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教学法在预防高职护生临床实习初期锐器伤中的应用效果

2015-05-13 06:50婕,王
护理研究 2015年27期
关键词:锐器问卷案例

林 婕,王 进

医疗锐器伤是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最常发生的职业伤害之一,对医护人员所造成的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的伤害都毋庸置疑。研究表明,医疗锐器伤尤其是被与血液体液接触过的锐器,如注射器等刺伤可能传播20余种血源性传染病,超过80%的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感染,如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等,是由于医疗锐器伤引起[1]。在医务工作者中,护士是发生锐器伤的高危人群[2],护士每天在护理工作中与大量病人直接接触,从事注射、静脉输液等多项侵入性操作,极易发生针刺伤等医疗锐器伤。实习护士作为护理人员的特殊群体,由于其临床经验不足、护理操作不熟练、自我防护意识薄弱,更容易发生锐器伤。在进入临床实习前3个月,更是医疗锐器伤的高发时期。有研究表明,临床实习初期实习护生发生针刺伤的风险率可高达100%[3]。在实习生进入临床实习前,进行预防医疗锐器伤的相关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4年4月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我院2012级高职护理25班、26班护生104名为研究对象,其中女99人,男5人;年龄21.45岁±0.34岁。25班54人为观察组,年龄21.40岁±0.31岁,女50人,男4人;2 6班5 0人为对照组,年龄2 1.3 4岁±0.38岁,女49人,男1人。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教学方法 观察组护生在常规实习前培训动员的基础上,在离开学校去实习前1周进行10个课时的集中加强培训,每个课时45min,包括护理专业教师讲授医疗锐器伤的概念、造成的伤害以及基本防护知识等专业知识(2课时);播放护生发生医疗锐器伤的案例视频引出案例,将观察组护生分成6组,每组9人进行案例小组讨论(4课时),分析案例中锐器伤发生的原因、如何预防、规范护理操作流程以及锐器伤发生后的处理和上报流程。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由各小组推举成员在班级内分享讨论结果并由教师进行总结;教师现场模拟护生锐器伤发生的案例情景,回顾所学护理操作技能,对药液抽吸、注射法、静脉输液、血标本的采集等规范操作进行演示(4课时)。对照组护生进行常规实习前培训动员。

1.2.2 评价方法

1.2.2.1 医疗锐器伤发生状况评价 采用自行设计的医疗锐器伤调查问卷对两组进入临床实习前3个月(2014年4月—2014年6月)所发生医疗锐器伤状况进行回顾性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资料及实习最初3个月锐器伤发生的次数、时间、发生原因与上报情况等。共发放问卷104份,回收有效问卷104份,有效回收率100%。

1.2.2.2 教学效果评价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观察组护生进行医疗锐器伤的案例分析教学法的看法及接受程度的调查,在观察组完成10个学时案例分析教学后当堂发放问卷,调查问卷主要了解观察组护生对本次教学的方法、内容、形式以及时间安排是否满意,护生对本次教学所教授知识的接受情况等,并就本次教学给出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共发放问卷54份,回收有效问卷54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资料的分析和统计处理,两组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医疗锐器伤发生状况 在进入临床实习最初3个月,观察组护生发生锐器伤7例(12.9%),对照组18例(36.0%),两组护生医疗锐器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P<0.05)。

2.2 观察组护生案例分析教学法应用效果 54名护生对本次教学的教学方法、内容、形式均表示满意,在时间安排上,12人(22.22%)表示希望增加案例讨论与分享的课时,50人(92.60%)希望增加教学的总课时以更好地学习如何预防锐器伤,做好自我防护。54人均表示愿意在进入临床实习后再次进行类似培训。观察组护生对本次教学活动所采用的教学形式所传递知识的接受程度见表1。

表1 观察组对教学形式接受程度(n=54)

