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以礼

2015-05-14 20:47叶再春
前线 2015年10期
关键词:本源诸侯荀子

叶再春

治国之道,是中国历代先贤关注的重点。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孔子设问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管子的想法更现实,即“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不管是儒家、法家还是道家,主张虽然多有不同,但不约而同地努力寻找适合中国的治国理政之路。纵观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文明,“为国以礼”始终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思想。

何为礼

【原文节选】

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故君子敬始而慎终。终始如一,是君子之道,礼仪之文也。——《荀子·礼论》

【原文释义】

礼,是用来小心处理生死事宜的。生,是人生的开始;死,是人生的终结。终结与开始都处理得完善,为人之道就完备了。所以,君子严肃地对待生又慎重地对待死。对待死与对待生一样,是君子的原则、礼仪的体现。

【原文节选】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篇第十七》

【原文释义】

孔子说:“礼啊礼啊,难道仅指玉帛等礼器吗?乐呀乐呀,难道仅指钟鼓等乐器吗?”

【原文节选】

曷谓别?曰: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者皆有称者也。——《荀子·礼论》

【原文释义】

什么是(礼的)区别?尊贵的和卑贱的有等级、年长的和年幼的有差别,贫穷的和富裕的、位尊的和位卑的都各得其宜。

【原文节选】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原文释义】

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政。孔子答道:“国君有国君的样子,臣子有臣子的样子,父亲有父亲的样子,儿子有儿子的样子。”景公说:“说得好啊!如果国君不像国君、臣子不像臣子、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即使有粮食,我能够吃得到吗?”

【原文节选】

凡礼,始乎棁1,成乎文,终乎悦校2。故至备,情文俱尽;其次,情文代胜;其下,复情以归大一也。——《荀子·礼论》

【原文释义】

所有的礼,都是从简略开始的,逐渐形成仪式,最后使人愉悦。所以,最完备的礼,感情和礼仪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其次,感情和礼仪互有胜负;再次,感情归于太古时代的质朴。

【原文节选】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故礼者,养也。——《荀子·礼论》

【原文释义】

礼是从哪里产生的?人生下来就有欲望,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不能没有追求;一味追求而没有限度和界限,就不能不争夺;争夺就会混乱,混乱就会陷于困境。先王厌恶这种混乱,因此制定礼仪制度来区别等级名分、调节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的要求,使欲望必定不因财物的缺乏而得不到满足,财物必定不因满足欲望而耗尽,二者互相制约而增长。这是礼产生的原因。所以,礼是用来满足人的欲望的。

【原文节选】

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荀子·礼论》

【原文释义】

礼有三个本源:天地,是生命的本源;祖先,是种族的本源;君主,是治国的本源。没有天地,哪有生命?没有祖先,后代怎么出生?没有君主,怎么治国?这三个方面缺少一个,人们就不会安定。

【原文节选】

万章曰:“敢问不见诸侯,何义也?”

孟子曰:“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庶人不传质3为臣,不敢见于诸侯,礼也。”——《孟子·万章下》

【原文释义】

万章问:“士人不去拜見诸侯,这是什么道理?”

孟子说:“住在都城里的士人叫市井之臣,住在乡野的士人叫草莽之臣,都是普通百姓。普通百姓不给诸侯送礼称臣,所以不敢去拜见诸侯,这是合乎礼的。”

【原文节选】

孔子谓季氏,“八佾4舞于庭,是可忍5也,孰6不可忍也?”——《论语·八佾篇第三》

【原文释义】

孔子谈及季氏,说“他在庭院中使用八佾的乐舞,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会不忍心去做?”

【古今联读】

什么是礼?在汉字中,“礼”字是一个会意字,从示、从豊。豊者,行礼之器也,本义是举行仪礼、祭神求福。所以,荀子说:“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从这个“礼”之礼仪引申开去,“礼”便具有“礼制”的含义,意指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正所谓“克己复礼”。对于“礼”,《现代汉语词典》给出了五种含义,其中第一种就是“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其余四种分别是“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礼物”、“以礼相待”和姓氏。在治国理政中的“礼”,应取第一种含义。

用当下流行的话理解“礼”, 它在某种程度上是“规矩”。古人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习近平同志强调,党章就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这有两层意思:一是所有党员干部都要在党组织里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二是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遵照执行党的规章,决不能搞特殊、有例外。

猜你喜欢
本源诸侯荀子
探本源,再生长:基于“一题一课”的生成式专题复习课的探索
五张羊皮
Spiritual Humanism: Its Meaning and Expansion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
何以为家
烽火戏诸侯
简析庄子思想中的“大美”
烽火戏诸侯
《荀子》:先秦思想集大成之作
烽火戏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