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分析

2015-05-15 08:15张伟霞广东省韶关市铁路医院广东韶关512023
吉林医学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不稳定性氯吡格雷

曹 刚,张伟霞 (广东省韶关市铁路医院,广东 韶关 512023)

不稳定性心绞痛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类型,容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患者出现猝死。不稳定性心绞痛是在冠脉粥样硬化病变基础上而发展的,当斑块破裂出血等,引起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冠脉血管狭窄或阻塞。在治疗措施,积极的抗血小板治疗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文选择我院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观察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的联合治疗效果。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入选的100 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均为我院内科2013 年6 月~2014 年6 月期间病例,均符合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标准[1],上述患者包括劳累性、恶化劳累性、自发性心绞痛。同时排除实验前两周服用过对血小板黏附聚集有影响的药物、有出血倾向或血小板水平异常患者、对氯吡格雷或阿托伐他汀过敏或其他禁忌患者、消化性溃疡患者、近期手术患者。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 例,对照组患者50 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6 例,女24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 例,女23 例;观察组患者年龄最小为60 岁,最大为79 岁;对照组患者中年龄最小和最大分别为60 岁和80 岁;观察组患者中劳累性、恶化劳累性、自发性心绞痛分别为17 例、20 例、13例;对照组患者中劳累性、恶化劳累性、自发性心绞痛分别为16例、22 例、12 例。观察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物、β1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钙通道阻滞剂、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上述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阿托伐他汀每次10 mg 口服,每天服用1 次;氯吡格雷每天服用75 mg,每天1 次,初次服用300 mg。

1.3 疗效评定

1.3.1 临床症状判断标准[2]:患者治疗后在同等的劳动强度下没有引起心绞痛发生,或者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治疗前比较减少超过80%以上,和治疗前比较硝酸甘油消耗量减少超过80%,为显效;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治疗前比较减少50%~80%,硝酸甘油消耗量和治疗前比较减少50%~80%,为有效;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情况和硝酸甘油消耗情况没有达到显效和有效标准,为无效。

1.3.2 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2]:患者治疗后心电图检查显示恢复到正常范围内,为显效;治疗后心电图检查显示缺血性心电图ST 段和治疗前比较恢复0.5 ~1.0 MV,T 波从倒置状态转变为低平状态或直立状态,为有效;治疗后的心电图和治疗前比较,没有改善,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在统计学软件SPSS17.0 下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检验水准a=0.05。P <0.05,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效33 例+有效15 例)/总例数×100%]为96.0%;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效24 例+有效16 例)/总例数×100%]为80.0%;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例)

2.2 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显效29 例+有效18 例)/总例数×100%]为94.0%;对照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显效22 例+有效17 例)/总例数×100%]为78.0%;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评定结果(例)

3 讨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病理改变基础实施冠脉粥样硬化,在冠脉粥样硬化基础上,斑块破裂出血、血管内皮暴露,血小板发生粘附聚集,血栓形成,导致冠脉狭窄或阻塞。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来说,抗血小板及抗血栓治疗是其重要治疗措施之一。氯吡格雷是新型的血小板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能够抑制血小板激活,抑制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从而抑制血栓形成[3-5]。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从而抑制血栓素A2 的生成,从而产生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但阿司匹林不能抑制二磷酸腺苷作用,所以其抑制血小板作用有限。本文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能够从不同途径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及聚集,起到更好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阿托伐他汀对血脂水平有调节作用,能够抑制血浆胆固醇水平升高,除了调脂作用外,阿托伐他汀能够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起到稳定作用,对粥样硬化斑块炎性反应起到抑制作用[6-8]。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总有效率和心电图效果总有效率分别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总有效率和心电图效果总有效率,说明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1] 王儒学.稳定性心绞痛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CT 冠状动脉成像临床应用分析[J].淮海医药,2014,6(1):558.

[2] 杨丽娜.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氯吡格雷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20(2):110.

[3] 袁宝鸿.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脂、C-反应蛋白及乳酸脱氢酶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4(3):1182.

[4] 郑创建,覃玉音.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4,23(4):22.

[5] 李雪飞.不同剂量氯吡格雷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20(2):23.

[6] 吕先光,王荣平,李进兵,等.美托洛尔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9(5):1011.

[7] 储 莉.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4,7(6):959.

[8] 袁平年.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7(4):107.

猜你喜欢
不稳定性氯吡格雷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平面Couette-Poiseuille流的线性不稳定性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中医辩证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前列地尔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