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体系研究

2015-05-11 21:26张雅菲
现代商贸工业 2015年7期
关键词:专业建设旅游业高职院校

张雅菲

摘要:专业建设关系到一个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教学内涵建设的核心。在分析专业建设的背景、意义的基础上,从学校、政府、企业、学生四个角度构建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体系。根据专业建设体系,具体的实施措施有: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能力。

关键词:旅游业;高职院校;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07014202

0前言

旅游管理专业在国外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国内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创办旅游高职院校,起步较晚。1979年,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成立,标志着我国旅游管理专科专业的形成。截止2008年末,开办旅游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为564所,占高等院校总数的69.6%。有学者认为开办旅游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扩张速度过快,只注重外涵发展,忽视内涵建设,导致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出现一系列问题。本文就从专业建设入手,分析了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体系。

1专业建设的背景分析

1.1行业发展背景

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就全国来讲2013年我国旅游业保持健康快速发展,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9475亿元,比上年增长14%。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入境旅游人数1.29亿人次,出境总人数9819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17亿美元,增长3.3%。拿地区来说,以陕西省为例,2013年境内外游客达到2.85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13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超过20%。从上述国家和陕西省的数据可以看出,旅游行业发展迅速,旅游管理专业建设适应行业发展背景。

1.2人才需求分析

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是对旅游专业的人才需求的日益扩大。据统计,目前全国旅游业从业人员600万。但经过行业调查发现,实际对旅游业人才需求远远超出600万,旅游业人才缺口较大。以陕西省为例,截至2013年底,全省A级旅游景区254家,其中5A级5家、其余是4A级及其以下;旅行社716家;旅游星级饭店377家,其中五星级10家,四星级及其以下的有367家;农家乐经营户1.7万多个。旅游行业直接从业人数45万人,带动相关行业就业超过200万人。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旅游行业人才需求旺盛。

2专业建设的意义

专业建设与高职院校教学内涵建设、人才培养质量和地区人才支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具有以下重大意义:

2.1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建设的核心

专业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专业建设包括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训基地等内容,这些因素都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培養质量。因此,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建设的核心,对提高学校的办学规模,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有很大的指导作用。纵观高职院校各类专业办学,发现成功的专业都有一个适合社会需求的专业建设体系。

2.2专业建设为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近几年,在全国旅游发展的大形势下,各地旅游业也迅猛发展。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正是以面向地区旅游人才市场需求、服务地区经济作为出发点,为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解决地区旅游人才缺乏的问题。

3构建专业建设体系

专业建设离不开政校企的三方合作,以学校为主体,政府和企业共同参与构建。政府搭建合作平台,学校和企业进行合作。依托地区特色的旅游资源,以培养适合区域旅游行业发展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突破,以课程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快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构建并充分发挥旅游管理类专业效应,着力提高社会服务能力。根据上述专业建设的具体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构建措施。

3.1变革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将传统的“2+1”人才模式变革为“淡进旺出、阶段提升,岗位主导、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考虑旅游业的淡旺季,与企业需求对接,真正实现淡季学习,旺季工作的目的。3年时间分为六个学期,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指入学后的前三学期,着重在于专业基础知识学习;第二阶段指第四学期的1-6周,利用校内实训室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实习做准备;第三阶段即第四学期的4月至第五学期的10月实行渐进式的顶岗实习;第四阶段指第五学期的11、12两个月,针对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校内基础理论提升;第五阶段指第六学期,进行毕业顶岗实习,开始找工作。

3.2建设课程体系

(1)依据岗位需求开发课程体系。

结合社会、企业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需求方向,组织旅游企业相关岗位管理人员进行共同研究分析,明确岗位要求、工作范围及能力需求,根据不同能力对现行课程进行分类,根据需求,开设新的课程,最终形成“岗位为主导”的课程体系。

(2)依据专业证书类别设置专业课程。

根据专业资格证书对于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共同探讨课程设置,使学生在校所学习的课程与专业资格证书相对应,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能考到相应的专业证书。

