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胃息肉的护理

2015-05-13 06:50李月艳
护理研究 2015年27期
关键词:穿孔息肉内镜

李月艳

胃息肉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是指胃黏膜的局限性隆起物,为胃癌的一种癌前病变[1]。近年来,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进步,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已成为胃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2]。与外科手术相比,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本研究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治疗的165例胃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病人,经过围术期精心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经EMR治疗的胃息肉病人165例,其中住院病人105例,门诊病人60例;男93例,女72例;年龄16岁~71岁(48.2岁±2.8岁);已婚131例,未婚34例;退休人员40例,职员14例,农民90例,其他21例;上腹胀痛61例,腹泻10例,黑便8例,其他86例;息肉最大直径0.5cm~5.0cm,0.5cm~1.0cm 94例,1.1 cm~2.0cm 58例,2.1cm~5.0cm 13例;单发性息肉90例,多发性息肉75例。病理分型:腺瘤性息肉87例,炎症性息肉48例,增生性息肉35例,神经内分泌肿瘤5例。部位:胃窦91例,胃体48例,胃底21例,幽门5例。

1.2 护理

1.2.1 术前准备 ①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术前完善心电图、血常规、空腹血糖、凝血功能检查,并了解血压、心肺功能情况,尤其注意近期是否服用阿司匹林、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抗血小板凝集药物,如有应停用该类药物7d后才可行息肉切除,带有心脏起搏器者禁忌此项检查。③术前病人口服盐酸达克罗宁胶浆喉部局部麻醉及口服二甲硅油散消除胃内泡沫,操作前30 min肌肉注射山莨菪碱10mg。④仪器药品准备[3]:为了手术顺利完成,避免出现出血和穿孔,术前仪器准备是关键。使用日本生产GIF-H260电子胃镜、德国生产ERBE专用高频电凝器、一次性内镜注射针、电圈套器、内镜专用钛夹、五抓钳、活检钳等;检查治疗所需设备连接是否完好,电极板位置及电流功率设置是否正确,并在体外进行预试验,将脚踏放在医生一触即发的位置。常规预备凝血酶、巴曲酶、肾上腺素(1∶10 000),为药物喷洒止血和内镜止血、穿孔做好准备。

1.2.2 心理护理 由于病人过度担心手术结果普遍存在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故护士术前需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应首先让该病人了解内镜治疗的必要性,指出息肉早期虽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随着息肉发展,会引起一系列消化道的症状,特别可能出现癌变,再次告知一般胃息肉首选内镜治疗,EMR已经成为一项成熟技术,是目前胃肠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是一种较外科手术时间短、痛苦小、创伤小、术后预后较快的技术。讲解EMR的相关特点、手术目的以及手术步骤等专业知识,并解释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帮助病人做好心理准备,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给予人文关怀,可调整病人的心理状态,减轻其负担,医务人员的关心、亲切的语言、科学的精神,可消除病人的顾虑,取得病人的配合,以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1.2.3 术中护理 采用我科统一的术中护理量表进行一一核对,保证术中护士及时、准确配合医师操作可起到重要的促进和协助作用,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首先协助病人取左侧卧位,放置并固定牙垫,将负极板贴在病人臀部或小腿,做好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检查手术器械是否处在备用状态,在术中嘱病人缓慢呼吸,分散注意力,解除其紧张情绪,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当内镜插至病灶处,观察病变大小。对息肉隆起病变或平坦型病变,直径≤2cm病灶可用注射针在黏膜下层注射1∶10 000肾上腺素[4],使病变隆起,随之用高频圈套器切割。≥2cm病灶,注射针可沿病变处多点注射1∶10 000肾上腺素,是病变抬举良好,随之用高频圈套器切割。息肉切除后,残面用钛夹缝合,防止出血,息肉摘除后用五爪钳夹取息肉随内镜退出,将息肉组织用95%乙醇固定后及时送病理科化验。

1.2.4 术后护理 术后嘱病人禁食水,护理人员需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是否有出血、腹痛、穿孔等不良反应出现,若脉搏、血压等征象出现急速改变或是出现出血症状,需尽快通知医生予以有效处理,手术完成数天后往往因为焦痂脱落而发生穿孔现象,是否有突发性腹痛、腹胀等情况出现,疑似穿孔者需尽快手术处理[5],并进行详细记录,通过静脉补液补充病人所需的能量[6]。术后24h护理人员对病人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若病人无出血、腹痛、呕血以及黑便等临床表现,则可进食,以半流质饮食如米汤、面汤为主,严禁辛辣、酸、烫等刺激性食物。不同息肉大小病人的护理要求见表1。

表1 不同息肉切除大小病人的护理要求(n=165)

2 结果

165例病人均配合手术治疗,息肉摘除率为98.8%,其中2例病人术中出现穿孔行外科手术,3例病人术后出现迟发型出血,经内镜下止血后未再出血。

3 讨论

胃息肉属于消化系统常见的一种疾病,在内镜治疗胃息肉过程中,护理人员的工作贯穿治疗的始终,无论是术前的心理护理疏导、器械及其他准备,还是 术中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术后的饮食告知、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等方面,都对确保手术顺利、安全完成胃镜下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使病人能够积极地配合,最终保证治疗成功。由于我院所在地区以农业为主,农民病人占较大部分,病人文化程度较低,医疗及护理告知工作难度较大,病人主要担心治疗后出现并发症,增加住院费用。本研究针对病人的不同情况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均取得满意效果。具体护理工作包括:①心理护理,通过心理护理,可以调整病人的心理状态,减轻心理负担,消除病人的顾虑,增加病人的依从性,增加对治疗过程的满意程度。②术中护理,本组病人发生2例穿孔、3例少量出血,原因可能为术中医生与护士配合不及时,圈套器套入过多正常组织后电凝电切所致,所以术中护士及时、准确配合医师操作可起到重要的促进和协助作用,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③术后护理,可以早期发现术后的不良反应,为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避免并发症的进一步进展。本研究依据不同的息肉大小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术后病人均恢复良好。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胃息肉病人进行精细的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能够有效消除病人的焦虑与恐惧,保障手术顺利进行,且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病人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治疗,减轻病人的术中不适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胃息肉的首选方法。护理人员积极参与胃息肉切除操作治疗可以明显减少病人的心理负担及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在临床护理中进行积极实践。

[1] 杨晓云.电子胃镜下行胃息肉电切术57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5(5):63-64.

[2] 张冬梅.内镜治疗胃息肉的临床应用[J].当代医学,2008,14(23):80.

[3] 徐静涛,徐小松.无痛胃镜下息肉电凝切除术的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2):232-233.

[4] 陆丽,李超.经肠镜高频电凝切除术治疗儿童结肠息肉1 316例临床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9):1238-1239.

[5] 曲衍花.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的护理配合体会[J].中国诊学杂志,2011,11(17):4126.

[6] 王桂荣,黄海今,刘秀梅.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胃息肉的围术期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670-671.

猜你喜欢
穿孔息肉内镜
眼内镜的噱头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大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较大隆起病变中的应用(附50例报告)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效果研究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老年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治疗分析
早期胃癌的超声内镜诊断及内镜下治疗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