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资金流量统计方法研究与启示

2015-05-11 06:55幸泽林
金融与经济 2015年11期
关键词:资金来源负债表存量

■幸泽林

资金流量统计是反映资金在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流量与流向的统计方法。目前,资金流量统计主要有各国统计部门编制的国民收入账户统计(national income accounts)和中央银行编制的资金流量账户统计(flow-of-funds accounts),国民收入账户主要统计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实物交易 (非金融交易),但不包括各种金融债权债务的统计,资金流量账户一般由各国中央银行统计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金融交易,不包括各种实物产出品的统计。由于资金流量表具有许多其他统计报表所不具有的功能,因此是研究和分析宏观经济金融问题的有力工具。

一、发展历史

根据资金流量统计理论及运用产生、发展过程中的革命性理论和创新性方法将其发展历史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现金理论”阶段——用资金流量的视角来解释资产负债表。资金流量统计(FFA)萌芽于用资金流量的视角来解释资产负债表,即将资产负债表解释为阐明特定时点企业资金来源和运用的静态资金表。1907 年,Charles T.Sprague(1842~1912)在《账户的哲学》中提出的“现金理论”首次用资金流量视角来解释资产负债表,“现金理论”将所有的交易假定为现金交易,资产负债表的借方视为现金支出、贷方视为现金收入。1908年William M.Cole在其撰写的会计教材中提出了资金来源与运用的“来龙去脉表”(where-got and where-gone statement)得到广泛的运用。1909年Walfer Staub将资产负债表解释为“除现金和应收款外的资产均可视为预付款”。

“流量视角”阶段——用资金流量视角解释金融账户和资金表。资产负债表的收入和支出视角掩盖了资金流量视角,直至1940年,资金流量视角才重新出现在美国会计教材中,并在1943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资金流量的视角把金融账户和资金表解释为累计收入的资金流动方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种观点是:Sellie(1943)认为“资金表的目的是用来解释为什么虽拥有巨大的收益却不能分红或购买设备”,Carson(1949)指出金融账户和资金表的目的是回答“收益用于哪里”和“损失是如何产生”并展现出发生在两个时点的金融变化。

“货币流量”阶段——各国相继发布金融账户资金流量统计。美联储从1948年开始具体研究资金流量核算及其账户编制方法,用于分析经济和物价发展中的“货币状况”,M.A.Copeland(1952)在《美国货币流量研究》一文中最早引入“货币流量”(money flows)统计,主要统计资金来源和流向等信息,1955年发布首份自1945年以来的年度流量统计。随后,日本(1954)、加拿大(1959)、韩国(1965)、拉美(1970s)等国相继建立起本国的金融账户资金流量统计。

“标准化”阶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货币和金融统计手册》。20世纪90年代,资金流量统计经历了较大的发展,主要以联合国发布的1993版国民账户体系(SNA)和IMF货币和金融统计手册为标志,其中1993版SNA和IMF手册对按经济功能和实质进行分类的交易项目制定了标准。众多国家开始沿用此套体系编制资金流量,如1998年欧央行在1993 SNA蓝本基础上开始编制流量统计,日本、韩国(2006)央行的金融账户资金流量统计也重新按照1993版SNA调整其资金流量统计框架。

“一对一账户”阶段——编制一对一跨部门交叉的金融交易数据。金融危机后,G20等国政策决策者认识到资金流量统计只有汇总的数据,缺乏分部门或详细部门数据及其之间的关联性数据,要求IMF和国际清算银行开始采集跨部门交叉的金融交易数据,由此联合国修订了新的2008版SNA,并提供了一个能够基于一对一账户 (From whom to whom)统计方法获取部门之间关联性数据的综合性框架。如欧元区、韩国、日本、德国等,在2008版SNA及资金流量统计基础上,按照一对一账户的统计方法编制详细资金流量数据,按季或按月为每一个部门的交易对手信息编制了详细的资产负债表和流量表。

