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办本科院校管理类课程考核方式与考核效果研究
——以海峡西岸莆田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2015-04-26 19:21莆田学院蒋长春陈爱美陈建武李荔娜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5年8期
关键词:考核院校课程

文/莆田学院 蒋长春 陈爱美 陈建武 李荔娜

新办本科院校管理类课程考核方式与考核效果研究
——以海峡西岸莆田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文/莆田学院 蒋长春 陈爱美 陈建武 李荔娜

21世纪以来,我国高校在课程考核方式中开始注重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新办本科院校的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日益完善,但对新办本科院校课程的相关研究还不够深入,尚未形成合理、科学的体系。文章在收集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福建省莆田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通过问卷调研与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专业课程考核方式与考核效果等方面内容进行研究,在全面了解学生对课程考核方式与考核效果的认知基础上,对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提出若干建议,以期为新办本科院校管理类课程考核方式的优化和考核效果提升提供借鉴。

新办本科院校;考核方式;旅游管理

一、相关文献研究

课程是大学教育一个永恒的主题,而课程考核是提高大学教学质量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关键环节。国外关于课程考核的研究,大多数关注教育制度本身,注重全程化考核和转变教育理念,特别是人才教育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探索美国哈佛商学院MBA的考核方式,有文章认为该校考核方式主要突出实践性,培养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成功经营和管理企业的思路和方法,给予我们的启示包括应当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考核;出勤应成为学生成绩的一项构成内容;在学业成绩上对学生强行分级;以课堂成绩引导学生的参与度;高校也应该有末尾淘汰[1]。相对于传统的考核方式,美国哈佛商学院MBA的考核方式更能锻炼学生学习实践的能力。对加拿大乔治亚学院的课程考核方式研究中,有人提出该校考核方式注重平时的考核,并能够采取多样化考核[2]。该校的考核方式是循序渐进的,可以根据科技、岗位需求等对考核方式进行调整,与时俱进。在对德国高校教育的考核方式研究中有人也指出,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职教界是以学生的专业、方法和社会能力三大综合职业能力作为德国高校的培养目标,毕业的标准以相关行业协会颁布的职业资格考试标准为主导[3]。

国内关于课程考核的研究,主要从高校角度、素质教育视角、绩效管理及实践教学等角度进行研究。有人认为在对高校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时要符合办学定位,重构课程考核方式的模块,提高课程考核绩效,同时加强对课程考核的管理工作[4]。还有人认为考核要对后续的课程考核方式制定反馈修订计划,结合实施改革方案,以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5]。考核是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有人认为高校必须加大改革力度,从绩效管理及管理方式角度看课程考核[6]。有人则认为要取得良好的考核绩效,应建立以实践机制为主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改善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改进考核内容及考核指标,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7]。

如何在学生课程考核中更为有效地检验学生的知识运用和延伸能力、创新能力则还未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有人认为传统的大学课程考核模式存在的问题有:考核内容上重知识,轻能力;考核形式上闭卷多,开卷少;考核方法上重现场考核,轻非现场考核[8]。有人从传统考试和标准化考试两个方面,分析几种考核方式的优缺点,建议经常采用组合式的考核方式,即笔试、口试、标准化考试和实践考察相互结合的方式,力求使师生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9];有人通过分析当前高校考核方式存在问题,探索以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考核方式[10]。还有人认为如何改革考试内容和考试题型等,以扬长避短,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和思考的问题[11]。

总之,国内外研究者在高校课程考核方式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不论在个案还是理论上的研究都比较丰富,也相对比较成熟,但主要聚焦在高校这个大群体里,而对新办本科院校这一特定对象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且不够深入。近年来,新办本科院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新办本科院校课程考核的相关研究已是十分迫切。文章以新办本科院校管理类课程的考核为研究对象,试图构建合理、科学、系统的考核体系,为完善课程考核体系提供理论基础,并指导新办本科院校管理类课程考核实践。

二、新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定位

20世纪末,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潮流,出现一种崭新的大学形态——新办本科院校,它们大多是通过“专升本”或“院校合并”等途径发展而来,成为一支充满活力的生力军,推动着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对新办本科院校的界定,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观点,有些研究者也称其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或新建本科院校。新建本科院校是指本科教育时间在10年以内的高校,具体来讲是指从1999年扩招以来,经国家教育部评审批准的由专科层次升格为本科层次的高校[12]。事实上,新建本科院校没有一所真正新建的,基本都是高职高专转过来的[13],也有一些是从师范专科学校或成人高校转制而成立的。

