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和语法的关系
——几种语法模式的比较研究

2015-05-05 07:20李正林
关键词:词项词库型式

王 勇 李正林

(华中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词汇和语法的关系
——几种语法模式的比较研究

王 勇 李正林

(华中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几乎所有的语言学理论都会观照到词汇和语法的关系。生成语法认为词汇属于基础部分,决定句子具体的语法特征。在认知语言学、系统功能语言学以及型式语法中,词汇和语法构成连续统,二者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认知语言学将词汇和语法结构都看作构式,二者的差异体现在结构的复杂性和抽象程度上。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词汇和语法构成连续统的两端,二者精密度不同,词汇是最精密的语法。型式语法主张词汇、语法不分家,二者都通过型式得以实现。这些语法理论有的是语法导向的,有的词汇导向的,有的词汇和语法并重。它们都是为各自的总体理论目标服务,都承认词汇和语法密不可分,词语决定具体的特征,语法负责一般的规律,词汇是开放的,语法是封闭的,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为表达意义服务。认清这些基本事实对于理解不同的语言学理论以及语言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词汇; 语法; 语法模式; 连续统

一、 引言

词汇是语言中词语的集合。关于语法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语法指语言研究的一个层面,独立于音系学和语义学,通常包含句法学和形态学两个分支。按照这一含义,语法研究词与构词成分如何组合起来形成句子。广义的语法指语言结构关系的整个系统,包括音系学和语义学。①本文在讨论词汇和语法的关系时所说的语法取狭义,但在使用生成语法、认知语法、功能语法以及型式语法等术语时,“语法”指的是语法理论模式。这些理论模式以整个语言系统作为研究目标,即以广义的语法为研究目标。

Jespersen的观点是,语法研究一般语言事实,词典处理具体语言事实。此后的语言学家大多沿用他的区分。②尽管如此,人们又不得不承认词汇和语法无法完全割裂开来。Sapir承认词汇和语法之间的界限难以划清,但对二者作区分是很重要的。同时,他区分必要范畴(obligatory categories)和可选范畴(optional categories),所谓必要范畴就是指在一种语言中产生正确的句子所必需表达的范畴,相当于后来所说的封闭类范畴,词汇成分属于可选范畴。Sapir认为,必要范畴在语法中居于核心地位。③Bloomfield继续做类似的区分,但他认为,所有的词素属于词汇的范畴,而词素的编排规则属于语法的范畴。他还指出,任何实际的话语都会采取一定的语法形式。词汇是语言中不可预测的、非能产性特征的汇总。语法属于形式层面,词汇属于内容层面。他说“词汇实际上是语法的附录,是基本的不规则现象的列表。”④

Quirk等人明确表示,“我们的总原则是认为语法说明可以加以高度概括的结构,词汇则说明可以形成最低概括的结构,…… 在应用这一原则时, 我们必须在最高程度和最低程度的概括之间的梯度中作武断的决定。”⑤

生成语法、认知语法、功能语法以及型式语法这些当代语言学理论都将词汇和语法的关系作为各自的重要内容,加以阐述 。 这些理论都认识到词汇和语法对语言学理论的重要性,并意识到二者密不可分,它们为了各自的理论目的,都作一定形式的区分,但因理论、方法或目的不同,区分的标准、形式也不相同。本文对这些理论中词汇和语法的关系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做比较和评述。

二、 几种语法模式

(一)生成语法

在生成语法中,词汇相当于词库(lexicon),即具体词项的集合,其中包括词项的个别特征以及语法中不可预测的特征,语法包括句法和词的屈折形态变化。句法具有能产性和可预测性,词汇具有个别性和不规则性。词汇是不可预测的特征的总汇,其中包括语音形式和概念内容 。尽管生成语言学内部对于词汇和句法的管辖范围或有分歧,但他们都认为词汇和语法的区分本质上是规则性和不规则性的区分。⑥

词汇和语法之间有明显的分界,但这并不意味着二者包含的信息完全不同或彼此不相干。例如,某一词项包含的语类信息是受语义限制的,具有个体性,因而是不能完全预测的。但是,一旦词项对这些信息作出规定,语言使用者就可以获得与之相应的形态和句法形式。这样,词汇和语法相互交织,相互作用。Stowell & Wehrli这样描述二者的关系:

