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馈控制视阈下广西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探索

2015-05-05 20:55徐世军
广西教育·C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广西高校产业化人才培养

【摘 要】分析当前广西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广西社会体育的需求状况,探讨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就业与发展问题,提出人才培养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及时解决已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实现广西社会体育办学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前馈控制  广西高校  社会体育专业  人才培养  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156-03

社会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促进国民素质提高、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社会体育专业办学在我国起步较晚,毕业生从事社会体育事业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衡量社会体育专业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社会体育专业办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改革创新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以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其次应根据毕业生就业状况的信息反馈,对人才培养模式及时进行调整,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社会体育市场需求发展较快,其导向性易变,而人才培养模式保持相对稳定,要跟上社会需求发展的步伐,人才培养体系中需引进前馈控制理论进行及时调控,科学地预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关系,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避免预期偏差的发生。社会需求调查重点在于大众健身市场的培育与开发,引导大众为健康投资、促进体育消费、发展体育产业。否则,没有大众参与的体育市场就成了少数人的专场,成为市场消费的奢侈品而被束之高阁;对于已经形成的体育产业市场要根据需求进行市场细分发展,不断挖掘市场潜力。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对南宁的明秀小区和朝阳小区、柳州的胜利小区和钻石苑小区、桂林的铁西小区和安新小区、玉林的安居小区和金都花园小区的居民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选定几个经济文化相对发达而且社会体育活动开展较热的社区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运用SPSS12.0进行数理统计;根据调查结果研究社会需求状况,为广西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效的整体控制。

二、调查结果分析

随机对以上小区参加日常晨晚练与节假日锻炼的人群进行调查,结果见如下各表。

表1 体育活动经常性参与人群分类的比例结构

人群分类 婴幼儿 青少年 中老年人 在职人员 特殊人群 流动人口

人数1573 42 137 1249 52 76 17

日常晨晚练比例(%) 2.7 8.7 79.4 3.3 4.8 1.1

人数1486 48 196 970 153 68 51

日常晨晚练比例(%) 3.2 13.2 65.3 10.3 4.6 3.4

表1调查结果表明,日常性体育活动中老年人占调查总人数的79.4%,是健身的主要和稳定群体,其次为青少年。年轻群体由于学习和工作影响,日常的晨晚练时间受到限制,更多选择晚练或节假日锻炼。节假日上班族参与锻炼人数比例是日常锻炼的3倍多,说明上班族健身意识的增强。

表2 体育活动经常性参与者的基本情况比例结构

文化程度 月收入状况(千元)

初中 高中 大学 研究生以上 2以下 2~5 5~10 10以上

人数1573 310 461 683 119 242 691 500 140

比例(%) 19.7 29.3 43.4 7.6 15.4 43.9 31.8 8.9

表2说明,参加社区体育活动居民的文化程度比例分布为呈中间大、两头小,收入比例分布也呈现相似状况。中等学历和中等收入人群是社区体育活动的主要参与人群,但大部分是中老年人。高文化程度由于人数少而占比例较低。据采访调查,高学历、高收入者很多采取消极的休息恢复方式,少部分到经营性健身俱乐部参与体育锻炼。开发和引导中高学历人群、中高收入群体的体育消费需要是培育社会体育市场的一项重要任务。

表3 居民对体育指导员工作满意程度比例

类型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没有指导

活动项目 广场舞、跑步 大球类、武术   小球类、新兴项目 所有项目

百分比(%) 11.2   8.5 15.1   65.2

表3说明,在中老年参与的技术性要求不高的项目中,对体育指导员的工作表示满意;在技术性要求高和新兴的项目中,对体育指导员的工作表示不满意的比例较大。这反映了许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服务质量尚未达到消费者的需求。

对社会体育需求的分析为广西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导向作用。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整合利用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对才培养目标定位进行科学预测,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及时调整,避免通过就业结果反馈的信息才做出时过境迁的调整。

三、前馈控制管理在广西人才培养体系中的综合作用

前馈控制指通过体育系统环境的观察、规律的掌握、信息的获取、趋势的分析,预计系统活动可能出现的偏差,在其未发生前提前采取纠偏措施,使预期的偏差不至于发生,也称预先控制。影响人才培养的因素主要有外部的社会需求与内部的人才培养体系,要对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整体控制,首先要确定控制标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这是控制过程的起点。控制标准来自社会需要。控制标准分为以下四种:人才培养的数量标准、质量标准、达到培养数量和质量要求所需要的时间标准和所耗费的成本标准。当下急需解决的是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问题。前馈控制的意义在于合理有效地利用教育资源,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并避免培养规模的盲目扩大,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一)广西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数量标准。人才培养的数量标准取决于社会体育的参与者和社会体育的发展规模。《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将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纳入了国家的长远发展规划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明确规定“国家推行全民健身计划”,这使社会体育发展有了重要的组织机构与法律保障。随着社会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社会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需求將大幅度增加。

我国城市每千人中应有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每个乡镇至少应有一名,据统计,目前我国城市每20398人拥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在农村则更低。如果广西按照国家数量标准配备社会体育指导员,理论上约需要2万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据调查,广西2001年仅拥有2675名社会体育指导员,与理论上所需要的数量相差甚远。对广西社会体育事业发展进行科学预测,建立广西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需求标准体系,实现阶段性需求标准和长远规划的有机结合,才能确定所需的实际数量。广西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体育事业发展,“十五”期间累计投资建设各类体育场地设施达40432个,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大众体育的蓬勃发展为培育体育市场奠定了物质基础,并为职业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据调查,广西城市社区自发锻炼人数占参加锻炼总人数的69.8%,有人组织的只占30.2%,社区体育活动缺乏组织和指导,由于社区体育的指导基本上是公益性的,因此,很少社会体育指导员真正从事社区体育指导工作。这使得数量上明显不足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还显得相对过剩了。实现体育指导员的有偿服务和职业化是进一步发展体育产业的基础。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标准是一个动态标准,具有弹性,受广西经济发展水平、政策支持、消费观念等内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虽然潜在的需求数量巨大,但广西还有大批已存在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储备”有待利用。因此,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职业性社会体育指导员,提高才培养的质量标准,以适应社会体育的产业化发展。

