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蘑菇的市场需求与生产效益

2015-05-30 10:48曹德宾
新农业 2015年9期
关键词:市场食用菌效益

曹德宾

摘要:近年食用菌产销形势不容乐观,生产资料、人工费用等各项生产成本明显提高,广大菇农面对蘑菇市场多望菇而叹。对此,笔者通过试验和市场调查,改变传统种植观念,提出生产鲜嫩蘑菇精品,开创市场提高菇农效益。

关键词:食用菌;市场;嫩蘑菇;价值;技术;效益

回顾近年的食用菌产销形势,令人在乐观中不免有些失望,既有毫不容情的寒冷,也有温暖如昨的春意——说白了,这就是市场,君不见有很多的菇民在香菇、双孢菇以及平菇的生产中发财,但也有一些企业却在大呼赔钱,最突出的当属所谓的“工厂化生产”了,如果没有各级财政资金支持,4~6元/公斤的金针菇零售价格,甭说利润,也甭说高昂的设备运转费用和大量的劳动力费用,单单直接生产成本也回不来,这就是市场法则,这就是市场规律。关于食用菌市场问题,抛开诸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就事论事,笔者的观点是:好吃,就意味着有市场;好种,就意味着技术难度不高;而好吃也好种,就意味着生产效益的保障

1 嫩蘑菇价值与效益

1.1 嫩蘑菇植物蛋白含量高

通过对鲜菇基本营养的化验分析表明,一般八分熟的食用菌,鲜品蛋白质含量高达4%左右,是一般蔬菜、水果的6~10倍,个别品种如姬松茸等,高达6%左右,更是高于纯牛奶;而二三成熟的嫩蘑菇,较之八分熟的同品种蘑菇,蛋白质含量高30%左右。由此可见,嫩蘑菇植物蛋白含量高的说法是有科学根据的。

1.2 嫩蘑菇口感好

实践证明,食用菌越嫩,口感越好。上个世纪的80年代,在平菇的三级菌种上采收了很多自然长出的幼蕾,有的只是一二成熟的幼菇,有的甚至只是菇蕾阶段,尚未分化菌柄菌盖,仅仅是灰黑色的“蘑菇疙瘩”,但是,经过诸如炒、涮、炖、包等很多做法的品尝,结果是口感脆嫩、有咬头、有嚼劲、有脆感,令人十分满意。哪怕仅仅再过两天的生长时间,待到菌盖横径超过3厘米后,虽然仍具鲜嫩感,但较之前者,已经是天壤差别了。

1.3 嫩蘑菇的效益

上个世纪的80年代末期,我们为一位山东孙姓学员设计一个试验,其方法是改变过去七八分熟时采收,更不要随大流令其充分成熟,而是最大限度的“采嫩”。由于当时没有出菇现场可供参考,只好将其嫩的程度以菌盖指甲盖大小就采,采菇采到感觉可惜、心痛、甚至感觉不忍下手。由于当时是深秋季节,则以横径在3厘米以下为准。经过约半年的生产和市场试验,于当年年底前总结试验结果如下。

1.1.1 产量与效益 按照试验要求,每次均采收嫩菇,与相同投料的同行伙伴为对照。对照菇农每次均可采收80公斤;试验学员每次采收最多只有60公斤左右。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期,当时山东地区的平菇公斤价一般为1.2元左右;该学员的产品,高于市场一般产品0.40元/公斤。在生产周期方面,相同投料的对照正在收获第二潮菇,试验棚已经收完第三潮,同是投入5000公斤棉籽壳原料栽培,同期收益多出近400元。

1.1.2 品牌效应 调查发现,该市场所有的平菇产品,只有试验的嫩菇产品卖完,其他平菇才能开始卖,经常去市场买蘑菇的消费者,由“试吃”发展到每次集市都要等嫩蘑菇产品,可见“嫩蘑菇”也算得上是一个区域性的知名品牌了。另外,近年安徽有一同行,就是采取的“采嫩”措施,使自己的平菇在市场上以8~10元/公斤的批发价率先销售一空,一般均高于其他同行2元左右。嫩菇虽然产量稍低,但效益不低,技术难度不高。栽培难度却与常规基本相同,只是需要早采而已。

