析决策功能缺乏数据支撑。铁路进行市场营销仍然缺少科学的分析手段和必要的数据支撑,导致市场营销策略的针对性不强,难以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运输生产,从而满足客户需要。

2 受理和配送中心物流信息化解决方案及实施效果

2.1 物流信息化解决方案

2.1.1 整合全程物流信息资源

传统的铁路货运受到运输各个环节的制约,在铁路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转型过程中,全程物流服务的管理效率与服务水平已经成为物流市场竞争的关键。因此,全程物流服务必须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统一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以货物运输轨迹为主线,整合中国铁路货运电子商务系统 (电商系统)、铁路运输生产调度信息平台 (运货五系统)、货运站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铁路集装箱管理信息系统、货运制票系统、现车管理系统、铁路货车追踪管理信息系统 (车号追踪系统) 等的信息资源,实现从需求受理到货物到站交付的全流程信息跟踪[5]。

通过搭建统一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使受理、配送、日常生产协调等功能相互协同,打通全程物流信息壁垒,减少物流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客服人员与客户直接对接运输需求,通过电商系统高效汇聚客户需求信息,自动将订单信息推送至货运调度系统,自动审批运输需求,生成运货五,实时转化为铁路内部生产指令,直到配送和交付环节,从而实现全程物流信息服务。

2.1.2 提高安全监控智能化水平

(1)安全生产预警监控[6]。通过集成超偏载系统、TPDS、货检系统的安全监控信息,以声音提示、短信提醒、对话框确认等多媒体手段对监控人员进行实时提醒,督促监控人员及时处理,变被动处理为主动预警,有效提高安全防控能力。

(2)途中停留超时报警。集成车站现车管理系统、车号识别系统、编组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将重点列车或重点车辆 (特需班列、批量零散货物、重点物资等) 在编组站、区段站的停留时间进行实时监控,根据各站情况设定预警值,超过预警值的车辆及时进行提示预警,生产盯控人员根据预警信息及时进行干预,确保重点列车和重点车辆的运行时效。

(3)货运站卸车作业预警。集成车站现车系统、车号识别系统、货运站管理系统的信息,对重点车站、重点专用线、重点客户和重点品类货物的卸车作业进行实时监控。根据各站情况设定不同的预警值,对超过预警值的卸车作业进行提示预警,生产盯控人员根据预警信息及时进行干预,有效提高车站卸车作业效率。

2.1.3 开发物流配送管理系统

为满足接取送达服务的需要,开发物流配送管理系统,集成电商系统、长三角货物快运系统、铁路集装箱管理信息系统和货票系统的信息,实时产生配送指令信息。物流调度人员通过配送系统,将配送信息分配至接取送达合作企业,通过配送司机手机应用软件监控配送过程。

为配送管理系统增加合作商评价功能,物流调度、货运员可以对合作企业响应时效、服务态度、车辆管理、配送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价并排序,实现优胜劣汰。

2.1.4 增强数据分析处理能力

(1)建设客户数据处理分析决策系统。通过整合电商系统、货票系统后台数据,建设客户数据处理分析决策系统,建立管内每日重点客户和白货运量预警分析机制,实时掌握大宗物资及白货的运量变化情况,主动应对客户运量波动变化,及时调整白货营销策略。对全铁路局客户发运量和收入贡献度进行分析,对占全铁路局运量 80% 的前 20% 客户实施重点盯控,掌握运量、收入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开展营销攻关,确保主体运量稳定。针对不同客户的需求类型进行梳理分析,按照客户需求要素的不同,设计、开发差异化个性化的产品,如针对特殊货物、特殊运输需求,特别配置铁路运力资源,安排开行特需班列。

(2)实现路企数据交换[7]。与多个港口及物流公司通过电子数据交换 (EDI) 进行路企物流信息共享,将铁路和企业的生产数据按照标准化格式进行实时交换,拓宽信息获取渠道,为市场营销提供数据支撑,形成更加明确的物流市场营销决策方案,从而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铁路运输效率,增加企业对铁路运输的黏着度。

