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育与高校体育教学研究

2015-05-11 19:44廖斌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7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个性化

廖斌

摘要:个性化教育即对具有特殊性特点的学生整体进行研究,进而分析出其特点和教学需求,再结合社会需求,整合出一套适合其发展的系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习得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发挥其特长,培养其创新能力,开发其潜在的学习能力。实现个性化体育教学主要应从教学对象进行分析,即不同性别学生的个性化教学、特殊群体的个性化教学与少数民族学生的个性化教学。

关键词:个性化;体育教学;教学对象;教学对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7014602

以人为本,以教育对象学生为主导的教育理论基本形成,在改革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以学生为本位,强调学生在改革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个性化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个性化教育即对具有特殊性特点的学生整体进行研究,进而分析出其特点和教学需求,再结合社会需求,整合出一套适合其发展的系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习得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能发挥其特长,培养其创新能力,开发其潜在的学习能力。个性化体育教育重点在于捕捉学生的体育特长,提高学生体育素质的同时,开发学生的体育潜能,不仅能够更好地贯彻体育教育理念还能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浓厚兴趣,达到体育活动受益终身的效果。

笔者认为实现个性化体育教学主要应从教学对象进行分析。

1对不同性别学生的体育教学分析

传统体育教学多以男女混班进行,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省教学设施和教学人员,另一方面体育课程设计上也较为简单。但男女混教的教学模式并未充分考虑男生和女生的身体素质存在一定差别这一特性,无法设计出适合其自身发展的特色体育教学方式,此外,传统的体育教学设计在课程设计上因要权衡男女生都适应的状态,在课程设计上就会单调无新意,这样一来学生对体育课程便失去兴趣,不利于真正做到体育思想的终身适用。因此,在体育教学上尤其是对高校学生应做到区分性别的教学方式:

(1)课程设计上的合理性。考虑到男女生兴趣爱好的不同,高校体育教学在课程设计上应充分考虑这点,设计学生兴趣所向的体育课程能最大限度的提起学生的运动欲,从而达到主动锻炼身体素质的目的。例如女生较喜欢塑形性强,难度小,体能较小,流汗量不大的运动,现今高校也考虑到了这点,在体育课程上设计了健美操班、体育舞蹈班、瑜伽班等,极大的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选择方向;而男生较喜欢的运动如跆拳道、柔道等国外新型的运动项目,高校里也在慢慢吸收进入体育课程的设计中来,实现体育教学的国际化。

(2)传统体育课程区分性别分班教学。考虑到男女生身体特殊性,在传统体育教学中也应当区分性别分班教学。男生在学生培养计划上强度更为激烈,女生则更多考虑到其自身特殊性设计出更合理的培养方案;另外,教员也可以做到性别区分,考虑到女生身体特殊性要求,女生教学由女性教员更为适宜。

(3)课程设计上做到先调查。现代高校在课程设计上已经考虑到其方法,但是实际运用中仍有不足之处,例如系统登录难,创新性课程少无法满足学生需求量等,因此在课程设计上因先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再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课程。

2对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教学分析

所謂特殊群体是指有特殊身体状况的学生,这些学生因先天或后天原因不能从事普通学生能适应的剧烈体育运动,在这些学生群中,体育教学应当更多强调个性化和人性化。对于该学生群体体育教学改革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个性化的体育项目。各高校在布置整体的体育教学内容时应做到整体性丰富的同时兼顾个性化体育项目的开展,对特殊群体学生针对性的设计体育项目,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同时结合现有教学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符合特殊群体学生身心状况的体育活动,将文化性和娱乐性带入健身活动中,让特殊群体锻炼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真正感受到体育运动所带来的魅力。

(2)更新原有的体育教学方法。教师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会增加特殊群体对体育的兴趣度和参与度。教师可以在原有方法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创新教学方法,因特殊群体中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又有不同,教师可采用先讲解后根据不同学生自身特点因材施教,提供不同深度的整体材料以促进学生练习策略,并根据学生情况依次降低整体性要求直到能够适应个性化群体独立完成;老师也可在进行示范教学后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情况类似群体为单位,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基准进行动作学习,直到整体小组成员能独立完成符合自身条件的体育项目为止。