1.1.3 做好市场调研不可盲目生产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继安徽嫩蘑菇进入市场并被认可之后,2013年,四川某地的市场则拒绝接受,“这种菇在我这里根本没人要”,询问原因也没任何理由,我们认为市场是残酷的,既然消费者不接受,那么,四川的生产者就不要盲目批量生产“嫩菇”。因此,希望生产者应当有“引导市场、培育市场、训练市场”的超前思维,提前产出“嫩菇”应市,让鲜嫩蘑菇产品逐渐适应市场,拥有市场。

2 嫩蘑菇生产技术问题

2.1 菌种选择

2.1.1 春季、秋季出菇 江北地区应选8359、2020等中广温型菌株,如果菇棚基础较好,或具有控温设备等条件的,可以选择2006、83优等中低温型菌株。

2.1.2 夏季出菇 江北地区应选鲁夏一号等中高温型菌株。最佳方案是安装使用控温设备,或选用鲁夏一号,也可选用8359、2020等中广温型菌株;如不具备控温条件,或可选择鲁夏二号等高温菌株。

2.1.3 冬季出菇 江北地区应选2006、83优等中低温型菌株。江南地区可根据当地温候条件,春秋季节可选鲁夏一号等中高温型菌株,冬季则选8359、2020等中广温型菌株,夏季可选鲁夏二号等高温菌株等。

2.2 基料配方

2.2.1 棉籽壳主料配方 棉籽壳250公斤,复合肥2公斤,尿素1公斤,石灰粉5公斤,石膏粉3公斤,三维精素120克。拌料后堆酵1~2天,然后即可装袋播种。

2.2.2 玉米芯主料配方 玉米芯150公斤,棉籽壳80公斤,麦麸20公斤,复合肥3公斤,尿素1.5公斤,石灰粉10公斤,石膏粉4公斤,三维精素120克。玉米芯单独拌料后发酵5天左右,再与棉籽壳混合堆酵2天左右,然后即可装袋播种。

2.3 发菌管理

将发菌棚室清理干净后,喷洒300倍塞百09溶液和500倍百病傻溶液各一遍,如果气温超过13℃,则应加喷一遍1000倍氯氰菊酯。注意要点:各种药物分开单独使用。发菌棚室尽量调温至15~25℃,以不低于10℃、不高于30℃为限;发菌期间,每3~7天喷洒一遍塞百09或百病傻溶液。两种药物交替使用,以防本地杂菌病原菌产生抗性。待菌袋全部变白后,意味着完成了初步发菌,此后将菌袋移入4℃以下的冷库中后熟培养15天,气温低于5℃的条件下,可以露天置放,任其风吹日晒20天左右。

2.4 出菇管理

出菇棚事先进行整理并按照上述“发菌”要求用药后,即可将完成后熟培养的菌袋移入,随即提高棚内湿度至80%以上、并根据菌株的生物学特性适当调控温度,保持适量的通风和500勒克斯的光照,仅需2~4天即可现蕾。现蕾后尽量调温至栽培菌株适应的温度中下水平,以接近下限为佳。

2.5 采收

这是关键的一个环节,以菌盖横径达到2厘米为标准,如果需要做品牌、超市专柜销售、酒店专供、企事业单位定点供应等,也可提前至1~1.5厘米,如果实在来不及采收或销售,也可稍加延迟,但不要超过3厘米。如果再继续长大,就没有嫩菇的口感了。笔者认为,宁可采后做普通菇品,也不要产出3厘米以上的菇品,那样会毁掉企业的声誉。

猜你喜欢
市场食用菌效益
草粉发酵 喂羊效益高
莲鱼混养 效益提高一倍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冬棚养虾效益显著,看技术达人如何手到“钱”来
果园有了“鹅帮工” 一举多得效益好
浅谈房产测绘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与体会
手机报面临的发展困境及纾解之道
“AutoForm金属板料成形仿真软件”市场在中国的开拓及本土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