二、统计内容与方法

本文以国外中央银行资金流量统计的基本框架演进与统计方法介绍,系统展示资金流量统计体系构成。

(一)统计结构的演变

1.资产负债表。资金流量是一个社会账户系统,每一个经济体划分为若干个部门,每个部门建立资金来源和运用报表(表1),把经济体中所有部门的资金来源和运用报表有序组成整个经济体的流量统计表。部门的资金来源和运用表是结合了部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而产生的混合的财务报表,从本质上看,资金来源和运用表并未包含不存在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任何指标概念。我们从最初的资产负债表开始来阐明资金流量统计结构的演变过程。

表1 部门资产负债表

2.资金来源和运用表。资产负债表记录的是某个时点的存量并非流量,但通过比较某个部门两个时点资产负债表并记录在这期间产生的变化额便可把资产负债表数据从存量转化为流量的形式。若忽略实物资产和净权益,计算并记录两时点各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净变化额,便产生如表3的资产负债表,即金融部门的资金来源和运用表。因中央银行主要统计金融资产,因忽略了实物资产和净权益,此表并不平衡。

表2 金融部门资金来源和运用表

3.资金的金融来源和运用表。由于表2并不能详尽地说明资金的金融来源和运用,如资金还可能来源于出售金融资产或减少积蓄,资金还可能运用于偿还债务。表3详尽地说明了资金的金融来源和运用,必须说明的是由于数据来源的限制,通常编制表3来反映金融部门的资金来源和运用。

表3 资金的金融来源和运用表

4.全社会资金来源和运用表。表2、3均忽略了非金融部门的资金来源和运用,非金融部门的资金来源和运用包括经常账户和资金账户的交易,美国于1955年最早发布的整个经济体资金来源和运用表包括经常账户交易、资本账户交易和金融交易(表6),是目前资金流量表的最初的结构,虚线上方来源于损益表,虚线下方来源于资产负债表,且上下两部分各自平衡,表示所有的资金来源等于所有的资金运用,即部门的经常收入和资金借入的加总会等于经常支出、资本支出、资金借出和积蓄的加总。1959年开始,资金来源和运用表演变成仅包含虚线下方的部分,最后形成当前的资金流量表,如表5(假定经济体仅3个部门)所示,并成为金融账户流量统计表的基本结构。

表4 全社会资金来源和运用表

表5 资金流量统计基本结构图

5.跨部门“一对一”账户。2008年金融危机后,为了获取金融相关部门间的联系,维护金融稳定,欧央行、日本银行和韩国央行相继编制“一对一”账户流量统计表来分析经济各部门间的联系,如欧央行编制了存款、短期贷款和长期贷款余额及交易的“一对一”账户数据,基本结构如表6所示。

表6 金融工具“一对一”账户数据表(交易)

(二)统计规则

各国货币与金融流量统计框架主要采用了1993年版国民账户体系中的流量统计基本框架,既包括存量统计又包括流量统计,且期间的总流量分为三个部分:交易、重新定值、资产数量的其他变化,见流量统计基本框架图。

图1 流量统计基本框架图

期初存量是指某类金融资产或负债在会计期间开始时的总存量价值,即期初余额。

交易是指机构单位之间因共同签订协议使金融资产或负债所有权的形成、清算或转移中产生的金融流量。通过出售、转移或其他方式放弃与金融资产或负债有关的各种权利、义务和风险就会带来所有权的改变。

重新定值为从以下变化中产生的金融流量:一是金融资产或负债的市场价值发生变化;二是因汇率的变化导致以外币标价的金融资产和负债的价值发生变化。

资产数量的其他变化是除交易和重新定值外的价值变动,包括债权的冲销、资产的重新分类、黄金的货币化和非货币化、特别提款权的分配和取消以及其他事项引起的价值变动。

期末存量是指某类资产或负债在会计期间结束时的总存量价值(即期末余额),等于期初存量价值加上交易、重新定值和资产数量的其他变化产生的流量。

(三)计值规则

资产或负债计值采取公允价值计量及权责发生制确认交易,期间的总流量分为三个部分:交易(T)、重新定值(VC)和资产数量的其他变化(OCVA)。 期末存量(CS)-期初存量(OS)=交易(T)+重新定值(VC)+资产数量的其他变动(OCVA)。其中,具体规则如下:

1.计入交易(T)项下的流量

对于本币资产或负债而言,资产或负债所有权的产生、清算和转移而发生的资产或负债的价值变化加上应计利息计入交易(T)项下的流量。

对于外币资产或负债而言,见下面VC的说明。

2.计入重新定值(VC)项下的流量

主要由外币资产或负债的汇率变动引起的折算差额产生。假设外币资产户负债以外币标价的期初存量和期末存量分别是s0和s1,折算为本币的期初存量和期末存量分别是OS和CS,期初汇率和期末汇率分别为e0和e1,报告期内的日平均汇率是em,则:

——当OCVA不存在时,

计入流量统计交易(T)项下的为

计入流量统计定值变化(VC)项下的为

——当OCVA存在时,

计入流量统计交易(T)项下的为

计入流量统计定值变化(VC)项下的为

3.资产数量的其他变动(OCVA)项下的流量

资产或负债的的其他变动主要产生于金融工具的重新划分,主要发生在:

A.收入或损失转入股票和其他证券的负债账户的留存收益;

B.股票和其他证券账户的留存收益转入一般或特殊储备;

C.贷款、债券或其他受损金融资产的准备;

D.贷款、债券或其他受损金融资产的冲销。

三、借鉴与启示

目前我国资金流量统计还没有采用国际通用的统计和计值规则,也缺少各部门的资金流量表,遗漏和统计误差项规模较大,本文在借鉴的基础上提出以下改进建议和思路,供参考。

(一)建立以部门、工具为主线的统计分类体系

目前我国的资金流量表还比较简约,部门和工具双维度的划分无法全面反映资金流动状况,也缺少各部门的资金流量表。建议借鉴一对一账户统计方法,按照单个金融工具(交易事项)分别进行统计,并以矩阵的形式表示,纵向栏、横向栏按实体经济的部门分类,并按照部门、交易事项对单个金融工具进行汇总,形成纵向(或横向)栏代表不同部门、横向(或纵向)栏代表交易事项的资金流量统计体系。

(二)建立以流量、存量和调整表为主体的账户内容体系

我国目前的资金流量表和社会融资规模统计表均统计增量数据,没有区分交易数据和“非交易”数据。建议将金融账户内容主要分为三块:一是存量表,即每一个部门的资产负债表;二是流量表,即反映了金融交易事项发生所带来的存量变化情况;三是调节表,对于借款、债券和股票(包括发行和未发行)等以市场价格或公允价值计量的,设置用于调节流量表和存量表差异的表。此外,还可以开发一些附表或说明表,共同构成资金流量统计的核心。

(三)采取公允价值计量及权责发生制确认交易的统计方法

目前我国的统计体系没有全面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及权责发生制确认交易的统计方法,无法反映价格、汇率、利率等重新定值引起的资金流量变动,建议按照国际通用的统计、计值规则:一是采用公允价值估值。运用公允价值对经济主体所持有的金融资产进行计量,对于无法获取其市场价格的金融资产,可以借鉴国外中央银行的做法采用相近标的的市场价格来估计。二是按权责发生制确认交易。如“按揭贷款”和“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等多期或延期支付金融工具以及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均按照权责发生制记录。

(四)运用一对一准则按季编制金融流量和头寸汇总表

2008版SNA虽提供了基于一对一账户统计方法获取部门之间关联性数据的综合性框架,但目前我国并没有付诸实践,导致部门关联性数据的缺失。建议采用2008 SNA体系的金融账户标准,运用一对一的准则编制金融流量和头寸汇总表,获取部门之间关联性数据的综合性框架,按照部门分类和工具分类进行加总处理,形成一个横向栏代表金融交易、纵向栏代表部门分类的分部门资金流量表,最后汇总成全社会资金流量表。此外,美、日、欧等国都是发布季度或月度时间序列数据,我国只有年度数据,建议将数据频度改为季度,提高数据的时效性和可用性。

猜你喜欢
资金来源负债表存量
2020年10月30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供求比、存量及消化周期(单位:万平方米,月)
2020年1月64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供求比、存量及消化周期
存量时代下,房企如何把握旧改成本?
汇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资产负债表(2019)
中美风险投资机构管理资金问题的比较分析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探索
新高校会计制度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腐败存量
中外高等教育经费来源途径对比分析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