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发展的三重视角

2015-05-30 10:48窦平
江苏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视角专业发展师德

【摘 要】学校要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教师的专业素养,要坚持三重视角:其一,要强化师德,在爱与责任中坚守。教师要做真的种子、善的信使、美的旗帜,摒弃浮躁,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其二,要追本溯源,在透析本质中前行。要养成从本质上思考问题的习惯,不断提升自身的本体性知识。其三,要把握时代脉搏,在展望未来中探索。要着眼于未来为学生构建合适的课程,积极调整教与学的方式,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挑战。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视角;师德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5-0071-02

【作者简介】窦平,江苏省泰州市大浦中心小学(江苏泰州,225300)。

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是核心竞争力,是立校之本、强校之魂。教师发展是学生发展的根本保障,是教育改革的原动力。“师德”与“师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两大支柱。“师德”是构筑师魂的重要元素,要求教师用人格培育人格,用灵魂塑造灵魂。“师能”具体表现在专业知识结构、学科科研能力等方面,要求教师能始终把握教育本质,紧扣时代的脉搏,洞悉教育的走向。从“师德”和“师能”的维度出发,探索教师专业发展,要坚持三重【摘 要】学校要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教师的专业素养,要坚持三重视角:其一,要强化师德,在爱与责任中坚守。教师要做真的种子、善的信使、美的旗帜,摒弃浮躁,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其二,要追本溯源,在透析本质中前行。要养成从本质上思考问题的习惯,不断提升自身的本体性知识。其三,要把握时代脉搏,在展望未来中探索。要着眼于未来为学生构建合适的课程,积极调整教与学的方式,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挑战。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视角;师德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5-0071-02

【作者简介】窦平,江苏省泰州市大浦中心小学(江苏泰州,225300)。【摘 要】学校要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教师的专业素养,要坚持三重视角:其一,要强化师德,在爱与责任中坚守。教师要做真的种子、善的信使、美的旗帜,摒弃浮躁,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其二,要追本溯源,在透析本质中前行。要养成从本质上思考问题的习惯,不断提升自身的本体性知识。其三,要把握时代脉搏,在展望未来中探索。要着眼于未来为学生构建合适的课程,积极调整教与学的方式,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挑战。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视角;师德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5-0071-02

【作者简介】窦平,江苏省泰州市大浦中心小学(江苏泰州,225300)。【摘 要】学校要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教师的专业素养,要坚持三重视角:其一,要强化师德,在爱与责任中坚守。教师要做真的种子、善的信使、美的旗帜,摒弃浮躁,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其二,要追本溯源,在透析本质中前行。要养成从本质上思考问题的习惯,不断提升自身的本体性知识。其三,要把握时代脉搏,在展望未来中探索。要着眼于未来为学生构建合适的课程,积极调整教与学的方式,以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挑战。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视角;师德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5-0071-02

【作者简介】窦平,江苏省泰州市大浦中心小学(江苏泰州,225300)。视角。

视角一:在爱与责任中坚守

1.“捧着一颗心来”

陶行知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捧着”一词非常生动地写出了教育者对待工作的虔诚。教育是神圣的,不可亵渎。然而,当下却有很多“不和谐”的声音:“真假课表”“真假活动表”“真假评教表”“真假实验记录”“真假活动现场”……学生的诚信教育苍白无力!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爱与责任,是教育事业的立业之石、兴业之本。当一个教师把对教育的爱刻在人生词典中,他才会有“牵着蜗牛去散步”的心境,也才会用心呵护每一个灵动的生命;当一个教师铭记肩负的历史使命,他就会从孩子生命成长的高度去思考教学,引导孩子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爱与责任的坚守中不断明晰自己的岗位责任、社会责任和国家责任;更深层次地理解“人民教师”中“人民”的深刻含义,从而成为为人民服务的教师、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我们恪守求真、至善、唯美的教育良心,做真的种子,善的信使,美的旗帜。

