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柏西普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眼压及视力变化影响研究

2015-05-07 11:50刘荣刘长明李娜周正韦晓丹崔乐乐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5年8期
关键词:康柏西湿性变性

刘荣,刘长明,李娜,周正,韦晓丹,崔乐乐

(唐山工人医院 眼科,河北 唐山 063000)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也称老年性黄斑变性,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黄斑区结构衰老性改变[1]。AMD的发病率约为10.6%,52~64岁的发病率为1.6%,75~85岁则高达27.9%[2],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经将居于我国常见致盲原因的第三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ADM的发生机制,目前有不同的假说,如氧化刺激学说、老龄化学说、炎性免疫学说等[3]。早期诊断和合理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AMD分为干性和湿性2种类型[4],干性AMD为进行性色素上皮萎缩,湿性AMD以脉络膜出现新生血管、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或盘状纤维化为主要的病理特点,湿性AMD占到10%~20%。以往,对于AMD多采取手术治疗,但是由于病情复杂,手术风险较高。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类药物是新出现的一类治疗湿性AMD的药物,能够防止新生血管的形成,已有研究显示[5],VEGF抑制剂能够安全有效地改善或稳定多数湿性AMD的病情。康柏西普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种VEGF抑制剂,目前相关的而临床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患者外周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眼压及视力等相关指标的研究,探讨康柏西普对湿性AMD患者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唐山工人医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的确诊为湿性AMD的患者60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年龄54~81岁,平均年龄(65.2±8.3)岁,病程9~32月,平均病程(19.0±4.2)月;实验组年龄53~83岁,平均年龄(65.5±8.1)岁,病程8~31月,平均病程(18.8±4.1)个月。2组患者平均年龄和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诊断依据:1986年我国眼科学会制定的《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诊断标准》[6],并经过眼科常规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确诊。

排除标准:①年龄<50岁;②湿性AMD非活动期的患者;③合并恶性肿瘤;④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相关视网膜病变的患者;⑤合并角膜病、青光眼、视网膜脱落、白内障等;⑥既往接受手术或其他手段治疗的患者。

1.2 方法

1.2.1 血清指标采集:所有患者给予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术前3 d连续使用乐必妥滴眼液滴眼,术前1 d采用碘伏冲洗结膜囊,采用5%托吡卡胺散瞳,麻醉使用盐酸利多卡因,术中对照组患者给予雷珠单抗注射液(瑞士Novartis Pharma Schweiz AG,S20110085)0.05 mL玻璃体腔内注射;实验组给予(成都康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130012)1.5 mg玻璃体腔内注射。术后常规包眼。2组患者均每月注射1次,连续3个月。

1.2.2 血清指标采集:治疗前后,所有研究对象均采集空腹12 h后静脉血5 mL,然后分离血清,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采用临床检验科美国宝特ELX-808酶标仪,通过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

1.2.3 眼科指标检查;治疗前后,常规检查记录患者的裸眼视力,并转换为最小视角对数(logMAR)视力进行分析[7];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记录患者的眼内压(IOP);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测患者的黄斑中央区厚度(CMT);采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患者荧光素渗漏率和脉络膜新生血管(CNV)面积。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计量数据以“”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VEGF含量比较 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VEGF含量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实验组患者的血清VEGF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VEGF含量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the level of VEGF of two groups pre-and post-treatment()

表1 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VEGF含量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the level of VEGF of two groups pre-and post-treatment()

*P<0.05,与治疗前相比,compared with pre-treatment;#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ost-treatment

组别 例数 时间 VEGF(ng/L)对照组 30治疗前 152.84±20.72治疗后 92.31±10.45*实验组 30治疗前 153.49±21.43治疗后 78.52±10.83*#

2.2 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CRP含量比较 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CRP含量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实验组患者的血清CR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CRP含量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the level of CRP of two groups pre-and post-treatment()

表2 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CRP含量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the level of CRP of two groups pre-and post-treatment()

*P<0.05,与治疗前相比,compared with pre-treatment;#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ost-treatment

组别 例数 时间 CRP(mg/L)对照组 30治疗前 9.37±1.27治疗后 7.62±1.04*实验组 30治疗前 9.42±1.31治疗后 6.53±0.68*#

2.3 治疗前后2组患者CMT、CNV水平及荧光素渗漏率比较 治疗后,2组患者的CMT、CNV水平及荧光素渗漏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实验组患者的CMT、CNV水平及荧光素渗漏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2组患者CMT、CNV水平及荧光素渗漏率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the level of CMT and CNV and Fluorescein leakage rate of two groups pre-and post-treatment()

表3 治疗前后2组患者CMT、CNV水平及荧光素渗漏率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the level of CMT and CNV and Fluorescein leakage rate of two groups pre-and post-treatment()

*P<0.05,与治疗前相比,compared with pre-treatment;#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post-treatment

组别 例数 时间 CMT(μm)CNV(mm2)荧光素渗漏率(%)对照组 30治疗前 247.26±29.36 9.25±1.37 29(96.67)治疗后 196.22±21.53* 6.24±0.64* 8(26.67)*实验组 30治疗前 248.37±29.35 9.74±1.43 29(96.67)治疗后 184.21±20.43*# 5.46±0.72*# 2(6.67)*#

2.4 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视力及眼压比较 治疗后,2组患者的视力及眼压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实验组患者的视力(logMAR)及IO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视力及眼压比较()Tab.4 Comparison of the level of visual acuity and intraocular pressure of two groups pre-and post-treatment()