从人才培养的层次而言,新建本科院校层次高于职业教育,但又低于研究型大学,它处在二者之间[14]。全国的高校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科研型学校,第二类是教学科研相伴的学校,第三类是教学型的学校,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属于教学型的学校[15]。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其地方性特点,属于教学型大学,那么就不能以培养学术性人才为主,而是以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应用性人才为主[16]。这样,新办本科院校就肩负着服务地方(行业)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优秀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对于新办本科院校而言,其人才培养定位应该是培养创新型、应用型的高素质人才。长期以来,很多新办本科院校深受传统大学的影响,仍然沿用传统大学的课程考核方式。而事实上,新办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与老牌本科院校是不一样的,因此单纯采用老牌本科院校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况且老牌本科院校本身的考核方式还存在很多问题。

目前,我国传统的高校在考核中由于相关主体往往对现行的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早已熟悉,教学管理部门对期末教师课程的考核方式具有较严格的要求,因此使得考核方式改革过程艰难[17]。而对于一些新办的本科院校,由于自身办学定位与传统高校不同,要求将人才培养的中心致力于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其在考核方式上也较为注重采用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为了更好研究科学、完整的考核体系,有必要从学生认知角度进行评价,以期深入研究管理类专业课程考核方式及其考核效果。

三、研究调查数据分析

课程考核(Assessment)模式是教师根据课程目标,采用多种考核形式与方法,制定出的一套切实可行并能全面考核学生的课程考核方案[2]。课程考核是高校在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中有效地检验学生对专业所学知识的了解、运用、延伸和创新的一种有效方式。而目前,大部分高校对课程考核方式大多以传统的考核方式为主,缺乏实践、技能、过程性等方面考核[18]。莆田学院作为一所新办的本科院校,升本以来,坚持“有特色上水平的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办学定位,突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定位,服务于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管理类课程考核方式上,也不断注重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互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目前学校管理类课程的考核仍然属于以评定成绩为主的考核模式。这种以评定成绩为主的考核模式,突出地表现为重课本,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对学生的测试,轻课程自身的建设。为了促进莆田学院管理类课程考核质量的提升,适应新办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文章以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考核为调查研究对象,从学生认知角度进行分析评价,以期为新办本科院校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提供思路。

(一)旅游管理专业考核现状

目前旅游管理专业(以2015届为例)的管理类考核科目共有63门。其中闭卷笔试考核40门,所占比例63%;开卷笔试考核8门,所占比例13%;技能考核7门,所占比例11%;课程论文考核7门,所占比例11%;口试1门,所占比例2%。

从考核现状统计中可以发现近八成的考核仍是以传统考核方式为主,且成绩评定以期末成绩为主。除闭卷外的其它考核方式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且考核方式不够多样化。最终成绩的评定也相对传统,过程考核在总体考核中占据的比重相对较小,重视程度仍不够高。

(二)问卷调查结论分析

本次问卷采取纸质问卷及网络问卷形式,主要以莆田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总数210份,其中回收207份,有效答卷204份,占总数的97.1%。同时对部分旅游管理专业师生围绕课程考核方式及其效果等问项进行随机访问,以期对问卷结论进行解释性说明。

1.学生对课程考核方式的关注程度

调查中了解到学生对课程考核关注人数所占比例59%;一般人数所占比例37%;不关注人数所占比例4%,只有少部分学生对课程考核关注度较低。由于课程考核方式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如就业推荐、奖助学金评定以及毕业与否等多方面因素,因此专业大多数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还是较为关注的。(见图1)

图1 学生对本专业考核方式的关注程度

2.学生对课程考核方式的满意程度

在问卷中问及学生对现有考核方式的满意程度中统计出有15.20%的学生表示对目前的考核方式表示满意;有61.76%的学生对现有的考核方式表示一般,远高出其他两个选项;而当中有23.04%的学生对现有的考核方式并不满意。总体而言,大部分学生对目前专业考核方式表示不太满意。但对于正在准备考研及专业成绩较好的学生对考核方式满意度分析中,该类学生对现有考核满意度与成绩一般以及不准备考研的学生相比相对较高。(见图2)

图2 学生对现有考核方式的满意程度

3.学生对课程考核方式的满意因素分析

针对学生对现有考核方式的满意程度,在问卷中发现有56.86%的学生认为目前考核方式是多样的,29.9%的学生认为考核内容简单也是其满意的因素,有55.88%的学生认为目前考核方式能体现出专业知识,而仅有39.71%认为期末考核有利于自身的发展。除了选项中所列的项目,另外学生满意因素也包括目前考核方式较完善、学生能够通过考核学到专业知识,提高自身文化水平。(见表1)