词项中最明显、最没有争议的部分是索绪尔所谓的声音和意义之间的任意关系的配对。……大多数句法学家不会去讨论词项的音系特征,但都会注意其意义,因为意义决定词语的句法表现:某一词项是否可以出现在某一句法位置或是否可以出现在某类句法结构中,这些都是由词项的句法类别以及与论元结构相应的特点决定的。⑦

然而,起始阶段的生成语法并不重视词汇。词语只是通过短语结构规则进入到短语标记中。到了标准理论时期,词库的概念被引入进来。词汇属于句法模式的基础部分,词库的作用是描写和说明不能用一般性规则概括和预期的词项(lexical entry)的个别特征 。每个词项表现为音系特征和句法特征的统一。语类规则、次语类化规则和词项的特征结合在一起。引入词库的概念减轻了改写规则系统的负担。改写规则系统和词库一道,构成了句法的基础部分(base component),词库将那些不能用一般性规则概括的特征集合在一起,因而规则系统更简化,也更具普遍性。从此以后,词库便成为生成语法研究的重要内容。后来,次语类化规则完全纳入词汇之中,成为词库的组成成分。到了扩展的标准理论阶段,Chomsky进一步加强和充实与词汇特征有关的词组结构规则部分,以此削弱语法的转换规则部分,这就是所谓的词汇假设(lexicalist hypothesis) 。

在原则参数理论中,语法系统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即词汇、句法(包括语类部分和转换部分)、音系形式和逻辑形式,其中词汇以及句法中的语类部分是基础,二者相互作用。词库规定每个词项所具有的抽象的形态系统结构和句法特征(包括语类特征、次语类特征和语义选择性特征)。词库是规则系统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其主要的作用在于说明每一词项所具有的,不能用普遍原则来概括确定的音系表现形式、句法语类特征和语义特征。词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心语(lexical heads),主要包括动词、名词、形容词和介词。⑧它们规定词项之间语义和语法方面的选择 。

例如,英语中的persuade,词库必须指明这是一个动词V;就其选择性特征而言,它在语义方面选择一个行为对象和一个命题作为补语,它所选择支配的主语和宾语必须具有生命性[Animate]和人[Human]的特征。

随着词库作用的加强,先前模式中的词组结构规则和词库中的信息是重复的,因而是冗余的。并且,这些规则一般反映的是具体语言的具体特征,不是普遍语法关心的内容。因此,在原则和参数的理论模式中,词组结构规则被取消,投射原则和X阶标图式(X-bar schema)成了普遍语法的特征和组成部分。⑨但词库仍是语言机能中不可或缺的成分。词库中具体的词汇项目及其选择性特征,通过X阶标(X-bar)图式发生投射,生成有关表达式的D结构。这一表现层面真实地反映由词汇项目的特征所决定的表达式的题元结构和语法功能关系。D结构通过转换规则推导为S结构。⑩

可以看出,在最简方案中,词汇和语法完全连接上了,不再是两个不同的部分,词汇也不再理解为一种插入成分,即插入到完全规定好了的句法结构中。计算系统从词项中获得信息,并将其投射到句法结构中去。这样,句法结构的主要部分是从词汇中投射而来的。这意味着,词汇在此模式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

(二)认知语法

认知语法中关于词汇和语法关系的论述集中体现在构式语法中。构式语法最初是为了解决习用语在说话人语法知识中的定位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构式语法认为,习用语在人们的语法知识中居于核心位置,词汇和语法以及习用语之间没有本质的不同,它们都可以看成是典型性不同的习用表达。

概括性的图式以及具体的表达式在语言现象的认知表征中并存。确切的、具有心理现实性的语言描述必须既包括概括性的规律也包括可以直接习得的具体的固定形式,后者也是语法的一部分。

词汇也是形义结合体,同样属于构式。唯一的不同在于,句法构式由词和短语构成,结构更复杂,词语在句法结构上更简单。有的词可以分析为词素,有的词由一个词素构成,不能再分(atomic),后者构成构式连续统上的一端,其另一端是图式化程度很高的句法规则(如英语中的被动构式)。

其中句法(即图式)是在具体表达式的基础上归纳出来的规律,这些表达式就是包含具体词项的具体结构。词项在某一结构中反复出现,这为抽象图示提供可能。尽管抽象程度不同,词汇和语法是同一类型的语言知识。句法结构是源于词项的,并且只有通过词项才能实现。