(3)因材施教,改革原有教学评估标准。体育课程设计合理与否,体育价值是否合乎课程设计对象主要的考察依据在于体育教学的评估。通常的体育教学评价标准主要是课程结束时对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进行考察,也即传统的体育考试方法来获得该项科目的体育学分,一般分为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考虑到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教学特殊性要求应做到个性化和人性化,故应当摒弃传统的考察标准,设计符合该群体的教学评估模式。一是降低传统评估模式的评估标准,既然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课程设计上具有特殊性,考核方式也应当与之对应,在考核总结阶段注重的是体育技能的掌握和学生身心锻炼的目的能否实现而非量化考试结果,学生必须通过某项测试才能获取学分的考核模式不适用于特殊群体学生。二是采取平均值方式进行考核。特殊群体自身身体特点各不相同,因此在考核标准上以整班学生平均体育水平为基础,根据学生个体在班级中所占的相对位置进行评价。

3对少数民族学生的体育教学分析

与汉族学生相比较,少数民族学生的体育学习具有鲜明的特点。具体有以下几点:

(1)不同少数民族的民族习惯不同,导致体育意识和项目选择的差异。民族地区思想、文化及宗教对少数民族学生的体育意识影响很大。少数民族大都信仰宗教,宗教在少数民族中有着久远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宗教、文化习俗等因素影响不仅对学生有所影响,对授课教师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继承和发扬民族民俗体育对体育文化有积极的作用,但在部分民族高校中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过分强调本民族文化而排斥其他外来体育项目不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但忽视特色民族体育项目也是不妥的,各高校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素质和兴趣爱好开展具有特色的体育项目民族舞蹈和其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此来调和少数民族的体育需求,一方面是对民族习惯的尊重另一方面给予少数民族学生更多的体育选择机会。

(2)少数民族自身身体素质的差异对体育项目的喜好具有影响。不同少数民族受文化传统和地理环境的影响造就出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北方少数民族性格较为粗犷、直率较喜欢竞技类的体育运动,这类民族自身身体素质很好,在选择体育项目时比较喜欢激烈性强活动量大的运动例如:藏族、蒙古族等民族身体素质较好受民族习惯和地理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较喜欢激进式的运动方式,而南方少数民族性格温婉,较喜温和型活动量较小的运动项目,例如傣族、景波族民族等身材较为纤瘦,该民族的文化传统娱乐方式以能歌善舞为主,因此较喜欢温和型的运动项目。根据调查,高校中少数民族大学生在选择体育项目时会根据自身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因此高校在体育课程设计之前先要对本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及民族类别、民族习惯、学生兴趣等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够设计出合理的体育课程。

(3)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设计合理的体育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如前所述,高校在设计体育课程前首先应当先对各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结合学生喜好及高校自身的设施、教员素质的设计合理的体育课程;其次,在课程设计上应当贯彻好“体育终身”思想,兴趣是学生最大的学习动力,要让学生乐于学习而非迫于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学习乐趣,致用终身;最后,建立起各类特色运动的交流机制,汉族和少数民族间,少数民族之间具有良好的交流平台,交流自身擅长的体育运动心得,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树立学生全面学习的体育意识观,从内心热爱体育,真正落实“体育终身”思想。

少数民族聚集区和多民族杂居区的高校体育课程设计上也应当有所不同。对于少数民族较多的高校应当根据该校学生的民族特点,吸收学生的建议,合理设计适合学生的体育项目。部分学生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项目也十分感兴趣,高校不妨适当将其引入教学中,以此增加学生学习兴趣,达到体育学习受益终身的效果。

4结语

高校体育教学中应当融入个性化理念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改革中“以人为本”仍是改革的重中之重,本文试图从教学对象的学生入手,由浅入深进行分析,研究个性化教学在高校体育改革中应重点考虑的问题。由于各个高校具体情况不同,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时应结合自身基础设施、学生特点、教职人员等具体情况使个性化教育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灵活性特点,进而完善高校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个性化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寒风吹彻》的个性化解读
高考议论文的个性化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