表1 学生对考核满意因素分析

4.学生对课程考核不满意因素分析

在对问卷中不满意因素的统计中发现,有50.98%的学生认为目前的考核方式不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有74.02%的学生即大多数认为目前的考核方式缺少实践性,有46.57%的学生认为其不能很好的掌握知识和技能,有58.33%的学生认为考核方式无法锻炼出学生能力。另外,学生还对考试作弊、考试客观题数目较多、闭卷科目多等感到不满意。(见表2)

5.学生对现有课程考核方式存在问题的认知

在问及“您认为现有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有哪些问题?”中,有36.27%的学生认为目前考核方式中缺乏过程性考核,37.75%认为目前考核存在误区,46.08%认为目前考核评价方式单一,54.41%认为目前考核内容过于片面。(见图3)

表2 学生对考核不满意因素分析

图3 学生对现有考核方式存在问题的认知

6.学生对课程考核方式的偏好程度分析

在问卷分析中发现有,75.98%的学生偏向于技能考试,占大多数;48.04%的学生偏好于开卷考试;34.8%及26.96%学生期待调查报告及论文的考核方式;有28.43%的学生选择闭卷考试,说明学生对技能考核、实践动手能力考核还是相对注重的,大部分学生希望对专业课程考核能够加强技能考试的比重。(见图4)

图4 学生对专业课程考核方式的期待及偏好分析

7、学生对平时成绩构成分析

在对平时成绩的构成访谈中发现,有25.76%及23.99%的学生认为可以把在天空教室教师上传的文件下载阅读及师生互动列为平时成绩考核;有20.17%的学生认为小测可以作为平时成绩的构成;14.9%的学生偏好于平时作业;而仅有7%左右的学生希望将考勤及随堂提问作为考核的组成因素。(见图5)

图5 学生对平时成绩构成分析

8.学生对本专业课程考核所取得绩效的关注程度

在问卷中,问及“您认为有必要通过课程考核评价出自己的学习质量和能力水平,由此取得良好的考核绩效?”时,有71.57%的专业学生表示“希望”,16.18%的学生表示“非常希望”,只有12.25%的学生表示“无所谓”,由此可以说明只有少部分学生不注重自己的学业,大多数学生还是比较关心自己的学业,对学习抱以积极的态度。(见图6)

图6 学生对本专业课程考核绩效的关注程度

通过问卷、访谈及相关数据分析了解到,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考核方式仍处于传统的考核方式,虽然旅游管理专业的考核方式不是一成不变,但新型的考核方式所占的考核比重仍然较低。另外,根据调查发现目前学生考核的最终成绩中实践比例相对较少,考核内容注重理论知识,使学生对知识采取机械式的记忆,忽视了将理论结合实际,使得考核成绩无法准确衡量出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所以学生在问卷中对本专业的课程考核中提出的一些建议及意见大多反映针对考核是否可以增加实践方面的操作及增加过程性测验,从整个考核方式中加强对学生个性需求的发展,锻炼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对课程考核方式建议

(一)学生要树立正确的考试观,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

在调查中,有29.9%的学生认为考核内容简单是其对考核方式的满意因素之一。由此可见有部分学生对考核的目的只是纯粹的以成绩为主而不是把考核当作完成知识累积的一个过程。作为学生,课程考核的目的不仅仅只是为了获得学分,是获得文凭的“敲门砖”,而更多的应把考核方式作为检测自己学习水平和质量的尺子,不断督促自己去主动学习[19]。

目前,大部分专业考试分数的好坏仍然是评价专业学生学习好坏的主流标准,另外由于学生的成绩也同样关系到评优、评奖以及就业推荐等,种种因素导致学生学习不以获取知识和提高技能为目的,而仅仅是希望通过死记硬背、作弊等目的来追求高分。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方式,很容易使学生忽视平时的课程学习以及对自身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易产生“高分低能”的现象。因此学生在考试中应该要明确考试的目的不是单纯的取得高分,而是通过考试达到自身技能和知识的提高。这一点,对新办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讲,更需要校方的教育和引导。只有这样,考核才能体现出其价值和意义。

(二)注重多样化考核

如果只是以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考核并不能很好的检验出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水平[20]。调查中可以发现目前旅游管理专业虽有多种考核方式,但在考核中仍是以传统考核为主,以新型考核方式如课程设计、调查报告、论文、实践操作等所占的比例相对较低。

因此,在考核上可采取调查报告、课程设计、论文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通过实施多种考试结合的考核方式,把期末考核有效融进平时教学的过程中,努力形成“教育、考试、学习”的相互配合,不仅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更能有效解决部分学生存在平时学习松懈、注重考前死记硬背、考试时作弊等手段取得成绩和考后遗忘知识的不良风气[21]。