(二)广西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是社会体育专业办学的核心问题。人才培养的任务就是培养社会体育的管理者和指导者。广西社会体育市场虽然还处于向多元化发展的兴起阶段,要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职业性社会体育指导员以适应社会需求发展。

1.社会体育指导员质量标准分类。《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主要针对公益性的大众健身活动指导,社会体育专业培养要适应体育职业化、市场化发展,应以《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作为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标准。目前,广西社区体育活动的主体是老年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他们的健身意识增强,但大多数老年人体育消费意识不强。社会体育活动是老年人保持健康,延缓衰老、重建社会交往圈、消除孤独与寂寞、善度闲暇的理想途径。随着老年社会的到来,社会体育的规模式发展将为社会福利与医疗等减轻负担。因此,社会体育人才应具备老年人社会体育市场的开发能力,掌握社会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以及老年人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引导老年人参与健身和体育消费,使以老年人为主体的社区体育活动得以健康发展。

开发在职人员和中、高收入者的体育消费市场,这两大群体是市场消费的中坚力量,由于工作压力和家庭负担等因素,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受到制约。它们是体育中、高档消费的主要群体,对于服务的要求较高,他们消费的目的在于健身娱乐、获得身心两方面的享受,因此,培养高素质的服务型人才,是专业办学发展的趋势。对于热衷于户外运动、极限运动等挑战自我的特殊中高档消费群体,在缺乏教育资源的情况下,可以尝试整合社会资源办学,培养技能水平较高的专业人才。例如,将运动员和技术水平较高的人员通过赋予一定的报酬或培训等方式,将他们纳入到高水平人才培养的范畴,一方面能解决运动员退役的就业问题,有利于运动员的社会化;另一方面,整合了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资源培养人才,避免教育资源的巨大投入。

2.社会体育管理者培养的探索。社会体育产业化发展已经成为趋势,目前广西体育产业的发展资金主要依靠政府投入,体育产业化才刚起步,2004年广西体育企业达到3000多个,体育产业总值达11亿元。广西体育产业存在着发展相对滞后,而且规模小、经济效益差、综合实力较弱等问题。应研究广西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科学地预测体育产业管理型人才的数量与质量标准,为广西人才的培养提供可靠的前馈信息。目前培养的指导思想以“少而精”为主。社会体育市场尚未成熟,专业生的就业空间有限,因此,培养的任务重在市场培育与开发。这一代在校大学生是把体育作为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发起者,出到社会将起到一个宣传辐射源作用,他们的体育价值观和消费观将使他们成为以后体育市场消费的主力军,并影响体育市场的发展方向。培养市场开发型的复合型人才是社会体育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

四、建议

针对目前广西社会体育专业培养存在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现象,必须结合广西经济文化发展现状,对社会体育专业培养做出战略性调整,以适应社会需求和专业办学的可持续发展。

(一)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服务意识培养。运用系统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指导社会体育人才的培养。突破传统体育教育培养课程设置上的陈规,根据科学预测所得到的前馈信息,按社会的实际需求,分不同层次与类型进行培养;思想上加强服务意识培养,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引进服务礼仪课程,提高人际交往的艺术水平;教学的评价环节包括教师、学生和服务对象的“三位一体”结构,学生对服务对象进行指导服务,教师评价学生的技术传授和理论指导,并通过服务对象的反馈信息评价学生的服务意识;发展中介和咨询专业能力人才,在消费者和健身教练之间架起桥梁,并有助于培育和开发体育市场。

(二)转变政府职能培育社会体育市场。在我(下转第167页)(上接第157页)国公共服务事业管理中,建立“有限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发展趋势。社会体育是我国公共服务业的一部分,体育服务大众是其根本目的。政府加强政策扶持给予起步建设的保障,积极培育社会体育市场,为人才培养就业创造广阔空间。

(三)创建社会体育产业化发展环境。泛北部湾经济开发区大环境的形成,为广西社会体育发展和体育产业化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并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机遇与挑战并存,抓住這个良好的机遇在大力发展地区经济的同时,积极发展体育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为广西经济整体发展贡献力量。

(四)战略高度上去看待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明确广西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社会需求发展的关系,从内部积极地进行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从外部积极发展地区经济,并推动社会体育向产业化、法制化方向发展。对影响人才培养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的预测,利用前馈控制对社会体育人才培养进行系统和高效管理,实现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国,吕树庭,董新光.社会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孙汉超,秦椿林.体育管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3]姜平.对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探讨[J].辽宁体育科技,2005(2)

[4]陈然. 对广西社会体育指导员基本现状的调查分析[J].体育科技,2001(2)

[5]袁兢业.广西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集团经济研究,2006(21)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立项课题(2010C129)

【作者简介】徐世军(1972- ),男,广西北海人,广西科技大学体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社会体育。

(责编卢 雯)

猜你喜欢
广西高校产业化人才培养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系统产业化之路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论广西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广西高校图书馆网上资源荐购服务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