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门道夫与电影《迷墙》

2015-05-09 06:20陶鹏
青年文学家 2015年20期
关键词:视觉战争

摘  要:出生于二战后的德国并且身处德国东西分裂的社会环境伊门道夫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关注视觉,这与平克弗洛伊德导演的电影《迷墙》有着密切的关联。伊门道夫的深刻艺术精神可以与电影中表达的思想结合起来。

关键词:伊门道夫;《迷墙》;艺术政治性;视觉;战争

作者简介:陶鹏,女,汉族,1992年2月出生,现就读于天津市南开大学,文学院美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0--01

伊门道夫是德国新表现主义绘画的代表。1945年出生于德国,此时德国由于欧洲战场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不幸和贫困遍及每个家庭,东西分裂给德国社会带来长期的痛苦。1964年伊门道夫就读于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成为了著名艺术大师约瑟夫·博伊斯的学生。伊门道夫过多的参与进政治运动中,被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开除。从1969年到1980年伊门道夫在一所公立学校担任艺术老师,后来又做了一名自由艺术家,作为客座教授游历了整个欧洲。1996年他回到了在他学生时期曾经开除过他的母校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担任教授。

由艾伦·帕克导演的影片《迷墙》,也是典型的上世纪初的表现主义电影。它讲述的是一个名叫平克.弗洛伊德的摇滚明星从婴孩降生到这个世界直至成人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人生沉浮的故事。电影关注的话题十分敏感且尖锐,包含战争、家庭、教育、两性和人性等诸多方面。

一、背景、题材相似

伊门道夫生活在二战刚刚结束后的德国,一战和二战对德国的影响巨大,东、西德分裂,局势紧张,战争呈现出无法缓解的矛盾。伊门道夫反对战争、争取和平,他试图用自己的画笔表达出对战争的厌恶与痛恨。伊门道夫的作品题材和内容受到战争的强烈影响,作品中的人物和符号都是德国社会和历史中取材的,时常出现东西德的分界点布兰登堡大门,纳粹与共产主义的符号相交叠等形象。作品画面与这个昏暗的时代一样显得沉重又阴暗,多描绘现实和政治状态,表现出当时深受分裂之苦的德国人民和整个国家的状况。

电影《迷墙》中尖锐的战争性话题与此异曲同工,也是一部典型的表现主义电影。主人公的父亲的牺牲,母亲的过度管教却疏于心理关怀,使主人公幼小的内心受到打击。学校中主人公也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老师不近人情,教育模式中规中矩,每个学生都被塑造的毫无生气与活力,呆滞麻木,像机器中制造的模具,一个个学生排成长长的队伍像没有灵魂一样机械的迈着一致的步伐,走到巨型绞肉机面前仍然像傀儡一样迈开脚步,一个接一个的被绞碎,纳粹的教育,使人的灵魂被机器变成了产品。长大后参与战争的主人公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心灵创伤,血肉横飞的战争场面使主人公的精神面临崩溃,使他沉浸在对战争的恐惧和对生活的绝望中无法自拔。

二、政治性与符号性强

伊门道夫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政治性,这是受到战争历史的影响,也是画家个人对政治的理解。战争里无法缓解的矛盾致使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也有无以言表的痛苦和迷茫。在伊门道夫的作品中,政治形象和政治符号频繁出现,比如鹰的形象、纳粹的徽章标志和共产主义的镰刀斧头等,利用这些陈述他需要的画面语言,直视二战后留下的伤疤。伊门道夫认为艺术家的拳头也是拳头,艺术家应该用自己的笔刷当成猎枪来抨击社会,表达自我。《德国咖啡馆》系列作品中,大胆地运用独特强烈的色彩、极端的象征以及分割的画面场景,表示出对德国分裂的批评态度。

《迷墙》也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经历过越南战争并且为战争所折磨的男主人公在影片中处处流露出对战争的厌倦和憎恨,反战情绪浓厚。影片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通过音乐和画面的结合将一个个情节穿插的表达思想,光怪陆离,复杂深刻。同时,影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加以大量的动画效果,例如鹰的形象,这与伊门道夫作品中鹰的形象如出一辙,都是有寓意的政治符号。《迷墙》还关注了其他一些十分敏感的话题,如战争、家庭、教育、两性和人性等。

三、注重视觉

伊门道夫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技法上继承了早期表现主义野兽派的粗犷风格。伊门道夫为了更好的取得艺术效果,甚至舍弃了原本的形似,不讲究外形的相像,造型夸张怪异,色彩浓烈突出,构图布局分裂大胆,画面上紧张强烈的情绪暗流涌动。伊门道夫的作品绘画性强,情绪表达淋漓尽致,给人一种粗犷的感受,流露着焦灼不安与复杂的心绪。

电影《迷墙》在叙述过程中插入了许多动画特效:动画的鹰逐渐展翅在天空盘旋转而幻化成黑色的战机,无情的从空中投下一枚枚炸弹,所到之处皆是一片硝烟废墟,画面动荡不安;面无表情的学生们一排一排的正步走着,整齐划一,最终走向了一台绞肉机;动画特效的坟墓、十字架和人们狰狞呐喊的夸张面孔相继出现,短暂而冲击。动画的效果使战争的破坏、精神的摧残更加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表现出来。同时音乐与动画配合,视觉与听觉双重震撼。

新表现主义的代表画家伊门道夫与表现主义电影《迷墙》都采用了具有强烈视觉性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政治态度和立场,关注的共同话题是战争,是战争中的人们的精神状态,是战争给人和社会的畸形影响,它们所要表达的强烈感情有着意味深长的关联。

参考文献:

[1]H·H·阿纳森.西方现代艺术史[M ].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2]欧阳英,潘耀昌.外国美术史[M ].浙江: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

[3]中央美院美术史系.外国美术简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雷蒙·柯尼亚.现代绘画辞典[M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5]欧阳周,顾建华,曹治国.简明艺术辞典[M ].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视觉战争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未来战争我们最强
被风吹“偏”的战争
谁是战争的幸运之子
他们的战争
教具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论黄山标识性材料设计的“焦甜香”表达
马修·伯恩的舞蹈剧场美学:走向哥特之美
浅析油画色彩表现的理性化方式
试论舞蹈与杂技的“跨界”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