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蒂塔尼亚”

2015-05-05 08:41昂布鲁瓦兹·托玛
歌剧 2014年7期
关键词:跳音花腔华彩

法国作曲家夏尔·路易·昂布鲁瓦兹·托玛(Charles Louis Ambroise Thomas,1811.8.5~1896.2.12),师从于法国抒情歌剧的创始者古诺,一生作有20佘部歌剧,其中最为成功的是《迷娘》(1866)和《哈姆雷特》(1868),前者自1866年11月17日在巴黎喜歌剧院首演后,至1894年在该歌剧院共上演了1000场,深受观众喜爱,创造了歌剧史上的神话。歌剧《迷娘》,情节富于传奇色彩,生活气息浓郁,音乐体现了托玛旋律的优美和感情缠绵悱恻的风格,既有真挚的抒情又富于戏剧性。与古诺的《浮士德》一样,《迷娘》略去歌德在原作中借威廉之口论及的种种人生哲学观点,转而成为一则轻快又带有伤感的爱情故事。这部喜歌剧由卡雷与巴比耶合作编剧,其中不乏精彩唱段。如迷娘的“你可知道那个地方”、菲丽娜的“我是蒂塔妮娅”、迷娘和洛塔里奥的二重唱“轻盈的燕子”等。

《迷娘》第二幕中的咏叹调“我是蒂塔尼亚”,是一首波洛涅兹体裁的歌曲。歌剧中城堡的花园里正在演出莎士比亚的喜剧《仲夏夜之梦》,扮演仙后蒂塔尼亚的女演员菲丽娜用这首华丽的“我是蒂塔尼亚”演绎了她演出成功后的自鸣得意,在宣叙调中她唱道:“今晚我是仙女的王后,看我的金权杖,我的战利品。”接着便开始了这首三拍子的首波洛涅兹舞曲风格的咏叹调。此曲为ABACA的回旋曲式,主题部分是A部,bB调,由两个乐句组成,每一句的开头以“Je suis”一个8度的跳音引领。第二乐句是对第一个乐句的变化重复,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加花,将乐句拉长。这段波洛涅兹的典型节奏,唱出了菲丽娜洋洋自得的感情,她唱着:“我是金发的蒂塔尼亚,天空之女笑着,我环游世界,比鸟儿还要灵动,比闪电还要迅速!”在演唱时声音要有弹力,将句头甩起来唱出舞曲的风格。伴奏织体上也有很大的特点,运用大量的32分音符与8分音符的结合,给人一种翩翩起舞的感觉。B部用衬词“啊”唱出华彩乐段,前3小节同时重复一个动机,并在最后一个音逐渐以大小2度的形式升高表现菲丽娜内心的喜悦,并转换为A大调,给人一种全新的听觉感受。之后是A部的第一次主题再现,菲丽娜以轻盈的歌声唱着:“疯狂的一群小精灵,飞翔的追逐我的战车,在我身边,整个庭院,都在歌唱着欢乐与爱情之歌!”演唱者用跳音的方式演唱,充分体现歌者声音的灵动,给人以清新明快的视听感受。这部分几乎是对之前A部的完全重复。只在某些音上稍作改动,调性转为bE大调。接下来的c部是此曲中的亮点,歌中唱到:“晨曦让百花开放在树丛中,在杂色的牧草中,在泛着泡泡的水流中,在薄雾中,人们看见我在轻盈的飞舞!轻盈的步伐,在树丛中,在牧草中,在薄雾里人们看见我在轻盈的飞舞,人们看见我在轻盈的飞舞。”音乐感觉与之前完全不同,乐句变得悠长,旋律具有抒情性,用明亮的B大调陈述,而伴奏则是以欢快的16音符跳音进行伴奏,跟旋律的抒情性形成对比。并将全曲逐渐推向了高潮。最后一次主题再现回归到降B大调,只是再现了4小节的主题部分,之后进行大篇幅的补充。充分体现了回旋曲式的特点。大量的音阶式的长乐句,要求演唱者有很好的控制能力。而后就是尾声部分,用富于华彩的装饰性曲调结束,也是歌者的炫技部分。

这是一首著名的花腔女高音咏叹调,里面有着大量花腔华彩乐段,这些高难度花腔技法体现了菲丽娜高傲自信的性格特征,同时也表现出她作为一名演员的出众表现。在演唱时要注意把握音色的变化,声音要灵活、轻巧而有弹性,特别是花腔华彩片段的演唱,不仅要控制好每个音准,还要在表现技巧的同时充分地展示角色的个性。

猜你喜欢
跳音花腔华彩
岁月的华彩
美学视角下的民族声乐花腔技法研究
华彩少年薪火相传
钢琴作品《春舞》跳音演奏分析
浅谈美声唱法中花腔演唱的审美
西江华彩路
浅谈钢琴演奏中的“跳音”技术
跳音训练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佐敦蝉联“华彩奖”斩获三项殊荣
合理的跳音技术在钢琴演奏中的运用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