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多元化教育教学方法思考

2015-05-11 19:44宋焱宏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7期
关键词:多元化发展高职教育创新

宋焱宏

摘要:高职教育迄今为止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发展历史,面对当前招生制度改革势在必行的态势,如何创新自身的教育方法,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学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教育;创新;多元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7015502

1实现高职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高职教育的日益成熟,以及社会对于基层岗位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张,我国现行的高职教育体系正面临着一个关键的转型时期。传统的高职教育观念,即单一的注重对学生技术操作能力培养的这样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合新时代的发展,企业和社会所需要的不仅仅是有着熟练的职业技能的工作者,更需要的是兼具强健体魄、开放性思维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的新世纪人才。这同样也是高职院校突破自身瓶颈,为学生搭建长远发展平台的必然选择。

2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

随着网络日益深刻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高职教学方式也面临着信息化的挑战,传统的单一书本教育显然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需要。然而,信息化教学绝不单单只是在课堂上对多媒体的运用,它更看重的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这一工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举一反三的创新意识。因为传统的课堂教学可以简单总结为教师的一种信息输出,但信息化教学具有信息双向流动的特点,更有益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

2.1小组任务教学模式

小组任务主要是指把学生按照男女比例以及知识水平等各种因素分成小组,教师分配相应任务,学生按照小组完成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下自己独立运用office等软件来完成小组任务,同时在学校的官方论坛教师可以公开答疑或者与学生相互讨论,随时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充分发挥互联网实时性的优势。同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学生们的團队合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沟通交流能力都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工程中得到很好的提升。教师给学生小组分配教学任务后,各小组的同学也会有一种竞赛的感觉,因此会互相注意彼此的任务完成质量,这种定任务的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完成目标的决心,各小组之间也有一定的激励作用。这样本来枯燥乏味的课堂也就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们在完成小组任务的同时,也高效地利用和掌握了本学科的内容,这是传统教育模式远远不能比拟的。

2.2多媒体电子教学模式

多媒体电子教学是信息技术课堂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多媒体电子教学模式具体分为课内和课外两种教学模式。在课内教学中,主要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等内容。高中学生对什么都比较感兴趣,一旦老师展示与课堂相关的有趣事物时,他们的兴趣会自动的增强,这样他们就更愿意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积极地参与讨论交流。这样的话,不仅仅减轻了老师的教学负担,更是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课程所具有的灵活性、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等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

此外,课外教学也有非常丰富多彩的形式。对于学习过程中的预习和复习以及练习的过程,教师们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传达给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必要的时间限制,学生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获取更多的资源,教师也可以远程帮助学生解答疑难。虽然这种网络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但是教师也要注意每节课学生的课堂反馈和总结评价,以方便管理。因为在这种开放性的网络教学中,虽然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自觉性和创造能力,但是不同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同,所以,教师们的监管还是不可缺少的。

3文化教育与身体素质教育相结合

要衡量教学方法是否有益,首先应当明确教学目标。高职学生的培养方向主要定期在基层岗位型人才,这类岗位对于员工的身体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教育工作者也要打开自身的观念,意识到高职教学应当是一个通过课堂和课下教育相结合,通过课下环境对学生形成影响实属更重要的一种教学形式,从而综合培养学生的过程。因此高职教学应当丰富自身教学方式,扩展教育内涵。所谓的“教”不应当仅限于对学生文化知识的培养,更要和身体素质教育紧密联系起来。

很多学生进入大学沉溺于安逸的生活环境,不爱运动,身体素质大大下降,营养不良、耐力下降、肥胖等亚健康现象屡见不鲜。合理的体质健康提升规划可以使得学生健康的身心得到发展,有利于自我意识的协调,培养环境适应能力,使得学生的人格意志得到深化。同时,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经常与自然接触,有助于心灵的熏陶。而且,良好的体育运动引导也能够转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识,养成终身运动的观念。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良好的身体素质,也是学生适应社会、创造社会所必不可少的素质。高职院校要通过课堂内外的引导以及学校自身软硬件设施的建设来综合实现使学生强身健体的目标,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育理念,开拓自身思维,意识到高职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过程,即“时时是教育,处处有教学”。

