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应用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评价方法的探讨

2015-05-04 01:53戚英杰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应用型课程体系方案

戚英杰

(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江苏扬州 225009)



对应用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评价方法的探讨

戚英杰

(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江苏扬州 225009)

为了实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大中专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有必要对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分析培养方案运行机制,以学生评价方法改革为切入口,依据目前培养方案评价体系及学生评价方法的特点,通过对传统评价模式的深入探讨,研究应用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评价体系的改革创新。

人才培养;学生评价;电子专业

人才培养是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基础,是整个培养过程的奠基石。在此之前,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等重要问题。应用型职业院校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提高毕业生满意就业率,对人才的培养注重严谨务实的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和能够适应行业快速发展。现在研究人才培养方案的学者众多,有些学者从课程体系机构优化入手,有的从行业标准和岗位需求入手,还有的从课程实施过程入手。然而,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参与到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完善。学生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完全是被动的去接受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知识,而这并不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我们应以学生为研究主体,注重对学生评价方法开展研究,构建具有综合评价能力,关注过程评价且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引领培养方案改革、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1 应用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切入点

应用电子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根本原则是“因材施教”、“产学结合”和“知行统一”,这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与精髓。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培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就是我们本次改革的重要内涵。但是传统电子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方法重点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却疏忽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比如团队协作、沟通交际等职业素养。对涉及电子实训项目的实践操作及创新思维无法有效的进行考核,无法达到课程考核中甄别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效性的要求。因此,改革学生评价方法就成为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有效切入点。为了多元化构建应用电子专业学生评价体系,我们必须综合采用多元评价策略,可以采用项目研究、作品评论、研究报告、课程学习档案、项目成果展示等评价方法。这些方法能够更真实的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展现出学生的整体素养与个性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评价理念应该着重强调评价的反馈和修正,来代替传统评价的选拔和甄别作用。这样一种新型的学生评价体系(如图1)可以针对学生的个性特长,进行分别引导,反馈出的问题可以及时得到解决。院校将评价得到的分析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对比分析出应用电子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优缺点,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方法,进而改革调整课程体系。通过长时间的教学、评价、反馈、改革,最终培养出符合学校发展和社会认可的合格毕业生,从而实现应用电子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2 对学生评价体系的改革

选取学生评价方法的依据主要有两个:专业评价指标和学生综合素养。明确这个依据以后,我们就需要有针对性的对应用电子专业学生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利用与传统评价模式进行对比分析,选取适合本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评价方法,结合应用电子专业具体要求设计出学生评价体系。

2.1 选取原则

应用电子专业评价指标的选取应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前提,既要具有扎实的电子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要具备合格的社会素养,实现学生持续的自我发展与提高。首先是全面性原则,应用型电子专业人才必须要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行业领域的职业素养以及人文素质。所以,学生评价指标必须综合考核学生的知识结构、职业能力与个人素质,实现多层次多元化评价。其次是可操作性原则。每一个评价指标必须是量化的、可实施的且易于开展的,如调研报告这种评价方式就容易受到调研项目、调研人员主观因素和教师自身水平的因素影响,不具有可操作性,也不易于学生开展。因此再好的评价方法如果不能因地制宜,取长补短,那么它也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也无法做到普及应用。最后是多样性原则。当学生从初高中的应试教育转入高等教育后,必须要将传统的应试指标,转换为适应行业多元化、尊重学生差异化的多元评价指标。传统考试型评价,只能培养出会考试的机器人,没有创新发展,更何谈培养出合理运用电子专业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只有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才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培养出适应行业快速发展的多元化的应用电子专业人才。

表1学生评价方式对比

2.2 学生评价方法对比

闭卷笔试(理论题)、开卷考试及非主观题等都属于传统型学生评价方法,这些评价方式不能深层次地考察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无法全面有效的去评价学生这段时间内的学习效果。所以,必须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去实施。比如:个人学习档案、项目成果展示、调查报告、专题研究和综合评论等,如表一中所示。但是不同的评价方式针对不同的专业和学生情况,应该量体裁衣。例如:本专业中项目成果展示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学生学习进度和学习情况,选择设计不同的学习项目供学生开展实施。对于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学生必须设计并实现某一电子器件具体任务或者产品等。这样的评价方法优点在于,可以培养学生钻研合作的精神,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由于项目紧扣专业,学生的专业归属感也会增加,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缺点是由于项目评价标准单一,评价时间过长,会凸显出学生评价滞后,学生没有及时改进自己的问题,造成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业的困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前,必须首先明了各种评价方法,有针对性的选取应用电子专业特点,适合自己学生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

3 学生评价改革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影响

根据目前应用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普遍存在的问题,采用多元化的策略,从人才培养的对象着手,设计学生多元评价指标体系,创新评价方法,使得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有效进行。首先,通过创新学生评价方法有助于解决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与培养方案的两义性问题。高职院校的定位通常都是地域性、行业性和应用型,但学校的总体思路不能光落实在文件上,或者单纯依靠理想的理论培养充满个性和创造力的学生。我们必须以学生评价改革为切入点,深层次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才能符合学校的办学宗旨,完成学校的教学目标。其次,学生评价体系的改革也对持续深化改革应用电子专业课程改革具有积极的影响。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于课程体系的改革是进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关键点,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为学生就业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现代化的工作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良好的动手能力和不断创新改革的精神。这些都为我们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和学生评价体系改革指明了方向。学生评价方法的改革必然引发多种教学模式和培养方法的变革,比如产学结合、企业定点培养计划及创新技术人才培养等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模式创新能够激发出学校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热情,激发学生进行学习理论知识,增强实践动手能力的热情,促进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实现多元化发展,只有如此方能提升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自身竞争力。

4 结束语

全面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应用电子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培养适合行业高速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现在高职院校追求的目标。通过深化应用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和创新,转变课程体系和学生评价体系,加强校企合作建设,优化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和运行模式,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只有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本专业理论实践知识的热情,激发对本专业的热爱,才能真正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1]魏朱宝.“错位”与“重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11,(07).

[2]王钟箐,陈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构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10).

[3]史秋衡,王爱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8,(21).

Discussion on evaluation methods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students in talent training scheme of electronic profession

Qi Ying-jie

(Th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Department. Yangzhou Commerce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Yangzhou 225009)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goal of training scheme, improve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graduate of vocational school, it is necessary to reform the existing training scheme。The passage takes the reform of student evaluation methods as the entry poin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esent student evaluation methods and evaluation system, reforms and innovates applications of electronic professional training programs for student evaluation system,as studying on the traditional evaluation model deeply.

talents training; student evaluation; electronic profession

2015-04-14

戚英杰(1985-),男,江苏扬州人,江苏省商务高等职业学校信息电子系高校讲师,工程硕士。研究方向:小波变换图像信息处理技术。

G712

A

1008-8156(2015)03-0075-03

修回日期:2015-05-20

猜你喜欢
应用型课程体系方案
烂脸了急救方案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