3 讨论

3.1 高职院校护生实习前进行预防锐器伤相关职业防护教育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医疗锐器损伤,尤其是与注射相关的损伤,是造成临床护士发生血源性传染病的最主要的职业损伤[4]。医务人员作为职业感染的高危人群,其中护理人员为最危险的人群之一。研究显示,全球医护人员年创伤感染率高达0.3%~3.0%[5],在我国,由于血源性传染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高发,护理人员更是面临着极其严峻的职业暴露的危险。初进入临床实习阶段的实习护生由于对医疗锐器损伤的防护知识和意识的缺乏,对临床护理操作技能与技术的生疏,并且自身在身心都需要完成从学校到医院的全新转变与适应,因此,更容易发生医疗锐器伤害。其中,对医疗锐器损伤的防护知识和意识的缺乏,护生在校期间未进行过系统的职业防护教育,是造成实习护生发生医疗锐器伤的重要原因之一[6]。由此可见,如何使高职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阶段之前,就能掌握预防锐器伤相关职业防护知识与技能,需要引起护理院校以及教育者的关注,在高职院校护生实习前进行锐器伤相关职业防护教育势在必行。

3.2 案例分析教学法应用于预防高职护生临床实习初期锐器伤的积极效果

3.2.1 案例分析教学法可以有效预防高职护生临床实习初期锐器伤的发生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在临床实习初期锐器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在护生进入临床实习前运用案例分析法进行预防锐器伤的防护教育,能够有效预防高职护生在实习初期期医疗锐器伤的发生。随着现代护理教育理念与方法的不断进步,职业防护教育已经越来越被重视,高职护理院校逐步在专科护生基础护理教学中开展医疗锐器伤的防护教育,将职业防护教育与基础护理知识技能的讲授相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收获。本研究中高职护生临床实习初期医疗锐器伤的发生率低于黄谨耘等[7]研究结果。黄谨耘等[7]运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将医疗锐器伤的防护教育贯穿于基础护理教学相结合,主要通过课堂讲授,操作示教等方法进行教学后,观察组护生在临床实习初期锐器伤的发生率仍达到55.2%。由此可见,案例分析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方法有着巨大的优势,其将医疗锐器伤的真实案例直观呈现,鼓励学生参与案例的讨论与结果分享,并结合案例进行回示教强化规范护理操作技能,激发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2.2 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法进行高职护生临床实习前锐器伤防护教育切实可行 本研究对案例分析教学法的过程与学生中的接受程度进行评价。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对本次教学的教学方法、内容、形式均表示满意,并希望延长教学时间,愿意在实习期间再次参加类似教学形式的职业防护培训。另外,观察组护生对本次教学活动所采用的教学形式所传递知识的接受程度调查中,案例分析教学以及与其相关的小组讨论学生接受度最高,从中获得的锐器伤防护技能和知识也最多,由此可见,案例分析教学法将抽象的职业防护知识技能直观化,并有机结合讲授法,演示法以及讨论法等,使护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深刻认识,加深记忆,有效提高了职业防护教育的效果,能够被高职护生广泛接受。本研究中的案例分析教学法,不仅降低高职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初期医疗锐器损伤的发生率,并且有效提高职业防护教育的效果,能够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进行实践,帮助更多高职护生预防进入实习阶段后医疗锐器伤的发生。

[1]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Sharps safety for healthcare settings[EB/OL].[2014-02-15].http://www.cdc.gov/sharpssafety/.

[2] Perry JP,Gillen M,Franks P,etal.Costs of needle stick injury and subsequent hepatitis and HIV infection[J].Curr Med Res Opin,2007,23(9):2093-2105.

[3] Yao WX ,Yang B,Yao C,etal.Needle stick injury among nursing student in China[J].Nurse Educ Today,2010,30(5):435-437.

[4] 岳峰,徐良珍,陈锦华.医务工作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J].实用预防医学,2002,9(4):345.

[5] 梁友信,雷玲,金泰.医疗卫生人员的职业卫生[J].中国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3,21(3):163-165.

[6] 毛秀英,金得燕,于荔梅.实习护士发生医疗锐器伤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10-111.

[7] 黄谨耘,陈清.在大专护生基础护理教学中开展职业防护教育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9,16(8):8-11

猜你喜欢
锐器问卷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新型安全型锐器盒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锐器盒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问卷网
蒙医护理实习生实习期间锐器伤调查分析与对策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