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读书习惯,提高语文素养

2015-04-29 19:40张洪臣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5年2期
关键词:课外课外阅读读书

张洪臣

【摘 要】

要明确读书的意义,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教给读书的方法,培养自主读书的能力。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充实图书室;精心组织读书节活动;搭建学生知识积累展示的平台。拓展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关键词】

读书 培养兴趣 养成习惯 提高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读书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对成人来说可以提高他们的自身修养,从而提高整体素质,从而使生活过得更充实,也可以使我们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搞课外阅读,开拓视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明确读书意义

我们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文化知识的学习离不开读书,读书使人进步,读书使人知识渊博。我们利用语文教学这个平台以书育人,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为学生的发展和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离不开课外阅读,更需要课内与课外的相互补充。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这样既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又开发学生智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增长知识,长才干。

二、读书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

1.教师要以身作则,影响和带动学生读书。为了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老师应该深入学生中间,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和同学们一起读书、看报。用自己的勤于读书的习惯带动学生对读书产生兴趣,让学生从读书中寻找读书的乐趣,体验读书的快乐。

2.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大赛,以赛促读。如竞赛促读法、设疑诱导法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兴趣,使读书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并且带动身边的同学加入读写大赛中,以赛促读。运用多种方法促使学生自觉的参与读书活动。如组织系列知识竞赛、作文大比赛、读书会等。在赛事之前,列出学生喜欢的书籍目录,给学生多留一些阅读的时间;结合书籍内容提出问题,吸引学生进行阅读。

3.充分利用阅读课的平台,广泛开展阅读指导活动。开展阅读比赛活动,在活动中强化阅读指导,让学生体会到通过阅读指导课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或是开展新书介绍活动等,如学校图书管理员经常根据学生特点介绍推荐有趣的有价值的图书。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阅读课的作用,与课外有机结合,大幅度提高学生读书的兴趣。要利用校园广播、走廊墙报、作文园地、宣传橱窗等阵地,进行学习交流、专题介绍、新书预告、浓厚读书的氛围,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外读书活动。

三、教给读书的方法,培养自主读书的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培养学生自主读书习惯和自觉性常说的一句话。也就是说教给学生简单的读书方法是开启书籍的钥匙。直接告诉学生读书的一些方法。例如,抓住文章的题目来了解文章的大概;读后让学生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说一说读后的体会和感受;问一问自己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另外,学会一边读,一边圈点勾画。或在书的空白处加批注、写出见解和感受等。

四、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

1. 有力地发挥图书室的作用

在学校图书室一万多册图书的基础上,及时增添图书。由图书管理员根据学生认知水平、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的不同,定期有针对性的介绍给学生,为同学们选书作引导。

2.精心组织读书节活动

对于读书节活动要事先进行周密部署,学校制定总计划,各年段制定分计划,各年段分别读相关要求的书籍,如童话,勤学故事,孝敬故事,爱国故事等,确保读书活动有序开展。如三月雷锋月组织阅读有关雷锋事迹的图书。三八妇女節组织开展“孝心——感恩”系列爱心读书活动等。

3.搭建学生知识积累展示的平台

展示活动有讲故事比赛,读后感比赛,百科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比赛等。向学生推荐好的报刊读物征订,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重视课外阅读工作,课外阅读要十分抓紧撰写读书笔记的培养,如摘录好词好句,写心得笔记,教师做好批阅,对优秀的文稿及时向学校广播站推荐,或班级宣传栏黑板报推荐展示,使课外阅读活动开展的越来越好。

五、拓展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

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的结束,而应该把教学问题引向实践,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带着问题走进课后拓展,不断扩大语文学习的视野。教师要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向他们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使阅读向课外、课后延伸,并及时地进行反馈、交流。这是拓展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良好契机和极好的途径。例如,教学《少年闰土》一文,引导学生充分感知少年闰土的勇敢、聪明、能干、活泼可爱,体会少年闰土与“我”难分难舍之情之后,让他们猜想这样一个见识多广、勇敢机智的农村少年长大后会过着怎样的生活?进行拓展练习。然后引导学生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这样通过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的教学活动,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实现了课内外的沟通;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名著中典型人物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更加丰满、更加生动、更富有感染力。又如,在学习《再见了,亲人》一课时,引导学生课下阅读魏巍的抒情报告文学《依依惜别的深情》;教学《景阳冈》《三打白骨精》《火烧赤壁》等课文时,分别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中的部分片段。这样,因地制宜,开辟各种途径,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有关的作品进行对比阅读,扩展阅读,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读一读原著等系列作品集,不但可以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给予学生一种全新的学习感受,还能扩大视野,把阅读的视野向课外延伸,增加课外阅读积累。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打开课外阅读之门,广泛开展读书活动,使同学们不仅爱书,而且会读书、读好书,通过读书陶冶情操,开阔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高建霞.语文课堂中如何实施教育创新【J】.小学教学参考,2010(34)

【2】周富德.探索语文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10(Z1)

【3】张国文.精彩课堂来自教师的教育创新【J】.教学评价,2012(1)

猜你喜欢
课外课外阅读读书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我们一起读书吧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