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工考证的五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策略

2015-05-05 19:54黄凤记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

【摘  要】广西五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进入试点阶段;通过对五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考取电工证的必要性和电工类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基于电工考证的教学策略和具体实施建议,以期为五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  电气自动化  电工考证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143-02

近年来,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模式研究已经有了很大进展,从2012年起,广西为畅通技能型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加快发展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推出了5学年一贯制、“2+3”学年制、“3+2”学年制3种形式的五年制高职试点班。现已有第一批5学年一贯制、“2+3”学年制学生完成中职阶段课程的学习,开始进入高职学习阶段。电工类课程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学生参加教学实践、持“双证”毕业要求等方面均起到关键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五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考取电工证的必要性和电工类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电工考证环节的一些教学具体实施策略。

一、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考取电工证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电气设备发展迅速,作为技术工种的电工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几乎所有的企业都离不开电工。因此很多职业院校都把电工证作为电类专业学生必考的证书之一,五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电工证分为三大类,即电工职业资格证、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和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电工职业资格证:全国通用,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共五个等级,一般与工资定级挂钩。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俗称上岗证,国家从保证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角度出发,规定电工作业必须持证上岗,无证上岗是害人又害己。所以上岗证对于学生毕业前顶岗实习和就业后从事电工作业有重大的意义,也是用人单位招聘和录用的首要依据。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由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颁发,只能在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确定的作业范围内从事进网作业(指在用户的受电装置或者送电装置上,从事电气安装、试验、检修、运行等作业),分低压、高压和特种三类。这对于想进电力部门(或企业)从事相关电工作业的学生来说,是一张必不可少的通行证。显而易见,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考取电工证是很有必要的。

二、五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电工类课程教学现状

(一)课程教学内容重复

通过比较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和中职学校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高职电工类课程的教学内容重复率相当高,比如都有电工基础、电气线路的安装调试与维修等课程,不仅教学内容重复,而且教材理论深度没有明显的前后递进和有效衔接, 无疑造成了教育投入的浪费和教育效益的低下。尤其是5学年一贯制形式的高职试点班,学生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5学年都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学习,可能由于学生学习水平不一,部分学生没有完全达到中职教育目标;或者由于教师对中、高职课程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到位,导致上到高职同类课程时会出现教学内容的大量重复,让学生有“炒旧饭”的感觉,也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不一致,评价形式单一

由于各所中职学校的教学资源完全不一样,教学硬件设施有的较完备,有的较落后,师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所以不同学校的课程教学目标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教学硬件设施较完备的学校可能更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有些学校由于教学硬件设施跟不上,就会侧重加强理论基础知识。正因为教学目标不同,课程考核标准也随之改变,有的学校侧重理论考试,有的学校侧重技能考核,對学生的评价方式缺乏统一标准。因此带来了中、高职教育相关课程的合理衔接问题。

(三)盲目追求考证通过率,为考证而考证

职业教育,无论是中、高职教育阶段,无疑都应该十分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由于国家推行职业院校学生实行“双证”毕业制度,所以考取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成了学生毕业的拦路虎,考证通过率也成了教师教学的指挥棒。然而现在许多中、高职业院校盲目追求考证的通过率,为了考证而考证,忽略了最初设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真正适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最终导致学生各类证书考试的通过率很高,但培养出来的操作工实际动手能力很差,职业素养偏低,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三、基于电工考证的教学策略

(一)做好与电工证有关电工类课程教学的有效衔接

1.明确中职与高职课程教学目标

由于中、高职教育都是培养工作在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人才,都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不同的是培养的层次不同:中职培养的是初中级技能人才(如初级电工、中级电工),高职培养的是高级技能人才(如高级电工)。所以在电工类课程教学目标上要分层次,并构建与课程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以电工类课程中电气设备这一知识模块为例,中职阶段重点学习电气设备的分类、用途及结构,电气设备的安装及操作使用,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而高职阶段重点学习电气设备的故障分析及处理,以及电气设备的专业实习等。这样安排教学内容,不仅与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相适应,遵循了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规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2.中职与高职课程教学考核体系多样化

由于五年制高职试点班的学生中职阶段在不同的学校接受教育,到高职阶段才接受统一的教学管理,因此中职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不一,给高职阶段的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课程教学考核体系,以便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这也有利于学生在后续课程和专业进修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比如中职阶段电机与电气控制这门课程,考核办法可以有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试,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直接以电工证通过成绩来作为该课程最终考核结果。当然通过初级电工职业资格证和特种作业操作证“双证”考试的学生总体评价又比通过“单证”考试的学生总体评价要高,而没法通过电工证考试的学生也要有一套评价方式,不能让单一且不合理的评价方式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落实电工考证环节的具体指导工作

1.中、高职阶段电工考证实施策略

前面谈到五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考取电工证的必要性,这里有必要研究一下中职和高职阶段如何安排学生考取电工证,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中职教育阶段,学生已有资格报名参加初级(有些地区可以直接报中级)电工职业资格证和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考试,一般安排在中职第二学年进行。尤其是“3+2”学年制形式的学生,只要3年中职阶段所有课程成绩合格,即可获得中职毕业证书,也可以提前就业。对于这类学生,应该安排学生参加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的考试,以便学生在就业后或者在假期打工时能够更好地从事电工作业,进一步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高职教育阶段的第四学年,由于经过一定的电工专业培训,学生除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外,可以同时报名参加中级(有些地区可以直接报高级)电工职业资格证考试。有条件的职业院校还可以组织学生报名参加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考试,因为这类考试几乎成了电力部门内部相关作业人员的培训会。总之,在中职和高职阶段均安排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或上岗操作证,能够促使学生在顶岗实习和将来的就业岗位中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继续深造和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电工证考前培训阶段教学实施策略

在学生参加电工证考试前,一般都会安排为期2~4周的集中培训。安排这类培训的目的是使学生尽快达到国家相应等级电工的要求,满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此项技能的综合性要求,而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考证通过率。但不能因此就削弱了电工类课程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面的主导作用,否则就是本末倒置。在电工类课程的教学中,若能把行业(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中,提高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水平,将为学生考证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在考前培训阶段,则重点针对考试应知、应会模块进行綜合训练,加强对每个应试学生的学习指导,查缺补漏。理论基础不牢固的,操作技能较弱的,安全意识淡薄的,都需要加强学习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国家和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总之,为加快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更多的学生提供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我们的课程教学应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导向,合理设计不同学习层次的课程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与其未来可能从事职业活动有关的知识与技能。

【参考文献】

[1]何建勇.五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衔接探究[J].科教导刊,2014(8)

[2]曹艳莉.浅析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教学模式改革[J].才智,2012(33)

[3]毛艳秋.中高职煤矿电工类课程内容衔接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z1)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B426)

【作者简介】黄凤记(1976-  ),女,壮族,广西田东县人,百色职业学院教师,工程师,研究方向:电气自动化教学,职业教育。

(责编 丁 梦)

猜你喜欢
五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
基于五年制高职学生特点的教育策略研究
五年制高职护生谦虚心理品质培养实践研究
五年制高职班主任学生工作的探讨
“活动单导学”模式在五年制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中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
关于电气自动化在机械采煤中的应用研究
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考试模式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