表4 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视力及眼压比较()Tab.4 Comparison of the level of visual acuity and intraocular pressure of two groups pre-and post-treatment()

*P<0.05,与治疗前相比,compared with pre-treatment;#P<0.05,与对照组相比,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组别 例数 时间 视力(logMAR) IOP(mmHg)对照组 30 治疗前 0.653±0.081 15.67±2.03治疗后 0.434±0.061* 14.13±1.74*实验组 30 治疗前 0.657±0.072 15.64±2.21治疗后 0.322±0.041*# 12.26±2.05*#

3 讨论

AMD是导致老年人群视力损伤的常见疾病,是西方人群致盲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发病机理至今尚不清楚。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趋势,我国的AMD发病也快速上升,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8]。湿性AMD是常见的病理类型,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年龄、吸烟、饮食、氧化应激、免疫炎症反应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9],在这些危险因素的影响下,色素上皮层新生血管过度活跃,引起脉络膜新生血管化,导致局部发生渗出、出血以及瘢痕修复,瘢痕扩大引起色素上皮和神经上皮脱离,主要表现为Bruch'S膜增厚、RPE色素沉着过度和RPE细胞损耗等[10],导致视力减退甚至失明。由此可见,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是本病发生最主要的病理基础,抑制新生血管成为治疗的重点。康柏西普是我国研发的新一代抗VEGF融合蛋白,VEGF是促进血管生成重要细胞因子,康柏西普可以竞争性的结合VEGF受体,抑制VEGF激活和发挥作用[11],从而阻止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从根本上防治湿性AMD。但是,康柏西普应用于临床不久,相关的临床研究较少。

本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患者的血清VEGF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证实了康柏西普能够发挥抑制VEGF分泌合成的作用。VEGF是特异性的细胞因子,能够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其增殖、迁徙,在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曾有研究报道,VEGF在AMD患者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和脉络膜新生血管中均有过度表达[12],其与血管内皮上的受体结合,促进病理性血管形成,新生血管渗漏,使得色素上皮层浆液性或出血性脱离,引起视力障碍。

AMD是一种渗出性疾病,其与炎症反应的关系也不容忽视。有研究发现,在黄斑变性组织的病理切片中可见大量的免疫活性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且病变程度越重,炎性细胞越多[13]。CRP是炎症反应的重要蛋白,能够识别抗原同时激活补体系统,激活吞噬细胞活性,抑制炎症反应。正常情况下,血清CRP浓度较小,而在受到创伤或刺激时升高,研究表明,CRP在AMD患者的血清中显著增加,且与疾病程度相关[14],可作为AMD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清CR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康柏西普能够抑制AMD患者相关的炎症反应,改善病情。

OCT检查和FFA检查是诊断和评估AMD患者病情最常见的检查手段。OCT是一种非损伤性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能够通过扫描观察黄斑区视网膜厚度CMT和形态的变化,判断CNV病灶的大小;FFA检查通过注射荧光素对眼底血管造影,可以观察评估CNV的位置、类型和严重程度,荧光素渗漏率反应了眼底渗出的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CMT、CNV水平及荧光素渗漏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康柏西普能够缩小CNV病灶,减少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以及减少渗出,抑制病情发展。从而使得实验组患者的视力(logMAR)及IO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视力及眼压均得到改善,致盲风险降低。

本实验通过对AMD患者血清VEGF、CRP含量、OCT检查和FFA检查、眼压和视力结果进行分析,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能够降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外周血VEGF、CRP含量,减少CMT、CNV水平及荧光素渗漏率,降低眼压,改善视力。在下一步研究中,将进行安全性方面研究,为康柏西普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提供依据。

[1]张歆,任百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治疗研究新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07,7(6):1674-1676.

[2]杨立,陈芝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0):4569-4570.

[3]王宜强,董晓光.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研究进展[J].中华眼科杂志,2005,41(4):377-381.

[4]马臻,王雨生.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药物治疗最新研究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13,13(2):289-291.

[5]孙晓东,宋正宇,汪枫桦,等.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药物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随访及再治疗的策略[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2,30(5):385-387.

[6]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老年性黄斑变性临床诊断标准[J].眼科新进展,1986,6(04):14-15.

[7]王慧娟,杨佳,唐由之,等.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OCT特点与视力的相关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30(10):1183-1185.

[8]徐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流行病学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9.

[9]陈有信,张古沐阳.提高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危险因素的认识[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2,30(3):193-198.

[10]姚慧敏.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0):370-375.

[11]张广有.康柏西普开启湿性AMD治疗新篇章[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4,29(16):17.

[12]曾仁攀,梁小琼,王国平,等.新型抗VEGF融合蛋白Conbercept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评价[J].临床眼科杂志,2015,(3):216-219.

[13]姜媛,孙晓东.炎症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8(6):728-730.

[14]吉明霞.C反应蛋白和血同型半胱氨酸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相关性研究[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康柏西湿性变性
康柏西普在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哀牢山自然保护区楚雄州辖区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物种多样性比较
康柏西普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针刺、中药、直流电联合治疗“阴虚火旺”型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观察
湿性愈合法在慢性伤口愈合护理中的运用分析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湿性黄斑变性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
糖尿病并发足部感染的伤口评估及湿性换药护理探析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5氟尿嘧啶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