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

2015-04-29 01:21钱春凤
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15年12期
关键词:雾凇启发性风筝

钱春凤

【摘 要】

课堂提问是贯彻教学意图,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恰当的提问,对开发学生智力、启发学生思维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教师教学提问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

启发性 导向性 层次性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反思一些课堂教学,我发现有些教师很少从学生的角度去问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问题的提出,缺乏主体性

一些课堂提问都是由教师严格、有序的主导来控制着问题,教师早先在教案上设计,课堂上一个一个地提出,而学生只等待着被提问。如教学《风筝》一文,教者连珠炮似的提出了一大堆问题:“我们是怎么做风筝的?想象风筝做好后是什么情景?风筝越飞越高,我们心情又是怎样的?我们快活地喊些什么?为什么要拼命地奔跑,心情怎样?为什么我们从早晨玩到下午,还不歇下来?风筝似乎飞到云彩上了,心情怎样?”简直就成了“十万个为什么”,问题零散、繁杂,像一盘散沙。可见,教师的提问几乎是用不断的提问来推进教学,这些“零敲碎打”的问题,贯穿课堂的始终,确实有点是从满堂灌转向满堂问了。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自然就架空了。

第二,问题的设计,缺乏探究性

有很多时候教师是为提问而提问,再谈《放风筝》,“孩子们为什么要精心做风筝?”这一问题提出后,学生想了半天愣在那儿,把学生绕进了漩涡,走不出来。像这样缺乏启发性、探究性的提问是语文教学的大忌,它毫无探究价值,不能使学生思维与教学产生共鸣,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实,课堂提问具有很强的技巧性。恰当的提问,有时就像拨开云雾见到青天一般,令学生们豁然开朗;有时又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如何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笔者认为有如下技巧:

第一,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的提问在实际操作时应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盯住几个尖子生和表现欲强的学生。只请他们回答问题,时间长了,未被提问的学生就会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把自己看作学习的局外人、旁观者,这样实际上是让多数学生机械地接受(有时甚至是不接受)他人现成的思维成果,与教师的满堂灌无实质性差异。课堂提问要注意辐射面,既抓住点又顾及面,既要让成绩好的同学发言,又要让成绩一般、差的学生发言,以点带面,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第二,提问要有启发性

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具有启发性的提问可以给学生以新的启迪,可以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以实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尤其文章中确实难于理解的地方,教师在“节骨眼”上可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想象、对比中理解。如教学《观潮》一课,引导学生感受潮水的形态之奇,教师可抓住“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提问:“作者为什么把潮水比作战马呢?”启发学生想象画面,并通过句子的对比,让学生体会逐步添上的词语“千万匹、齐头并进、浩浩荡荡”有什么作用?此时学生已经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潮来时的形态和战马向前奔很像。

第三,提问要围绕重难点

设计的主问题,能引导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设计的关键问题,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弄清课文的实质。设计问题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课文的重点、难点处;学生易混淆、易忽略而又与理解课文内容关系密切处;文章画龙点睛处;能触发学生想象联想,发展其创造性思维以及“铺路搭桥”处等。如:老师根据课文《雾凇》的特点,和该文的教学目标,设计出问题:让学生浏览课文第二自然段,“你能找出一句话来介绍雾凇怎样形成的吗?”(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地方能够看出吉林松花江畔的雾凇形成就具备这两条件?”“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雾凇形成的过程吗?”教师紧紧扣住该文的教学目标——认识雾凇形成的过程,设计了三个密切相连的问题;这三个问题紧紧相扣,层层深入,成为一个系统,促进学生深入读书,感知语言文字,深入思考,体验吉林雾凇形成过程。

第四,设计的提问要有典型性

抓住学生易犯的错误,设计问题,制造矛盾,使学生产生困惑,激发学生求知欲。可以深入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品质。《詹天佑》一文教学中,针对詹天佑根据八达岭隧道的特点,采用了“中部凿井法”,增加了两个施工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件事,可以题:“为什么不多凿几口井,这样可以大大缩短工期?”让学生联系文章其他段落的内容,认识到那样做1.增加了资金;2.山体较薄,容易造成塌方……所以不行,这个问题可以引领学生涵泳感悟语言文字,深入思考,进一步体会我国第一代铁路工程师詹天佑杰出的才华与脚踏实地、严谨工作的精神。

第五,提问要有导向性

在语文课堂所提出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意义与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精”。问题的提出要让学生对课文的思路有清晰的把握,对文章的主旨理解达到全面准确。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笔者首先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请用一个字概括全文的情节。结果同学们都用了一个“骗”字,又问:“并不高明的骗子为什么骗了那么多的人?小孩为什么没有受骗?”这个问题的设计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自私自利是罪恶的根源”。

第六,提问要有层次性

提问的层次性是指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提高。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技能。恰当地运用提问,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情,诊断学习障碍,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玲泽.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7)

【2】徐轶.改进课堂提问,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M】.人民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雾凇启发性风筝
基于启发性提示语的高中数学解题教学策略
雾凇岛的“繁花”
谈舞蹈教学中启发性语言的运用
雾凇奇观
在手账中为风筝比心
雾凇岛
学做风筝
摭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美哉,兴凯湖雾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