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童话教学的几点建议

2015-04-29 22:01张景霞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5年2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童话课外阅读

张景霞

【摘 要】

提出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实施策略,唤起一线小学语文老师和教育工作者对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关注,从童话自身的规律出发,发挥童话独特的价值,并将其更好地渗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

【关键词】

童话 小学语文教学 实施策略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受到了儿童的喜欢。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童话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童话题材的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一至十册的课本中,约有三十多篇。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本中,童话题材的作品所占的篇幅比例就更加突出。据此我们可以看出,童话作品不仅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需求特点,也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童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1.童话滋养儿童灵魂世界

对于儿童来说,喜欢幻想是他们的天性。而童话则用奇特的想象和生动的情节,为儿童创造了一个充满趣味的幻想世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强烈的好奇心,也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好的童话用质朴的感情和温暖的爱心感动读者,能让小朋友分辨出何为真、善、美,何为假、恶、丑,便能从源头上消除那些将来可能扭曲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童话作品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曾经对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提出了十项要求,其中,第六项明确指出学生阅读门类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童话被放在了首位,其重要性可见一斑。新出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学段目标与内容”部分,对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提出了七项要求,其中第四项明确指出学生的阅读门类为“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童话依然放在了首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无论是任何时期的教学实践,童话这种最受儿童喜爱的文体,其地位和受关注程度都丝毫不受影响。

另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附录的第二部分 “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中,提到了阅读材料除了课本外,还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这对于小学生童话阅读的方向起了非常明确的指导作用:世界经典童话作品不仅要阅读,我国现当代优秀童话作品也要阅读。由此可见,童话阅读作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首选读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二、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童话教学偏重说教功能,未能结合儿童认知规律

童话文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是人类智慧聪明的结晶,包括一切社会思想和道德。然而,目前我国对于童话教学的定位还仅仅是用来培训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这样一来,就使得童话教学中童话作品的人文内涵被忽视,而仅仅只是注重思想道德和思维理念的传授。

2.教师阅读面窄,对童话理论知识掌握比较欠缺

据调查,当前大部分教师对于童话理论知识的掌握比较少,文体意识较弱。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教师在教学中脱离童话的问题特征,把童话课本不当成“童话”去教,而仅仅只作为认知的材料。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阅读面不广,而“教参”则成為他们教学实践中的唯一参考资料,但 “教参”中关于童话理论知识的介绍是微乎其微的。

3.学生课外阅读童话作品不多,影响课内学习

曾经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发现大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很不理想,种类少,数量不多。大部分学生只认识《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而更多的学生只是通过《喜羊羊与灰太狼》《海绵宝宝》《巴啦啦小魔仙》等动漫影视作品来认识童话。由此可见,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很多老师不重视给学生推荐古今中外的优秀童话作品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即使有推荐,也仅局限于《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等跟课文有关的经典童话作品,但是实际上,这些作品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此外,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考试成绩放在第一位,因此对于课外阅读指导也无暇顾及。

三、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实施策略

1.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从儿童角度出发多维度解读童话

儿童对于未知世界的认识,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而不是从其逻辑思维上来进行解读,他们进行思考时采用的是“我喜欢”“我不喜欢”“我关心”“我不关心”的思维方式。因此,儿童的认知规律,教师应当遵循,以儿童的视觉为出发点,发掘童心,保持童趣,循循善诱、循序渐进诱导学生对课本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解读,而不是把唯一的标准答案交给学生,让他们死记硬背。

2.大力提升小学语文老师的童话修养

作为语文老师,搞好童话教学乃当务之急。除了对童话课文内容及表达技巧要深刻理解,还要大量阅读中外优秀的童话作品,并逐步培养良好的文学作品感悟能力。教师还应当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特别是对于儿童文学应该具有较高的认知程度,如果没有丰富的儿童文学基础,对于儿童世界,特别是儿童心理不了解,那么说要想利用利用语文教学这一手段去培养、熏陶、影响学生,则是空谈。

3.进一步加大童话教学探究的力度

形象思维是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特征,对于童话的理解,他们还大多停留在对故事情节的了解,但是对于内涵主题还不能深刻体会,但对于童话的阅读和欣赏并不影响。教师可通过“播放相关的动画资料”、“展示课外读物的精美插图”、“选讲书中精彩片断”、“设置悬念”、“提出问题”等方式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得学生以最大的热情积极参与童话阅读。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配合家长,为小学生创建宽松的阅读空间,指导学生家长购买优质的童话书籍,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和事件自主阅读和学习,使得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大增强。也可以鼓励学生和自己的父母共读一本书,或者老师和学生一起阅读童话,让家庭和校园处处充满书香,共同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参考文献】

【1】 李宣平.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反思【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

【2】王泉根.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3】刘正伟.名家解读:语文教育意蕴篇【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童话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童话镇
午夜童话镇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