(三)功能语法

早在1961年,Halliday就提出“词汇是最精密语法”的观点:

图1 语言系统中的不同层

图1显示,词汇语法构成语言系统中的一个层次,是语义层的实现形式,并且向内由音系层来实现。词汇语法层的显著特征是词汇和语法的互补性,词汇和语法构成一个连续统。人类经验要么以词汇的方式识解为具体的、开放的系统,要么以语法的方式识解为概括的封闭的系统。但在实际表征意义的时候,人们总是结合使用这两个系统。Halliday以“疼痛”的表达为例,说明英语中一方面有表示“疼痛”的词汇,如hurt、pain、ache、sore、tender等,这些词可以接受其他词的隐喻转换修饰,如burning, throbbing, stabbing等。此外,人体疼痛的部位也是通过词汇化的方式表达,如headache、backache、stomachache等。另一方面,疼痛的承受者和疼痛之间的关系以语法化的方式表达,即通过及物系统、语态系统、时态系统等表达,如it hurts / it’s hurting、I hurt、it hurt me / I hurt myself、my leg hurts / I hurt my leg等。这些表达都是词汇手段和语法手段相结合,识解人类的疼痛经验。

Halliday早年在“语法理论的范畴”一文中,就将词汇和语法描述成一个层次,并指出语法家的梦想就是将整个层次都据为己有,即将所有在词汇中处理的项目包括在语法研究之内。从另一角度看,我们还可以说,词汇学家的梦想就是将语法作为词汇的一部分。事实上,当词典学家将and、of 之类的功能词收入词典时,他们就是试图将语法的内容纳入词汇学的范围之内。

语法学家和词汇学家通过编写语法书或词典来识解意义时,也表现出相应的互补性。词典处理语言系统中各种精细的具体的意义。语法书处理抽象的概括的特征。

当然,也有中间状况,例如大的规划整齐的花园,有导航河道的河口三角洲等须借助图片和地图并用的方式表现。又如,人们可以用图片式的地图标示某一大学的校园。这并不是一种新的表征方法,只是使地图上的景观更精细。同理,除词汇和语法之外,语言中并没有第三种表征意义的方法,但可以通过二者不同的结合方式,表征不同的意义。

(四) 型式语法

所谓型式就是受动词、形容词或名词控制、并由经常与其一起出现的一串词语组成的相对固定的短语(phraseology,包括介词、词组及从句等)。型式包括传统意义上动词的及物性,动词、名词和形容词与其后面的补语从句以及介词短语等的接续关系。型式可以通过语料库驱动的研究方法在语料库中的检索行析出。型式语法强调单词的实际使用,它的基本观点包括:词语一般都会出现在相对固定的型式之中,意义和型式相联系,词语与其型式相互依赖,在语法描述中语法和词汇不能完全分开。

提出型式语法是基于这样的事实,即我们在使用语言时选择的单位是固定的短语,如:as a matter of fact、if I were you等,就像我们在使用international时,不必先由inter-、nation、-al组成一个单词再来使用。这些短语是现成的,可直接使用。我们为什么会把这些短语和结构当作单个的单词使用,而不认为它们是经过一定的语法手段组合而成的呢?这是因为,单词的使用也有一定的型式,例如动补关系、形容词和名词与其前面或后面有关成分的接续关系等。

型式语法的研究路径是,从单个的单词出发,发现与之联系的句法环境,或从句法结构出发,发现经常出现在其中的单词。

Francis进一步发展了Sinclair的思想。她发现,型式不但可以区分一个单词的不同义项,而且出现于同一型式中的词汇有某种共同特征。词汇和语法之间没有界限,它们都表现为一定的型式,描述某一语言即是描述其型式。

考察词语的型式可以发现,语法和词汇之间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或者说,型式语法很难归于语法研究或是词汇研究的范畴。

比如,want后面接动词不定式,很难说这是一个有关语法的描述还是有关词语搭配的描述。再如,动词的时、体、名词的数等传统语法范畴是与一定的型式相联系的,如动词的不同时态形式出现于不同的型式中。通过描述词语的型式,可以兼顾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

