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思考

2015-05-05 01:12黄春梅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摘 要】从网络舆情时代的个性特征入手,针对网络舆情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问题,从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师自身素养等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进行思考。

【关键词】网络舆情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041-02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法、渠道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他们轻而易举就能从互联网获得鱼龙混杂的多元信息;作为网络时代的伴生物——网络舆情,改变了传统的社会舆论传播的模式,如果缺乏必要的指导,不能对信息进行合理筛选,会导致很多学生在网络舆情的大背景下发生思想的混乱。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舆情,并在此过程中合理利用网络舆情更好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新时代的优秀青年,已成为我们必须积极面对并正确处理的重大课题。

一、网络舆情时代的个性特征

网络舆情是社会舆论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为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等社会问题的不同看法,言论倾向性明显,并且所持看法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

(一)网络舆情时代,个体获取信息的主动性不断增强

不同于纸质媒介时代,新媒体时代的信息接受者从来不是被动地在更新自己的观念,强迫自己关注不喜欢的事情,而是在转眼间变成了信息的制造者和挖掘者,他们的主动权不断强化。同时,这个庞大的信息制造和接收群体的人数每年都在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增长。而信息获取途径的多元化和方便快捷,也使人们之间进行信息共享的互动性大大增加。

(二)网络舆情时代,信息的获取更加直观

在微博、微信、微电影、陌陌、Face book等充斥的“快餐文化”时代,人们只需一部手机,就可以以秒计时,迅速直观地获取任何自己想知道的信息,很多通信设备自带拍照、图片传输功能,不用进行文字交流,直接可以通过图片形象直观地获取信息。这些手段无疑加速了信息获取的快捷性和直观性。

(三)网络舆情时代,娱乐化精神泛滥

网络舆情时代,广告和娱乐新闻泛滥。许多网民在打开网页的一瞬间,电脑的右下角会自动弹出很多广告或娱乐新闻,不是某某约会被拍,就是某对明星夫妇离婚了。各种信息一次次以这种娱乐化的方式展现在网民面前,加之各种泛滥的网络调侃,对各种话题的严肃主题的消解,带来的是一场场网络狂欢,由此导致的是互联网娱乐精神的泛滥。

二、网络舆情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高校大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不够

在“快餐文化”时代,信息传输和获取的速度快得不可想象。速度快、数量巨大的信息,侵入大学生的头脑,让他们来不及思考。如此多的信息来不及过滤,更加让学生难以用批判精神和理性思维去应对。这种现象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学生来上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及格,拿学分。一些学生上课提不起精神,一留思考题就直接上网百度,交上来的作业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很多学生的课本,几年下来连翻都没翻过,考试的时候,直接拿别人总结的笔记复印。

(二)教师的尊严和教学权威不断受到挑战

既然广大高校学生成了信息的制造者、传播者、消费者,他们获取的信息也就丝毫不比教师少。因而教师过去那种学识渊博的形象被打破。课堂上,有的学生不想听;有的听完之后,结合网上看到的信息,私底下嘲笑老师。近几年来,虽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法进行了很多尝试,但结果不尽如人意。教师在台上重“一言堂”,轻“群言堂”,致使课堂氛围沉闷无力,讲出来的话缺少可信度和感染力,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的权威受到冲击。

(三)抽象纯理论的传统教学内容对学生没有吸引力

娱乐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偏好于幽默感强、轻松愉快、流传度高的信息,因为不用费脑去苦思冥想。相比之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抽象、纯理论性的内容对学生来讲不仅丝毫没有吸引力,对他们来说,可能更是一种“折磨”。通过微博、微信等媒介,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对一些没有营养的“恶搞文化”很是热衷,例如“杜甫很忙”等,大家争相在公共平台转载、调侃。这种无视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行为,给一向以严谨著称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也给大学生在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道路上增加了阻碍。

三、网络舆情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措施

网络舆情背景下,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问题,可从教学方式方法、自身素养、转换教学理念等方面采取改革措施。

(一)转换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

教学实效能否得到贯彻落实,归根结底由教育理念决定。教育理念的先进与否,必然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新课标要求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相信人人都可以成才,人人都可以精彩,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尽量为每个学生搭建施展精彩的平台,构建和谐课堂。教育心理学指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价值。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信任和尊重会给人带来希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充分信任和尊重学生,学生就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并潜移默化为一种正能量,帮助学生成长。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使师生间形成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新型关系。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之下,教师应结合当今网络时代更新换代快的特点,不能照搬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而是要一切走在学生前面,对新事物、新现象抱以极大的热情,可以和学生建立一个交流群,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分享给学生,这样不仅能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更能树立自己的威信。同时还要根据学生追求娱乐性的特点,将一些虽然自己看来恶俗的信息引入课堂,通过分析、比较、鉴别,让学生重新认识恶搞背后的事实真相,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进而热爱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

(二)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建设

要想打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困境,就必须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一是探索具有灵活性、科学性、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学习和活动空间。二是将现代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将授课内容与图片、声音、视频等结合起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合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增加有益的教学活动实践。如在雷锋活动周的时候,在学校公共场地播放系列电影;周末在大礼堂举行专题教育实践活动,邀请广为人知的社会先锋模范人物作报告;开展有奖征文活动,让学生以身边的人和事为例,倡导社会主义新风范。四是开展自主性探究学习,在课堂上抛出有代表性的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自主选择,分小组以辩论赛的形式,请每组选手轮流发言,并请对方小组对发言情况做出评价。这样既让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得到了锻炼,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情商和思维在一次次的碰撞中得到提升。

(三)教师要不断修炼,以适应新课程标准变化

1.在信息时代,知识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稍不留神就可能成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落伍者。终身学习已经成为现代人所具备的基本素质,高校教师更应该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成为一个终身学习的榜样。

2.教师应尽职尽责,课下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每一次挑战。应保持一颗锐意进取的心,在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积极进行课程创新,寻求课堂教学的新方式新方法,让课堂脱离低级无趣的怪圈。

3.教师要热爱和尊重自己的学生。和社会生产关系一样,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劳动对象,师生之间是一种双向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而如何使课堂气氛得到活跃,关键在于教师要尊重每一个个体。苏联教育家捷尔任斯基说得好:“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激情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只有燃烧自己,才能辐射学生,也才能教育学生。这样,课堂就会具体丰富,无处不在,才会使师生之间充满温馨;尊重学生,课堂才会有民主、充满情趣,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方能顺利实施,学生的潜能才能被极大激发,从而使学习变得轻松而有效,使课堂教学精彩而纷呈。

综上所述,加强和改进网络舆情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有必要结合自身实际,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形成多位一体的模式,共同构建和谐有序的课程建设,改善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帮助其实现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陈丽明.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2)

[2]冯飞龙.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困境与教改策略[J].安康学院学报,2011(6)

[3]李曦,卢丽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探索,2009(7)

[4]王松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2(9)

[5]娄先革.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课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重要视角[J].中国成人教育,2009(11)

[6]黄政.试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困境与出路[J].梧州学院学报,2007(8)

【基金项目】全国职业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SZ14B018)

【作者简介】黄春梅(1977-  ),女,壮族,广西柳城人,硕士,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校园文化建设。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