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搜救队与外国医疗队的差异及展望

2015-05-08 02:07彭碧波郑静晨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救援队医疗队灾害

彭碧波,郑静晨

·专家述评|EXPERTS’ COMMENT·

城市搜救队与外国医疗队的差异及展望

彭碧波,郑静晨

城市搜救队是联合国推荐的集搜索、营救与医疗为一体的国际化救援队建队模式,而外国医疗队是世界卫生组织牵头的以医疗队伍的能力进行分级的医疗队伍模式。笔者结合多年的国际医学救援实践,对这两种队伍的差异及现场协同性进行述评,并对其在我国的发展进行展望。

灾害;医疗救援;救援队

城市搜救队(urban search and rescue team,USAR)是集搜索、营救与医疗为一体的国际化救援队建队模式,而外国医疗队(foreign medial team,FMT)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框架下符合最低医疗服务标准的灾后医疗救援队伍。这两种队伍目标使命不同,各自的历史背景和结构功能也有着深刻差异。我国2003年首次向阿尔及利亚地震灾区派出以搜救行动为主体的国际救援队,2004年首次向印尼地震海啸灾区派出以医疗行动为主体的救援队[1],目前在国际救援舞台上已有十余年的实践经验。笔者多次参加国际救援,发现各国队伍的建队模式与国内灾害救援医学理念及救援队伍的建设取向息息相关,值得研究分析。现结合多年国内外的实践与经验,站在历史的角度及全球化的视野,对这两种队伍的差异及现场的协同性进行述评,以期为我国灾害救援医学队伍的建设提供借鉴。

1 城市搜救队的历史与现状

USAR是联合国下属的国际搜索与营救咨询团(The International Search and Rescue Advisory Group,INSARAG)致力于建设的队伍模式,其官方网站见图1。USAR的建队理念来自欧美国家的USAR,特指从事倒塌建筑物下对压埋受困人员进行搜索、营救与急救医疗于一体的队伍,一般由消防队员训练而成,英、法、德、荷等国搜救队归属本国内政部管理,西班牙则由国防部管理的军队人员经过搜救训练后组成搜救队。

图1 联合国下属的国际搜索与营救咨询团官方网站

USAR的历史并不长,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国及协约国都有人员被压埋在被导弹炸塌的房屋下,因此搜索与营救操作成为一项紧迫工作,因反复大量搜救操作遂形成专业,由军队人员而来专门从事搜救的队伍应运而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倒塌与压埋事件减少,这些技术一度被冷落,然而两次大地震使搜救技术重新受到重视。一次是1986年墨西哥地震救援,美国、加拿大派出搜救队伍针对城市倒塌建筑物下压埋人员进行搜救。另一次是1988年亚美尼亚地震救援,来自瑞士、德国、瑞典、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国际搜救队伍参加了此次地震救援。救援行动结束以后,部分参加此次救援行动的专家,针对救援行动暴露出的诸多问题进行了磋商,包括队伍结构不一、功能各异、缺少协调、效率不高等问题,决定于1991年成立INSARAG,目的是在灾害频发国家与提供搜救行动国家之间建立一个指挥与协调的国际网络,制定包括搜救队伍建队标准(分为轻型搜救队、中型搜救队与重型搜救队)及评审标准,准备、机动、展开、实施、撤收阶段的工作标准,从而推动了国际搜救队标准化,并通过标准化来提高救援效率。

INSARAG首任主席由瑞士外交部副部长托尼先生担任,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the Coordination of Humanitarian Affairs, OCHA)下辖的现场协调保障处(Field Coordination Support Section,FCSS)被选定为INSARAG的秘书处,用来指导国际搜救队伍标准化建设及协调指挥现场行动[2]。2002年12月16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增强国际城市搜救队的有效性与协调性方案”(57/150号文)成为INSARAG开展工作的依据,2010年,INSARAG在日本兵库县召开了自创立以来的首次国际搜救工作大会,并发表了兵库宣言(INSARAG Hyogo Declaration)成为各国搜救行动的共同纲领。

2 外国医疗队的历史与现状

FMT是由WHO牵头,专门规范各国参与国际医疗救援队伍的标准建队模式。医疗救援队是灾后派往灾区提供检伤分类、医疗救治及医疗转送的队伍。外国医疗队依据能解决医疗问题的大小又分为门诊治疗、手术治疗、高级综合治疗三种类型。此外,还有牙科疾病、精神疾病、核化生损伤等特种和专业医疗救治队伍。

最早出现的医疗救援队伍是战争中随军执行医疗保障的军医。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专门从事伤兵战场救治与阶梯后送的医疗队伍才建立和发展起来。自21世纪以来,重大灾难后的国际化救援趋势明显,特别是2004年的印度尼西亚海啸和2010年的海地地震,在海地地震后提供创伤外科医疗服务的队伍达到了最高峰,总共有来自超过18个中高收入水平国家的44个野战医院参与灾后医疗服务[3]。近几年参与国际医疗救援的队伍暴露出一些严重的问题,如队伍参与救援时做法不妥(不请自来,不与当地政府、国际组织和其他队伍联系)、临床技能不足、医疗服务标准不够专业、只注重创伤救治而忽视当地正常医疗需要等,国际社会普遍意识到参与国际医疗救援时需要更负责任的队伍,需要对队伍进行更严格地监管和更好地协调[4]。

