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生活化策略 收获习作原生态效果

2015-04-29 00:44黄惠荣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5年2期
关键词:作文生活教学

黄惠荣,男,1976年12月出生,江苏吴江人。大学本科毕业,现为小学高级教师。其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运用科学理论,教学成果丰硕。在作文教学学术领域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多篇教学论文发表于省级刊物,指导学生上百篇作文公开发表于各类刊物,在多种比赛中多次获奖,被多种作文期刊聘为特约编辑。

【摘 要】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时时把握“惟有生活才是作文的源泉”的宗旨,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描绘生活,审视生活,创造生活,积累素材,引发激情,真正做到在生活中学习作文和评阅作文,在作文中学会做人。

【关键词】

生活 感悟 创造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化,新的教学理念逐渐影响现代语文教学,尤其是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作文,要求小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也渴望着自己的作文能言之有物,挥洒自如,真实地表现自己的生活。笔者通过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基于主题生活的生态作文教学”研究认为: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自己想说的话;提高学生对生活水平的品味,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平凡之美是激发学生写好作文,实现上述目标的必由之路。

一、引导学生享受大自然生活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教师要敢于破除“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啃教科书”的封闭式传统作文教学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去观赏馥郁的山谷,凹凸起伏的原野;去欣赏蔷薇色的春天,金黄色的秋天……让春天的第一丛绿,夏天的最后一朵玫瑰,秋天的一束红叶,冬天的皑皑白雪触及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灵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如此多角度、多侧面地训练,学生写起作文来必定思维踊跃,写出的作文也会小中见大,平中见奇。

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社会是一个大课堂,也是人生大舞台,教师要引导学生走上这个舞台,做好精彩的表演,即让学生走向社会的“十字街头”关注生活,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作文田园。鼓励学生眼要多看,放眼课外,把学生带出封闭的空间,打开通向世界的窗口,把社会作为课堂,教会学生用审视的眼光关注社会上的事物现象。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用思辨的态度去看待社会上的人和事,通过多种媒介关注社会热点,让学生走进生活的世界,了解城市和乡村变化。我在日常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闪光点。为打开学生的思路,还可向学生提供一些材料。如国际国内时事、校园事件、班级活动、家庭琐事等。这样,学生就会将印象最深、感受最深的写进自己的文章,且言而有实。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才能让学生从“自我世界”向“大众世界”不断延伸、渗透。学生从“自然的人”向“社会的人”不断转化中,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这样,学生就会乐于去写,也就会写出自己的话,在作文中表述真善美,鞭挞假恶丑。

三、引导学生描绘生活

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多姿多彩、日新月异。同学老师、操场教室,住行衣食,街巷田野……童心所及,处处皆文章;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天上地下、过去未来,想象所至,下笔成文。作文教学必须把学生从课堂和课本里解放出来,让学生明白一切写作材料都是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自主写作,乐于表达的习惯,就是要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尽情的释放生命的活力,尽情倾吐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指导他们精心选材,提炼生活,联系生活创新练笔,用心想象,用情感悟色彩斑斓的生活,习作内容也就更鲜活。当然对写作方法、写作技巧做一些相机点拨,是完全必要的。在作文指导中,教师应力戒空话、套话,做一点切实、精要的点拨。如仿写《感恩母亲》写作技巧的点拨,我要学生把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融入到母亲的外貌、语言、神态、动作描写之中,来体会母子之间的真情。有学生写道:“母亲笑了笑,温柔的眼睛变成了一道弧。此时,母亲就像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在我迷失方向时,她指引我、照亮我,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母爱就是我心中涌出的一眼温泉。”学生能从生活中体会真情,写出真情实感,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四、引导学生审视生活

作文教学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审视生活,抓住契机,感悟生活。要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引导学生满腔热忱地去观察、感受周围的生活,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让他们在生活中写作,因生活而作文,在作文中学会做人。使学生作文真正走出“轻描淡写,没有深度,为了中心而中心”的困境,有一个新的飞跃。在一次以《爱的教育》为主题的作文指导课中,我巧妙的运用了现成的教材:本校有一位学生,父母双亡,靠老迈的奶奶拉扯大。我特意组织大家到这位学生家中慰问。来到这位学生家中,眼前的情景令同学们喟然,三间低矮的房子,家中除了一台黑白电视机,再也没有什么值钱的家具了。同学们目睹这一切,个个眼中噙满了泪水……回到学校,我没有让学生马上动笔,而是先让他们说说看后的感受,我让学生围绕下列问题来谈:看到这种情况你有何感想?现在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最想干的事是什么?学生纷纷发言,课堂气氛十分热烈。最后通过老师声情并茂地总结、点拨,学生“动之以情”,丰富的感情流于笔端。结果《人间自有真情在》《同在一片蓝天下》《感动在一瞬间》《关爱无限》等优秀作品诞生了。透过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我看到了学生真情的流露,真切的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同时从学生所想、所感、所悟中,也落实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目标。

五、引导学生创造生活

引导学生创造生活,拓宽作文的空间,增添作文的乐趣,强化作文的功能,使学生从爱生活到爱作文,从爱作文到爱创造。

1.看物进行联想。小学生想象力往往是随着外界事物刺激而引发的,具有无意性。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作文课上,我们将有意识出示几件小物件,给学生直观刺激。引导他们看物件,想联系,构环节,写成文。

2.动手进行创作。我们将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小制作、小发明竞赛,让学生联系生活的一些具体现象和问题,开展动手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大胆地发挥创造才能,使一件件精美的作品脱颖而出,我们将引导学生把构想的过程和实践经过通过语言文字表述出来,从而升华学生的创新意识。

3.设计未来生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生活的主人。因此我们将注重为学生创造契机,让他们自己设计生活,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4.设计人物角色。我们将让学生假设自己是未来的老师、厂长、医生、工人……去设计符合自己愿望和理想的社会、生活、职业、工作、成果。

另外我们还将让学生设计班队活动,设计美化校园,设计课文学法,设计班级园地,设计报刊,设计房屋……通过动眼、动耳、动手、动脑,不仅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同时让他们充实生活,美化生活,创造生活。

实践证明,把生活引入课堂,把作文引向生活,打破旧观念、旧规范的束缚,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作文空间,给他们架起生活与作文的桥梁,让他们使用属于他们自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关注、感受、体察生活。我相信,学生拥有了生活的源头活水,体会了作文从生活中来,素材从生活中来,感受了生活中的写作之乐,他们定能用自己的语言來描述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作文也会更加的精彩纷呈。

本文系江苏省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苏教科规验字第130704436

【参考文献】

【1】徐礼邦.摭谈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力邦在线,2010

【2】陈素芬.生活化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陕西教育,2008(8)

猜你喜欢
作文生活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漫生活?阅快乐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