3.1丰富体育教学内涵,引导学生培养运动兴趣

学校应该有针对性的培养一批能够正确认识体育教育,熟练地掌握体育技术、技能的体育人才,让他们作为运动精神的传播者来引导学生建立起积极的运动观念。体育教学不仅仅让学生为了达标、考试而进行锻炼,这样会抑制学生的个性,而应当在体育的课程内容中增加大量的闲暇运动,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慢慢地体会到运动的价值不仅在于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实现自身体能的突破,在运动中认识自我,砥砺自我。增设学生喜爱的体育休闲项目,提高其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不断地激发其锻炼的动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2有计划的推进体育活动,改善运动条件

针对学生自制力普遍较差这一特点,学校应采取合理的制度安排来保证每个学生在校都能得到最基本的体育锻炼和休息时间。有计划的在校开展广播操、武术操、健身操、跑操等多样化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并保证活动质量。通过定时熄灯和组织晨练这一措施来保证学生得到合理的睡眠安排。要不断更新完善学校的体育设施,安排专项资金进行定期的保养和新器械的引进。免费向学生开放所有的运动场馆,切实加强对体育器材、运动场地的使用与管理,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同时确保学生体育运动安全。

3.3开展卫生健康和饮食条件的专项整治行动

成立学校卫生工作专项领导小组,帮助学校搭建双向卫生服务网络,建立起学校公共卫生和个人寝室的联动机制。学校将安排专门的学生组织定期对寝室的个人卫生状况进行检查;同时建立起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可以利用微博等新兴媒体搭建监督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对学校的食堂、医院、公共卫生设施等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对于违规行为坚决的予以举报。同时推行食堂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有条件的应当参照营养师的意见,合理搭配学校食堂供应菜品的营养需求,做好饮水卫生的日常管理工作,接受当地卫生部门的管理指导。

3.4建立学生体质档案

每年至少安排一次统一的学生体能测试活动,并建立每个学生的体质状况档案,一方面可以通过体测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对症下药的提出改进意见,另一方面通过体侧可以观察学生体质水平的变化情况,以此作为学校体质健康改革活动成效的衡量标准。

4技能培养与思维拓展相结合

4.1教师要善于和学生沟通,营造轻松地课堂气氛

教师在课堂以及课下要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以便根据实际来调整在自己的教学计划。同时教师在授课时不宜过于严肃,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如果老师不能很好的调节课堂气氛,在紧张压抑的氛围中,学生们只能选择被动接受或者是消极的学习,学习效率自然就不高。但是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们小组交流、游戏示范、分享心得等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那么在融洽、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们更容易亲近老师,能够积极地提出自身的想法。当然,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之上的,对于学习成绩优异和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老师应该一视同仁。对于每个学生所提出来的问题以及不懂的地方,都要耐心的解答,或者是让学生们采取小组讨论等方式得出结果。

4.2教师要协助学生形成温故而知新的习惯

专科时期作为学习与工作时间的衔接点,仍然是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节点。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学生受用终生。教师在这个阶段应当辅助学生形成时常回顾所学知识,反思重点的习惯。教师们应当注重搜集学生出错最多的知识点,然后归纳整理,让学生们多加练习。另外,教师们也可以鼓励学生形成勤记笔记的习惯,并经常拿出来看看,这比单纯的只强调学习新知识要更有效率。

4.3在教学中设疑,激发学生兴趣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要帮助学生形成举一反三,主动思考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主要是指学生们能够针对所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能够提出问题,并且可以自主探究或者是合作交流,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長期以来,在以高效培养实用人才的教育目标的大背景下,职业教学中一直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严谨性和对学生的技巧训练,却忽视了引导学生去学习了解和方法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课堂上缺少在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培养了大批职业技能强的学生,但是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却不够,无形间使得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在教学中,老师们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激发学生问题意识方面,在授课过程中不要一味的强调对现有知识的重复性训练,而是应该这对某个知识点设置疑难,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充分的思考,最后可以让大家在课堂上分享心得,或者是带领大家解答疑难,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同学们主动的学会带着问题学习,课堂效率自然也就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宝亚.浅谈教学质量评价的多元化[J].安徽教育学报,2014,(10).

[2]张守芳.网络教学质量评价与监控平台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

[3]王平祥.开展课堂教育质量评价的理论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3,(10).

[4]刘冠生.关于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几个问题[J].当代科学教育,2005,(13).

猜你喜欢
多元化发展高职教育创新
中通赴美上市探究
试论当今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试析网络时代成人教育的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