早在2003年WHO就与泛美卫生组织(Pan American Health Organization,PAHO)起草了WHO/PAHO关于灾后使用外国野战医院(Foreign Field Hospital, FFH)的指南[5],其中推荐的灾后24 h内FFH应全部展开,在随后的研究中发现实际情况下很难做到。加之,一些国际性法案也在试图解决一些人道主义救援的问题,但缺少明确合法的国际框架来规范外国医疗队。因此,为了系统性地解决国际医疗队问题,2010年在古巴由PAHO和卡罗林斯卡研究所联合召开了一个关于FFH的技术咨询会议[6],目的是对外部援助者及受援国提供技术和权威性指导;提高和拓宽WHO/PAHO关于FMT的指南,并形成国际医疗队伍的最低标准;概述国际的注册、认可,以及国内医疗队伍、设施协调的可能机制。在这次会议上FMT被首次指出代表接受一些规则和标准,并已经注册了其能力的国际医疗队伍。同时,会议明确FMT分级标准应更注重其提供的服务内容,而不是提供服务的物理结构。此次大会一致支持形成由FMT关键利益者组成的外国医疗队工作组(Foreign Medical Team Working Group, FMT WG),负责起草FMT相关的文件,提高FMT队伍的协调性和责任性,包括FMT队伍的注册系统,其官方网站见图2。2011—2012年相继召开会议,研究出台了国外医疗队指南,对外国医疗队伍的注册、评审、现场协调等事项进行规范,以期提高未来工作效率。2013年5月5日WHO发布了外国医疗队注册及协调的指导文件[4]。

图2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外国医疗工作组官方网站

3 搜救队和医疗队的协调和协同

OCHA负责管理国际搜救队的协调工作,WHO全球卫生部门集群(Global Health Cluster, GHC)负责管理FMT的协调工作,这两种队伍的结构、功能与使命不同,但在地震现场可以协同,可以共同利用联合国已建立的全球灾害预警与协调平台,进行网上注册、网上会议发布、数据共享,目前这项工作在顶层设计层面已落实,但FMT的注册与评审工作还没有展开。

自INSARAG成立以来,其卓有成效地协调指挥了多次国际地震救援,包括2003年阿尔及利亚地震救援,2004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海域地震海啸救援,2010年海地地震救援(图3),2011年日本地震海啸救援等行动,其中参加印尼地震海啸救援及海地地震救援行动的救援队伍数量最多,创历史最高记录。

WHO参与现场协调指挥了多次重大国际灾害后的国际医疗救援行动,如2010年的巴基斯坦洪灾(图4)。其中,2013年的菲律宾海燕台风救援行动是近年来最重大的一次医疗救援案例,WHO官网上保存着有关当时现场协调的具体方法。仅在重灾区莱特岛的FMTs最多时达38支,还有菲律宾政府派遣的21支国家级医疗救援队在灾区展开工作[7],但中国红十字总会医疗救援队只参加到了国际红十字会在当地指挥中心的注册与协调,没有加入WHO的协调中心;中国政府派出的医疗救援队,只与菲律宾国家卫生部进行了协调,没有与WHO协调;总参派出的和平方舟医疗船只与菲律宾国防部及外交部进行了协调,没有参加WHO及OCHA在现场组织的协调会议。因此,中国派出的三支医疗救援队伍的协调渠道都不一样,工作数据也没能在WHO层面进行通报与交流。

USAR的结构决定了队伍具有搜索、营救与医疗急救的功能,但由于搜救队伍中医疗人员少,因此搜救队伍一般无留治伤病员的准备,而是搜救出幸存者后,马上转送。在地震灾害救援行动中,搜救行动一般在地震灾后7~10 d,当连续3 d各支搜救队伍没有搜出幸存者时,搜救行动指挥机构会宣布搜救行动结束。然而,医疗救援队还可工作更长的时间,如在海地地震救援行动中,搜救行动结束后,美国医疗救援队,在当地工作了近6个月;瑞士救援队,搜救队员撤离后,医疗队员接着留下来,在当地工作了3个月。在巴基斯坦洪灾救援行动中,中国国际救援队派出了两批医疗为主体行动的救援力量,解放军还派出了成建制的医疗救援队,工作时间超过1个月。由此可见,以USAR为代表的搜救队与以FMT为代表的医疗救援队的结构与功能差异,在地震灾害现场,特别是搜救阶段,两种队伍可以互相协同,在搜救行动结束以后,医疗救援队还可以工作更长时间。当灾害现场没有搜救任务时,医疗救援队则可以独立展开工作,如2014年西非埃搏拉疫情,我国政府派出多批医疗救援队,分别在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提供医疗援助,但不需要搜救队员参加。

