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心生活皆作文

2015-04-29 19:40白妙芬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5年2期
关键词:马车登山蜗牛

白妙芬

大千世界,丰富多彩。可是我们同处其中,有的同学有敏锐的眼睛和善于感知外界变化的心,善于对事物进行精细的观察,习作时便胸有成竹,文思泉涌;而有的同学却对周围事物“视而不见”,习作时才苦于“无米下锅”。法国大作家福楼拜说过:“怎么能说没什么东西好写呢?那富丽堂皇的马车,跟装饰简陋的马车是一样的走法吗?烈日炎炎下的马车是怎样走的?狂风暴雨中的马车是怎样走的?马车上坡时,马怎样用力?车下坡时,赶车人怎样吆喝?他的表情是怎样的?这一切你都能写得清楚吗?你看,怎么会没什么好写呢?”是啊,我们在观察中是不是也像福楼拜所说的那样思考过、发现过?

观察,不仅要练就一双慧眼,更要培育一颗慧心,善于思维,善于发现。这样学生身处缤纷世界之中就不会是熟视无睹。为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培育一颗敏感的心,丰富感知为写作积蓄情感。

一、观察与想象同行 ——天光云影共徘徊

著名特级教师袁浩老师认为:“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引导他们联想,即由眼前的所见、所闻、所感,或引起对往日见闻的回忆,或展开想象,创造新的形象,以所回忆、所想象的事物来补充或印证眼前的观察,或与眼前的观察比较、相映衬。观察与联想的密切结合,可以使观察借助联想而插上翅膀,意境更加广阔,认识和感受更加丰富。”我们在指导学生观察时,重视启发他们联想和想象,发展他们的思维。

如观赏一株茂盛的榕树,我就让孩子展开想象——大榕树像什么。孩子们思维活跃,想象的结果异彩纷呈:像一把超大的绿色遮阳伞,又像是一个巨大的绿蘑菇,更像是一位长满胡须的老爷爷……眼中之物,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产生了各式各样的“心中之物”,既开阔了思路,又锻炼了形象思维,也为以后的习作打下了生动的材料基础。又如在指导学生观察砖缝中生长的小草时,引导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联想:由砖缝中生长的小草,联想到逆境中生活的人,聯想到顽强的生命力。

平时指导学生观察落叶、秋菊、蜡烛等事物时,可在观察获得表象的基础上,展开更为广泛意义的挖掘与思索,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认识与想象能力。

二、珍视独特感受——千树万树梨花开

新课标明确指出:“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由于人的差异的存在,决定人的体验与感受永远具有个性化的。我们十分珍视学生个体的独特感受,注意培养学生的体验感受能力。

例如,与学生一同登山活动之后,我让学生畅谈感受,挥笔记事后上交。我欣然不已:有的重在描写登山途中看到的美景,抒发了对家乡美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有的受《挑山工》的启发,抒写登山中感悟到了“做任何事,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脚踏实地地努力”的道理;有的则写登山远眺,感受到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还有的记述了登山途中团结互助的好人好事……学生思维活跃,感受不一,绝不雷同。

平时,我们还要注意引导同学们在特定的观察情境里,及时捕捉内心的体验与感受:问一问自己对这件事情是赞成支持,还是批评反对,为什么?想一想自己在这件事情(活动)中,增长了哪些见识?或受到了哪些教育?或得到了什么启示?或情感有什么变化?从而,不断加深观察时的内心体验与感受,获得带有情感的材料。只有带丰富情感的材料进入习作,才能深深地打动读者。

三、抓住事物特征——识得庐山真面目

任何事物都有多方面的特征,但每个事物都有其本身独特的特点。在观察时我们注重引导学生努力发现事物与众不同的特点,进行重点细致观察。要想让学生抓住事物独特特征,就要引导学生善于比较,因为有比较才有鉴别。

同一事物在不同情境中,或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结果是不同的。比如观察苹果的形状,一般认为它是圆形的。但是通过比较,就不难发现,苹果的形状可多啦,有圆的、椭圆的、长圆形的、上大下小的……通过比较,就抓住了事物独特之处。我又让学生回家“一刀切”苹果,你想怎么切就怎么切,并把杰作带到课堂上来。结果,大家的切法可谓五花八门:有从正中横着切的,从一端横着切的;也有从正中竖着切的,从一侧竖着切的;还有斜着切的……我把几种不同切法的苹果放在讲桌上,让大家仔细观察它们的截面,并把它们画下来比较一番。从而学生就明白:同是一种事物从不同角度看,结果就不同。

每个事物都有其本身独特之处,拿同类的事物进行比较,发现事物的异同及变化,从而抓住其特点。我曾让三年级学生写命题作文《我的妈妈》。在学生的笔下,妈妈的外貌大都是中等身材不胖不瘦、不高不矮 ……天下的妈妈基本上变成同一个人。评讲作文时,当我把妈妈写得相同的作文读了之后,说:“这位妈妈太伟大了,一下子生了这么多宝宝。”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此时,学生才知道因为平常没有认真观察,连自己妈妈的外貌特点都没写清楚。我就以笑星为例:冯巩的一双小眼睛,赵本山头上的一顶旧帽子,潘长江的额前一绺刘海,这就是他们各自的突出的相貌特点。从而让学生知道,人有千般相,要善于比较,把有别与他人的特点观察到位,才能体现其个性,达到让读者如见其人的效果。

四、乐于思考探究——吹尽狂沙始到金

为提高观察的质量,我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要用心观察,在观察中用脑积极地思考,不仅要看清观察的“是什么”、“有什么”,而且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以发展自己的逻辑思维。例如,对人物的观察,不仅引导学生对人物的外表、语言、行为、神态作细致观察,还引导学生进一步想一想此时“他(她)”的心情怎么样的或“他(她)可能在想着什么”,从而培养学生善于洞察秋毫的能力。又如观察蜗牛,我不仅指导学生观察蜗牛的外形,还让他们在观察中进行探究:如蜗牛的壳是按顺时针旋转的,还是按逆时针旋转的?蜗牛有没有足?它是怎么运动的?蜗牛喜欢吃什么?怎么吃?蜗牛爬过的地方为什么会留下一条黏黏的、像胶水一样的线?蜗牛喜欢住在哪儿?为什么?……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思考、探究,查找资料,并把结果记录下来,经过整理,一篇篇别具一格的观察习作展现在眼前,让我高兴不已。可见,探究在观察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在引导学生观察的同时,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在观察中学会探究。

总之,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在生活中培育学生一颗慧心,善于发现,善于思维,让学生身处大千世界之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样才能试学生不断丰富感知,丰厚习作素材。

猜你喜欢
马车登山蜗牛
马车与游船
马车
驾着马车去打仗
登山
登山有几人
多用登山杖
蜗牛说
小蜗牛
蜗牛(共3则)
基层医改“三驾马车”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