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毕业复习之我见

2015-04-29 17:10孙留占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5年2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毕业习作

孙留占

【摘 要】

做好毕业阶段的小学语文复习工作,要引导学生复习小学阶段应掌握的语文知识,立足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即将迈进的中学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和承接。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毕业复习谈了一些肤浅的见解。

【关键词】

语文复习 把握重点 制定计划 注意方法 精选习题

小学语文毕业复习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个环节,它把小学生六年来所学到的发散的各类知识融合起来,使之系统化。在小学最后一年的时间里,教师除了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以外,更有责任引导学生复习小学阶段应掌握的知识,立足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即将迈进的中学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和承接。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对小学语文毕业复习有了一些肤浅的见解,下面简单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学习“课标”,明确要求

小学生毕业时,应基本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标中分别提出了总的课程目标和各个学段的课程目标。作为教师应该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引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最后一年的学习时间里,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及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情况,从基础知识、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四大板块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关的复习要求,供学生参考。例如,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培养学生积极思维,丰富情感认知的主要阵地,因此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我们将给孩子们明示要求:小学阶段学生要能阅读程度合适的文章,增加自己的阅读量,有量变才能有质变。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见解,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二、了解学情,把握重点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学生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会因为地域不同、家庭环境、个体差异等而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状态,学习成绩、知识水平都有不同的差别。因此在毕业复习时,应从本班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找准学生的复习重点和中等生、后等生的“弱点”,做到有针对性的复习。小学阶段习作一直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的复习内容,小学生总苦于无话可说,千人一面。随着孩子们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在最后的关键时期可以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如写日记、周记、随笔等形式来进行习作的练习,这些随时随地的亲身经历与真实感受,便是习作的主动源泉,在长此以往的坚持下,这些有益的练习便不是额外添加的作业,而是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的捷径。当孩子们具备了这些真实、鲜活的知识和经验,习作对于他们来说将不再是一件难事,教师便不愁孩子们写不出个性鲜明同时又充满生命力的文章来。

三、依据实情,制定计划

担任毕业班的科任教师,会对本班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近几年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各地的检测试卷也较前几年有了较大的转变,既检测了基础知识的积累运用,同时也注重考查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发展,鼓励学生多元思维,强调语言积累,重视阅读的延伸,以及张扬学生的个性。因此,在把握复习重点以后,就要在内容上作统一安排,在最后的复习阶段,从基础知识、阅读、口语、作文四方面进行有计划的复习。

四、注意方法,激发兴趣

作为教师,应该考虑学生愿不愿意学习,如果没有兴趣,学习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小学生最后一年的学习任务重,师生压力大,学习最容易产生乏味,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这最后关键时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完成了规定的教材学习任务之后,师生不应该一头扎进机械的训练课,要注意方式方法。1.要扎实、要严格落实教学大纲中对字、词、句、段、篇、标点等各种知识和听、说、读、写的要求。复习过程中切忌“走马观花”“水过地皮湿”,应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每一节课都应该精心设计、精心安排,让孩子们在每一节课中都学有所思、学有所得、学以致用。2.要灵活。在这期间,避免题海战术,应该引导和组织学生在不同的形式和语文实践中,加强对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使每一个学生都充滿兴趣,身心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3.要抓联系找规律,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注意发现知识之间纵向、横向的联系,抓住联系,在联系中整合自己的知识结构,让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重建,在联系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规律,这一点对基础知识中汉语拼音、识字、写字教学有较强的指导性。4.要超越教材。教师不应该只重视书本中的知识,在引导学生系统复习过程中,可以对教材进行延伸重组、扩展,教材是个例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尽可能多地让孩子们提高教材外的语言材料,尽可能多地利用身边的语文教育资源,在语文实践中,逐渐感悟、习得运用语文的规律,切实增强孩子们的文化底蕴。

五、精选习题,培优补差

我们知道,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个体差异,每个学生对所掌握的知识及遗忘程度是不同的。这就需要我们选择复习题时要考虑到学生认知结构存在的普遍现和个别现象。选题时要有一定的梯度,要有的放矢,不要做机械性作业,要分别对待,对于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重在指导,查漏补缺,实现技能技巧的迁移。对于学习有余力的优等生,可让其做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习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扩大知识视野。对于后等生,作业要量力,重在教给他们学习方法,让他们感到学有所得,学有进步。

六、复习时间,合理安排

复习时间不是越多效果就越好,要科学合理安排才能事半功倍。例如,汉语拼音部分,三课时就可以了,两课时复习,一课时练习;识字、写字部分,一课时复习,两课时练习即可。至于词语、句子、阅读、口语交际、古诗词、名言警句、习作等内容的复习时间安排,更要提前谋划好。较长的复习时间,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丧失新鲜感,继而影响复习效果。

【参考文献】

【1】范巍美.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课堂的创设【J】.语文教学参考,2010(34)

【2】刘福柯.阅读经典美文,创建语文课堂的精彩【J】.云南教育,2010(11)

【3】周明浩.语文课堂教学新探【N】.学知报,2010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毕业习作
我们今天毕业了
毕业季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习作展示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毕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