榄香烯对晚期肝癌患者血清瘦素、甲胎蛋白及肝功能的影响研究

2015-05-07 11:50兰天罡陈婵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5年8期
关键词:肝功能标志物肝癌

兰天罡,陈婵

(1.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肝胆外科,贵州 遵义 563003;2.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干部保健科,贵州 遵义 563003)

肝癌是指由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其发生率在全世界常见肿瘤中居第5位,由于其预后差,死亡率居第3位。其中81%发生在发展中国家,54%发生于中国[1]。好发于40~5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因发展迅速,患者就诊时肿瘤已属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低,生存时间短[2]。目前临床对于肝癌的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治疗为主,但由于大多数肝癌患者在发现时已处于晚期,且受肝癌转移、肿瘤体积、数目等限制已经不适合手术,临床适合手术切除条件的肝癌患者不足25%[4],且术后复发率、死亡率较高。榄香烯是从传统中草药姜科植物温郁金提取获得的萜烯类化合物,其有效成分主要为β-榄香烯,已作为国家二类抗肿瘤新药上市[5]。榄香烯凭借其广谱、高效、低毒且能通过血脑屏障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已有将其应用于治疗乳腺癌、肺癌等疾病,但是将榄香烯治疗晚期肝癌的报道却较为少见。本研究通过观察榄香烯对晚期肝癌患者血清瘦素(leptin,LP)、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以及肝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以探讨榄香烯对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机制,为肝癌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于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为肝癌而收入院的患者73例,男性42例,女性3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36例,男性22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9.2±8.5)岁;对照组37例,男性20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61.4±8.7)岁。2组性别、年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参照2010年美国肝病研究学会肝癌诊治指南中关于原发性肝癌的病理学诊断标准以及临床诊断标准[6]:①肝区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胀痛或刺痛;②全身乏力、消瘦、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③肝肿大呈进行性进展,质地坚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结节或包块;④血清甲胎蛋白(AFP)≥400 μg/L,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病、生殖腺胚胎源性肿瘤等;⑤B超或CT检查可示肿瘤的大小、形态、部位;⑥肝脏病理检查结果为原发性肝癌;⑦TNM分期符合晚期肝癌变化,患者及其家属放弃手术治疗者。

1.3 排除标准 ①不愿参与本研究或不符合诊断标准者;②患有艾滋病等具有较重传染性疾病患者;③其他肿瘤转移到肝脏者;④2周内使用其他相关药物治疗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⑥合并有严重心、肾功能不全疾病患者;⑦对榄香烯制剂过敏者;⑧患有精神类疾病不能配合研究者。

1.4 治疗方法 严格按照2014年《中国肝癌诊治指南》[7]中关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标准予以治疗:对照组给予多靶点抑制剂索拉非尼(拜耳先灵医药,国药准字:H20060296),400 mg/d 2次口服;胸腺肽α注射液(云南南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53021765)1.6 mg,每周2次皮下注射。在治疗过程中,如并发其他的临床症状,均予相应的对症处理。以4周为1个疗程进行治疗。实验组在与对照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榄香烯注射液(石药集团远大(大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110114),0.6 g/d,一次静脉注射。在治疗过程中,如并发其他临床症状,均予相应的对症处理。以4周为1个疗程进行治疗。

2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后空腹采集10 mL肘静脉血,将其中部位血液装入采血管中,将采血管按3000 r/min离心10 min,待离心结束后将上层血清装入EP管中,放入-80℃冰箱中保存备用;剩余血液装入采血管的备用。

1.5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1.5.1 血清中LP、CRP含量:取所有患者预留血清2 mL,一部分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测定,利用液相竞争抑制原理,通过平衡和非平衡等方法以测定血清LP含量水平。所用试剂均由郑州安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余下血清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侧血清C-反应蛋白(CRP)含量水平,试剂盒均由江苏晶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操作方法按照说明书严格操作。

1.5.2 血清中AFP等肿瘤标志物含量:取所有患者预留血清2 mL,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各肿瘤标志物指标的浓度水平,肿瘤标志物包括:AF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 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水平。试剂盒均由江苏晶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其操作方法按照说明书严格操作。

1.5.3 肝功能测定:取所有患者预留静脉血3 mL,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Beckman Coulter AU5800)测定患者肝功能各指标,检测指标主要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和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

1.5.4 生存质量评价:依据KPS评分标准[8],①改善:治疗后较治疗前得分提高≥10分;②下降:治疗后较治疗前得分下降≥10分;③稳定:治疗后较治疗前提高或下降得分<10分。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正态计量资料方面采用“”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中LP、CRP含量的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中LP和CRP含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2组患者血清LP水平显著升高,CRP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 LP水平较高,CRP水平较低(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血清中LP、CRP含量的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LP and CRP in serum between two groups()

表1 2组患者血清中LP、CRP含量的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LP and CRP in serum between two groups()

*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compared with the same group pre-treatment;#P <0.05,与对照组比较,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组别 例数 时间 LP(ng/mL) CRP(mg/L)对照组 37治疗前 13.77±2.01 85.14±12.34治疗后 19.25±2.31* 63.13±7.28*实验组 36治疗前 13.62±2.13 84.25±11.08治疗后 25.79±3.82*# 35.31±5.24*#

2.2 血清中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AFP、CEA及CA199的含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2组患者血清AFP、CEA、CA199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但实验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血清中AFP、CEA及CA199水平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AFP,CEA and CA199 in serum between two groups()

表2 2组患者血清中AFP、CEA及CA199水平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AFP,CEA and CA199 in serum between two groups()