图3 2010年1月联合国OCHA官员在海地地震协调现场搜救

图4 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官员在巴基斯坦协调洪灾医疗救援

4 我国两种类型队伍的建设展望

作为国际推荐的USAR队伍,其主体功能除了搜索、营救、医疗功能之外,还有指挥和后勤保障,使整支队伍的结构与功能非常明确。这种结构的队伍适合地震灾害救援,其救援功能强大,效率高过单纯的医疗救援队、消防队或无专业工具临时赶赴现场的军队。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急救医疗服务(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EMS),一般由各州的消防部门提供,而不是由卫生部门提供。消防队伍中设有专门接受过急救医疗技术培训,并且有执业许可的医务辅助人员(paramedics)。由多种技能混合编排的队伍在地震、火灾等灾害现场不但可以进行搜救、扑火,还可提供医疗急救。我国目前没有这种职业培训模式与执业许可,相比之下,我国采用由来自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从事现场简单急救,不但造成了人力资源、社会培养成本的浪费,还增加了跨消防与卫生两个部门现场协调的困难,降低了救援效率。

我国2001年组建的中国国际救援队采取搜索、营救与医疗于一体的组队模式,但全国省级层面还未推广这种三合一的组队模式。各省的消防队及来自当地医院临时抽组的医疗救援队,互不隶属且分头行动,现场难以同时到达,协同救援。通过国家队的示范作用,带动省队及县级以下区域性卫生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是一条重要的道路。

另外,我国目前具备向国内外派出搜救型和医疗型队伍的能力,如2010年1月12日,海地遭受里氏级7.3级地震破坏,中国政府派出以搜救行动为主体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在现场展开搜救工作。搜救行动结束后,1月24日我国政府由商务部牵头协调,向海地地震灾区派出了40人组成的中国医疗防疫救护队[8](医疗队员主要来自南京军区总医院,其中防疫专家主要来自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但目前国内,对于组建医疗救援队还没有标准化的与国际接轨性的建队指导文件,省市级救援队伍建设中未将搜救能力与急救医疗能力融合,因此,如何解决此类问题将直接关乎我国未来救援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1] 彭碧波,仝青英,杨造成. 印尼日惹地震救援中流动医院疾病谱分析[J]. 武警医学, 2006, 17(10):785-786.

[2] 彭碧波. 国内外灾害救援医学的发展[J]. 中国应急救援,2011,6(5):4-6.

[3] Gerdin M, Wladis A, von Schreeb J. Foreign field hospitals after the 2010 Haiti earthquake: how good were we? [J]. Emerg Med J, 2013, 30(1):e8.

[4] Health Cluster. Classification and minimum standards for foreign medical teams in sudden onset disasters.[EB/OL].(2013). http://www.who.int/hac/global_health_cluster/fmt_guidelines_september2013.pdf.

[5] Pan American Health Organization.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foreign field hospitals in the aftermath of sudden-impact disaster[J]. Prehosp Disaster Med. 2003, 18(4):278-290.

[6]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Pan American Health Organization.Proceedings of the WHO/PAHO technical consultation on international foreign medical teams (FMTs) post sudden onset disasters (SODs).[EB/OL].(2010). http://new.paho.org/disasters/index.php?option=com_docman&task=doc_download&gid=1761&Itemid=.

[7] Philippines: Foreign medical teams work together to provide health care in Ormoc.[EB/OL].(2013). http://ww w.who.int/features/2013/philippines-foreign-teams/en/.

[8] Chinese medical team, medical supplies leave for quake-hit Haiti.[EB/OL]. (2010). http://news.xinhuanet.com/english2010/china/2010-01/24/c_13149180.htm.

(2014-12-15收稿 2015-01-05修回)

(责任编辑 郭 晓)

Difference and prospect of urban search and rescue team and foreign medical team

PENGBiboandZHENGJingchen.

InstituteofDisasterMedicine,GeneralHospitalofChinesePeople’sArmedPoliceForces,Beijing100039,China

Urban search and rescue team is the United Nations recommended team, which incorporated search, rescue and medical service, whereas foreign medical team i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led team, which classified based on the capability of medical team. Combined with years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scue experiences, the author review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types of teams and their on-site cooperation, as well as outlooked on their developments in our country.

disaster; medical relief; rescue team

10.13919/j.issn.2095-6274.2015.01.001

彭碧波,博士,主任医师,E-mail:pengbibo0610@sina.com

100039 北京,武警总医院灾害救援医学研究所

R129

猜你喜欢
救援队医疗队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援非医疗队
军地医疗队驰援武汉
千年蝗虫灾害的暴发成因
蝗虫灾害的暴发与危害
福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 招之即战
出征
——致敬赴援武汉的医疗队
中国(福建)第15批援博医疗队首诊记
地球变暖——最大的气象灾害
防化医学救援队的培训与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