2.你若笃定,课改便不浮躁

社会到处弥漫着浮躁的气息,也影响着课改的深入。很多研究往往是研究选题牵着鼻子走,研究过程跟着感觉走,研究成果顺着潮流走。例如“小组合作”,课改初期,我们为此津津乐道、神采飞扬,十年后的冷思考,我们从理论层面喋喋不休争论:“小组合作”,还是“小组合坐”?分组的“同质”与“异质”?合作研究只在理论上争鸣,而实践研究层面往往“浅尝辄止”。曾经拜访过东北师大附小,这所名校对小组合作研究坚持做了15年之久,积累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智慧。学生合作交流有条不紊、充满智慧。合作学习成为教师组织教学的常态,学校甚至拆除了教室靠走廊的墙壁,以方便班级之间进行合作学习……你若笃定,教改便不浮躁。任何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而贵在坚持。要摒弃浮躁,用“水滴石穿”的精神,用“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气度,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用自己的实践智慧,去提炼课改的理论成果。只有这样,专业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视角二:在追溯本质中前行

1.大道至简——注重从问题的本质进行思考

我们要回归原点,养成从本质上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从事物的本源上寻找突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纵观历史,但凡堪称教育大师的,他们的教育主张都抓住了教育的本质。例如,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虽然距今2500年,但仍然灼灼发光,并一直要流传下去。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对今天的教育仍然产生着很大的影响。作为老师,要养成从小处着手进行研究的习惯。例如,钻研教材要对教材进行整体研读、横向关注、纵向比较,读懂本质,读懂核心问题;了解学生要了解学习起点、认知规律、思维特点、个性差异;作业设计要注重在基础上灵活应用、关注学生思维方式和思维策略的提升;教师小课题研究,要选择小切口、短周期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2.追本溯源——积极提升教师的本体性知识

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即学科教学知识。它是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的融合,要求老师既要有学科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当下教师专业本体性知识的缺乏,究其原因:第一,学习脱节,新增内容过去低学历时没有学,进修时仍然没有学;第二,自然遗忘;第三,教师思维的“童化”,即伴随教师重建儿童心智的努力,而出现的本体性知识及其思维的退化。提升教师本体性知识既要坚持“水桶论”,从量上优化;还要坚持“活水论”,从质上提升;更要坚持“找水论”,从方法上求得突破。要关注知识的本质,关注学科的本质属性。深入了解学科的发展历史和趋势,积极研究学科的独特视角及思维方法。这样可以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数学课上出“数学味”……

视角三:在展望未来中探索

1.为学生构建合适的课程

课改需要接地气,贴着地面行走;也要仰望星空,站在云端思考。面向未来,需要为学生构建什么样的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我们提供了方向。积极实施校本课程,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实施校本课程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从学校层面看,要对构建合适的课程进行整体思考。从教师个人层面来看,可以结合自身学科的特点,进行“嵌入式”校本课程研究。所谓“嵌入式”校本课程,就是每天的课堂教学中,抽出时间开展学科专业素养或兴趣能力提升的活动。例如,在中年级数学课堂中每次抽出3-5分钟学习24点的技巧,在高年级数学课堂中嵌入“数独”游戏等。

2.迎接大数据带来的挑战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急剧膨胀、社会急剧转型变革的时代。面对大数据,不管你是否准备好,已经悄然走进去,“互联网+”正成为新的驱动力。大数据对教育产生了哪些影响和冲击?未来还需要学校吗?未来学校将是什么样子的?面对互联网时代,我们该如何选择?如何做出调整?或许大数据为学校教育与互联网教育共存的新模式:学校里更多的实验室与更少的课堂,更多的交往与更少的讲授,更多的互动与更少的灌输,更个性化的服务和更灵活的学制,将是未来学校得益于互联网教育得到新生的机会。“没有教室的教学”、“没有围墙的学校”、“无处不在的数据分析”、“彰显个性化学习的翻转课堂”等已近在咫尺,并改变着教与学的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推动教学改革一路前行!

猜你喜欢
视角专业发展师德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真实世界的寓言
郭沫若与惠特曼诗歌比较研究述评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抗震救灾中的师德乐章