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影《小时代》中阴柔化男性角色塑造

2015-05-09 06:20翟婷婷
青年文学家 2015年20期
关键词:小时代消费心理

摘  要:伴随着多方评说,《小时代》系列的持续热映引人围观,俨然成为一个复杂的文化现象。本文以《小时代》系列中男性角色的塑造为视角,从现实环境、群体的消费指向和反叛的亚文化风格等三个方面对阴柔化男性角色塑造的形成原因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时代》;阴柔化;男性角色;消费心理

作者简介:翟婷婷(1989-),女,汉族,河南省驻马店市人,硕士,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0--01

《小时代》系列电影自上映以来围绕着它的评说就不曾间断。 “宫洺”、“周崇光”、“顾源”等阴柔化气质的男生以何惹人怜爱?“花美男”又为何能成为时代宠儿?男性角色塑造的阴柔化趋向成为一个值得我们探究的文化现象。

一、源于生活的男性形象取材

艺术来源自生活,《小时代》自不例外。那么又是什么因素造成了当下社会男性的阴柔化趋向呢?

国外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曾指出人们身上或多或少会带有一些异性气质,人的情感和心态也同时兼有两性倾向。遗憾的是,这种异性气质受时代文化的影响常常处于一种被压抑的状态。随着改革开放和女性主义运动的发展,人们对性别平等的认识增强,开始思考新的性别行为规范和价值定位,社会角色分工开始出现较大转变。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摆脱“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结构模式束缚,男性承担起原本女性所承担的做饭、打扫等家务劳动,从而使得在社会角色分工和资源分配利用方面的男女两性差异减小。颠覆着长期以来形成的男阳女阴的刻板性别印象,越来越多的花美男、暖男、妈宝男、“小鲜肉”出现在大众视野。

男性气质作为社会性别气质之一是受到社会文化影响的,可以说社会文化建构了性别。不仅日韩偶像剧中云集着俊美的“花美男”,而且在“快乐男声”、“花儿与少年”等热播节目以及风靡中韩的偶像组合中那些有着阴柔化气质的男性广受追捧。由于电视媒体能通过“仿真”展示出一种虚拟化环境,受众很容易将这种虚拟化环境本身当作现实环境看待,节目中对阴柔化气质的男性的过度推介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现实环境中男性形象的判断与认知。长此以往,人们对性别的区分意识越来越模糊,中性形象逐渐为大众所接受并日益盛行。人们的审美标准在潜移默化中被制定,形成了风格化的躯体意象。正如梅罗维茨曾说的,电视实现了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间的融合。

此外,当下很多家长对孩子教育尚存误区,认为听话、乖巧、懂礼貌、不淘气、安安静静地待在家里刻苦学习的男孩儿是懂事的好孩子。作为家长的心头肉,他们更是被过分小心地呵护着,外出嬉戏的时间少之又少,而在学校中男女教师比例的不均衡使得男孩儿的学习成长大多在女教师的陪伴下进行。这样,男孩在成长过程中自然缺乏男性的野性和气质,变得愈加“文静”。

凡此种种,男性形象的阴柔化趋势似乎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一种显在现象。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方式的电影,《小时代》中男性角色的阴柔化趋向一定程度上切近着当下部分群体的精神特质。

二、迎合青少年消费者心理的需要

追求中性化风潮,既是青少年的一种游戏心态,又带有一种反叛的味道。对性别判断模糊化的认同成为青少年亚文化抵抗的一种表现形式,甚至演化为一种时尚行为和标榜独特性自我的佐证。《小时代》影片凭借时尚另类的发型和光鲜亮丽的服饰阴柔化的男性主体塑造颠覆着传统男性形象,给人以新奇感,一系列俊美的男性形象展列更是打造了一场视觉的盛宴,营造出一种狂欢效果。

鲍德里亚曾说:“性欲是消费社会的头等大事,一切给人消费的东西都染上了性暴露癖。同时,性本身也是给人消费的。”商品经济社会,为了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影视传媒不得不挖空心思地去包装和打造那些外形俊美的影视明星,塑造出一个个所谓的集中着美与时尚的理想身体形象。

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变使得男性与女性的性别消费渐趋持平,“看”和“被看”交织、重叠。当前社会呈现出由男性为主的消费主义向以女性为主的消费主义过渡。可以说女性的审美观念渐渐引导着社会消费的潮流。由此,围绕“男性身体”所进行的商业消费愈演愈烈。商业手段的操弄,男性的身体因“被当作了被动的性对象来使用”而更显“色情化”。电影通过男性发达的肌肉和性感的流线体刻画,对女性消费群展开营销攻势。《小时代》的制作者郭敬明在受访时坦言,《小时代》以90后女性为主要的目标群体。为了迎合年轻女性受众,《小时代》凸显着女性欲望视野中的男性及其身体。《小时代》中出场的男性几乎全是年轻的帅哥。不论是潇洒多金的还是才华横溢的,“帅”始终是排在首位。电影甚至采用慢镜头、仰拍等手段细致描摹着人物的俊美外形。《小时代I》、《小时代II》中均有男性的半裸镜头。配合一定的灯光技术,他们出众的外表,傲人的身材,精致的五官,白皙的皮肤催生了众多观影女性的性幻想。相比较于那种威武强壮的男性形象,这种阴柔化的男性形象看起来少了一些攻击性,是一种无害化象征,给置身于当下激烈社会竞争中的女性带来更多亲切和安全感,拥有此类男性为男友自然成为幸福女人的标识。这便导致众多的女性观众陷落到一种拟态环境中,得到虚假的欲望满足。因此,以消费品样式存在的男性角色必须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打造,大量阴柔化男性形象随之涌现。

参考文献:

[1]徐瑞青:电视文化形态论——兼议消费社会的文化逻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2](法)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周振东:性别的僭越一男装中性化现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小时代消费心理
浅析商品因素对消费心理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包装设计的发展特征(1978—2000年)——消费心理研究
低价不低相
《小时代》的后现代文化表达
房地产价格波动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被互联网+改变的大电影
编剧 宋方金:世上竟然还有比《小时代》更烂的电影?想想就毛骨悚然
美版“小时代”力压科幻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