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体验视阈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四个课堂模式的构建

2015-05-05 01:04李良虎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构建大学生

【摘 要】全程体验视阈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应构建四个课堂模式,在新生入学教育、社会实践、公寓宿舍活动、实习中通过循序渐进、全程化的教育,让学生亲身经历、实地领会地把握知识,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全程体验式  大学生  日常思想教育  四个课堂  构建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030-0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二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三是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四是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根据教育任务可以构建四个全程体验式大学生日常思想教育的课堂。所谓全程体验式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指大学生从进入学校到毕业的整个学习过程(包括寒暑假等节假日在内),教育者依据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被教育者的心理、生理特征以及个体经历创设相关的情景,以“实践—学习—再实践—再学习”的模式,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地在校内外统筹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方法吻合认知规律,有利于实现知行合一,增强了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一、在新生入学系列教育中,采用体验式教育方法深入对大学生进行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全程教育

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和统帅,是人一生不断积极进取和勇往直前的动力。作为肩负祖国和民族希望、承载家庭和亲人嘱托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能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自己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入学教育是大学生升入大学的第一堂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步。因此,可以在新生入学系列教育中,通过体验的方法对大学新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一)采用体验式方法引领大学生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进行生涯规划,确立人职匹配的职业理想

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明确人生目标和理想,合理定位理想、导航人生,有助于大学生顺利坚定信念,成就事业,更快地成才,实现自身职业发展、实现人生理想和自我完善。我国人事科学研究者罗双平总结出职业生涯规划的三大要素,即“职业生涯规划=知己+知彼+抉择”。知己知彼就是:第一,通过自我剖析、生生间和师生间的评议、亲朋好友的评价及职业发展测评系统的测评,让新生了解掌握自己的爱好、特长、性格、智商、情商以及社会中的自我等。第二,通过寄发录取通知书时附寄给新生的信、系部网站、网络、专业带头人的专题讲座和答记者问形式等介绍专业教育目标、教学计划、本专业的性质、培养目标、就业方向、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实践基地、历届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让新生了解把握本专业。第三,通过业内行家的专题讲座及假期社会调查,让新生了解本专业所应对的职业和行业,熟悉本专业所对应的相关行业的现状、发展趋势、用人标准,较客观地了解自己所学专业对应的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情况,了解职场对相应专业的职业素养、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的要求。在引领新生了解自己、专业、职业的基础上启发他们撰写以“我想做什么,社会需要我做什么,我能为社会做什么”为主题的调查报告,引导学生进一步去认识社会,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和社会的关系,便于他们明确自己的职业理想,科学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采用体验式方法对大学生进行党史国情的教育,引领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确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是有意义的,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就是一个典范。可以在新生入学教育中采用体验式教育方法对大学生进行党史国情的全程教育,引领大学生心存祖国、心系人民,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而确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体措施如下:一是通过网络学习、专题讲座、知识抢答和党员学生的才艺展示等方式对新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和中国近现代史的普及。二是新生军训期间,通过教官组织他们唱红歌、诵红色经典诗文。红歌红文主题健康向上、内涵丰富而深邃,可以充分利用红歌红文特有的优势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新生军训期间,还可以通过教官组织新生到部队或革命烈士纪念碑或革命烈士纪念馆去参观。三是采用“请进来”的办法,把优秀的党员、先进人士和杰出的校友请进校园做报告。四是采取“走出去”的措施,有计划地把学生组织起来走出校门,参观历史博物馆、军事博物馆、文物古迹等。此外,还可以组织新生参加帮贫扶困、孝老爱亲等活动,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亲身体验中、亲耳目睹中,形成“实践体验”,达到“知行统一”和“学以致用”的效果,从而有效地对他们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便于他们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能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的理想信念。

二、在社会实践系列活动中,采用体验式教育方法深入对大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全程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应在社会实践系列活动中,对新生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

(一)以祖国山河好、文化厚,厚实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强化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之一是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我国山河壮丽,既有亚洲第一大河(长江),也有中国的母亲河(黄河),以及三山五岳等等。既可以引领大学生们通过网络、书籍等去了解祖国的山山水水,更可以组织他们去游山玩水,使得他们亲身体验祖国的山或秀或险或奇,水或静或绿或清等。祖国不仅有壮丽的山河,还有灿烂的文化,如唐诗宋词元曲、琴棋书画、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等,可以组织大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文物古迹,观看反映历史题材的影片,使他们耳闻目睹,进一步了解中国灿烂的文化。河山的壮丽、雄伟,文化的博大精深,使得新生豪气冲天、信心倍增,爱国之情内化于心。

(二)引导学生参与社会主义祖国建设,以中国梦强化他们建国强国的爱国责任感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一是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大学生“三下乡”或勤工俭学去参加社会主义祖国的发展,亲历小康社会的建设、建成的历程,为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进而升华建国强国的爱国责任感,从而培养学生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二是引导学生结合钓鱼岛、南海等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以此推动他们去了解中国的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从而对他们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国家的爱国主义教育。

三、在公寓宿舍文化系列活动中,采用体验式教育方法深入对大学生进行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

大学生宿舍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宿舍生活及人际交往等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共创和共享的群体文化总和。俗话说:“环境造就人”,良好的宿舍文化,具有育人功能。我们可以营造蕴涵着基本道德规范的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进行公民道德的熏陶,内化其信念,外化其行为。具体方法是:一是发挥宿舍的空间功能,布置温馨警示的宿舍环境,以名言警句装扮宿舍的墙壁,诸如,俗语“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屈原《离骚》中的“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王安石《上时政疏》里的“盖夫天下至大器也,非大明法度,不足以维持”等大量的名句饱含哲理,启人深思,可以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学生在无形之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二是举行宿舍与宿舍之间的比赛,如拔河比赛、篮球赛、文明宿舍评比等,通过比赛使得他们明白“人心齐,泰山移”的哲理,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团结友好的精神。三是举行以“诚信”为主题的辩论赛,在激烈辩论中让他们明白陶行知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哲理,进而强化他们“知识是谋生的手段,诚信是立世的根本”的信仰,在宿舍里形成浓厚的“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风气。

四、在实习系列活动中,对大学生进行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综合素质教育

实习包括校内实训、专业实习和定岗就业等。学生通过实习,特别是专业实习和定岗就业,一是可以将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工作实际中去,既能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又可以检验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还可以学到课本上没有的知识和经验。有时为了完成工作,他们不得不进行自我学习,这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还可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从而提高了他们的科学文化素养。二是在实习中,单位的规章制度、公司的敬业文化氛围和老员工的职业素养,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还有工作的艰辛,也都会激励他们自强不息。实际工作的磨炼和社会上的锻炼,也会使得他们逐渐成长和成熟,这些都有助于他们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三是工作不像在学校学习,它需要经常来回跑动,请示领导或与同事交流,或长时间站起来与客人进行对话,这些实习工作有助于锻炼学生的体魄,历练他们的耐力和意志力,培养他们豁达的心胸和乐观的心态,从而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

四个课堂的构建,使得学生在实践中循序渐进地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信仰;在亲身经历中有条不紊地内化爱国主义思想;在耳濡目染中将道德规范外化于行;在实际工作的磨炼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完成教育任务。

【参考文献】

[1]李良虎.高校全程体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J].广西教育,2013(11)

[2]卞成林.大学生就业指导[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献选编[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4]黄建军.大学生宿舍文化创建与思想道德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7 (10)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研究课题(2010lSZ017)

【作者简介】李良虎(1973- ),男,广西陆川人,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构建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