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方式推进审计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

2015-05-19 01:15胡雅萍
审计与理财 2015年3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审计工作法治

胡雅萍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和重大任务,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论断、新措施、新要求,将审计监督与党内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等并列提出。国务院首次出台《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就加强审计工作提出了要求,做出了部署。审计工作者应当凝聚最大限度的法治共识,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宏大战略布局实现,做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生力军。

依法治国方略是解决社会价值共识和共同行为标准的最好法宝。我国拥有超大规模的人口总量和地域范围,改革开放在促进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加速了价值分化和利益重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社会差距等各种利益矛盾错综复杂,改革已到了深水区和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国家治理难度增大,需要科学的治理理念并谋求政治认同来凝聚共识。国际社会认同的法治是最可接受和遵从的“社会最大公约数”。法治先贤商鞅主张:“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正是法治思维的体现。党中央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到十八届四中全会勾勒出了“升级版”的依法治国方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战略选择,也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的制度基石。

构建多元治理的法治框架,审计监督任重道远。《决定》明确提出:要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建设,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这种治理结构要求治理思维从传统的“一元管理”向“多元治理”演变。这种多元治理格局是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民主法治为基本框架,通过多元治理,促进社会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和包容认同,最大程度地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国家治理的法治进程中,审计监督任重道远。

牢牢把握推进依法治国对审计事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完善审计制度建设,全面提高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能力和水平。

在四中全会精神背景下,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决定》和《意见》把审计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以及赋予审计工作的地位都前所未有。《决定》和《意见》对鼓舞审计士气、增强审计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起到了冲锋号的作用。审计机关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严肃财经纪律、促进反腐倡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作用方面越来越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决定》强调:要完善审计制度,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探索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管理;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审计工作者要迅速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深刻认识和把握全会《决定》关于审计工作的内容,明确自身肩负的重要职责,充分认识保障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重要性,加快推进公正高效权威的审计制度建设,进一步制定、修订和完善相关审计制度。

审计工作者要全面提高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能力和水平。“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只有努力提高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审计职能,推进依法治国,才能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和责任。

努力服务改革发展大局,增强发现问题的敏锐度,提出完善体制机制的好建议,创新审计技术方法。

审计要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站在国家治理的高度谋划工作。各级审计机关要摒弃“等、靠、要”的思想,把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要求落到实处,结合所面临的具体工作进行谋划,主动探索创新,发挥好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石和重要保障作用。审计始终要把发现问题、完善机制作为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发现国家政策措施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线索;发现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风险隐患;发现并建议推广经济运行中好的做法、经验;注重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分析原因和提出建议,推动廉政建设,维护财经法纪和国家经济安全,促进深化改革。当前审计工作就是要认真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要求,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以及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切实发挥审计促进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保障作用,积极落实审计署要求的八个方面的工作。

审计工作需要不断创新技术方法。审计机关要不断研究新形势下,审计新方法、新技术、新思路,不断调整和研究信息技术在审计实施中的推广和应用,加大数据集中力度,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不断提高大数据分析、预警和查核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此外,各级审计机关需要建立与各级党委、人大和政府的联系机制,推进与纪检监察、公安、检察、税务、工商、金融等部门的沟通,在案件会商、情况沟通、资料查询、调查取证等方面形成制度办法,建立健全工作协调机制,促进审计效能提升。

国家治理需要法治和德治并举,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不可忽视。

法治的作用仍然具有局限性,现代法治和道德建设不能偏废。反腐败急需道德重建,民主政治必须讲道德,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一种道德精神作为支柱和动力,道德精神对经济的发展具有规范和推动作用。法治仅仅是减少恶害的防洪堤坝,它不能成为社会最高境界的行为准则,最佳的环境应当是全体公民都有自觉弘扬社会美德、淳化风俗的境界和理性。我们不难发现道德堕落引发的物欲横流、诚信缺失、伦理沦丧对人类社会造成的损害,这些都导致社会财富浪费、环境恶变、秩序混乱和人性泯灭。要解决这些问题除法治外,还需要由道德伦理和文化规范共同承担。如果丧失了道德精神的支撑,良好的社会风尚依然难以形成。

国家法治建设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来推进。“得其人而不得其法,则事必不能行;得其法而不得其人,则法必不能济。人法兼资,而天下之治成”。事业成败的决定因素在于人。审计机关更要在法治的框架下,进一步完善审计制度,主动做好审计队伍的自身建设。始终坚持以品格为核心、作风为基础、能力为重点、业绩为导向,深入践行“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打造一支对党忠诚、对法律忠诚、对人民忠诚的审计铁军。

当今时代是真正全球规模的政治觉醒时代。中国的民主和法治的前途将在希望和奋斗中变得格外灿烂。中国的法治建设和“四个全面”宏大战略的推进需要审计工作者有所作为。

(作者单位:江西省审计厅)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审计工作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公司成长的“法治之钥”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做好企业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加强审计工作质量研究
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推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