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若干问题思考

2015-04-29 00:44吴干兄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5年12期
关键词:小事选材创新能力

吴干兄

【摘 要】

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很多切入点,具备一定的创新素养也能够让学生在自己的文章中有更多好的表达。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让学生在自己的文本选材时更具代表性。让学生善于挖掘生活中小事的意义,并且将小事描绘的生动有趣。教师要让学生的文本语言富有特色。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小学 作文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在小学语文作文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切入点,这也是作文教学中可以尝试的一个新的视角。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很多切入点,具备一定的创新素养也能够让学生在自己的文章中有更多好的表达。然而,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却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灵活的选择,并且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给予学生更多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这样才能够提升作文教学的实效性,并且能够让学生的作文素养有很好的进步。

一、文本选材要具代表性

很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对于文本的选材都十分单一,文章中的例证或者描述等也都是千篇一律的表达。这是小学生作文中实存的一个问题,这也教师要想办法解决的一个教学现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让学生在自己的文本选材时更具代表性,要能够在文章中描述一些更有意思的情境或者事件,并且对于问题有不一样的理解与看待的视角与方式。这是学生创新能力的极大体现,这也会让学生的文章更有可读性。想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在平时的作文课上要有意识的对于学生进行引导与启发。可以以一个固定的主题为讨论对象,让学生间就这个主题展开交流探讨。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来理解与思考问题。这才是高效的作文教学过程,这也是学生作文创新能力的一种直观体现。

现阶段学生作文的最大的弊病就是千篇一律,作文没有个性,写母亲大多数同学都会写母亲在自己生病期间是如何辛苦照料自己的,写父亲就写父亲如何辛苦养活家庭。作文没有新意,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不细致,心中缺乏对类似材料的细致掌握,造成在作文中要么自编情节,要么毫无创新。想要让学生在选材上有所创新,就要让学生对生活有细致的观察,要让学生明白作文中一定要写真人真事才能感动人,只要仔细观察,一定能找出适合自己的选材。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文本选材能力,要让学生结合自己真实的人生经历和生活体验进行文本素材的选择,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的文章中有更多闪光点,这也是作文创新的教学目标所在。

二、挖掘生活中小事的意义

很多学生在写文章时都会习惯性的“扣帽子”,将一些很小的事上升到很高的层面,或者是文章中言过其实、故意夸大。这些都不是好的写作习惯,这也不是作文创新应当有的方式。教师要纠正学生的这个问题,要让学生善于挖掘生活中小事的意义,并且将小事描绘的生动有趣,这样便能够写出一篇优质的文章,这也是学生语言能力的一种体现。因此,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首先要转变学生的观念,要让学生意识到小事中蕴含的价值,让学生透过对于小事的深入挖掘来找到值得叙写的素材,并且将小事写的更加生动直观,这便是作文创新可以有的方式。

教师要让学生们意识到,在我们生活周围的小故事也能挖掘出深刻的道理,并且要通过画龙点睛将其中的深刻含义表现出来。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这就要求学生在作文中有一个新颖的立意,围绕这个中心主题来组织材料,在此基础上再来考虑创新。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大家的生活经历较为有限,以小见大是非常适合学生的写作手法,通过一件小事能逐步联想到一些更为宏观的旨意,这样文章的立意就深刻了许多。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小事中也有很多值得挖掘的素材,能够把小事写好,这就是作文创新的一种良好表达。

三、文本语言要富有特色

对于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很重要的一个目标,这也是创新能力培养中应当有的一个教学突破口。教师要让学生的文本语言富有特色,要让学生懂得在语言上不断推敲,不断修饰,进而找到更多更加准确也更加生动的表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丰富自身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多从课外阅读中来积累好的语言素材;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以及一些有效的语言修饰的方式。这些都会是很好的教学过程,不仅能够让学生的语言素养得到锻炼,这也会让学生更大胆的进行语言创新,进而写出更为优质的文章。

这里所指的言语特色,并不一定非要求学生用华丽的词语,相反他要求学生在作文中的每个措辞都要进行推敲,其次才要求用优美的语言去组织自己的思路,并合理的运用修辞手法,这才是写作手法的合理顺序。此外,作文过程中还要重视修改,让学生养成作文修改的好习惯,贾岛的“推敲”的典故我们都十分熟悉,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也是修改过十多次,一代文豪杜甫也注意修改,他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些古人重视修改,敢于否定自己的精神是值得学生学习的,这也是在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时非常好的教学典范。教师要让学生找到自己的语言特色,并且以新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见解,这才是作文创新应当有的方式,这也是训练学生作文素养的教学模式所在。

【结 语】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找到正确的教学切入点。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让学生在自己的文本选材时更具代表性。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善于挖掘生活中小事的意义,并且将小事描绘的生动有趣,这样便能够写出一篇优质的文章,这也是学生语言能力的一种体现。此外,教师要让学生的文本语言富有特色,要让学生懂得在语言上不断推敲,不断修饰,这才是作文创新应当有的方式。

【参考文献】

【1】田本娜.回归儿童·向生活开放·给予方法指导——谈谈小学作文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06(Z4)

【2】刘旭. 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之我见【J】.作文教学研究,2006(04)

【3】徐初苗.“作文的儿童”与“儿童的作文”【J】.小学语文教学.2006(06)

【4】陈景.个性化作文教学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小事选材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关于快乐这件小事
每一件小事都又烦又重要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小事不小
难忘那件小事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