2.2 实施效果及建议

2.2.1 实施效果

(1)优化生产组织。通过信息汇聚整合,全程物流信息贯通,大大提高了信息汇集流转效率,优化了作业流程,提高了结合部作业效率,为精简岗位用工提供了技术支撑。

(2)方便客户受理。通过信息化手段去除中间环节,减少人为干预,过程公开透明,满足了客户“一次提报、集中受理、全程服务”的要求,目前上海铁路局物流服务第三方测评满意度达到 97%。

(3)保障安全生产。在已有安全生产指挥体系的基础上依靠信息技术提升安全保障的智能化水平,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实现货物运输源头控制、途中监测和到达复核全过程安全监督与控制。

(4)提升配送质量。物流配送管理系统的整合应用和合作商评价功能的开发,使铁路不仅在短板的“最后一公里”的服务质量上有所提升,同时还建立了优胜劣汰的良性机制,从而不断改进客户的物流服务体验。

(5)提供决策支持数据处理分析决策。客户数据处理分析决策系统在收集各种信息的基础上提供辅助决策手段,通过数据分析,为市场特需班列的开行、各种营销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2.2.2 推进物流信息化的建议

(1)加快促进物流信息互通。建立受理和配送中心与货运中心、经营部、货运站 4 个层级的营销信息互通传递机制,发挥受理和配送中心在客户与铁路内部信息承接交互中的作用,提升受理和配送中心营销信息分析能力,使其成为市场、前店 (指营销、仓储、物流、货场等经营服务部门)、后厂 (指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等运输安全及生产部门) 三方信息的集成、分析、处理和交互中心。打造铁路局、货运中心、经营部 3 级物流调度组织体系,分层建立合署办公机制,实现对全程物流各个环节的一体化调度指挥。

(2)深化全程物流信息应用。在贯通铁路局管内全程物流信息的基础上,配合中国铁路总公司实现跨局全程物流信息的共享,提升物流服务质量。

(3)完善客户信息服务平台。受理和配送中心在对内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还应对外提升信息服务的质量,面向客户开放全程物流数据,提供各类信息查询与智能推送功能,让客户随时得到需要的物流信息。同时,通过外部客户的监督,倒逼生产、管理系统的优化,推动信息化不断向前发展。

3 结束语

现代物流的要旨是精准、高效、高质量的服务[8],迅速准确地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必须以高效的信息化手段作为支撑。上海铁路局受理和配送中心按照现代物流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为推进物流信息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通过加强受理和配送中心的管理,提升了全程物流服务效率,提高了铁路物流产品服务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有利于进一步加快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的步伐。

[1] 黄鹤群. 铁路运输企业发展全程物流服务的可行性[J]. 理论学习与探索,2014(6):40-43.

[2] 周建勤,米晓芳. 我国铁路现代物流发展模式探究[J]. 铁道运输与经济,2014,36(10):16-20.

[3] 郭竹学. 关于铁路物流运输组织管理创新的研究[J]. 铁道运输与经济,2015,37(5):1-8.

[4] 诸葛恒英,赵会军,朱 亮. 铁路物流配送发展对策的探讨[J]. 铁道运输与经济,2015,37(4):34-37,42.

[5] 郭玉华. 我国铁路电子商务物流供应链协同发展的研究[J]. 铁道运输与经济,2014,36(10):1-10.

[6] 王 飞. 强化货检站安全监控系统运用管理的对策研究[J]. 上海铁道科技,2015(1):52-53.

[7] 钱悦谨. 铁路货运 EDI 平台功能需求和应用分析[J]. 铁道货运,2015,33(3):22-26.

[8] 陈剑廷. 铁路运输向现代物流转型的优势及发展策略研究[J]. 上海铁道科技,2014(4):7-8.

责任编辑:刘 新

1004-2024(2015)12-0006-04

:U294.1;F259.22

:A

10.16669/j.cnki.issn.1004-2024.2015.12.02

2015-11-04

上海铁路局科研开发课题(2015033)

猜你喜欢
上海铁路局货运全程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波音公司试飞电动垂直起降货运无人机
AT200大型货运无人机实现首飞
货运之“云”
手工制鞋全程LOOK
俄发射“进步”M23M货运飞船
全程监控的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