(3)依据岗位能力加大核心课程建设。

在制订好课程标准的同时,依据岗位能力需求,有所侧重,加大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核心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能力要求、课程、实训设施配备方面要求较高,对学生能力培养更有效果。通过核心课程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带动专业其它课程建设,推进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

3.3建设教学团队

实行内部人才培养与外部高层次人才引进相结合,建设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高水平教学团队。每年组织专业课教师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挂职锻炼、顶岗培训等,使“双师型”教师比例不低于90%;每名专业教师结合课程教学,每年带领一批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同时鼓励教师积极申报主持或参与各级教科研项目;聘请政府、企业单位的负责人作为外聘教师,到学校给学生做讲座、报告,或者进行技能培训。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让学生在充分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能得到政府、企业专家的指导。

3.4建设实训基地

3.4.1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1)建立导游沙盘实训室。

学院内利用多媒体互动式视频教学软件,建设各地特色的旅游景区沙盘模型,为学生提供导游基础、导游业务课程实习,训练学生的导游技能。

(2)建立校内旅行社。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引进先进的旅行社信息管理系统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旅行社。旅行社建立有导游、计调和财务等部门,可以让学生开展旅行社相关服务。在旅游淡季,作为校内实训基地,为导游业务、旅行社经营与管理、会计基础等课程实习服务;在旅游旺季,作为旅行社,可以獨立进行运营,学生可以实际带团、联系车辆、账务核算,在运营过程中提高学生导游业务能力和旅行社管理能力。

(3)建立校内酒店。

校内酒店可以以学校招待所的形式存在,既有前厅客房,又有餐厅,为学生的课内实习提供场所,在实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学会前厅客房、餐厅的各项服务技能。同时校内酒店又可以对外营业,为前来探望亲朋好友的人提供住宿,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机会。

(4)建立校内形体训练房。

作为服务行业,旅游从业人员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人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从业人员的形体礼仪要求较高。建立校内形体训练房,可以为旅游服务礼仪课程实习服务,同时满足旅游企业对学生形体礼仪的要求。

3.4.2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由于旅游专业的特殊性,学生要经常到星级酒店、高级餐厅、旅行社、景区等旅游企业单位实习,因此学校要加强与这些单位的联系,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以满足学生实习的需要,共同为培养旅游高技能人才服务。在这方面,就需要政府的支持,政府部门可以牵线搭桥,学校和企业进行合作。学校提供学生到企业实习,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际锻炼,同时企业也可以解决旺季人员不足的问题,起到互惠的目的。

3.5建设社会服务能力

(1)搞好专业培训。

这主要指学校对企业工作人员的培训。与地区内各旅行社、酒店、景区合作,为其提供培训服务。培训依据不同的岗位提供不同的培训方案,一线服务人员注重服务意识和技能培训,中层管理人员注重管理能力培训。成立导游证培训点,为地区提供导游证培训服务,为旅游业培养更多的导游人才。

(2)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技术咨询服务是针对政府、企业进行的。利用专业优势,提供技术信息咨询服务,为旅游行政部门、旅游企业等进行技术支持,帮助其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教师可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帮助旅游行政部门进行旅游调研或者完成各项旅游科研项目。

参考文献

[1]2013我国旅游业“三增一降”总收入29475亿元[EB/OL].http://gb.cri.cn/42071/2014/01/17/6351s4394792.htm,20140117.

[2]陕西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N].中国旅游报,20140314.

[3]旅游管理重点专业建设及专业群建设方案[EB/OL].http://www.shaanxi.gov.cn/0/1/9/42/131375.htm,20100527.

[4]2014年我国旅游业发展趋势分析[EB/OL].http://www.chinairn.com/news/20140106/141801896.html,20140106.

[5]全国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发展调研报告[EB/OL].http://www.shaanxi.gov.cn/0/1/9/42/131375.htm,20100527.

猜你喜欢
专业建设旅游业高职院校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旅游业
简析1912—1928年北京的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