型式语法还认为,话语产生的过程是由词项开始的,句法是由词汇驱动的。在交际中,词汇优先于句法,作为交际者,我们不是先选择句法结构然后孤立地选择一些词项填入该结构。我们先有需要表达的概念并根据这些概念做出交际选择。为此,我们首先选取词项,然后通过合适的句法结构(包括同现型式)表达意义。

型式语法用语料库驱动的研究方法研究英语的词汇语法(lexical grammar)。使用这种方法的第一步是摈弃已有的语法理论范式,在观察语料证据的基础上直接归纳出型式。语料库驱动的研究方法所得出的范畴完全由实际使用中重复出现的语言型式归纳出来。型式是词汇和语法的交汇点,是描述英语的基本单位。型式语法的目的是描写英语中所有的型式,因为如果这个目的实现了,整个英语语法也就描述出来了。

三、 比较与简评

语法自古以来就是语言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一方面,语言学家相信语法处于语言的核心位置,最能反映一种语言的本质特征,最值得研究;另一方面,跟词汇相比语法更具规律性和概括性,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发现语言现象背后的规律,帮助人们深入认识语言现象。 通过上文的讨论不难发现,当代语言学中的各理论模式除了重视语法的问题之外,也都将词汇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纳入其中,有时甚至成了核心内容。这除了各自理论目的方面的考虑外,更重要的是这些理论都意识到词汇在语言中的重要地位,忽略了词汇的语言学理论是不完整的理论。生成语法认为,词库和句法机制各有分工,词库负责个别的、特定的结构特征,句法机制(普遍语法)负责一般的、普遍的结构特征,二者结合才能生成合乎语法的句子。认知语法、功能语法、型式语法都认为词汇和语法构成连续统,二者互补,但对互补的具体情形在各模式中又有不同的论述。

就词汇和语法的关系而言,不同的语言学理论模式大概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形:句法优先、词汇优先或词汇语法并重,即它们认为句法或词汇是语言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他部分都是次要的,并且依附于主要组成部分,或是将词汇和语法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功能语法是一种语法优先的理论模式。功能语言学中,所谓语法实质上是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其中各系统包含自己的子系统,它们精密度不同。词汇和语法是相通的,从语法出发通过精密度递增的网络系统,最后到达词汇,实现要表达的意义。语法学家的任务就是绘制这个庞大的系统网络。尽管他们有将词汇变成最精密的语法的梦想,但就目前的发展来看,他们也只能在浩如烟海的语义网络中找到几个突破点,证明这在理论上是可能的。但实际上,他们还有本来属于自己的大片领地没有开辟出来(即靠近语法一端的系统网络远远没有完整地绘制出来)。这种情况下,谈“攻城略地”,为时尚早,因为通向最精密语法的路径还没有开辟出来。

如果进一步沿用Halliday关于地图和图片的比喻,可以发现现代科技完全可以将地图和图片统一起来,卫星图就是地图和图片的统一体,高比例的卫星图就是地图,放大了的卫星图就是图片。二者因覆盖的范围和精密度不同而适合不同的用途。要想覆盖较大的区域,精密度势必会降低;另一方面,精密度高的卫星图覆盖的区域必然更小。广度和精密度不可兼得,语法学家如果要放眼整个语言系统或是某一较大的区间,势必要放弃精密度上的要求。毕竟,弄清更概括的语言系统的图景才是语法学家的本职。

语法理论多种多样,它们对词汇和语法关系的定位各有千秋,不一而足。抛开这些理论模式不论,一些关于词汇和语法的关系的基本事实是可以明确的 。

首先,不管是传统语法还是当代的各种语法理论大抵会同意词汇和语法的区别在于具体特征和一般规律,即词汇现象是不规则的、个别性的,语法现象是规则的、普遍性的。语法是概括的,词汇是精密的。语法是封闭的,词汇是开放的。语法是宏观的,词汇是微观的。二者是连续的,而不是离散的,它们紧密联系、相互补充,共同为表达意义服务。上述几种理论模式对这些基本事实的表述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做的假设和推理各不相同。这是各理论不同的目的造成的。换言之,这些不同的假设和推理是为各自理论服务的。生成语法追求普遍的语法规律,词汇正好可以帮助解决例外的、个别的、特殊的情形。认知语法、功能语法和型式语法企图以连续统的形式将词汇和语法统一起来,并分别通过精密度、构式和型式的概念阐释二者的关系。这不仅是不同理论视角的必然结果,更是这些理论企图涵盖整个语言系统,在统一、简单的模式下描述和解释各种语言现象的关键所在。

