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搭建学生心灵的家园

2015-04-29 00:44周惠琴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5年12期
关键词:小鹰小蜜蜂老鹰

周惠琴

【摘 要】

童话课文运用夸张拟人等艺术方法,贴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需要,容易被学生接受与喜欢。教师要善于研究把握教材和课标,从学生生活出发,巧妙自然引入,激励学生探究动机、生动解读、角色体验,为他们搭建起心灵的家园。

【关键词】

童话 个性解读 角色体验

作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童话寓深刻哲理于浅显的故事中,以拟人、夸张和象征的艺术手法,教会人们辨别真假善恶美丑,也启发了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教师要提高对童话课文的重视,遵循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不同的教学策略筛选,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欲望动机,体验童话世界的善良纯真,为孩子幼小的心灵搭建一所奇妙的家园。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形成学生探究动机的前提。要让学生喜欢并走进童话,教师必须课前做大量的准备,下功夫研究教材和学生。在课堂上设置悬念,努力创设精彩纷呈的学习氛围,抓住孩子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使他们调动起多种感官,主动积极地融入童话的世界。

苏教版语文《三个小伙伴》,教师用几个小问题,给学生创设了学习的环境。同学们都喜欢小动物对吗?你都知道哪些动物?学生兴致高涨畅所欲言,纷纷诉说自己喜欢的动物,如猫、狗、小鸭子等。今天咱们再认识几个小动物,大家愿意吗?展示课文中插图,你认识它们吗?说一说它们各有什么特征?学生经过观察思考,发现小野猪有一张长嘴巴,小袋鼠胸前背了个大口袋,小象则长着长长的鼻子。赶紧读一下课文,看这三个小伙伴要去干什么?原来它们想一同去栽树。可是小朋友想一想,栽树都需要做些什么?栽树要先挖坑、施肥,栽上树后再浇水。小动物们既没有挖坑的锄头,也没有运水的水桶和运肥料的箩筐,树能栽成吗?它们是怎么做到的?这些问题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他们认真读书积极思考,同桌之间热烈讨论,最后得出答案。

对于这样的童话故事,教师采取层层设疑的方法,引发探究的动机,把学生带入环环相扣质疑解疑的情景之中。鼓励学生深入到童话的境界,设身处地为小伙伴出主意想办法。经过对话和交流,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解决了问题锻炼了发散思维。

二、个性阅读——感悟童话的美感

童话文章一般具有语言优美自然、词语简单、明快活泼的特点,富于音乐的美感,十分适合学生的个性阅读。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选择不同的阅读形式,安排学生进行尝试阅读,把童话中的世界与孩子们的情感交融。在读中引发想象,体会文章蕴含的道理,培养良好的语感与习惯。

苏教版小学语文《小鹰学飞》,叙述小鹰跟老鹰练习学飞的情形,老鹰不断提出新目标,最终使小鹰悟出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故事,进行独立自主的个性阅读。小鹰学飞时共说了几遍会飞了?每次说时是什么表情?老鹰又是怎样回答他的?小鹰刚能飞到大树的上面,非常高兴地喊道我已经学会飞了。指导学生读出小鹰高兴的口气。体会老鹰用亲切和蔼的语气说,还不能算会飞。老鹰为什么这么说呢?他希望小鹰飞得更高。小鹰第二次飞到大山的上面,更加得意和激动我真的会飞啦,而老鹰摇摇头,仍不满意。第三次飞让学生琢磨思索鼓起劲、拼命向上,去理解小鹰的努力刻苦与其中的艰难。这次小鹰用试探的口气带着喘息,我总算会飞了吧。老鹰不说话却让他往高处望,还有鹰在白云上盘旋,说明学无止境,小鹰还可以飞得更高。

这篇童话是通过小鹰学飞的故事阐述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师不是只顾自己在课堂上传授讲述,而是以问题带动,鼓励学生深入课文进行个性的解读。在初读、自由读、带有感情地朗读中,学生逐渐领悟到童话角色的喜怒哀乐,感知遣词造句的精巧,体会到故事里深刻的道理。

三、角色体验——走进心灵的家园

爱好表现是孩子的天性,而童话课文富于语言和动作,正适合学生的角色表演。教师利用童话声情并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创造扮演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角色思考把握其性格特征,配合身体动作再现童话场景。从中准确理解课文,获得新鲜的情感体验,放飞个性的心灵。

苏教版语文《小动物过冬》,说的是小燕子、小青蛙和小蜜蜂三个好朋友,商量过冬的故事。课文不仅介绍了动物过冬的有关知识,还体现了朋友之间相互关心的真挚情谊。故事里的三个小动物是好朋友,经常一起跳舞唱歌,可是秋天到了,他们该如何过冬呀?同学们阅读课文,看他们各自有什么好办法?小燕子要飞到南方过冬,因为南方暖和还有虫子;小青蛙想吃饱后睡上一个冬天;小蜜蜂提前储存好食物,在蜂巢里越冬。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找三个学生分别扮演小燕子、小青蛙和小蜜蜂来读一读。这个故事真有趣,大家想不想把它演出来呀?这个建议正中学生的下怀,他们欢呼雀跃地答应了。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扮演小燕子、小青蛙和小蜜蜂,围绕角色展开讨论,设计动作表情来展现角色特点,带着头饰配合肢体动作完成了表演。

扮演自己喜欢的动物角色,学生感到兴奋与激动。他们在高昂的情绪下,积极主动地投入角色,尝试独立设计道具、动作与对白,生动形象地完成表演。在这样身临其境的表演中,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促进了其想象创造能力的培养,使其幼小的心灵得到感染与熏陶。

儿童的思维特点接近童话的世界,童话的创新与想象能够吸引学生,满足其对审美情趣的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童话这一教学资源,发挥其优势与长处,启发学生进行阅读、想象与创造,在童话中获得科学知识、懂得真善美的道理。经过童话的教学,启迪智慧搭建学生心灵的家园。

【参考文献】

【1】张学青.擦亮童话——对小学童话教材和童话教学的重新认识与思考【J】.人民教育, 2011(Z1)

【2】蒋成云.例谈小学童话教学的误区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 2010(17)

猜你喜欢
小鹰小蜜蜂老鹰
老鹰的“对手”
小蜜蜂嗡嗡嗡
我是勤劳的小蜜蜂
小鹰狩猎
妈妈的小鹰
老鹰捉小鸡
小蜜蜂,对不起
追风的小鹰
小蜜蜂
『老鹰育雏』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