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作文训练误区及应对策略

2015-05-11 09:17陆娟娟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5年4期
关键词:语病评语误区

陆娟娟

二次作文是打破传统模式的新型作文教学模式。它是学生在一次作文的基础上,根据老师的批改意见进行再次作文的一种形式。相对于传统模式,二次作文教学的优势很多,它能让老师的批改意见真正落到实处,能让学生有更多的写作机会,更大的写作成就感,能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二次作文训练,并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坚持在二次作文教学中,与组内教师共同交流探讨,发现二次作文训练的误区,并根据实际问题,寻找解决的对策。

误区一:评语空洞,要求不明

在二次作文中,学生会根据老师的评语,了解自己一次作文中的不足,对作文进行修改。而实际上,教师在一次作文的批改中,很多评语都内容空洞、要求不明,缺乏可操作性,学生往往不能明确修改要求,从而影响二次作文的质量。

笔者发现,一些老师的评语中出现这样的句子:中心不突出、详略不当、结构不完整、语病较多等。这些评语看似切中了作文中的一些关键问题,但是,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评语他们是看不明白的。例如,“中心不突出”一句中,“中心”是指什么?“详略不当”,哪些该详写,哪些该略写?“语病较多”,究竟哪里有语病,具体是什么语病?学生不了解这些问题,也就无法有效地进行二次作文。

对策:教育学观点认为:不成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不能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图。所以教师必须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明白地阐述,让学生一看就明白,自己该在哪里修改,该如何修改。具体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评语尽量通俗易懂,具体化。例如,针对作文中详略不当的问题,教师应该写明哪部分该详写,那部分该略写,该详写什么,略写什么。其次,注重文章细节上的点评,不只重篇末总评。最后,容易说清楚的问题,可以直接在本子上写明,复杂的问题,可以找学生面批。如作文中的病句、错别字,老师可以用修改符号标明,以便学生修改;有些选材、构思方面的问题,一时难以写明,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当面指导。

误区二:随意删减,忽视学生

学生在写作中,习惯把自己生活中印象最深、感悟最深的经历写出来。教师如果因为学生所写内容与题意不符,而随意删减作文内容,这不但会让学生在二次作文时又另起炉灶,耗时费力,而且是不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的体现。

以组内的训练题《爸爸的爱》为例,有位同学用三个事例来体现“爸爸的爱”这个中心,其中第三个事例写的是“我和妈妈吵架”,根本没提到爸爸。当时老师给他的建议是:第三个事例与文题要求不符,不能表现“爸爸的爱”,删去重写。在这个案例中,该生所写的第三个事例确实离题了,但老师并没有真正了解该生选择这个事例的原因,也没有仔细考虑这样的素材是不是真的没有用,就草率地删减了这一内容,这大大打击了该生的写作积极性。

对策:二次作文应是以“改”为主进行的写作,教师应尊重学生写的内容,听听学生本人的意见,不随意删减,尽量通过修改把看似没用的材料用起来。

经了解,上述案例中的那位同学,之所以写“我与妈妈吵架”,是想通过妈妈对自己的态度来反衬“爸爸爱我”这一中心。可见他的出发点是对的,只是没有写好。由此老师可以引导该生明白:既然是写“爸爸的爱”,那么文段中必须有对爸爸的叙述描写。可以指导学生重新构思这个素材,比如设计“爸爸巧妙地化解了我与妈妈的矛盾”这个情节,来体现“爸爸的爱”。这样,既能让学生有写作成就感,又不至于因为内容被删而感到失落。

误区三:缺少激励,兴趣不高

当前,大部分学生对写作有畏惧、厌恶心理,要让这些本就不喜欢写作的学生再进行二次作文,教师如果没有激发兴趣的措施,就很难在训练中获得成效。

在实践二次作文的过程中,部分老师是这样做的:批改一次作文,找出不足之处,然后指导学生进行二次作文。有些学生因为修改不成功,还要进行三次、四次作文。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可谓是尽职尽责,但一次次的修改,却让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步步减退,这样,不但在提高写作能力方面收效甚微,而且也挫伤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对策:教师应重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想办法让学生愿意修改,渴望修改,怀着积极主动的心态进行二次作文。

首先,在肯定学生的基础上,再指出其不足之处。以下是组内一位老师写的评语:“这是一篇充满幸福感的文章。构思巧妙,通过片段式的方法重点刻画三个生活画面,幸福的画面让老师羡慕不已;语言细腻生动,每个画面都刻画得真实可感。但文章在心理活动描写方面有些欠缺,你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应该很幸福,那么就把你当时的幸福感写出来,和老师分享吧。”这样的评语最大的优点就是给了学生写作的成就感,激发了学生要把作文写得更好的兴趣。其次,教师不把自己的修改意见强加给学生,鼓励学生想出更好的方案进行修改。另外,通过展示例文,让学生寻找例文中的优点或存在的问题,当学生找到时,老师给予表扬并顺势让学生对照自己,看看自己的文中是否也有类似的优缺点,激发学生修改的热情。

误区四:追求“二次”,轻视“一次”

二次作文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不断地练习,提高学生一次作文的能力。如果一次作文写得好,那么二次作文就没有必要进行。更何况,学生在考试中只有一次作文的机会。但是,笔者发现,在训练过程中,我们往往把二次作文看成是作文教学的必经环节,久而久之,一次作文就成了老师学生用来修改的材料,学生也会因为必定要进行二次作文,而轻视一次作文的写作。

曾经有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这个星期估计又要进行二次作文了,我的作文肯定是问题多多,因为我是随便写的。”学生的心声正好给老师指出了二次作文教学的问题。教师把二次作文绝对化之后,学生一个题目只写一次的愿望破灭,于是,他们就会把如何审题、选材、构思这些原本靠自己来思考的问题交给老师,坐等老师给出意见后再修改,忽视一次作文的写作。

对策:有效的二次作文训练,必须以提高学生一次作文能力为目标,要让学生意识到一次作文的重要性,而不要因为有“二次”,而忽视了“一次”。

首先,通过奖励的方法,激励学生尽力写好一次作文。笔者在实践中是这样做的:写得符合要求的同学可以免写二次作文;一些同学的作文有局部的问题,可以在原文上修改,不必再写一遍;好的文章作为范文在班里展示。其次,让学生把前一次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写在二次作文后面,以便提醒自己在下一次作文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另外,老师可以对学生考试中作文得分的情况进行统计,把数据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意识到一次作文的重要性,从而能认真对待一次作文。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语病评语误区
流沙河语录及诸家评语
冬季洗澡的误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
省略主语不是语病
——也说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处“语病”
媒体常见语病辨析六例
抓住特定词语辨语病——以2013年高考试题为例
2013年高考语病题分类解析
作文评语探讨
如何写好作文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