其次,词汇和语法不仅是连续的、互补的,而且还可以相互转化。可以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四、 结论

当代语言学中的各理论模式除了重视语法的问题之外,都将词汇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纳入其中,有时甚至成了核心内容。这除了各自理论目的方面的考虑外,更重要的是它们都意识到词汇在语言中的重要地位,忽略了词汇的语言学理论是不完整的理论。生成语法认为,词库和句法机制各有分工,词库负责个别的、特定的结构特征,句法机制(普遍语法)负责一般的、普遍的结构特征,二者结合才能生成合乎语法的句子。认知语法、功能语法、型式语法都认为词汇和语法构成连续统,二者互补,但互补的具体情形又有所不同。认知语法认为词汇和语法结构都可以看作构式,只不过语法结构具有能产性,词汇则不然。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词汇和语法构成连续统的两端,二者精密度不同,词汇是最精密的语法。型式语法主张词汇语法不分家,二者都通过型式得以实现。这些语法理论有的是语法导向,有的是词汇导向的,有的是词汇和语法并重。各语法理论大抵会同意词汇和语法的区别在于具体特征和一般规律,即语法现象是规则的、普遍性的,词汇现象是不规则的、个别性的。语法是概括的,词汇是精密的。语法是封闭的,词汇是开放的。语法是宏观的,词汇是微观的。二者是连续的,而不是离散的,它们紧密联系、相互补充,共同为表达意义服务。上述关于词汇和语法关系的不同论述是各理论为了各自的理论目的,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同一问题做出的不同诠释。把握这一点对于认清不同的语言学理论以及语言实践都具有实际意义。

注释

①Crystal, David.ADictionaryofLinguisticsandPhonetics(4th ed.). Oxford: Blackwell, 1997.

②Jespersen, Otto.ThePhilosophyofGrammar. London: George Allen and Unwin Ltd./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24/2008, 32.

③⑥Contini-Morava, Ellen and Yishai Tobin. “Introduction.” InBetweenGrammarandLexicon, edited by Ellen Contini-Morava and Yishai Tobin,x,xi.Amsterdam: Benjamins, 2000.

④Bloomfield, Leonard.Language.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33, 168-169,274.

⑤Quirk, R., Greenbaum, S., Leech, G.N., and Svartvik, J.AComprehensiveGrammaroftheEnglishLanguage. London: Longman, 1985, 15.

⑦Stowell, Tim, and Eric Wehrli. “Introduction.” InSyntaxandSemantics(vol. 26):SyntaxandtheLexicon, edited by Tim Stowell, and Eric Wehrli,1-2.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Inc., 1992.

责任编辑 王雪松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xicon and Grammar——A Review of Four Grammatical Models

Wang Yong Li Zhengli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Lexicon and grammar are integrated into different grammatical theories. In generative grammar, lexicon belongs to the base component and it determines the particular syntactic features of the sentence. Cognitive grammar,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and pattern grammar agree that grammar and lexis form a continuum and there is not a clear-cut dividing line between them. Cognitive grammarians take both lexicon and grammar as constructions differing in complexity and schematicity.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ians’ dream is to include lexicon into their grammatical systems as the most delicate grammar. In pattern grammar, lexis and grammar are inseparable, both being expressed in the pattern. These theories all agree that lexicon and grammar are closely related to one another. Lexicon is open; it is particular and irregular. While grammar is closed; it is regular and general. They coordinate with each other in expressing meaning. Awareness of such basic facts will help in understanding the theories and it has some implications for language description and education.

lexis; grammar; grammatical pattern; continuum

2014-12-05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3-081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句子功能范畴在‘谓头’敏感位置上的句法实现”(12YJC740054)

猜你喜欢
词项词库型式
奥卡姆和柏力对简单指代划分的比较*
幕墙型式对高层建筑室内自然通风影响的模拟
现代中小河流常用有坝壅水建筑物型式探讨
一“吃”多用
输入法词库取证比较研究
自然种类词项二难、卡茨解决与二维框架
军持的型式分析与年代分期
输入法词库乾坤大挪移
不同动力型式的巡飞弹总体参数对比分析
语料库驱动下的外语词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