*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compared with the same group pre-treatment;#P <0.05,与对照组比较,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组别 例数 时间AFP CEA CA199对照组 37治疗前 125.29±17.63 36.52±5.21 84.61±11.75治疗后 96.18±12.33* 28.17±4.01* 69.21±10.01*实验组 36治疗前 128.61±17.52 36.48±5.17 85.04±12.03治疗后 65.23±9.54*# 18.19±2.66*#53.23±7.58*#

2.3 肝功能各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ALT、AST、TBIL、PT的含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4周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ALT、AST、TBIL、P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但实验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liver function index between two groups()

表3 2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liver function index between two groups()

*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compared with the same group pre-treatment;#P<0.05,与对照组比较,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组别 例数 时间 ALT(U/L) AST(U/L) TBIL(μmol/L) PT(s)对照组 37 治疗前 504.21±72.23 442.61±63.75 39.86±5.55 16.24±2.18治疗后 158.56±22.09* 137.89±21.19* 24.56±3.54* 13.47±1.94*实验组 36 治疗前 510.51±73.43 437.77±62.46 42.56±6.78 15.94±2.26治疗后 49.94±7.69*# 39.64±5.56*# 16.54±2.12*# 10.15±1.44*#

2.4 2组患者生存质量评价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生存质量、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075,P<0.05)。见表4。

表4 2组生存质量评价比较[n(%)]Tab.4 Comparison of KPS score[n(%)]

3 讨论

榄香烯的抗瘤作用机理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包括:抑制肿瘤细胞DNA和RNA的合成;诱导细胞调亡与分化;抗肿瘤免疫保护作用;消除自由基;逆转肿瘤多药耐药作用等[9]。临床虽有将榄香烯应用于治疗各类癌症的报道,但对于从LP、AFP、CRP等血清指标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的报道却较为少见。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都存在血清LP水平的下降现象,本研究结果也证明了此结论的正确性。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血清LP水平经治疗后均有所上升。LP是最早发现的脂肪因子,是脂肪细胞肥胖基因的产物,同时也是螺旋细胞因子家族的成员,其在机体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是刺激食欲并增加能量消耗。研究发现,多数肿瘤患者往往存在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的现象,晚期更是有恶病质表现,皆与血清LP水平下降,不能刺激食欲升高有关[10]。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血清L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可能与应用榄香烯作用有关。榄香烯具有直接杀死肿瘤细胞、诱导肿瘤干细胞凋亡的药理作用,应用后缓解病情,表4中也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用药后其生存质量明显改善,从侧面证明本结论的正确性。但是,关于榄香烯有效降低晚期肝癌患者血清LP水平的具体机制并不十分清楚。

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能够敏感地反映机体的炎症状态及应激程度和组织损伤程度,在肝脏中合成,而本研究中,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RP水平升高,其原因可能与肝癌患者免疫异常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分泌IL-6和TNF-α等细胞因子,进一步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促使肝脏合成大量CRP,而榄香烯则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经治疗实验组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其血清肿瘤标志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肿瘤标志物是在肿瘤发展过程中由肿瘤细胞合成、释放或者是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AFP是多年来本用作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首要指标,在肝癌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11];CEA是一种在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血清高度表达的糖蛋白;CA199是近年发现并用于诊断原发性肝癌的肿瘤标志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12]。在本研究中,表3显示实验组患者血清AFP、CEA、CA199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其原因可能与实验组患者在应用榄香烯注射液后,大量肿瘤细胞和肿瘤干细胞被杀死有关,因此肿瘤标志物的合成、释放减少,血清水平随之降低。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应用榄香烯注射液治疗后,其肝功能各指标均明显改善。晚期肝癌患者因肝脏正常细胞被破坏而导致肝功能各指标异常。而经榄香烯治疗后,其肝功能得以好转,其原因可能与破坏肿瘤细胞和抑制肿瘤转移的作用有关,榄香烯是否具有保肝作用临床并无相关文献报道,其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实验通过观察73例晚期肝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LP、CRP、肿瘤标志物、肝功能以及生存质量的情况,证实了榄香烯的药理作用,在下一步研究中将寻找新的信号分子和目的基因,为本实验所反映的现象做出进一步论证和分析。

[1]黄颖,杨玲.原发性肝癌的高危因素及亚临床型肝癌的早期筛查[J].医学新知杂志,2014(2):73-78.

[2]王加荣,王凤玲.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6(4):86.

[3]刘丽,邓鑫,陈子瑶,等.艾迪注射液防治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6):675-677.

[4]吴伯文,徐爱民,潘泽亚.肝癌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评价[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3,23(12):758-760.

[5]苏志国,刘国强.榄香烯抗恶性骨肿瘤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26):174-175.

[6]金生.2010年美国肝病研究学会肝癌诊治指南要点介绍[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1,14(3):227.

[7]刘会春.中国原发性肝癌治疗指南解读[J].肝胆外科杂志,2013,21(1):12-14.

[8]Schag CC,Heinrich RL,GanzPA.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revisited:reliability,validity,and guidelines[J].J Clin Oncol,1984,2(3):187-193.

[9]王小晓,瞿延晖.β-榄香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机制研究的探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5(1):62-63.

[10]李丹,曾波航,于宪.血清瘦素和TNF-α与恶性肿瘤恶液质的关系[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6,20(1):7-8.

[11]丁宁,胡斌.联合检测AFP AFU CEA SF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作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6):791-792.

[12]马桂凤,刘娟.多种肿瘤标志物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J].临床内科杂志,2005,26(9):147-149.

猜你喜欢
肝功能标志物肝癌
6例伴肝功能损害卟啉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隐源性肝癌与病毒性肝癌临床特征比较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