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要求专业的任课教师有效结合自身课程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成果的不同,能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采取多种考核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了解程度,从而达到考核目的[22]。

(三)加强过程性考核

在问卷统计中发现有36.27%的学生认为在考核中缺乏过程性的考核。虽然近年来也关注到了平时性的考核,但期末考核的成绩占总体考核的比重相当大,因此部分学生及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平时的考核。

而由于招生规模扩大,平时的教学课堂上学生人数多使得课堂教学基本上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学生的参与度十分有限且在平时的学习中很难与教师形成互动,导致任课教师很难准确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23]。

因此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开卷、调查报告、课程设计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的互动,从而提高过程性的考核比例。适当调整平时成绩所占的比重,如可将平时成绩比重调高,适当降低期末考核比重,在平时成绩的考核中可以加强课堂外的师生互动环节(包括天空教室互动、教师文件分享等),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过程性考核对于新办本科院校的学生尤为必要,毕竟学生的学习自觉性比起老牌院校、特别是重点院校的学生相对来讲会差一些。

(四)加强技能性考核

莆田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目前建设有三个专业实验室,其中包括导游模拟、旅游规划、中西餐服务与管理等实训室,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了十多个实习基地;另外还包括多个公共的实训室。虽然实训室及实习基地较多,但实训课程所占比重还是相对较少,且实训课程主要集中于大三、大四阶段。

当然,加强技能的考核还应把实践教学与岗位所需的技能培训相结合。对于一些新办本科院校,培养出应用型人才是办学宗旨,因此应结合社会培训机构、校企合作成功的经验,推进学生、教师、企业人员相结合从而实现课堂、实训室、企业环境的贯通,以岗位所要求的技能具体指导实践教学[24]。

另外,在加强技能比重时要注意教学质量的把关,观察所采取技能考核是否符合旅游管理专业特色,能否有效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收集相关信息,如学生反馈意见,发现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进行调整解决[25]。 新办本科院校既然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加强技能性考核尤为必要。

[1] 杨建新.美国哈佛商学院MBA的考试模式及其启示[J].教育探索,2009,(9):154-155.

[2] 吴冬燕.加拿大乔治亚学院课程考核模式的研究[J].职教通讯,2013,(24):78-80.

[3] 张海容.德国职业教育对我院高职教育课程考核模式的启示[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0,(3):41-44.

[4] 曾芳芳,郭文峰,温暖,陈英.独立学院经管类课程考核模式改革初探--基于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的实证分析[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1,(05):8-10.

[5] 文孟婵.从素质教育视角看会计专业课程考核改革[J].商业会计,2011,(07):77-78.

[6] 沈丽,李洁,张骞,勾景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考核体系构建--基于《绩效管理》课程考核方式改革[J].社会科学家,2012,(S1):177-178.

[7] 荣瑞芬,闫文杰,李京霞,历重先.实践教学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探索[J].实践技术与管理,2011,(03):232-234.

[8] 黄亚红,曹弋.对当前大学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67-68.

[9] 张平慧.关于目前高校考试问题的思考[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50-52.

[10] 王静.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高校课程考核方式研究[J].学理论,2011,(11):298-299.

[11] 高艳阳,张峰.高校考试方法改革研究综述[J].理工高教研究,2003,(6):100-101.

[12] 张耀宇.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0,(8):121-124.

[13] 潘懋元.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与特色发展[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1-4.

[14] 白振飞,张敬全.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探微[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249-250.

[15] 唐伟军,李白均,曹石珠,陈家玉,王晓萍,王集杰,陈四国.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1):237-238.

[16] 杨莲.基于学分制条件下创新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程考核方式的探索[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2):110.

[17] 刘慧贞.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体验式培养模式构建[J].法制与经济报,2013,(05):78-79.

[18] 肖振宇.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方法改革的研究——以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1,(33):325-327.

[19] 杨尚英,郭力宇,杜忠潮.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与创新[J].中国科技信息报,2009,(06):200-219.

[20] 李艳丽.农林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模式实践与探讨——以“旅游经济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2,(01):42-44.

[21] 梅迎军.高校专业课程考核现状及改革[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6):25-28.

[22] 余斌.全程式高校课程考核模式构建与保障机制研究[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24-27.

[23] 刘玉娟.让学生自主选择任课教师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01):18-19.

[24] 孙丽,闫帅领,王苹,魏连秋,刘旭浩.当代大学生工学结合实践模式研究[J].科技信息,2013,(12):11-15.

[25] 李雪,魏莉,傅克平.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讨[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06):113-115.

本研究受莆田学院教学改革项目(JG201008)资助】

蒋长春(1972-),男,福建莆田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

猜你喜欢
考核院校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内部考核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家庭年终考核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